《牛汉诗文集》众所周知,牛汉是因“胡风集团”第一个被捕的人。从1955年开始,他戴了25年“反革命”的帽子,没有公民权,更没有发表作品的权利。他这一辈子遭受太多的苦难:流亡、饥饿、受迫害、被捕、监禁、坐牢、受审判、劳动改造,什么重活都干过……是地地道道的“痛苦而丰富的人生”。他之所以没有向苦难低头,没有溃退,没有逃亡,没有堕落,没有投降,没有背叛自己的良心,没有背叛人文精神,没有背叛诗,是因为更高尚的,超脱一切现实规范、一切利益计较的人文境界、人文精神值得他去追求和坚持。座谈会上,恰巧我和胡风的女儿张晓风相邻而坐,她清瘦的脸颊传承着胡风的血脉,我不敢设想,如果换成我,在与灭顶之灾抗衡时,骨头是不是硬的,能不能始终坚持真理。在不断妥协的过程中,是不是正不断丧失诗人身份很多宝贵的品德。
《牛汉诗文集》收入牛汉所创作的诗文作品,并按类别分为诗、文两部分。所收为目前收集到的牛汉的全部作品,包括已发表作品和未刊手稿等。遗憾的是,牛汉早期刊发在报刊上的诗文,虽经努力有些仍未查到,只好以后弥补。《牛汉诗文集》所收作品最早作于1940年,时间跨度大,很多作品在编入不同集子时作者曾做过一些改动,现均按做着最后改定本编入,并用题注注明作品最初发表的报刊和编入集子及改动等情况。基本保持原版注释,略有增删,且注释极简。各卷所收诗文均以写作日期为序编排,时间不详者则按发表时间编入。
诗歌卷(一)
沙漠散歌
走向山野
智慧的悲哀
野花和弦琴
山城和鹰
车队底歌
鄂尔多斯草原
驼队的摇篮
谁不想飞
冰流
眸子,我的手杖
夜的憧憬
九月的歌弦
距离
叫川
我必须到山野去
夜歌
歌,生活园林的向日葵
山野的气息
同志,我底歌还低哑吗?
我的誓言
绿色的歌
自己的骄傲
汉江和我们一同朗诵诗
歌向风砂中的高原
太阳底童话
大地底脉搏
天真的歌
青色的童话
花苞和萤火虫
长剑,留给我们
老哥萨克刘果夫
哭泣的田园
生活的窗子
画题
画题二
池沼
无花果
地下的声音
不是自己底翅膀
果树园
让人民来指挥土地上的歌
有旗帜就扬起来
种子有翅膀
给我们轨道
我们的图书馆
小夜曲
六月
在牢狱
死
希望
捕这只鼠
生命
虹
新的声音
忧郁的黎明
我憎恶的声音
默悼
打开这座死城
控诉上帝
自我温暖
梵亚铃
绞架上的人
血的流域
血泪
落雪的夜
春天
寿孝鹤同志
石像
悼念鲁迅先生
复活小集
夺回生命
歌
饥饿
北极星
我的家
海边
慰问
夜
黎明前
爱
采色的生活
帆船
我和小河
照片
战斗和歌唱
张大娘
祖国,向克里姆林宫倾听
列宁同志和我们在一起
车轮和轨道响着
短束
到斯大林同志那个世界去
给胡志明同志
我仿佛听到一个婴儿底欢叫声
世界底大脑
六盘山上
行进在冬天的山谷里
火车啥时候开到这个山沟
让我们把这座荒山变成花园
真理
毛主席!您还记得我吗?
华家岭上
敬礼,黄河和英雄
春天的黄河
麦加锡,全世界底人都看到了你!
