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农民的儿子杨显东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吴德才//陈毅贤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显东是我国第一任农业部副部长。该书描写了他从一个牧童到国民党官商再到农学家的成长经历。杨显东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后留美读博士。抗日战争爆发后,杨显东毅然回国投身抗战,创办汤池训练班,培养了大批抗日游击骨干。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农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协副主席,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内容推荐

他从乡村牧童变身为留美博士,从信仰基督教到完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转变,既是爱国的科学家,又是革命的社会活动家。

他就是农民的儿子:杨显东!

本书通过平实的语言和扎实的史料,描述了杨显东在美留学时专心学习棉花育种技术、抗战期间创作讲习所培训革命青年、解放后指挥飞机喷药灭蝗、领导建立棉花研究所和从日本引进塑料薄膜技术等故事和细节,展现了杨显东的革命激情以及为改变我国农业落后现状所付出的努力。

目录

序言一(王震)/1

序言二(杨元惺)/3

引子/1

一、立志学农/1

二、南京事件/8

三、革命启蒙/15

四、科学救国/25

五、心向赤区/33

六、赴美留学/39

七、异国情缘/48

八、归心似箭/56

九、民族危难/64

十、投身抗日/70

十一、秘密培训/77

十二、坚定信念/86

十三、惊动中正/92

十四、官商老板/96

十五、财神菩萨/103

十六、良师益友/113

十七、爱情果实/119

十八、科学情报/129

十九、王震求援/139

二十、智取粮食/150

二十一、菩萨行动/158

二十二、医治创伤/164

二十三、恢复生产/171

二十四、特务陷害/177

二十五、上海粮官/185

二十六、胜利曙光/196

二十七、开国大典/202

二十八、走马上任/208

二十九、务实部长/215

三十、 人蝗之战/223

三十一、科教兴农/230

三十二、湘潭蹲点/238

三十三、威武不屈/249

三十四、重见天日/260

三十五、坚持真理/268

三十六、暮年心愿/276

杨显东生平活动年表/290

后记/296

试读章节

1923年春,杨显东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香港大学。由于香港大学每年需要学费一千多元现大洋,家里负担不起。

杨显东只好乘客轮到南京去考金陵大学。报考时,他拿着香港大学录取通知书去找金陵大学校长包文。他见校长是美国人,就用英语问道:

“请问校长,我已考上了香港大学,因家庭经济困难不能上学,想读金陵大学,还要不要考呢?”

校长看了他的录取通知书,从上至下打量了他一番,见他衣着朴素,身体精瘦,一对特别有神的眼睛里闪烁智慧的灵光,笑着说:“你考上了香港大学,不等于考上了我金陵大学,要上我校求学,还得重新考试啊!你的英语讲得这么好,我相信你一定能考上的。”

“校长,要考就考吧!”杨显东自信地说:“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考上。”

“那好!”校长笑着鼓励他说,“小伙子有志气。希望你考出好成绩,我们择优录取。”

杨显东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金陵大学。那时金陵大学设有文学院、理学院和农学院,每年学费至少也得300元现大洋。这对他这样贫困的农民家庭来说实在是太困难了!杨显东想到,自己读书,从小学到中学,都是靠在铁路上当职员的哥哥杨显青供给的。如果再上大学,家庭这样困难,他怎么好开口呢!

哥哥知道了他的心事,主动找他谈话,亲切地说:“小弟,你的心情我了解。我读书的时候,家境更是清贫困苦,一家人连饭都吃不饱。每年青黄不接时,父亲每天砍一捆柴,挑到仙桃镇上去卖,买回一升米,加上姐姐和你挖的野菜,煮一锅菜稀饭,让全家人糊口。一天只吃两顿菜稀饭,我经常饿着肚子上学。有一天,老师见我未吃饭,可怜我,就把自己的饭只吃了半碗,留下半碗给我吃,全家人对老师感激不尽。在这种困境下,家里还送我上学。因父亲死得早,我中学未能毕业,就找事做谋生了。如今,我在铁路上当职员,经济情况比父亲那时好得多。只要你考上了大学,我和你嫂子过苦日子,也保证供你上大学啊!”

当时,杨显青正在粤汉铁路线上路口铺车站当站长,每月薪金只有45元。一天下午,杨显东怀着矛盾的心情来到路口铺火车站。嫂子汤翠英正在厨房里烧火做饭。杨显东来到门前,亲热地叫了一声“嫂子”,汤翠英连忙出来迎接,依照孩子们的口气喊道:“叔叔回来了,报考大学中了榜吗?快给哥嫂报喜讯吧!”

