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成功的阶梯
说话的好坏关系到经理人管理与处世的成败。说话对经理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语言作为信息的第一载体其力量是巨大的。在社交场合,语言是最简便、快捷的传递信息手段。一个说话得体、有礼貌的经理人总是受下属欢迎的。相反,一个说话张狂,傲慢无礼。居高临下的经理人总是不受人尊敬的。其次,随着现代信息社会的发展,对说话要求也越来越高。快速发展的社会尤其讲究速度和效率,于是要求经理人说话应充分节约时间,简明扼要,能一分钟讲完的话,就不应在两分钟内完成。同时要求经理人说普通话,并且要有逻辑性和条理性,这也是社交活动所必需的。第三。信息社会的要求,经理人还应学会“人机对话”,以适应高科技带来的各行各业的高自动化的要求。
在日本和美国,已有口语自动识别机,用来预订火车票等。文字的机器翻译若干年后将发展成为口语的机器翻译。语言打字机的使用,将使人类的双手获得第二次解放。这些人工智能的发展。迫切要求人们不仅能说标准的普通话,更要求人们应讲究如何说话。
不重视说话的经理人已难以适应时代的需要,这迫使人们突出重围,走出家门,去广交朋友,去学会说话,通过说话去创造效益、架设桥梁、增进友谊、创造理想的明天。讲究说话可谓是人人所需,也是人人必须。谁把说话当小事,谁就必将在交际中处处碰壁。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有的人在竞争中失败,有的人在合作中成功。这其中奥妙何在?生意场上有“金口玉言,利益攸关”之说:政治场上有“领导过问了”、“一言定升迁”之说;文化界有“点睛之笔”、“破题之语”;生活中更有生死荣辱系于一言之说。可见,在现代交际中,是否能说,是否会说,以及与言谈交际相关知识能力的多寡,实在影响着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
人们在社会中生活中,要交流信息,要沟通思想,靠什么呢?靠有一定的语言交际能力。在这种语言交际能力中,口语能力尤其重要,应用也最广泛。不善言谈的人是很难让人了解其价值的。
目前,信息化社会对口才提出了时代的要求,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具备的一种能力。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公关到外交,从普通员工到职业经理人,能言善辩、出口成章的人越来越显示出一种固有的优势。
历史上,孔子运用口语艺术开展教育,晏子使楚口才不凡,苏秦以雄辩之才挂起六国相印,张仪四处游说建功立业,范雎说秦王,触龙说赵太后,蔺相如“完璧归赵”,诸葛亮联吴抗曹、舌战群儒……到了近代和现代,也出现了梁启超、孙中山、鲁迅、毛泽东、周恩来、闻一多等许多能言善讲的大师巨擘。可见,口才的兴盛是和文化发展、思想活跃、人才辈出密切相关、同步一致的。如今,文化教育空前普及,各种人才急待开发,而许多人却口才不行,这并非是先天不足,而是长期的传统观念和因循守旧的教育弊端所导致的不良后果,是长期不重视口才的必然结果。
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确,跟那些有知识且具有口才的经理人交谈,比喝了醇酒更令人兴奋,比听交响乐更能振奋精神。良好的话语可以带给人愉悦和欢畅,帮助你增加知识和修养,激发你的创造力,也可以增进人们感情的融洽。
在经济发达、重视信息的社会中,人们常常根据一个人的讲话水平和风度来判断其学识、修养能力。在这里,口才与交际的学问作用之大,影响之大,远远超出了我们的意料。难怪美国人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把“口才、金钱和原子弹”看做是赖以在世界上生存和竞争的三大法宝。20世纪60年代以后。他们又把“口才、金钱和电脑”看做是最有力量的三大法宝。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用“电脑”代替了“原子弹”、而“口才”竟连续独冠“三要”之首,足见其作用和价值非同小可,其中的奥秘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认定:是人才者未必有口才;而有口才者必定是人才,而且是不可多得的通才。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正常人不需要说话,不需要和别人交流,也没有任何一种工作不需要和别人打交道。信息社会就是要提高信息的价值;人际交往日益频繁和现代生活就是要发展口才与交际能力。所以,口才和交际能力确实是我们提高素质、开发潜能的主要途径,确实是我们驾驭生活、改善人生、追求事业成功的无价之宝。
通观古今中外,凡是有作为的经理人,都把口才作为必备的修养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虽不至于用演说引导群众、鼓舞士气,但日常生活、工作中与人交际也需要有良好的口才,否则,成功之路也会更加曲折。
美国俄亥俄州的马瑞塔学院把毕业之后工作不久和毕业之后工作10年以上的新老两部分毕业生请回学院进行测验,让他们根据各自的亲身体会回答:你在学校里学的哪一两门功课对你走上社会最有用?新老毕业生一致回答:最有用的课程是演讲学和交际学,它教会我们怎样说话。怎样与人打交道;其次是英语课,它教会我们怎样阅读和写作。