出发
我会回来
慰问
塔
窗口
一座英雄的城
前进的时候
打到家门口的时候
凯旋门的童话
旗帜在夜里升起来
画像
会师
想念
离别了我亲爱的同志们
呼唤
生命
我赞美北京的西郊
雪峰同志和斗笠
关于脚
鹰的诞生
毛竹的根
奇迹
死亡的岩石
夜路上
车前草
半棵树
华南虎
我去的那个地方
悼念一棵枫树
诗歌卷(二)
巨大的根块
鹰形的风筝
根
温泉
汇合
蝴蝶梦
多少年
那许多年
蛇蛋
蛇蛋
三月的黎明
兰花
麂子
蒲公英
野花
冻结
伤疤
在深夜
蚯蚓的血
把生命化人大地
雨燕的话语
星夜遐想
种子
冬天的青桐
坠空
通红的月亮
羽毛
钟声
在哀乐声中诞生
贝多芬的晚年
朋友
抄诗
反刍
改不掉的习惯
梦游(第一稿)
梦游(第三稿)
小船的呼唤
飞翔的梦
呼唤
一圈带血的年轮
路翎和阳光
我也唱唱漓江
蜗牛
一生的困惑
铁的山脉
昆虫的歌
阳光恋
你打开了自己的书
大海与小雨点
涨潮的时候
重逢
生命
画布
坐佛
丰碑
诗人和鹅和小河
鹰的归宿
潮水对礁石说
海上蝴蝶
海鸥坟
小鱼啊
迷惑
退潮以后
槐花香
硬茧颂
编过号码的诗集
雷州半岛
这里的落花
爽朗的风雨
鹿回头之夜
亲切的小草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
一盆小石榴
遛鸟
对话
小溪
血的歌声
鹰如何变成星的童话
第一朵花
牡丹和故乡
看望
立交桥
虎啸的回声
黄河与鲤鱼
岸边的草芽
北京的城砖
不朽的姿态
黄河水
柳园渡口
虔诚的头颅
夔门之谜
山与人
读凡·高画四题
桥
峡谷两岸的山峰
微小的支流
歌唱
我的窗外有三棵树
长跑
关于大山和小草
奔马
呐喊
岭南抒情二首
渡海
江边_的阶梯路
神女峰一
里尔克的豹
二分硬币
小诗三首
猞猁
焊接和伤疤
对山的献歌
第一次渡黄河
写于重庆的小诗
波浪和漩涡
云南的启明星
生命的江河
复仇的刺
一把钥匙
蟋蟀的回答
阳宗海的奥秘
远去的帆影
飞越海峡
希望
拄双拐的画家
遥远的回忆
海潮
人啊生命啊
汗血马
玛洛加谣曲
一只跋涉的雄鹰
渴望
逼视
进港
为荒原牛塑像
江上的雾
礁石堤
疯女
进港之前
最后一个
幻听
回港的路
小鸟石化的梦
沉默
诗集
第一只独木舟
有这么一条路
火焰
上海的雷
最后的形象
夕阳
崂山印象
空旷在远方
冰山的风度
悬崖
自赞
发生在胸腔内的奇迹
崂山的溪水
过境的飞鸟
临终前的渴望
铸钟人的呐喊
不朽的童年
三危山下一片梦境
夜
酷夏,一个人在北京自言自语
恐怖
蒙田和我
圆弧
陶罐
青春
血和泪
并非虚幻的风景
耕牛谣
对话(三首)
无题
生命的探索(诗六首)
追念一位幻灭已久的诗人
羞愧的梦境
逆着风沙
我的手相
生与死
无题
明澈的眼神
有这么一个湖
黎明
同胞
彼岸花
火化聂绀弩
我和石头
散文卷(一)
1941—1948
沙漠
致牧云(1944年10月3日,城固)
没有阳光的旅途
人的道路
我又回到北方
致彭燕郊(1946年5月8日,汉中狱中)
读书札记和创作草稿
致郗潭封、逯登泰(1947年2月6日,开封)
致胡风(1948年2月29日,天台)
致郗潭封、逯登泰(1948年2月29日,天台)
致郗潭封(1948年4月12日,天台)
致胡风(1948年5月18日,天台)
1950—1958
致胡风、梅志(1950年4月18日,北京)
致胡风、梅志(1950年8月7日,北京)
致胡风(1950年10月24日,沈阳)
致胡风(1950年10月27日,沈阳)
致胡风(1950年11月6日,沈阳)
《采色的生活》后记
致胡风(1950年12月22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1月15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1月20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1月29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2月5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2月10日,沈阳)
