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近代最激荡的一段历史,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新旧势力各种混战,新旧人物走马灯似的谢幕、登场。从辛亥间的风云翻涌,到北伐后的乱象初弭,一幕幕或惨烈、或讽刺、或幽默、或反转的戏接踵上演。
刘澍编著的《麻辣近代史(1905-1928)》是一本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又是一部独立思考、颇具个性观点的读史札记。1840年后的百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作者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笔法,用客观、真实的事实,细腻地勾勒出了百年中国的立体画卷,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麻辣近代史(1905-1928)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刘澍 |
出版社 | 浙江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中国近代最激荡的一段历史,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新旧势力各种混战,新旧人物走马灯似的谢幕、登场。从辛亥间的风云翻涌,到北伐后的乱象初弭,一幕幕或惨烈、或讽刺、或幽默、或反转的戏接踵上演。 刘澍编著的《麻辣近代史(1905-1928)》是一本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又是一部独立思考、颇具个性观点的读史札记。1840年后的百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作者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笔法,用客观、真实的事实,细腻地勾勒出了百年中国的立体画卷,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内容推荐 近代,一个诡谲奇变、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个西风劲吹、摧枯拉朽的时代。 近代,一个边警频仍、烽烟弥漫的时代。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个诡谲奇变、山谷陵替的时代。 近代,一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专制与民主、侵略与抵抗、激进与保守、爱国与卖国相交织、碰撞的时代。 刘澍编著的《麻辣近代史(1905-1928)》,数百则独家史料大尺度曝光,几十个颠覆性观点新鲜出炉。百年来最劲爆历史书,史上最具野心写史者。不是修改,不是补充,唯一的目标就是颠覆! 不用虚构,历史本身就是最精彩的戏剧。 《麻辣近代史(1905-1928)》有别于近年时兴的宏大叙事式的断代史写作。对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他往往深入挖掘史料,选取一个好玩却颇具代表性的侧面来阐述。鲜活的材料和厚重的语言让阅读充满了快感与思索,可谓惊喜不断,欲罢不能。 目录 第一章 辛亥风云 屡“革”屡败、屡败屡“革”的孙中山 铁血巾帼:鉴湖女侠秋瑾 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刺客汪精卫 浩气碧血之歌:黄花岗之役 革命啼明:武昌首义 清廷的覆灭,共和的黎明 第二章 帝制游魂 末代皇帝溥仪 腐朽的清廷 八十三天屋里皇帝袁世凯 袁世凯创立的27个中国第一 第三章 北洋军阀 两任总统黎元洪 糊涂总统冯国璋 歪鼻子将军段祺瑞 贿选总统曹锟 儒帅吴佩孚 “手黑”张作霖 冯玉祥:倒戈、倒戈、再倒戈 阎锡山:一生一部民国史 “狗肉将军”张宗昌 临阵脱逃韩复榘 第四章 北伐战争 辛亥革命后的孙中山 北洋军阀的终结,蒋介石的胜利 混乱后的统一曙光 天字第一号汉奸的成长史:汪精卫的角色转换(外一篇) 中国近代史大事简表 参考书目 后记 试读章节 浩气碧血之歌:黄花岗之役 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失败,孙中山第9次革命失败,11月孙中山在槟榔屿(马来西亚)开会决定广州起义,他说:“我决意为破釜沉舟之举,誓不反顾,与虏一搏,希望内地同志舍命,海外同志出财。” 此时的蒋介石是有民族主义思想的热血青年,他作诗道:“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万事休。