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民国老阅读议论类散文(况味人生)/民国教育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文心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文心主编的这本《民国老阅读议论类散文(况味人生)》精选了出自民国时期报纸、期刊等50多篇经典散文,以议论类、哲理类题材为主,分为“冷暖自知”、“独具只眼”、“匕首投枪”、“小品杂谈”等四大类别,从不同的思想角度体现出不同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和技巧。

内容推荐

文心主编的这本《民国老阅读议论类散文(况味人生)》是民国教育书系之一,收录的是民国作家们写的议论类散文50多篇,包括李健吾的《切梦刀》、梁启超的《学问之趣味》、丰子恺的《怀李叔同先生》、周作人的《谈娱乐》、冰心的《文学家的造就》等。

阅读此书,领略中国文化的传统底蕴,感受来自母语环境最纯净、质朴的温暖,找寻根植于民族血脉中,属于我们曾有过的风范、理想与激情。

目录

冷暖自知

 谈吃·夏丐尊

 观火·梁遇春

 吃茶文学论·阿英

 中年·苏雪林

 途中·梁遇春

 冬夜·艾芜

 切梦刀·李健吾

 说穷·钱歌川

 我做小说,何曾悲观呢·冰心

 独语·何其芳

 怀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提笔以前怎样安放你自己·冰心

 善言·梁遇春

独具只眼

 学问之趣味·梁启超

 予欲无言·萍君

 关窗哲学·阿英

 乡下人的风趣·聂绀弩

 哭·黎烈文

 蝉与蚁·施蛰存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丰子恺

 “今”·李大钊

 魔鬼夜访钱钟书先生·钱钟书

 佩服与崇拜·茅盾

 谈娱乐·周作人

 我们与绅士·叶圣陶

 论莲花化身·聂绀弩

 性美·陈望道

 老实说了吧·刘半农

 文学家的造就·冰心

匕首投枪

 明耻·杜重远

 复仇·鲁迅

 批评与骂人·丁西林

 差不多先生传·胡适

 论睁了眼看·鲁迅

 骂人的艺术·梁实秋

 骂·黎烈文

 嚣张录·罗烽

 界限·冯至

 论拍马·聂绀弩

 历史和历史·郭沫若

 严霜下的梦·茅盾

 官·臧克家

 淡淡的血痕中·鲁迅

 走狗·邹韬奋

 考而不死是为神·老舍

小品杂谈

 五四断想·闻一多

 睡与梦·吴祖光

 理发救国论·老向

 祖先崇拜·周作人

 x市的狗·胡愈之

 家·方令孺

 书呆子·王了一

 伟大与渺小·臧克家

 说“忍”·陈子展

 误用的并存和折中·夏丐尊

 习惯·老舍

 做一个战士·巴金

 想入非非·朱湘

试读章节

吃茶文学论

◎阿英

吃茶是一件“雅事”,但这雅事的持权者,是属于“山人”“名士”者流。所以往古以来,谈论这件是最起劲,而又可考的,多居此辈。若夫乡曲小子,贩夫走卒,即使在疲乏之余,也要跑进小茶馆去喝点茶,那只是休息与解渴,说不上“品”,也说不上“雅”的。至于采茶人,根本上就谈不上有什么好茶可喝,能以留下一些“茶末”“茶梗”,来供自己和亲邻们享受,已经不是茶区里的“凡人”了。

然而山人名士,不仅要吃好茶,还要写吃茶的诗,很精致的刻“吃茶文学”的集子。陆羽《茶经》以后,我们有的是讲吃茶的书。曾经看到一部明刻的《茶集》收了唐以后的吃茶的文与诗,书前还刻了唐伯虎的两页《煮泉图》,以及当时许多文坛名人的题词。吃茶还需要好的泉水,从这《煮泉图》的题名上,也就可以想到。因此,当时讲究吃茶的名士,遥远地雇了专船去惠山运泉,是时见于典籍,虽然丘长孺为这件事,使“品茶”的人曾经狼狈过一回,闹了一点把江水当名泉的笑话。

钟伯敬写过一首《采雨诗》,有小序云:“雨连日夕,忽忽无春,采之瀹沼,色香可夺惠泉。其法用白布,方五六尺,系其死角,而石压其中央,以收四至之水,而置瓮中庭受之。避溜者,恶其不洁也。终夕缌缌焉,虑水之不至,则亦不复知有雨之苦矣。以欣代厌,亦居心转境之一道也。”在无可奈何之中,居然给他想出这样的方法,采雨以代名泉,为吃茶,其用心之苦,是可以概见了;张宗子坐在闵老子家,不吃到他的名茶不去,而只耗去一天,又算得什么呢?