致陈思(1951年3月8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5月10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10月23日,沈阳)
致胡风(1951年11月12日,沈阳)
致胡风(1952年2月3日,春节,沈阳)
致陈思(1952年2月,沈阳)
致胡风(1952年6月29日,沈阳)
《爱与歌》后记
一次幼稚而认真的发言
试谈殷夫的诗
最大的鼓舞——读武尔贡的报告《苏联的诗歌》后的随感
陈辉的《十月的歌》编后记
1972—1973
在悬崖边
一朵奇异的花
梦境
含鄱口
一段神秘的路
桂林的大蟒和老虎
凋零季节的野花
1979—1984
致胡风、梅志(1979年9月6日,北京)
致胡风(1979年9月21_日,北京)
致胡风、梅志(1980年4月7日,北京)
致苏金伞、青勃(1980年12月27日,北京)
要理解和引导这些年轻人
致姚锦(、1981年6月13日,北京)
致邵燕祥(1981年9月7日,北京)
并没有凋谢——简介二十人诗集《白色花》
致梅志(1982年3月31日,北京)
荆棘和血液——谈绿原的诗
致胡风(1982年8月4日,北京)
致胡风(1982年10月18日,北京)
一个钟情的人——曾卓和他的诗
致梅志(1983年3月9日,北京)
我是怎样写《鄂尔多斯草原》的
关于七月派的几个问题——在1983年中国现代文学思潮、流派学术交流会上
的发言
冯雪峰谈《赶车传》
我与华南虎
永不沉没的世界——序《太阳的孩子》
序《缀满鲜花的诗篇》
1985—1980
仿佛永远在写第一首诗——摘自《海上蝴蝶》后记
致梅志(1985年3月23日,北京)
用全身心向命运搏击——摘自《沉默的悬崖》后记
回顾和思考
我的家世
感激
迷恋着画
父亲和他的书
唐诗
母亲
流亡到大西北
画吹号者
最初读的两本诗集
我的老师
危难和抗争
几首情境相同的诗
诗剧《智慧的悲哀》
《诗垦地》给我的激励
真正的诗有繁殖力
苍凉的伏牛山
磨炼
生活要拼搏,诗要升华
《采色的生活》
并不是空白
诗又在心中冲动
风格
《学诗手记》后记
简论胡风的诗性
诗的新生代——读稿随想
呼唤甘霖
致艾青(1986年2月2日,北京)
没有形成诗的札记
几句说明
小诗的故乡
螳螂和汗水
野玫瑰墙
野生的草莓
只有根一直醒着
呼泉
街头画展
花灭了,花是灯
腊梅花开的时刻
千手观音
路是热的
把生命的火焰塑形为1诗
诗人天蓝骑马去了
以心灵关怀心灵——忆雪峰和吕荧的最后一段友情
面向大海——丁玲在墨尔本
感觉与意识
从博学诗想到的
我与草木的根
读阿垅悼亡妻诗
《中国》备忘录——终刊致读者
漫说流派
差一点
形式主义与感情稀薄
雪峰一生的诗歌创作并不存在第三个时期
略说独特性
蔡其矫谈北岛的《和弦》
感谢你,白色的山茶花
《悼念一棵枫树》的萌生
长颈鹤为什么沉默地飞
一滴血是一把火
破钟有心
1987—1989
关于梵·高的画与诗的通信
重逢第一篇路翎
重逢第二篇胡风
青春的风——序黄殿琴诗集《相思》
探求梦境的历程——我与外国文学
苦香的,柳笛声声
序张洪波诗集《独旅》
耸立的山韵——序陈绍陟诗集《生命的痛处》
绵绵土
我的自白
裂变·超越·生命的形态
告别过去并非忘记历史——摘自《牛汉抒情诗选》后记
我的第一本书
一斗绿豆
散文卷(二)
1990—1991
浅谈飘逸——以诗人蔡其矫为证
秃手伯
心灵的呼吸
掏甜根苗
滹沱河和我
最初的记忆
打枣的季节
月夜和风筝
塑造梦的泥土
《胡风诗全编》编余对谈录