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由于蒋介石的出色,孙中山单独与蒋介石谈话,鼓励他说:“革命青年,应不计名位,为革命任务牺牲、奋斗。”孙中山还对陈其美夸赞蒋说:“蒋介石这个人将成为革命中坚,我们革命运动正需要这样的人。” 会后黄兴、赵声、胡汉民、朱执信在香港组织统筹部,他们在新军中选出800人作为敢死队,并在广州设秘密据点38处。赵声、黄兴分别为革命军总司令和前敌总司令,计划分10路进攻广州,然后大举北伐,并通知各省革命党相机响应。因消息走漏,清国两广总督张鸣岐加强戒备,黄兴于是更改作战计划,准备提前起义。 起义前夕,约定先锋队在手臂上缠白毛巾,朱执信叫嚷着要当先锋,有人说他跑起来会被自己的长衫绊倒,于是他剪掉长衫,拿着炸弹加入了先锋队。 1911年(宣统三年)4月27日,革命党在队伍尚未集中时分4路出击,黄兴率敢死队130人以胳膊上缠白布为标志从正面进攻两广总督府,击毙卫队数人,擒杀管带金振邦。与汪精卫一起刺杀摄政王的喻培伦率军从后面进攻,在起义前他三天三夜没睡觉,赶制出炸弹100多颗。起义开始时他坚决要求参加敢死队,有人认为他一臂已残,不便参加战斗,他说:“你们肢体完整,未必比得了我这残废人。”起义时他胸前挂了一筐炸弹,边冲锋,边投弹,最终被俘,他说:“革命是杀不了的。”最后惨死在敌人屠刀下。新加坡印刷工人李文锴与清军巷战,杀敌甚多,虽身中数弹,血流如注,仍奋力上前,最终牺牲。 进攻总督府时原定黄兴与接应的温带雄一起打,但由于温带雄所部没按规定缠白布为标记,黄兴以为是敌人,结果误将温带雄打死,大批革命党伤亡。后来打着打着黄兴感觉不对劲,怎么对方那么面熟呢?便喝止停斗,这才停止了误伤。此时喻培伦率部赶到,两部一起攻打总督府。 就在革命党内战时,张鸣岐翻墙逃走捡了条命。革命党纵火焚毁总督府后退出,与清军展开巷战。;黄兴在东辕门外与清军李准所部交战,清军渐渐不支,李准大喝一声:“擒住一名革命党就有重赏。”一听有赏,清军战斗力倍增,革命党被击败。次日革命党进攻军械所,被守军杀退,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革命党无路可退,只得退入米店,以米袋做掩体抵抗,清军子弹打不透米袋,革命党形势稍有好转。李准随即下令火烧米袋,结果革命党多被烧死,黄兴右手受伤,断了两个手指。当黄兴战斗到只剩他自己时才躲入小店内化装出城,赵声、胡汉民也逃生了。朱执信见突围不出,把枪一扔,装成行人,若无其事地走到朋友家避难。 此时革命党就剩几十人了,他们的军旗成了一块破布,子弹已经射完,步枪成了光杆,尸堆已使活人寸步难移,清军对那些坚贞卓绝、毅然就死的革命党,也不免肃然起敬。清军停止了射击,一时寂静无声,那只是一种喘息时间。他们在死前的寂静中可以听见敌人上炮弹的声音,清军炮队的火杆一齐靠近了火引,此时李准说:“勇敢的革命党,投降吧!”“呸!清狗。”革命党答道。炮声响了,革命党大多殉难,只有几个人被俘。 林觉民是被俘人员之一,参加起义时他的妻子已有身孕,他曾写下一封情深意重、缱绻决绝的诀别书,即有名的《与妻书》。就义前他泰然自若,连张鸣岐都说:“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被俘的其他革命党有的被清军用七寸长钉钉入头部,尸体被扔进大海。 清政府欲将没扔进大海的72个烈士埋在犯人行刑地,外国传教士为此抱不平,将自己的一块地献了出来作为革命党墓地。革命党认为烈士葬于外国人之地是羞辱之举,后花钱将烈士葬于红花岗,并将红花岗更名为黄花岗,这就是今天的黄花岗72烈士墓。 黄花岗之役,革命党共有89位重要人物壮烈殉国。革命党表面看是败了,但实际上却取得了一种精神上的胜利,它使敌人相信,对手在精神上压倒了自己的软弱无力。清政府像一头在奔跑中受了致命伤的狂暴的野兽,离失败不远了。雨果说:“快要黎明的时候往往也是最黑暗的时候。”的确,在经历了多次惨痛失败后,革命党的黎明真的不远了。 这是孙中山第10次革命失败。他对此役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而受危。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已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黄兴为祭奠英烈,也填词一首:“转眼黄花看发处,为嘱西风,暂把香笼住。待酿满枝清艳露,和风吹上无情幕。回首羊城三月暮,碧血横飞,浩气吞狂虏。事败垂成原鼠子,英雄地下长无语。” 连此时因刺杀摄政王入狱的汪精卫在得知消息后也赋诗二首抒怀,中有“马革平生志,君今幸已酬”二句。还有人仿《吊古战场文》,将黄花岗起义的悲壮与凛冽写得淋漓尽致。 没有不曾经历磨难的人,只有弱者才会感到绝望,而像革命党这些强者只会愈挫愈勇。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磨难也不会永恒存在。