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我们的身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享受过多物质和新奇愉悦及满足的同时,也必然承受过多的迷茫和苦痛,从身心健康的新视野,重新审视我们人生的意义,积极维护健康,做一个快乐平和的“好人”,让幸福成为我们的今曰选择和决定,这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书就是一本有助于您做“好人”的新书。它特别倾向于提高读者的健康素质和责任,积极推动最新健康理念,使其深入人心;它推崇“健康道德”观念,维护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您个人及亲人的事,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个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一种有更高道德和健康素质的表现。
维护健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健康忠告》关心每一个人,鼓励读者做身心健康的“好人”。
心有玫瑰,人生芬芳。我们的身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享受过多愉悦和满足的同时,也必然承受过多的迷茫和苦痛,从心理健康新视野,重新审视人生的意义,让幸福成为我们今日的选择和决定……
生活方式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其实,只要好好走路,认真吃饭,爱护环境,慢慢品味每日生活,我们身心会更健康快乐,可当下,在所谓文明社会中,许多人却选择了反文明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于是,我们就自食苦果,疾病缠身……
女人一生如同绚丽的生命之舞,女性的特殊器官为此搭建了最美丽的舞台,女性丰富的情感勾勒出细腻的起伏,如同生命孕育般精巧和艰难。在维护女性健康中,做女人和维护健康缺一不可……
输掉健康,赢得世界又如何?对男人来说,最大的挑战是更好地照顾自己,最大的奖赏就是维持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该如何去做?这是男人一生都要回答的最重要的问题……
现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但不一定是快乐和健康的,我们辛苦种下的瓜也可能收获的只是豆。旨在提高孩子社会和身体时代适应力的健康教育必不可少,这包括相关健康知识和基本生活技能、建立较好的人格、自信、自尊和自立……
岁月可以弄皱我们的皮肤,而丧失生活的热情却会弄皱我们的灵魂。老人为“乐龄人”,对于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来说,即使“近黄昏”,也可“夕阳无限好”……
癌症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80的癌症都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也就是说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折磨。抗癌从建立健康生活模式做起,从每天的衣食住行做起,从保护生态和环境做起……
幸福是一种选择
从心理学上看,幸福是一种选择,是一种情感体验。让人幸福的源泉很多。的确,一所豪宅里承载的幸福不一定多于一间草棚,但这并不是说财富就一定不能带来幸福,关键还是你的心态。幸福是你用自己的意愿所做出的一种决定,它是你能部分控制的一种心情或感觉。
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是丹麦。在丹麦的街上随便拉住一个行人,让他就自己的幸福感在10点量表上打分,1表示最不幸福,10表示最幸福,一般人都会给出8到9的数字。追问他们为什么感到幸福,答案是生活稳定有保障、可选择做任何自己喜欢做的工作、社交活动丰富和安居乐业。有趣的是,很多人选择工作的标准不是工资或“地位”的高低,而是工作本身的性质以及工作时间的长短。在亚洲国家中,最幸福的国家是新加坡。在新加坡,随便问一个人,他们一般也都会给出8分左右的数字。与丹麦不同的是,在问新加坡人有什么能使他们更幸福的时候,许多人的答案是车、现钱、信用卡、公寓和乡村俱乐部。
对于幸福,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但感知幸福的能力是可以学习的。
2008年春天,我国一些大学引进了哈佛大学的“幸福课”,教大学生们如何更快乐、更充实、更幸福。学会接受自己,不要忽略自己所拥有的独特性;要摆脱“完美主义”,要“学会失败”;幸福感是衡量人生的唯一标准,是所有目标的最终目标。
实际上,我们与生俱来就有一些产生快乐和欣喜感受的强烈化学物质。但是,我们怎样才能激活和享受这些令人惊奇的奇妙感受呢?很简单,只要你选择它。当我们选择幸福、欢笑、积极向上的态度和爱别人时,我们全身的化学物质就会发生改变。我们从而获得了新的能量和信心,对自己的情况和生活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们各方面都会感觉更好。当你选择改变你的心灵和态度时,真正的幸福就会来临。不管你遇见什么麻烦和痛苦,套用一句肥皂剧中的时髦话,就是“你一定要幸福哟”!