喂养小雀儿
母亲的第一次人生经历
致碧野
离别故乡
祖母的忧伤
父亲和树林和鸟
早熟的枣子
序《生命之旅》
1992—1993
我与石头的情谊
我的梦游症与梦游诗
一首诗的故乡
灯笼红
祖母的呼唤
海琴
贫穷
南山
柳芽,春的清香
高粱情
眼神
童心
孤岛
对钟声的思念
诗要显示自己心灵素质的个性——致王耀东信
《艾青诗选》前言
黎明前的野火——赏析艾青诗《透明的夜》
反叛者的誓辞——赏析艾青诗《芦笛》
燃烧的甜橙——赏析艾青诗《ORANGE》
溅血的吟唱——赏析艾青诗《画者的行吟》
源于渴望的预感——赏析艾青诗《复活的土地》
充满热血的雕像——赏析艾青诗《他起来了》
深情而颤栗的呼喊——赏析艾青诗《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苦难的辙迹——赏析艾青诗《手推车》
朴素的情操——赏析艾青诗《北方》
对侵略战争的控诉——赏析艾青诗《乞丐》
裸露着心胸迎向日出——赏析艾青诗《向太阳》
不可遗忘的声音——赏析艾青诗《吹号者》
对一个无名士兵的祭歌——赏析艾青诗《他死在第二次》
把黑夜摇坍下来——赏析艾青诗《火把》
关于文字与创作的关系——致郑敏的信
《徐志摩选集》序
1994—1995
戈壁草
我的创作中的游牧习惯
让每首诗都燃烧尽自己
在探索中发现和创造新的诗境
谈狄金森
所谓第一义与第二义的诗人
散文这个鬼
含羞草的冤屈
毕加索最后的自画像
谈爱情诗
小张老师
一窠八哥的谜
小栽根儿和我
扫霁人儿
我吃过几万只蚂蚁
去摘金针菜的路上
少年与萤火虫
盲人和灯和诗
大海和蝴蝶
种子
小孩和大河
美丽而有力的祈祷
落叶
对胡风先生形象的一些理解
无题谈——涉及丁玲的散文《彭德怀速写》
一个不相信死的人——记与萧军最后一次见面
不要把爱只当作形容词——艾青访谈小记
孟超谈陈伯达的《不几日记》——干校杂忆之
关于弧的玄想
对人生的感悟和礼赞——序云逢鹤诗选集《人·鬼·神》
与吕剑的通信
任何主义都与你无关——致姚振函的信谈《感觉的平原》
说《犁青山水》
我的脚与砍山鞋
给塞风的一封信
骡王爷——童年牧歌一章
一个温暖的人——感念作家靳以
梦游与流亡
我偷了孔夫子的心——追念死去的第一个朋友
第一次绘画创作
迷人的转蓬
灰小子
玉米浆饼
石狮子的故事
活着的伤疤
接羔
羊群回村的时候
活吞小鱼仔的悲剧
一段没头没尾的无题诗话——为《绿风》诗刊而写
散文卷(三)
1996—1997
黑娘·七寸人
无题诗话(十则)
水仙的晚年
送牢饭和公鸡打鸣——童年牧歌之
谈谈我的土气
船的出发
致苏金伞(1996年4月9日,北京)
一片静穆的山林——悼诗人方敬
我爱这土地——痛悼尊师艾青之二
玉兰花是这样开的
诗和散文都是我的命
我的祖先和一把剑的传说
是鸡蛋自己长好的
宝大娘
一颗不灭的诗星——痛悼尊师艾青
诗的情境与二度创世——关于《华夏创世神歌》的通信摘要
上学第一天和墨刺的梅花点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部诸同志
谈谈我这个人,以及我的诗
关于诗的一次发言——1996年夏在日本一次诗歌座谈会的发言片断
谈谈我的汗血气
我们村
买年画出丑记
秧歌进村
从一只破旧木箱想到的——并以此纪念鲁迅逝世六十周年
诗和苏金伞和我
平常而真实的心——序介聂诗集《带齿的烛照》
疼痛的血印
一序张洪波随笔集《摆脱虚伪》
远方的知音——读埃乌热尼奥·德·安德拉德诗集《新生》
致沈奇(1997年2月1日,北京)
眼睛出了毛病——牛汉致主编
略谈我早年的诗——摘自给孙琴安的信
诗为什么越写越难——摘自给刘畅园的信
奇特的生命体验——摘自给童蔚的信
民族心灵的折光
试谈郭小川诗的历史评价
每个词语都通向未显现的黎明
诗绝无虚构
越改越不听话的草稿
谁也找不到我
帕斯捷尔纳克的情操
伤疤与奔跑
语言逼迫我向前走,
普希金没有流派