在冰封覆盖的寒冬后,绿草如茵、碧波荡漾的盛夏已为期不远。 P22-22 后记 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时间都被各种娱乐、各种应酬侵占,还有谁静下心来看历史,去还原时光碎片里的真相,去了解自己的国家昔日的光荣与耻辱?大家在白天追求生活所需要的,晚上享受工作所得到的,于是再没有人去思考我们这个民族现在需要的是什么,国人为什么有那么强的劣根性。中国人过去是喊口号、喊万岁,现在则是忙挣钱、忙花钱,每个人为柴米油盐酱醋茶所驱赶,很少人会沉下心来思考问题。于是,中国人离强国梦越走越远。现在太需要我们反思了。如何反思呢?空想当然不成,通过阅读历史,以历史的经验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来路,思考我们的去路,才是最好的办法。 因此,我决定研究历史,既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研究来提高自己,也是希望通过历史的传播来让中国人构建新的价值观,来反思自己的人生,从而每个人真正为了民族复兴而贡献一份力。我理性地去阅读历史,努力通过对浩如烟海的史料的淘芜存菁,还原一个客观真实的过去,然后将这些在时光中鲜活过,又在时光中沉寂的影像,再次生动地展现给大家。我的作品,既真实,又精彩。 之所以选择近代史,因为离现世越近的历史被涂抹得越严重。比如一直被定性为卖国贼的李鸿章其实创造了43个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条铁路、第一面国旗、第一篇科普文章、第一个海军基地等都是他亲手开创。而一直被定性为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其实是中国近代化之父。“戊戌变法”时“公车上书”根本没发生过,“戊戌六君子”不是因被袁世凯出卖而死,谭嗣同临终时的诗是假的,光绪压根没有给维新党密诏。 近代史真相之所以与大家所熟知的内容不同,有的是因为记史者怕得罪权贵,故而有显有晦,以免惹来杀人之祸。有的是因为对人物优点或缺点的片面放大,如此读者得到的形象自然是“以偏概全”的,是不准确的。还有的是因为执笔人凭个人心中好恶,对材料进行拼接、剪裁,按照自己的想法来篡改。最恶劣的是“无中生有”,即杜撰故事。冯玉祥就是这样,他写的《我所认识的蒋介石》和《我的生活》有诸多杜撰之处,因为与蒋介石有矛盾,他就编出许多所谓蒋介石的“劣迹”,毫无真凭实据。 现在,到了剥开历史的假象,去伪存真、还原历史真相的时候了,而我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把这段近代史的真相展现给大家。因为只有真实的历史才有可借鉴性,才能成为我们民族复兴的经验基础。为此我埋头于大量的史料,单单是写甲午战争我就读了李鸿章的所有电报,以及日本人对甲午战争的记载、美国《纽约时报》的记载等,共上百本书。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我把一系列关于此战的档案看了个遍。 本书在搜集资料、写作和出版上可以说经历了千辛万苦,现在终于要上市了,我在屡次失败后也逐渐走上正轨,距离实现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之前的挫折让我明白了,在人生道路上,败要败得明白,胜也不能胜得糊涂,胜要知其所以胜,败要知其所以败,只有这样才能败中求胜,胜中防败。比较起来,知其所以败对很多人来说比较容易,失败的残酷现实常常逼迫你清醒过来,从中寻找原因,吸取教训。而知其所以胜,不为胜利冲昏头脑,则是比较困难的。有的人一旦胜利,便忘乎所以,或者以为是天助我也而从此不再奋斗,或者因单纯突出自己的作用而贬低了帮助自己的人的价值。前者成了守株待兔的人,后者成了目中无人之辈,都是必败的。 虽然我曾阅读大量史料,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书中如有错漏,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但我的确是尽力了。 最后,借此机会,感谢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黄宝忠老师对我的重视和支持,感谢胡畔、谢焕、杨利军三位编辑对我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没有他们,我的书不可能出版。我还要感谢祁晓辉为我的视频进行后期制作,感谢优酷资讯中心的程杰编辑和优酷牛人团队,在他们的推广下,本书的演讲版——视频得以被放在优酷首页,使更多的人了解我的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