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闭上双眼
他正站在我面前,短裤褪到了脚上。我只穿着内衣,看他一个劲儿地打量我。我知道不消一分钟,他就会要我坐到他身边,然后接下去一个小时,我的身体将不再属于自己。这一小时值一百欧元。
我叫劳拉,十九岁,应用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被迫靠卖淫维持学业。
我不是唯一的,在法国,大约有四万名大学生和我一样。这一切发生得如此突兀,我甚至没有意识到便堕落了。
我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从未享受过富足安逸的生活,但至少到今年为止,我衣食无缺。我渴望学习,满怀抱负,始终认为大学生涯将是人生中最美丽、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我从没想到,大学第一年会变成一场真正的噩梦,甚至迫使我离开家乡。
人在十九岁的时候,不会为了零花钱去卖淫,不会为了能买得起衣服、能喝得起咖啡就出卖身体。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我们觉得有这个必要,而且坚信这不过是暂时行为,解决一下燃眉之急:支票啊,房租啊,生活费啊。卖淫的学生不是那种招摇过市的流莺,也不是黑户或瘾君子,她们并不全部来自社会底层。她们可能是白种人,生于法国,家庭收入较少。唯一的共同点是,她们渴望能在这个学费日益高涨的国家继续学业。您下面将读到的故事发生在法国的一个大城市,我称它为V城。我必须保护我的父母,不能让他们知道,永远都不。我是他们堪称典范的女儿。固执,但绝不放荡。
当然啦,会有人批评我没能找个普通零工,让自己摆脱困境。大多数卖淫学生都和曾经的我一样,有过一份零工,但却不足以填补赤字。当一个人急缺钱用时,卖淫带来的可观收入实在是太大的诱惑了。
这是我亲身经历的故事。要把它讲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最大的目的,是揭开笼罩在学生卖淫现象上的虚伪面纱。学生生活条件的艰难已不容忽视。可到目前为止,了解这一隐患的人却少之又少。
我希望自己的故事能够让人们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使其他困难学生不再像我一样,靠出卖肉体换取学费。也希望人们不要仅仅对其他国家的阴暗感到震惊,同时也对法国给予更多的关注。
最后,希望这样的事情再也不要发生,希望人们别再闭上双眼。
1.通知
2006年9月4日
我静静地走在V大学校园里。今天不是普通的一天,是我在西意(西班牙语、意大利语)应用语言专业的注册报到日。
两周前我收到了一纸通知,规定必须在今天下午两点半到学校秘书处递交个人材料,领取学生证。我兴奋极了,立刻着手准备:需要的各种文件一大堆,但好歹都弄齐了。最让人高兴的莫过于拿到高中会考成绩单,因为它意味着一个时期的结束。我还匆匆忙忙跑去拍了照,照片上的我绽放着大大的笑容——胜利者的笑容。 今天早上一起床,为了能准时到达学校,我就仔细研究了地铁线路图。我可绝对不想错过注册。因为身上钱不够,我还逃了票。我对自己发誓说,今后一年里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一定要去办张交通卡,就算贵得离谱也得办。我坚信大学将会令我的生活发生巨变。P1-3
小时候,在家里翻出过父母年轻时手抄的小仲马的《茶花女》。泛黄的纸页诉说着属于他们的青春,而故事本身的一波三折、缠绵悱恻赚了我大把眼泪。成年后再回顾,未免觉得这个故事过于哀怜自伤,可爱情总是美好的。
手头完成翻译的这本书,原名叫《我昂贵的学业》(Meschores 6tudes)。对于主人公劳拉来说,她的学业(6tudes)的确很珍贵(chores),也很昂贵(chores),为此,她逐渐陷入了“茶花女”般的卖春生涯。
但这位21世纪的“茶花女”和19世纪小仲马笔下的玛格丽特又如此不同。爱情不是劳拉的重心,温情掩盖不了男友马努的自私以及两人悬殊的经济地位;和奥利弗的短暂缘分,也只是自欺欺人的幻梦一场。尽管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但走上这样的道路,其实是劳拉本人的主动选择:在那个决定性的晚上,她“分裂成了两个人”,一个自己孤注一掷,一个自己同情而蔑视地旁观。而那之后一次又一次重蹈覆辙,一部分是贫穷窘迫的现实所逼,却也有个人欲望的驱使:想要一台电脑,想要独自居住,想要去巴黎……在乱糟糟的生活中,在暗自吞咽的屈辱中,她唯一的安慰和希望就是自己的学业。