大诗的命题黄河人海口
在大境界中
梵高作画如小鸟唱歌
换眼记
从心胸里咳出的诗——致胡征信谈胡宽的诗
谈野诗
生命的震颤——以简代序
致吕剑的信
大地女儿心灵的清韵——简评叶玉琳的《大地的女儿》
1998—1999
小谈诗与散文——为《星星》诗刊1998年2月号作
致吕剑
在林贤治《人间鲁迅》再版研讨会上的发言
漫说老聂
清醒的自白
《牛汉散文》后记
阳婆和月明爷——祖母讲的神话
第二次人生的开篇之作
历史的沉思和信念——序莫文征诗集《芽与根的和弦》
诗与我相依为命一生
追求的困惑
傻相与苦相
墙头草
人姓牛诗属龙
在阅读中思考
率真的性格——读丁玲的四封信有感
齐越和他的声音
不要散失了乡情——读《山民》致刘向东
冲破城堡和阴影——序杜国光诗集《城堡》
致吕剑(1999年2月,27日)
致艾砂、乙亚(1999年2月27日)
困恼和思索——致孙玉石教授的信
埋葬永远的沉重
我和小白
苦思中国的新诗——《新诗三百首》序
致韩小蕙(1999年12月15日,北京)
2000—2008
为冯雪峰辩诬
乡情是永远的激动——序刘向东诗集《母亲的灯》
刘诗从人到诗是个动词——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的西部情结——读杨牧、曲近诗的心灵感应
把被删去的人生追补回来——《牛汉诗文补编》后记
咀嚼丰厚的历史
会说话的星星——张可散文《星空灿烂》读后感
诗的新与旧——为《大家》文学杂志而写
鹰的诞生
理想主义者的心声——小评胡风早年的诗《给——》
无愧而圣洁的爱情——解说阿垅的诗《誓》
心灵的倾诉——解说芦甸的诗《沉默的竖琴》
解说胡征的诗《白衣女》
解说拙诗《我的家》
被纹身纹心的人——读台湾尹玲的诗有感
中国诗歌在困境中沉思
活的石头的声音
致韩小蕙
远方的查干花
一颗诗歌恒星
天水,让我梦魂牵绕的地方
我仍在跋涉——在牛汉诗歌创作研讨会结束时的答谢辞
我仍在苦苦跋涉
《岁月、命运、人——李广田传》序
在徐志摩纪念公园奠基仪式上的讲话
艾青永远活在我的心灵里
北师大校友作家返校日讲话
贾植芳瘦小的大形象,匍匐的跋涉者
附录一
历史结出的果子——牛汉访谈录
谈胡风
中国文学的老生代——W·D访牛汉
访牛汉先生谈《中国》
附录二
牛汉著作目录
编后记
天在落雨。我在一个旅馆的没有窗户的房子里,急躁地等着雨的休止,我是昨天黄昏才来到这个南方的相当热闹的城市。在这个城市里,本来有一个朋友想去走访一次,但为了是已经黄昏,还有一些我说不出来的理由,我没有去看他,这只是我自己的乖性,不去走访朋友,我也许还能够莫明其妙的沉静而安逸的走上旅途去,要是让我去听一顿友人们低哑的祝福的惋惜的话语后,我会多少感到有一点空虚的悲哀,为了这许多原因,我就索性呆在房子里,无可奈何的想抱头大睡。
然而,睡眠会使我更感到痛苦,于是我将一个油污的桌子搬到门口,门子便当放明亮的窗口,给那些昨天送我的友人们,写了一封信。我告诉他们说:我很痛快,想飞,想歌唱。并且说我写了一首诗,事实上,我骗他们了,我只是怕他们担心我会被苦难磨折坏,担心我会带着奴隶的滴血的心又返回那座江城去,我才那么残忍的说了一次谎话。因为这样,可以使他们放心,我也可以减少一些填在心里的悲楚。虽然,这些悲楚过后还要复活,但我却不管那些了。
房子,无疑问的是旅馆里最破烂的一问,想想吧,没有一块窗口,怎么能叫一个爱于幻想的少年蜷居在里面。因为家里是阴暗的,所以我并有看见房顶上,究竟有几个露洞。住进这样的一个房子里,想歌唱的人,想弹琴的人,也得乖乖的沉默起来;想做梦的淘气的孩子也得只好睁开眼沉默地躺在床上;我想监狱没有窗口,也许并不是怕那些暴躁的狂人们跑了,而是希望他们能安分守己的住些日子;想到这里,我快乐起来,人,毕竟是聪慧而善良的。茶房,向来是一些最狡猾的人扮演,他看见我十分驯顺,便大胆起来,向我说了许多唬人的话,他也许是将我当成一个刚从牛棚里走出来的乡下佬,或者便是将我当成一个还在读百家姓的小学生,因为住在那个房子里,我一直乖乖的楞在床上,并没生气。