“嫂子,”杨显东说,“小弟报考大学虽然中了榜,但比不中榜更叫人为难啊!”

“中了榜就是大喜事,有什么为难事呀?”嫂子马上明白了显东的意思,就说,“我和你哥哥早就商量好了,只要你中了榜,我们勒紧裤带也要保证供你上大学。”

“好嫂子,你和哥哥的一片好心,小弟真是感激不尽!但是,现在大学学费这么高,我们家实在读不起啊!”

“谁说的?你打退堂鼓了?”嫂子似乎有点儿生气地说,“一个年轻人要有志气,人穷志不穷。考上大学不容易,再困难也要去读书,不打退堂鼓!”

杨显东激动地说:“嫂子,我上大学又要给你们增加多大的负担啊!”

“小弟,你放心上大学去,家务事你就别操心了。”嫂子想了想说,“你哥一时难凑300元现大洋,我愿把积蓄的几十块大洋都拿出来,供你上大学读书。”

显东在嫂子面前一时激动地鞠躬致谢。心想,决不能辜负哥嫂的一片好心。于是,他决定上金陵大学农学院农艺系,主攻棉花专业,副课蚕桑专业,立志献身于中国农业事业。

这时,显青下班回家了。他对哥哥谈了自己立志学农的想法,显青点头赞许说:“我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中国农业最落后,农民生活也最苦,你立志学农,掌握农业科学知识,将来为农民造福啊!你嫂子是贤慧的内当家,你就按你嫂子说的办吧,我们日子过得再苦些,也要筹钱供你上大学。”在那苦难的年代里,哥嫂好不容易凑齐了300元现大洋,送显东上了大学。

在当地方圆几百里,农民子弟进金陵大学,杨显东可算是第一个。由于他刻苦学习,各科成绩优秀。特别是英语、数学成绩好,是农艺系的高才生。他读一年级时,就选读二、三年级英语课本,并用英语写作文。英语老师经常要他在班里向同学们朗读自己的英语作文。显东读二年级时,校刊《金陵光》编辑部聘请他为英文编辑,可领少量的编辑费;同时,他应聘当家庭教师,给人家的孩子辅导英语,每学期可收入30元,来维持清苦的生活。在大学生活的实践中,他领悟了一条人生的真理——路是人走出来的……

金陵大学是美国基督教会在中国办的一所高等学府。杨显东从小学到大学,碰巧都是进的教会学校。特别是《圣经》中传说的耶稣形象,在他的脑际里有着神圣的崇高地位。他崇拜耶稣,认为耶稣是拯救穷人出苦海的救世主。美国传教士认为他是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大学生中,不仅才智出类拔萃,各科成绩优异,而且擅长演说,精通英语,很有活动能力。因此,同学们便极力推选他担任金陵大学基督教青年会祈祷部长,南京各教会学校推选他任南京基督教学生联合会会长、中华基督教全国学生运动委员会委员。很快,他成为南京基督教学校的活跃分子和风云人物。

杨显东对基督教抱有美妙的幻想。他希望世上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有钱人都崇拜耶稣,都信仰基督教,把自己占有的财富无私地奉献给社会,施舍给穷人,消灭人类贫富差别,让人类社会变成一个美妙的理想的极乐世界。他希望世上一些犯有罪过的恶人,都能来基督教的礼拜堂,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祈求上帝给予宽大和恩赐,使那些危害社会的恶人,变成造福于社会的好人。

那是他大学生活的第二个冬天,大雪纷飞,寒流滚滚,天气很冷。杨显东身上棉衣又旧又薄,哥哥杨显青托人给他带来了一件皮大衣。他在学校只穿了几天,就被别人偷去了。虽然他感到很焦急,很气愤,但来到礼拜堂,却为那个小偷祈祷,希望上帝把那个小偷从苦难的罪恶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希望那个小偷向上帝忏悔自己的罪过,改恶从善,重新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人。当他自己身上感到寒冷的时候,忽然想起了千千万万的苦难农民,他们饥寒交迫,在死亡线上挣扎。他又祈祷上帝恩赐,给苦难的人们带来温饱的福音。他饭前祷告,睡前祷告,为穷人祷告求福,为坏人祷告忏悔,虔诚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P1-4

序言

为了对广大青少年读者进行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从牧童到博士:农业科学家杨显东传》,编者请我写篇序言。因我与杨显东同志相识近半个世纪,是肝胆相照的老朋友,就欣然地同意了。