还有,所以然爱吃茶,是好有一比的。爱茶的理由,是和“爱佳人”一样。享乐自己,也是装点自己。记得西门庆爱上了桂姐,第一次在她家请客的时候,应伯爵看西门庆那样的色情狂,在上茶的时候,曾经用首《朝天子》调儿的《茶调》开他玩笑。那词道:“这细茶的嫩芽,生长在春风下。不揪不采叶儿渣,但煮着颜色大。绝品清奇,难描难画。口儿里常时呷,醉了时想他,醒来时爱他。原来一篓儿千金价。”拿茶比佳人,正说明了他们对两者认识的一致性,虽说期间也相当的有不同的地方。

话虽如此,吃茶究竟也有先决的条件,就是生活安定。张大复是一个最爱吃茶的人了,在他的《全集》里笔谈里,若果把讲吃茶的文章独立起来,也可印成一本书。比他研究吃茶更深刻的,也许是没有吧。可是,当他正在研究吃茶的时候,妻子也竟要来麻烦他,说厨已无米,使他不得不放下吃茶的大事,去找买米煮饭的钱,而发一顿感叹。

从城隍庙冷摊上买回的一册日本的残本《近世丛语》,里面写得是更有趣了。说是:“山僧嗜茶,有樵夫日过焉,僧辄茶之。樵夫曰:‘茶有何德,而师嗜之甚也?’僧曰:‘饮茶有三益,消食一也,除睡二也,寡欲三也。’樵夫曰:‘师所谓三益者,皆非小人之利也。夫小人樵苏以给食,豆粥藜羹,仅以充腹,若嗜消食之物,是未免饥也。明而动,晦而休,晏眠熟寐,彻明不觉,虽南面王之乐莫尚之也,欲嗜除睡之物,是未免劳苦也。小人有妻,能与小人共贫窭者,以有同寝之乐也,若嗜寡欲之物,是令妻不能安贫也。夫如此,则三者皆非小人之利也,敢辞。’”可见,吃茶也并不是人人能享到的“清福”,除掉那些高官大爵,山人名士的一类。

新文人中,谈吃茶,写吃茶文学的,也不乏人。最先有死在“风不知向哪一方面吹”的诗人徐志摩等,后有做吃茶文学运动,办吃茶杂志的孙福熙等,不过,徐诗人“吃茶论”已经成了他全集的佚稿,孙画家的杂志,也似乎好久不曾继续了,留下最好的一群,大概是只有“且到寒斋吃苦茶”的苦茶庵主周作人的一个系统。周作人从《雨天的书》时代(1925年)开始作“吃茶”到《看云集》出版(1933年),是还在“吃茶”,不过在《五十自寿》(1934年)的时候,他是指定人“吃苦茶”了。吃茶而到吃苦茶,其吃茶程度之高,是可知的,其不得已而吃茶,也是可知的,然而,我们不能不欣羡,不断的国内外炮火,竟没有把周作人的茶庵,茶壶,和茶碗打碎呢?特殊阶级的生活是多么稳定啊。

八九年前,芥川龙之介游上海,他曾经那样的讽刺着九曲桥上的“茶客”;李鸿章时代,外国人也有“看中国人的‘吃茶’,就可以看到这个国度无救”的预言。然而现在,即是就知识阶级言,不仅有“寄沉痛于苦茶者”,也有厌腻了中国茶,而提倡吃外国茶的呢。这真不能不令人有康南海式的感叹了:“呜呼!吾欲无言!”