我变得十分善良。我对茶房说:房子很合我的脾气,我是一个喜欢静的人;如果有窗户,雨的噪闹声,与隔壁那个红眼睛,脸肿得像要化成脓似的女人,喋喋的絮叨着她从前怎样美丽怎样阔气的故事的声音,会使我更烦恼。至于隔壁那女人是多么可爱,我没有看见,关于她的事情,都是茶房告诉我的。
真的那个落雨的夜里,我十分安静的躺在床上。我没有睡,但我也没有烧着脑壳去写一篇伤感的诗,或者坐在油灯下,想一些足以使我不寂寞的心事,同时在离开江城的时候,我向一个朋友说过,说我离开江城的第一天,就要写一封情书,给我称做“无花果”的少女,是的,那个少女是十分像简·爱或者《静静的顿河》中的娜妲丽亚一类的女人,那个少女,虽然她始终不知道我想念她,但是在我这方面,却使我安静了一年,因为有她,我不敢去再想念别的更美丽的少女了。我十分驯顺的睡了一夜。那天夜里,我什么也没有做,只是在我的心灵里,有一种混沌的火热的情感在旋滚着。我没有一点力量,可以从那里面抽出一点平静的梦幻;仿佛我恐怕触伤了什么,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我的生命正在像蛹一样的变着,我知道过一个时期,蛹将变成一只美丽的跳着舞的蝴蝶,大概就是为了这一点缘故,我不敢叫自己的野性的血流,狂荡的冲到心灵里去。我底心上正在雕刻着一幅美丽的图案,正在茁长着两叶新的智慧的翅羽。
一夜,我没有睡,睡眠,对一个清醒的人,是一种痛苦。
我想沉默一夜以后,第二天可以在浓郁的阳光下,去走向北方的大地,去让明天的风景来补偿我今天夜里的空虚。
我不想思考,但是我抑止不住自己的激动,整整幻想了一个夜晚。P8-9(卷3)
朋友圈中,大家都亲切地称牛汉先生为“老爷子”。这称呼从什么时候开始已经记不清了,想想至少应在十多年之前。我与牛汉先生认识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1982年我们曾开会去过海南岛。此行,牛汉先生收获了一批精彩的诗作,而一直梦想当诗人的我也拾到了几首小诗。那时的称几乎也像当时的服装一样千篇_律地为“同志”,后来赶时髦称“先生”或者称“老师”,再后来返璞归真就变成了“老爷子”。称呼的变化显示着关系的改变,总之是越来越近,越来越亲。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我们经常见面或通电话。去韩国,到外地,在北京,很多诗歌活动常常是一块儿参加,有时还一同骑着自行车去。1999年4月,日本诗人代表团来北京,我和牛汉先生应邀出席座谈会。那天刮着六七级大风,只有我们俩是骑着自行车顶风去的。而牛汉先生还在路上作了一首诗,会上一朗诵,感动得一位日本诗人回去写了二百多行诗献给他。这首诗就是曾刊于《人民文学》1999年第10期的《逆着风沙》。牛汉先生是我们的老师,更是我们的朋友,因此当提出编辑这部诗文集时,我理所当然地承担了这一工作。
当然原因还有对牛汉先生的诗与文的敬重。我喜爱牛汉先生的诗,喜爱他的文。我一直认为,牛汉先生是中国现当代优秀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前期有亮色,后期有血色;前期有灵气,后期有骨气。特别是他在“文革”中的写作,真实地记录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情感,表现了劫难中痛苦而不屈服的灵魂。牛汉先生后期转向散文创作也是值得研究的现象,当有些人从诗退到散文的时候,牛汉先生是进入到散文——走向了更加自由的境界。牛汉先生的散文实在是每篇都可作为诗来读的。这些看法我曾多次与牛汉先生交流过,牛汉先生认为基本还准确。记得有一次谈起前期诗的亮色,我说像.《果树园》中的“垂着乳房似的梨”这样的句子后来就写不出,牛汉先生认真地回答说:“是的”。