杨显东同志出生于湖北省仙桃市一个农民家庭,他有传奇般的经历:从苦难的牧童到留美的博士,从信仰基督教到完成共产主义人生观的转变,既是爱国的科学家,又是革命的社会活动家。他在国家民族危亡的黑暗中追求真理和光明,学习马克思主义,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深刻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决心跟着共产党。

1937年抗战爆发前夕,他在美国康乃尔大学攻得博士学位,怀着一颗爱国的赤诚之心,放弃高薪厚禄,毅然离美到苏联考察后回国。在良师益友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指引下,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抗战期间,他与陶铸等同志亲密合作,创办了汤池训练班、鄂北讲习所、茨河训练所等抗大式的学校,培训革命青年近千人,大多数学员成为抗日游击战争的骨干。同时,他利用外国友人的关系,从事我党的国际统战宣传工作,为争取国际友好人士支援我国的神圣抗战作出了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特别是在蒋介石调集30万部队围攻中原解放军时,他以大无畏的精神,利用特殊的合法身份,智取1000吨面粉,支援受困的中原军民;并在中原军区设医院,救护解放军伤病员;中原突围后,他从虎口营救大批伤病员到武汉治疗,掩护大批中原干部安全转移脱险。1948年,他在上海粮食紧急购储会工作,抢购和进口大批粮食,为迎接上海解放,保障供给,稳定民心,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杨显东同志长期担任农业部副部长、农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与其他同志一道,为改变我国农业落后面貌,消灭几千年来的蝗灾;为改良我国棉花生产;1984年实现棉花总产量超美国的宏愿;为我国改革开放,实现农业现代化,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国际学术交流;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在对国民党人士的统战宣传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他坚定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执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建议。现在,虽然他已是耄耋之年,但仍壮心不已,决心把自己有生之年的余热,奉献给我国农业现代化事业。

杨显东同志的经历,反映了在旧中国一个知识分子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历程,他所选择的道路,也代表中国知识分子应该走的光辉道路。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老一辈科学家的传记,让青年一代了解老一辈科学家是怎样成长的,他们在旧社会是怎样奋斗的,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思想和奋斗精神,我认为这是很有意义的工作。我恳切地希望青年朋友们,要珍惜新中国给我们创造的条件,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连在一起,勇敢地承担起前辈们的事业,为振兴中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宏伟壮丽的共产主义,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王震

1991年1月11日

后记

这四五年里,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接触杨显东的素材,以杨显东传奇经历为原型进行电视、电影的文学创作。在此期间,我受杨显东之子杨元惺先生以及吴德才老先生的委托,对20世纪90年代初吴德才的报告文学《从牧童到博士:农业科学家杨显东传》进行改写。书稿出来之后,大家一致同意定名为《农民的儿子:杨显东传》。

杨显东先生曾说:“身为农民的儿子,我备感骄傲与自豪。我愿永远耕耘在祖国的沃土上。”

杨显东的传奇一生,经历大风大浪,建立了盖世功勋,但一直朴实淡定,始终不忘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到老依然想的是“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和农民”。

杨显东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事业,热爱农业科学,他把这种爱深深地埋在心底,并转化为无私的奉献:当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他放弃了美国大公司的高薪聘请,放弃了异国恋人的挽留,毅然回到祖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民族运动中;当国民党大军实行中原大围剿时,他从民族利益出发,利用特殊身份组织物资药品,掩护中原大军突围;当上海解放前夕面临粮荒,他将生死置之度外,在虎口里夺得联合国救济粮;解放后,他为现实农业现代化,更是呕心沥血,消灭血吸虫,抗击蝗灾,团结科学家和全国农民科学种田,改天换地,创造了中国农业史上的奇迹;“文化大革命”中,他虽然被打倒,成了“美国特务”,被迫整天劳动改造,但是他的心底里一直没有放弃对党的希望和对祖国的热爱;粉碎“四人帮”之后,他坚持真理,带头“揭开大寨的盖子”,尔后焕发出人生第二春,带领全国科学界迎接科学的春天,为祖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贡献了自己的一切。

杨显东同志的一生,是大爱的一生,是智慧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的一生告诉我们:人不是光为自己活着的。他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农民儿子的博大胸怀和浩然正气。

《农民的儿子:杨显东传》出版发行的过程中,得到了湖北省仙桃市委市政府、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政府、南通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和紫琅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张景岩、社科和科技知识图书编辑中心主任王钦仁,为出版本书花了不少心血,精心修改校正,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本人学识浅薄,能力有限,书中难免出现疏漏,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陈毅贤

2010年5月18日于北京香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