1934年

P11-13

序言

遇见民国老教育

那是一个最好的年代,也是一个最坏的年代。

那个年代,到处都是战乱、纷争、动荡与苦难,也到处都是奋起、坚守、学养与从容。空气中弥漫着绝望,也充盈着希望。这些苦难与奋争、绝望与希望之间铸炼出的,一层层文明积淀、思想碰撞乃至烽火洗礼下的民国,留给我们的,是与今天迥然不同的趣味、胸襟与风度。

我们努力从书简文牍、故纸尘埃之中,打捞这些文明积淀之后的余音,找寻仍在我们血脉里隐隐回响着的祖辈们的风范、理想与激情。

于是,这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应运而生。

与今天的教育相比,当年的教育格局阔大,既仰仗了传统文明之气脉,又兼受“五四”启蒙之风气,同时还有赖于一大批民国学人的心血,兼容并蓄的大胸襟与大气度造就了今天,我们一度仰望却难以复制的精神家园。

我们选取了这个气象万千大观园的三个层面,先生授课的教材、文人发表的文章、学生书写的作文,以一个互有映照的方式为今天的孩子展现出当年,民国教育的大家园。

当年编辑老课本的。很多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师。叶圣陶、丰子恺、张元济……他们以极大的诚意与才力,编撰关于教育的梦想。它既保留了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吸收了新时代的优美。

这些充满童心。自然流淌的文字里,没有面目可憎的说教,没有指定与强迫,更没有宏大叙事的虚构与空洞,有的是母语环境中的沉静与大气,透着自然与纯净,也透着平等和温润。

当年发表老阅读的,大抵都是文士才子,思想精英。从他们的文章中,我们重温他们在情感、教育、生活琐事上的思考感悟。通过这些文字,我们可以感受到那股子在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之中孕育出的,中国式知识分子的风骨与气度,冷眼与热肠,同时也是感受一个时代的文化魅力。

当年书写老作文的,也都是自然活泼,在民国教育浸润下成长的少年,从孩子们的习作里,我们看到的是童心的质朴与真诚,喜怒哀乐发于笔端,真情实感毫不矫揉。流露出的,是纯正汉语的清香,让我们再次感受到文字的美好。

对这些孩子来说,他们是幸运的,他们所浸润的教育,是人性,是自然,是常识。他们在先生们的教诲下,时代的淬炼中,开启了对生命的敏感。

一个人,一生之中,总会有几个最重要的遇见。少年遇书,青年遇人,中年遇事。一个人在童年时期,他初看世界的眼睛,初听世界的耳朵,初次启蒙的读本,他对世界的看法,他的情感,他的胸襟,可能就已定论。

作为编者,我们也并未期翼凭一套民国教育系列丛书就能扭转时下所谓教育之弊,重归教育关照人本的初心。

如果在这套书中。你能跟随大师的指引领略到中国汉字的传统底蕴,体会到这些文字里,打动人心的力量,这样的遇见当然最好,然而即便是仅仅从这套书中,我们能感受到来自我们母语,最质朴、沉静的温暖,亦足矣。

文心

二零一三年八月于南京

后记

“民国教育书系·老阅读”丛书选编过程中,我们参阅了数十种民国时期相关的报纸杂志,最终以《申报》《晨报》《大公报》《民国日报》等为主要甄选范畴,1912年至1949年为年限,全面呈现了现代散文小品不同的流派、形式及风格。

选文按照抒情类散文、写景类散文、议论类散文、叙事类散文四个方向进行编排,配合了同系列的先生教学课文与民国学生作文,给学生塑造了全方位国文学习的环境,扩充作文素材及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在文字创作方面的能力。在编排上,为了更好地给读者展现不同作者笔下的不同风格,我们着重挑选了名家少有人知的作品以及非名家的优质美文,将其中生涩难懂的地方予以注释,尽量搜集到文章的原始出处,确保了文章的“民国风味”,也更方便现代文学爱好者的学习研究。也因此,文中难免会有部分漏字、错字、异形字,希望读者朋友在阅读的同时,可参考民国时期的行文习惯与文化背景。

限于编纂时间仓促,本丛书的纰漏和谬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阅读、研究之余予以批评指正。

需要补充的是,我们编辑的这套丛书涉及众多作者,并难以全部寻找到其联系方式,故请被收录的文章作者或文章版权继承人与本编辑部联系。

地址:南京市中央路323号利奥大厦1904室

《民国教育书系》丛书编委会

邮编:210009

电话:025-832032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6:2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