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张健、袁园编著,本书以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切入点,对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巴比伦文明的存亡兴衰及其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把掩埋在漠漠黄沙下昔日的辉煌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又穿插于全书大纲性的结构统领之中。我们试图以具体、形象的插叙形式更逼真地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当然,探究古老文明的发展与衰亡过程不可能盖棺论定、一劳永逸,总有新的考古成果为我们现有的认识提供新的理解空间。而且,还有很多文明之谜有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寻找答案。因此,此书的着重点是:在已有的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介绍该文明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让读者在这本通俗读物的引领下,能对这个^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彻的认识,能更加关注人类的生活、生存状态,能更清醒地看待我们当今所处的历史文明阶段。如果读者能从以上方面得到某些启发与收获,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巴比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由张健、袁园编著,本书以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切八点,对世界四大文明之~的巴比伦文明的存亡兴衰及其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地介绍,把掩埋在漠漠黄沙下昔日的辉煌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又穿插于全书大纲性的结构统领之中。我们试图以具体、形象的插叙形式更逼真地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当然,探究古老文明的发展与衰亡过程不可畿盖棺论定、一劳永逸,总有新的考古成果为我们现有的认识提供新的理解空间。而且,还有很多文明之谜有待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寻找答案。因此,此书的着重点是:在已有的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介绍该文明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让读者在这本《巴比伦文明(双色图文经典珍藏)》的引领下,能对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彻的认识,能更加关注人类的生活、生存状态,能更清醒地看待我们当今所处的历史文明阶段。如果读者能从以上方面得到某些启发与收获,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在西亚广袤的沙漠尽头,流淌着古老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它们像两条生命的血脉,在如今的伊拉克一带冲积出肥沃的平原。而现在,两河流域一片萧条、冷落,只有一些不起眼的小土丘散布在金黄的沙漠中。围绕着这些小土丘,风暴沙尘用黑土堆积出一座座崇山峻岭,在一望无际的黄沙中,这些山峦显得肃穆而神秘。怎会有人想到,就在这里,在这些落寞的土丘下面,竟然沉睡着几千年前的皇宫庭院、市井街巷?怎会有人想到,就在这里,在这些落寞的土丘下面,竟沉睡着曾经辉煌无比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16世纪后,西亚的两河流域吸引了众多颇具冒险精神的旅行家和探险家的目光。当时,美索不达米亚属于奥斯曼帝国,由于管理不善,那里政治混乱,环境恶劣,瘟疫横行。陌生人如果要去那里,没有极大的勇气和非凡的智谋是不行的。即便这样,欧洲的探险家们还是蜂拥而至,他们各怀目的,凭着他们的智慧,逐渐拨开了历史的迷雾,再现了辉煌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再现了两河流域人们昔日的生活境况。
两河流域古代民族的建筑没有很好地保存下来,这是人们遗忘他们的主要原因。建筑房屋时,埃及人和其他古代帝国的人民一般都用坚固耐用的石料,而两河流域的人们却主要用泥砖,因此,他们的建筑非常脆弱。他们的房屋渐渐被雨水、洪水和流沙腐蚀,塔庙、宫殿等所有的古建筑都被埋到地下,地面上只剩下一堆形状模糊的土墩。几千年过去了,这些土堆下面的秘密没有被任何人觉察。直到19世纪中期,法国、英国和德国的考古学家组成了一支探险队,开始探索这些土丘下的秘密。经过几年的艰苦发掘,他们终于有了一些令人震惊的发现:美索不达米亚人竟是世界上最早建造城市的人,而且还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天文的人、最早在建筑中应用拱形结构的人、最早使用车轮的人、最早书写史诗及编纂律法的人。至今,对两河流域古代文明的各个遗址的科学探索活动还在继续。通过科学分析残存建筑、破碎陶器和泥版文书,这个世界上鲜为人知的文明逐渐被探险家和科学家完整地呈现在世人面前。
有关资料表明,12世纪的犹太人本杰明是第一个来到两河流域的欧洲旅行家。本杰明在西班牙的纳瓦拉出生。他到过尼尼微和巴比伦,和同时代的人一样,他也认为《旧约》中讲的巴别塔(即“通天塔”)就是比尔斯·尼姆鲁德(也就是古代的博尔希帕)的塔庙。在本杰明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德国巴伐利亚骑士席尔特贝格尔等人都到过两河流域。他们或作游记,或收集古物,或既作游记又收集古物,不断向欧洲报告西亚地区古代遗存的情况。这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西亚古物古迹的极大兴趣,还为西亚吸引了更多的欧洲考古学家,甚至使许多欧洲学者倾毕生精力来研究古代东方文明。他们是失落文明的探索者,正是有了他们的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西亚考古学、亚述学;正是有了他们的探索,失落的文明才能从黄沙中“复活”;正是有了他们的智慧,重见天日的泥版才能清楚地讲述那些让人惊心动魄的历史。
里奇:西亚考古的先行者
