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请领导,工作为引慎重对待
职场中人无不希望能与领导的关系更近一些。于是,请领导吃饭就成了众多职场中人热衷的话题了。大概是因为,请领导吃饭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和领导联络感情,建立形象;二是可以借机多了解公司内部的事情。
的确,请领导吃饭是很有必要也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但作为下级,贸然请领导吃饭往往是徒劳的,老板是绝对不会缺你那口饭的,那么应当如何发起对领导的邀请呢?首先就是要挑选合适的时机和理由。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的时机主要有:重要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大功告成时,你想给领导提重要建议时,你得到领导重用或者岗位提升时。这些时候发出邀请,一方面是领导有与你沟通的欲望,另一方面给人一种有分寸的感觉。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要注意观察老板心情,切勿在老板心情烦躁时发出邀请。
可以选择的理由很多,但一定要与工作相关,比较合适的有:前面工作告一段落,向领导请示下一步的工作方案;对单位某项工作有新的建议和想法;升职后对如何开展工作的一些想法;从某些渠道得知的一些与领导相关的重要信息等。但不管是什么理由,不论你对自己的理由有多么自信,请务必注意自己的语气和用词,一定要以请示和讨教作为宴请的引子。
想好了时机和理由是不是就可以适时的邀请领导“入局”了呢?也不是,请领导吃饭还有很多功课要准备。
首先,请领导吃饭务必要慎重对待。
饭前最好先了解领导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禁忌,让领导看到你的细心。要做到这一点,最常用的方法是,多注意观察,多向领导亲近的人打听,尤其是秘书。就餐前提前研究餐厅的菜谱,结合领导的饮食习惯和自己的经济实力点合适的菜。这样做不仅仅是拍马屁,也不单纯是为了迎合了领导的喜好,而是为了体现你对领导的尊敬,以及你的细心。
谁都明白,宴会社交中,没有人是为了吃饭而吃饭,而是以吃饭为桥梁,达到成功办事的目的。饭桌上的一言一行都可能直接影响到你在领导眼中的得分,所以谨言慎行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你在饭桌上不仅满足对方的胃,还能收买对方的心,宴会才能助你成事。
其次,与领导保持安全距离。
人与人之间都存在一个“安全距离”,何况是领导与下属,任何领导都希望自己的下属对自己在服从和喜欢之外还有他最看重的尊重。
即使他愿意和你交朋友,也绝对不会希望用朋友关系取代上下级关系。俗话说:“屁股决定脑袋”,即使他曾是你的好朋友,即使他仍然有愿意和你交朋友的愿望,但领导就是领导,领导是必须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和威信的。
如果领导发现是因为你破坏了他的威信而导致他的工作遇到麻烦,等待你的一定会是疏远,而这种疏远不是区区请客吃饭就可以妥善解决的。
最后,与领导的交流要有分寸。
很多人都希望能和领导成为亲密无间的朋友,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值得鼓励的,毕竟和上司的关系过于疏远,在上司面前拘谨畏缩的人是很难落入领导法眼的,更别提什么晋升的机会了。但更要注意的是,亲密尚可,无间就没有必要了,与领导的交流千万不能得寸进尺,保持适当的分寸对你没有坏处。
有些人与领导交流常常掌握不好分寸,平时与领导的谈话不是畏首畏尾就是语无忌惮,这都不好。畏畏缩缩,不敢说话给领导的感觉是没担当,不能替领导分忧;同样,肆无忌惮的大嘴巴也不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尤其要注意的是,在与领导谈话时,不能轻易泄露员工间的“机密”,否则容易被同事排挤和孤立。
总之,平时在领导面前要保持“时时如战,保持警戒”的态度妥善应对。这也是邀请领导“入局”的先决条件之一。
小李是老板眼里的红人。他的技术水平很不错,在为人处世上也很有的一套。平时,同事们都很难请得动老板,他却很轻松。而且,每次他都能轻而易举地让老板答应自己在工作上的建议。
这天。他对老板说:“艾总,这份文献不错吧?昨天我在一家网站上还看到了一份更权威的文献,只是太晚了,没来得及下载。这样吧,我现在就回家下载那份文献,晚上我们一起吃饭,然后我再把那文献交给您!”
点评:
面对这么诚恳的邀请,谁会拒绝呢?毕竟是为了工作,是以老板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一个以工作为缘由的邀请,老板自然也不会拒绝。
来到餐厅后,小李很细心,点咖啡的时候,他专门对服务员说不要放糖。这让老板很感动:“这么一个小小的细节,他都会注意到,真是不容易啊!”平时在公司,小李都会注意老板和其他同事的喜好,比如每个人在喝咖啡时有什么特殊偏好。
点评:
小小的举动中可以看出小李的细心,以及对老板的尊重。通常生活上细心的人工作也会认真,尊重老板的人工作中也会尊重客户。一个能记住老板小习惯的员工自然能打动老板,有时候得到别人的好印象就这么容易。
在饭桌上,老板对小李提出的新策划案很感兴趣,也觉得很有可行性,两人就讨论起来。时间过得很快,一顿饭吃了两个小时。结束时,小李对老板说:“艾总,我觉得您的观点对极了,我真是对您佩服得五体投地!也很感谢您对我的新策划提出了宝贵意见,我晚上回去再将这份策划案修改修改,然后给您发过去。”
点评:
成功的宴会,最后的几句话尤其精彩,简单的几句话,再次得到了老板加分,让老板再次看到他的工作态度。不但适时的恭维了老板,还充分的体现了自己的敬业。P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