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信誉管理(甘肃省公务员培训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修课指定教材)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段建玲
出版社 甘肃文化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编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信誉管理思想,综合运用现代企业信誉管理研究成果,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信誉的起源与发展,信誉的价值与功能,信誉管理的机理与体系,以及个人信誉打造。企业品牌信誉的管理方法与步骤,政府在信誉社会建设中的角色,信誉等级评定与区域信誉建设等内容。其目的是以该教材为载体,使广大公务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了解提升个人、组织、政府、地域信誉的重要性,关心与关注我国的信誉现状和信誉环境,有效利用信誉管理知识,自觉地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和谐发展服务。

内容推荐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信誉正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地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自然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竞争环境,信誉展现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地域、一个企业最突出的优势。

在买方市场,信誉奠定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地域、一个企业最受尊重和信赖的基础。

在信息社会,信誉造就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地域、一个企业最核心的资本。

在全球化时代,信誉赋予一个国家、一个市场、一个地域、一个企业最整合全球资源最强大的权利。

目录

第一章 信誉综述

 1.1 信誉概念界说

1.1.1 对信誉的认知

1.1.2 信誉的历史起源

1.1.3 中西方信誉的产生和发展特点

1.1.4 信誉与信誉经济时代

1.1.5 世界贸易组织(WT0)与国际信誉

 1.2信誉的价值和功能

1.2.1 诚信、信任和信用的辨析

1.2.2 信誉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

1.2.3 信誉的经济功能

第二章 信誉管理

 2.1 信誉管理的起源与兴起

2.1.1 信誉管理的历史沿革

2.1.2 信誉管理内在机理与体系

 2.2 信誉管理的基础分析

2.2.1 信誉管理的依存基础——信息

2.2.2 信誉管理的动力基础——经济利益

2.2.3 信誉管理的保证基础——制度

 2.3 信誉管理的力量分析

2.3.1 信誉与市场

2.3.2 信誉能力及其实现

 2.4 信誉管理的环境分析

2.4.1 信誉环境对信誉管理的影响

2.4.2 制度环境对信誉管理的影响

2.4.3 科技信息环境对信誉管理的影响

2.4.4 文化环境对信誉管理的影响

第三章 个人信誉管理

 3.1 不同主体的辨析

3.1.1 信誉主体、市场主体与产权主体

3.1.2 可置信承诺与履约能力

3.1.3 交易性互动的决定性因素

3.1.4 有恒产者有信誉

 3.2 个人信誉与产权

3.2.1 个人在交易性互动中的角色

3.2.2 个人信誉与产权安排

3.2.3 个人信誉与股权激励

 3.3 个人信誉制度的建立

3.3.1 建立我国个人信誉制度的前提

3.3.2 建立个人信誉制度的设想

3.3.3 建立个人信誉制度的步骤

 3.4 个人信誉制度建设的经验介绍

3.4.1 美国的个人信誉机制

3.4.2 美国大学中的“信誉规则”制度

3.4.3 发达国家的人口管理

3.4.4 北京个人信誉制度迈新步

3.4.5 走近上海“信用身份证”

3.4.6 推动我国个人信誉消费发展需要做好的工作

第四章 企业信誉管理

 4.1 信誉与企业

4.1.1 企业信誉的产生

4.1.2 企业信誉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4.1.3 企业信誉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

4.1.4 信誉是企业的无形资本要素

4.1.5 信誉资产的优化配置能为企业带来长远利益

 4.2 企业信誉与产权

4.2.1 企业信誉主体的理解

4.2.2 企业信誉与企业控制者

4.2.3 企业信誉与稳定预期

 4.3 从创立品牌到构建信誉

4.3.1 对企业品牌的理解

4.3.2 对企业形象的理解

4.3.3 对企业信誉的理解

4.3.4 企业品牌信誉时代来临

 4.4 企业信誉管理的内容和方法

4.4.1 企业信誉管理的内涵

4.4.2 企业信誉管理的特征和原则

4.4.3 企业信誉管理模型

4.4.4 企业信誉评价方法

4.4.5 企业信誉管理体系

4.4.6 企业信誉管理的流程和要素

第五章 特殊主体的信誉管理

 5.1 地域信誉及其管理

5.1.1 地域信誉的基本概念

5.1.2 从地域形象工程到地域信誉工程

5.1.3 促进地域信誉机制的形成

5.1.4 城市信誉的构建

 5.2 政府信誉管理

5.2.1 特殊信誉主体——政府

5.2.2 政府信誉的形成

5.2.3 我国政府信誉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第六章 信誉机制的形成与作用

 6.1 信誉与信誉机制

6.1.1 信誉机制是一种激励约束机制

6.1.2 信誉机制与法律机制

6.1.3 产权是信誉机制建立的基础

6.1.4 用信誉机制约束信誉主体的行为

6.1.5 WT0催化中国信誉机制的建立

 6.2 信誉机制的形成条件

6.2.1 产权明晰与契约自由

6.2.2 市场竞争

6.2.3 有效的信息反馈与传递

6.2.4 政府行为

6.2.5 公司治理机制

6.2.6 文化与道德建设

 6.3 信誉机制的作用发挥

6.3.1 信誉机制对失信者的惩罚

6.3.2信誉机制对守信者的奖励

第七章 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7.1 我国体制转型时期的信用危机与治理

7.1.1 不同经济制度下的信用

7.1.2 我国体制转型时期信用危机的原因分析

7.1.3 我国信用危机的根本治理——信用制度建设

 7.2 中外信用机制比较及中国信用体系构建

7.2.1 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加强信用建设提出了迫切要求

7.2.2 未来中国信誉社会的特征

7.2.3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信誉建设

7.2.4 国外信誉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7.2.5 构建我国信誉体系的路径思考

7.2.6 信誉机制促进诚信原则的构建

7.2.7 运用信誉机制推进信用体系建设

参观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0 17:5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