1787年,在法国的第戎,考古学家里奇出生了,他的童年是在英国度过的。年轻时他就到了孟买,在东印度公司就职。里奇酷爱学习语言,也颇具语言天赋。他先后学习了拉丁语、希腊语、希伯来语、阿拉伯语、阿拉美亚语、波斯语和汉语。他还在工作之余去过土耳其和意大利,因此学会了土耳其语和意大利语。他曾任英国驻巴格达领事,当时年仅20岁,不足24岁的他又开始兼任东印度公司驻巴格达的代表。
在巴格达任职几年后,到1811年,里奇听说法国的博尚在巴比伦遗址曾发现过重要文物。他被这个消息深深吸引,这一年,他专程到巴比伦遗址进行考察。他雇了10个当地人,东挖挖,西挖挖,最终没有什么大的收获。之后,他放弃对巴比伦的发掘,来到比尔斯·尼姆鲁德,对当时公认的巴别塔进行了仔细的测量。他曾坚持认为这个塔庙不是巴别塔,巴别塔应在幼发拉底河对岸的巴比伦,但后来又产生了怀疑。事实上,为了便于重建,当年贝尔神庙“埃桑基拉”和与之毗邻的巴别塔都曾被亚历山大大帝命令铲平,这是他没想到的。
1811年以后,里奇把注意力转向亚述地区,在巴比伦地区再也没有进行任何发掘。亚述地区的摩苏尔居民在对岸的库云吉克(即亚述古都尼尼微遗址)挖砖时,发现过大型石板雕像,其中有人像也有兽像。当地人先毁坏了雕像,然后把石板烧成石灰,用来建筑新的房屋,因为他们认为无论是人雕还是兽雕全都是魔鬼,他们作为善良的穆斯林,当然不能允许这些魔鬼存在。里奇曾四次考察摩苏尔,并从当地居民那里听说了这个消息,于是他就怀着试试看的心态在库云吉克进行了发掘,果真发现了许多陶片、古砖和楔形文字泥版。
他随即到处搜集收购古物,包括一些较大的文物,收购之后分别运到英国伦敦和奥地利的格拉茨。但是,他收集的文物大部分都是当地居民高价卖给他的,很明显,当地居民在博尚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并收藏文物,待价而沽。1825年,大英博物馆以1000英镑的价格从他的遗孀手里购买了部分文物,其中包括4个烧过的圆柱铭文、13块刻字砖和1块较大的铭文界碑。
1802年,部分古波斯的楔形文字被德国的格罗特芬德成功解读,这在考古界轰动一时。对于格罗特芬德的解读,里奇确信是正确的,因此,他复制了见到的全部铭文,然后或自己亲自动身或派助手送给格罗特芬德,为楔形文字的破译作出了突出贡献。
里奇不只收集文物,他还详细描述了巴比伦和尼尼微等古代遗址。他的考察报告最先在维也纳发表,但在英国也有大量读者。法国人的考古热情正是被他的这些论著激发的,被直接引到了尼尼微,并由此成为西亚考古的先驱。
P2-4
■在古老的农耕时代,河流是人类文明的生命线。西亚的中心地带荒凉而干旱,在那里,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静静地流淌着,它们成了人类最古老文明的摇篮,人们把这两条河流孕育出来的文明称为“两河文明”。在今天的伊拉克一带,这两条创造生命的河流冲击出了一片肥沃的平原,它有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美索不达米亚,这个名字是古希腊人起的,乃“两河之间的地方”之意。因此,在希腊文明的传承过程中,“两河文明”又有“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称。
■纵观其整个发展演变过程,“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屡经朝代更替,在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中不断发展,其中的巴比伦时期是两河文明的巅峰时期。如今的考古发掘成果还不能让当代人认清“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全貌,我们将该地区距今6000年到2500年间的一系列城市文明总称为“巴比伦文明”。实际上,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战事国土的争夺以及其他种种历史原因,两河流域在古代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又被区域性地分为两部分,南边叫巴比伦尼亚,北边叫亚述。以尼普尔为界,南部的巴比伦尼亚又分为南北两部分一北边的叫阿卡德,南边的叫苏美尔。而两河流域“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奠基者正是苏美尔人,他们的成就被后来的闪族人,包括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和迦勒底人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后来者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把这个地区灿烂的古代文明逐渐推向顶峰,成就辉煌。
■这块漫无边际的沙漠,如今看来毫无生气,可它却拥有多个“世界之最”:最早建立的城市,最早的成文法典,最早的文字,最早的学校和图书馆,最早的寓言、格言、谚语和爱情诗,甚至最早的药典、农人历书……这种种开创性的发明创造,对人类发展演进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正是在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促进下,尼罗河文明和印度河文明才发展起来:从这里,希腊入学到了数学、物理学和哲学;希伯来人借鉴了神学,并把它广泛传播;阿拉伯入学到了建筑学,并以此影响了整个中世纪的欧洲。
■本书以考古发掘的成果为切入点,对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巴比伦文明的存亡兴衰及其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通俗而又全面的介绍,把掩埋在漠漠黄沙下昔日的辉煌重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一些与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又穿插于全书大纲性的结构统领之中。我们试图以具体、形象的插叙形式更逼真地重现当时的历史场景。当然,探究古老文明的发展与衰亡过程不可能盖棺论定、一劳永逸,总有新的考古成果为我们现有的认识提供新的理解空间。而且,还有很多文明之谜有在新的研究成果中寻找答案。因此,此书的着重点是:在已有的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认识的基础上,尽可能全面介绍该文明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让读者在这本通俗读物的引领下,能对这个^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有更透彻的认识,能更加关注人类的生活、生存状态,能更清醒地看待我们当今所处的历史文明阶段。如果读者能从以上方面得到某些启发与收获,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