这是一个多么清晰而典型的年轻女性形象:有美好远大的目标,清楚自己的优势,独立而坚强地面对困难;与此同时,难以抵御诱惑,因涉世未深而难免脆弱天真。她犯错,她挣扎,幸而也能够重新振作。
2008年,此书一经面世,便在法国掀起轩然大波,引发了全社会的激烈讨论,欧美各国也纷纷在主流媒体刊登评论报道,因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一个富裕、安全、高福利的社会的阴暗和隐痛。
据统计,目前在法国,大约有四万名学生从事色情交易。这个数字是否可信,还有待证实。法国高等教育与研究部部长瓦莱里·佩克莱斯(Val6rie P6cresse)也承认这一现象很难确切量化,因为大多数当事人都对此讳莫如深。她说政府没有对贫困学生投入足够的关注和帮助,并承诺要增加对大学生的经济补助。
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作者劳拉(当然是假名)表示,随着网络的发展,当普通的零工不足以支付高昂开支时。越来越多的女学生选择了以网络为媒介进行色情交易。某些色情服务业工作者的保护协会曾宣称,书中描写的学生卖淫现象只是媒体想象力丰富的臆造,劳拉对此嗤之以鼻:“当媒体报道类似现象时,某些专家的回应让人失望。”劳拉认为,“事实上,有很多和我经历相似的学生从没跟其他人谈过这种事,即使对朋友也难以启齿。这是许多人的秘密和忌讳。要陷进去实在太容易了,但要摆脱则异常困难。有些人始终无法彻底脱离这样的生活。”
如今的劳拉在巴黎一家饭店工作。她下定决心要走出泥沼。那些经历不可避免地对她造成了影响:“我很难和男孩子们正常地相处。我希望再也不要重温过去,重温那些赤裸裸的金钱与肉体的交易。”
毫无疑问,社会机制的完善需要很长时间,而“劳拉们”的自我重建会是更艰难的一段历程。许多批评都看重本书广义上的现实价值,从中发现和探讨社会的弊病。而在我看来,“个人性”是它最可贵的价值。因为调查和统计中的“劳拉们”总是被简化为扁平的、刻板的数字,而在这样的书里,至少有一个“劳拉”站了出来,青春地、活生生地、袒露她的全部,让读者随之共同体验一次挣扎,了解一种心态,触摸一段人生。
社会远不完美,也永不可能完美。当时代的潮流裹挟着我们前进,剧变中的群体难免随波逐流,体验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复杂的跌宕起伏。而作为个体,我们都需要保留一个角落,时常停下来自我审视,偶尔允许自怜自伤,并鼓起勇气确立真正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互联网时代的文学,即便已被虚拟和影像世界挤压了很多空间,却始终拥有救赎人心的力量。
是为后记。
时利和
2010年6月梅雨午后
“第一个字落在这张纸上。一切由此开始……纸张和笔墨间的融合,我和你之间的融合……爱。一个超越另一个,另一个予以回应。这一刻,两者合二为一。文字,我们之间的冒险,《象牙塔里的茶花女》的形成。这一刻让我激动万分。语词和事实中透出的真实感,书写中感到的惊悚……这本书讲述劳拉的故事,但劳拉不是一个人……她同时代表了太多人,我们要睁开双眼,作出反应……”
劳拉·D所著的《象牙塔里的茶花女》是与玛丽昂·齐拉合作写成。齐拉,二十三岁,翻译学校学生。
劳拉·D所著的《象牙塔里的茶花女》中劳拉是个出身贫困的大学一年级新生。考虑到家里经济困难,她决意独自负担学费。当发现严峻的财务状况已影响到了学业,她不得不四处打零工,却很快发现无法协调学习与工作之间的关系。
一天晚上,她在上网时无意中发现一类特殊信息。出于好奇,也出下对金钱的迫切需求,她的人生从此彻底转变:在放纵不羁的学生形象后面,隐藏着毫无浪漫可言的严酷现实。日益加剧的贫困使很多学生做出了代价沉重的选择。
这是一部轰动全球的纪实性作品,主流媒体几乎都进行了报道和评论。该书已译成十多种文字,同名电视剧在法国热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