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幸福指数”,但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肯定会直接影响到其幸福指数的高低。但是,金钱不是唯一的幸福原因。许多人以为钱多会使他幸福,但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们最终追求的是生活的幸福,而不是有更多的金钱。我们的最终目标不是最大化财富,而是最大化的幸福。
有媒体搞了一次国内上亿身价富豪问卷调查,这些富豪们绝大多数认为金钱给他们带来了烦恼、不安全感和不幸福。可见,财富与幸福之间并不总是划等号。
有家才有福
全家人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检点一番我们的家庭生活,这样那样,如此等等,有些东西真的是我们想要的生活吗?它符合我们对幸福生活的认识和理念吗?
因成功做了全世界第一例心脏移植手术,克里斯敦伯纳德医生名扬四海,可他在自己所著的《唯一的生命》一书中,却痛苦地叙述了自己做父亲和丈夫的失败。伯纳德医生整天忙于会诊、讲学和手术,一出门就是几个月。在一次间隔几个月回家后,他太太问他:“你为什么还要回家?我们已经把你放弃了,以为你再也不会回来了。”伯纳德解释说:“我是出去救人呀,去做手术,去造一颗心脏。”可他太太苦涩地回答道:“你曾经造过一个很美满的家庭,可你把它彻底忘了,你把家庭的责任全部推给了我,你已经不在我们的生活之中了。”就在那一刻,这位卓越的心脏手术医生痛苦地意识到,家庭的心已被他无意之间弄碎了,而他那双巧夺天工的外科大夫的手却对此无能为力。
印第安纳州的洛蕾奎伊瑟不仅是3个孩子的母亲,她还是美国制药巨头礼来公司的头头。她认为事业与家庭之间是可以协调发展的,关键是要划一条泾渭分明的界线。家人就是家人,雇员就是雇员。不要将家庭生活和单位工作混为一团。她坚持,周末年轻的母亲要和孩子待在一起,而不应待在办公室里。婚姻和家庭是人生的最重要目标之一。在家庭生活中,健康是最重要的,所以,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全家的生活目标之一。
詹姆斯莫里斯是美国婚姻和家庭治疗协会的前主席,他说,家庭日常生活的意义远远超出了生活本身。它含有夫妻之间的承诺、奉献和激情,以及父母对孩子的奉献,“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这看起来是一些日常琐事顺其自然的安排,却是建立在对家认识的哲学基础之上。莫里斯说,夫妻关系,以及他们共同以最好的方法来抚养孩子,是他们夫妻的头等大事,其他的事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没有人能替代我们来养育自己的孩子,不能因为经济原因而放弃做父母的责任。
但是,如何才能在每一天平凡的家庭生活中体现出家庭至上的幸福呢?生活在21世纪的家庭,如果你想过得更好,就应该先停下来,检点一下自己的生活,看一看这些日子到底是不是您全家想要的理想生活。可许多人的脚步停不下来,他们来去匆匆,无法回顾。如果抚育孩子是你现在最重要的工作,那么你所做的一切是否在围绕这个中心?当我们以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对待工作、家庭、心灵、身体和精神时,就意味着我们已深思熟虑,有了明确的生活目标,并以此为中心,使自己和孩子得到理想的人生体验。
前不久,美国一项调查问成年人,什么是他们孩提时最幸福的记忆。调查者原以为他们会说,印象最深刻的记忆是有趣和特别的旅行,如到迪斯尼乐园游玩,或者是收到贵重的玩具。但是,出乎人们预料的是,这些都不是美国人孩提时记得最牢的事,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却使他们记忆犹新,如家庭团聚用餐,与父亲在地板上打闹成一团,全家去吃冰淇淋等。这次调查结论是,父母不能用花钱的方式来抵消自己做父母的责任。父母必须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以满足他们想亲近父母的愿望和童年的幸福。
婚姻并不能使所有男人都成为真正的丈夫和所有女人都成为真正的妻子;孩子也不能使所有男人都成为真正的父亲和所有女人都成为真正的母亲。如果父母把抚养孩子的事都做砸了,那其他的事,你也可能做的很勉强,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一样工作能比得上我们把孩子抚养成健康而愉快的人更幸福和重要了。
遗传和年龄影响幸福
2008年3月公布的几项新研究证明:人的基因和年龄因素在获取幸福中起到很大作用。
一项英国研究说,在对973对成人双胞胎的调查数据分析研究后发现,平均来说,同卵双生双胞胎要比异卵双生双胞胎在个性上更加接近。当被问及他们有多快乐时,同卵双生双胞胎之间的反应要比其他双胞胎有更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说,幸福感和个性在基因基础上有很强的联系。遗传在人们的幸福感中起到一定作用,像“善于交际、主动积极、沉着冷静、吃苦耐劳和富有责任心”等与基因有些关系的个性,在获得幸福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幸福感还与年龄有关。根据对全球70多个国家200万民众所做的调查显示,人们的幸福感遵循“U”型规律:45岁以下人们的幸福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但过了45岁以后,幸福感开始随年龄成正比增长。在全球范围内,40多岁者对“不开心、缺少幸福”的抱怨要高过其他年龄的人,全球幸福最低点落在44岁左右的人身上。