编校工作正式开始于2006年,正好我的研究生张倩刚刚入学,于是就建议她编校散文卷。查找和编校的工作是繁琐的,这对于以前从未做过而兴趣又不在此的刚入门的学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度。但张倩还是接受了,并做得很努力,跑图书馆,北京的,西安的,终于在2009年交出了初稿。让人高兴的是,张倩在呲基础上完成了硕士论文《牛汉散文研究》,顺利地通过答辩还得到了好评。
本书所收为目前已找到的牛汉先生的全部诗文,包括已收入和未收入各种集子的作品及手稿。大家都知道,“全集不全”这是多年来许多已出版的全集。文集的一个通病,由于多种原因有些作品不收或即便收入也大量改动,造成了多数全集、文集的“不全”。本书编校工作一开始,牛汉先生就表示不删改一首诗,不删改一篇文,只要查到的照样全部编人。“一辈子曲曲折折,就是这样走过来的。复杂,太复杂。”这看似简单的表示,显示出一位诗人敢于面对历史的勇气。需要赘一笔的,1948年1月31日《文艺先锋》第12卷第1期曾刊出署名“谷风”的诗《苦难》,“谷风”是牛汉先生上世纪40年代常用的笔名,因此一直以为这是牛汉先生的作品。而据牛汉先生回忆,没有在这刊物或可以说绝不可能在这刊物上发表作品。待将作品查到复印,实在与牛汉先生的作品相差太远,也证实牛汉先生的回忆无误。
为了体现编校者的学术含量,所收入的作品要尽量查到最初发表本,并用题注注明初刊和编人诗文集及改动等情况。本书所收作品最早作于1940年,时间跨度较大,很多作品在编入不同集子时曾作过一些改动,有些改动还较大,包括有些题目,题注要体现出作品改动情况。难度是早期刊发在报刊上的诗文的查寻,此次查阅了大量图书馆并得到一些朋友的帮助,虽然有了一些新的发现,如像刊发在《青年日报》、《西京日报》和《枫林文艺丛刊》等报刊上的作品,但据牛汉先生回忆仍有一些作品有待发现。还有作品的最初发表本的查找,也仍存有一些遗憾,只好以后弥补。
本书分为诗与文两卷。诗卷比较单纯,文卷所收较庞杂,也可以说诗之外的文字全部编入了文卷。有些作品,牛汉先生虽曾作为散文诗编入《牛汉诗选》,但更多时候还是编人各类散文集中,因此这部分作品此次均收入文卷。诗文卷的作品分别按写作时间或发表时间编排,以显示写作的历史脉络;而所收诗文均依牛汉先生最后改定本编人,体现的则是对著者的尊重。
牛汉先生是位有影响的诗人,而且已年近九旬。为牛汉先生认真地整理所创作的作品,是研究界和诗歌界的需要,也是牛汉先生多年的愿望,更是朋友们急切的期待。因此,本次编校出版《牛汉诗文集》得到众多朋友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和帮助。人民文学出版社是国内的一流出版机构,也是牛汉先生工作过几十年的地方,本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最合适的选择。而出版社的责任编辑郭娟、刘伟、杨康以及特约编辑刘炜的认真负责,更体现了一流出版社的敬业精神,也是本书出版质量的保证。诗人邹进曾是当年与牛汉先生编辑《中国》的同仁,此次在出版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将此书的编校列入规划项目,其意义不单是对我工作的支持,更是对此类文献整理工作的认可。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再过两个月就是牛汉先生八十八岁生日,这十多年每逢这一天朋友们都要为牛汉先生举办一次生日聚会。以往的聚会是友情、鲜花和祝福,今年谨将此书作为一件特别礼品敬献给牛汉先生。祝牛汉先生长寿。
刘福春
20lO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