在美国留学多年的朋友告诉我:口才和交际的学问,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早已盛行,不论是学校教育还是成人教育都很重视开设这门课程。
说话、演讲的能力已成为现代经理人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更是创造型、开拓型人才的必备素质。口才这门学问的重要性愈来愈明晰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从而也促使人们加深了对它的研究。
但是,有些人却认为,不论有无口才,只要自己有其他才干,同样可以达到成功。可是,才干被人认识,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双方接触时间不长,相互还不了解的情况下,许多时候还需要“毛遂自荐”,向对方显示自己的能力,这就必须借助于口才了。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说过这样一件事: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求职业,整天在街上徜徉,为的是想有哪一位阔人能发现他的“存在”。然而,不管他做出什么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无法引起人家的注意。有一天,他灵机一动,突然闯进该城巨富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主人牺牲一分钟接见并容许他讲一两句话。吉勃斯看到这位衣衫褴褛的青年神采奕奕,也许出于怜悯,破例满足了他的要求。起初,吉勃斯只想应付一两句,想不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这位青年获得了一个优越的职位。这样一个穷途落魄的青年,在以前谋职一无所获的情况下,竟在半天之内获如此美满的结果,不能不部分归功于他说话有一种慑人心魄的磁力。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讲求日常说话的传统,对口才的作用有较高的评价。孔子说过,一个人说一句话可以表现出他的聪明但也可以表现出他的愚蠢。他说,君子对于自己说的话,是从来不马马虎虎对待的。经常说有益有用的话,人就变为万物之灵;而经常说无用有害的话,人就变成万物之怪。口才能力的提高就是要使人能够接近万物之灵,而远离万物之怪,走向高层次的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分子,非常有必要重视和训练口才。
在西方,有位哲人还说过:“世间有一种成就可以使人很快完成伟业并获得世人的认识,那就是讲话令人喜悦的能力。”人才或许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的人必定是人才。口才是现代智能型人才的基本素质,思维敏捷、能言善辩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当年王光英到香港创办光大实业公司,他一下飞机,一位女记者以藐视的口吻,突然发问:“你带了多少钱来?”王光英先是一惊,少顷,随机应变地回答:“对女士不能问岁数,对男士不能问钱数。小姐。这是公认的吧,你说对吗?”在场的记者哈哈大笑。王光英机智的言辞不仅使自己摆脱了窘况,而且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等于给他要办的公司做了一次不费分文而效果特佳的广告。有这样面对刁难应付自如的企业家,你不得不相信这家公司会“光大”起来。 有些人以为自己将来并不想当教师,更不想当企业家、外交家,口才的学问可有可无。殊不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人们口语表达的要求日益提高。如自动化的显著标志之一,就是人们用口语指挥机器。现代化的车站、码头、飞机场,甚至开汽车、飞机都可以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指挥和管理。人和机器对话,虽然不要求人有纵论天下的雄辩口才,但口才的一些基本原则还是要熟练掌握的,起码你说话要标准,合乎逻辑。否则,机器就不会按你的意愿去办事。还有一些人不了解口才的巨大作用,甚至看不起会讲话的人,认为表现口才是“耍嘴皮子”,其实口才决不是只凭两片嘴皮子,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一个善于说话的人,首先必须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深刻认识事物,只有这样,说话才能一针见血,准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其次,还必须有严密的思维能力,懂得怎样分析、判断和推理,说话才能滴水不漏,有条有理;最后,还必须有流畅的表达能力,词汇丰富,知识渊博,说话才能生动通顺。正因为口才具有综合能力的特征,所以说:口才是学识的标志,是事业成功的阶梯。
P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