在心情愉快方面,年纪大的人们得分反而高于年轻人。这是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大脑对负面情绪刺激的反应越来越慢,老人其实更乐于接受积极事物和避免消极情绪,更为乐观。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更容易获得幸福感。心理学家认为,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对快乐和喜悦的渴求变得更迫切,更希望快乐地度过生命中剩下的时光。人到老年时,对得失往往比年轻人看得更开,对名利比年轻人看得更淡。调查说,如果年轻人也能用老年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得失成败和名利,就会提升幸福感。
这些研究并不是说,人们对把握自己的幸福感毫无建树,天生就缺少快乐。因为,它们同时也发现,人要想变得更开心和幸福,模仿那些能够引发幸福感的个性特征是有效的,即使在最难和最苦的时候,你依然能找到属于你的幸福。
“假装快乐”是一种快速调整情绪获得快乐的方法,虽然治标不治本,但的确有效。人类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整体。某种情绪会引发相应的肢体语言,肢体语言的改变同样也会导致情绪的变化。当你无法调整内心情绪时,你可以调整肢体语言,带动出你需要的情绪。比如你强迫自己做微笑的动作,你就会发现内心开始涌动欢喜,所以假装快乐,你就会真的快乐起来,这就是身心互动原理。
美国影星汤姆克鲁斯说出了他感到幸福的秘密。他说:“我学会了即使在我不高兴的时候,我也能简单地做出要快乐的决定,以此改变和控制自己的快乐心情。”
P4-8
当下,我们的身心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享受过多物质和新奇愉悦及满足的同时,也必然承受过多的迷茫和苦痛,从身心健康的新视野,重新审视我们人生的意义,积极维护健康,做一个快乐平和的“好人”,让幸福成为我们的今曰选择和决定,这对自己,对亲人,对社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健康忠告》就是一本有助于您做“好人”的新书。
《健康忠告》是关注当代人身心健康热点问题的新闻汇集,涉及我们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大健康教育和医学科普的通俗读物,几乎包括了目前人们所关注的常见保健要点和行为。
《健康忠告》不是源于作者苦思冥想的“顿悟”或个人的局部体验,她所援引的健康理念、知识、数据和做法都是以目前前沿科学和认识水准为参照的。它们大部分内容来源于作者近年采访千余名各科医学专家教授所撰写的两百多万字新闻和笔记;另一部分是作者新近译自近百篇欧美最新医学报道。
《健康忠告》在编排上采取虚实相间,理念与操作结合,如说到“健康是福”新理念,就附有可操作的“祈福法”。
为了阅读方便,本书在章节上有一些交叉,但为了寻求更大的信息量,本书没有重复的内容或语言的赘叙。
《健康忠告》特别倾向于提高读者的健康素质和责任,积极推动最新健康理念,使其深入人心。例如,推广“国民健康是国家财富”的新概念,我们发展经济和致富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让人们生活得更健康、更幸福。推崇“健康道德”观念,维护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您个人及亲人的事,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道德,个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对社会的贡献,是一种有更高道德和健康素质的表现。维护健康从今天做起,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健康忠告》关心每一个人,鼓励读者做身心健康的“好人”,这是我们出版她的美好愿望和目的。
在健康的标尺面前,《健康忠告》告诉我们:有了“好人”“坏人”之分:在对健康的追求中,我们的生活轨迹不断向“好”,而且画出一道幸福的上升线。
——李扬(南京)
在世界经历了一系列严重危机之后,无论是谁,对生命和健康,对平淡安全的幸福生活,对温馨舒适的家,对身边的亲人朋友,都会有一种格外的珍惜。这是我们读《健康忠告》的心境。
——尔琳(加拿大)
《健康忠告》可让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检讨一番我们繁杂的生活,那些充满诱惑而不见“人”的日子真是我们想要的吗?它符合我们对生活和生命的认识和理念吗?我们健康快乐吗?《健康忠告》劝告我们过一种既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又有助于社会安宁的生活。
——林鸣(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