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千古圣君(李世民插图版)/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徐帮学 |
出版社 | 吉林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本书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传奇一生。 内容推荐 《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本书为该系列中的一册,介绍了千古圣君——李世民的生平事迹。 目录 第一章 青少年时代 一、隋末农民起义 二、少年时期 三、李渊守山西 第二章 助父起兵夺皇权 一、李渊醉酒反隋 二、初战告捷 三、攻陷长安 第三章 玄武门之变 一、密谋夺权 二、杀兄灭弟 三、立为太子 四、魏征、薛万彻归降 第四章 初登皇位 一、登基大典 二、突厥来犯 三、形势被动 四、卧薪尝胆 第五章 贞观之治 一、加强中央集权 二、德治为主 三、修订大唐律 四、慎选地方官 第六章 虚心英主 一、奖励直谏 二、唐太宗与魏征 三、借鉴前人经验 第七章 大唐东宫之乱 一、太子醉酒 二、皇后离世 三、西征高昌 四、废黜太子 第八章 太宗晚年 一、良佐长孙皇后 二、唐太宗的儿子们 三、兵征高丽 四、晚年变化 五、迷信长生不老 试读章节 隋王朝自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文帝杨坚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分裂割据状况,开创了一个相对和平安定的新局面,二十年来,杨坚“躬节俭,平徭役,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咸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凌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特别是隋王朝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储备了极为丰富的粮食,成为历史上储粮最多的富强王朝之一。 隋代的储积之富,其实也隐藏着社会危机,文帝、炀帝时期,的确曾建立过许多粮仓,如京师的太仓,卫州的黎阳仓,陕州的常平仓,华州的广通仓与永丰仓,洛阳的兴洛仓与回洛仓等等,都规模巨大,储存了大批粮食和物资。隋代统治集团通过重租措施,将农民的收获物大部分搜刮到政府手中,而农民却仍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隋炀帝继位后,恃其物资的富饶,奢侈无度,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在洛阳营建东都,“每月役丁二百万人”,“九旬而就”,共役丁六百万人。为巡游南方,十余年间自长安至江都先后造显行官、天经宫、晋阳宫、汾阳宫等离宫四十余所。而最重的徭役,莫过于采取残酷的方法役使丁夫开大运河。如大业元年三月,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修通济渠;同月,又在淮南发民工十余万开邗沟;大业四年(公元609年)正月,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等等。这样接二连三地征发民工服役,不能不使百姓田业荒废,疲于应役。在如此沉重的徭役负担下,炀帝又变本加厉,发动了三次征辽东的战争。这样,长期积聚起来的社会矛盾迅速激化起来,终于导致了隋末农民大起义的爆发。 隋炀帝第一次攻辽东时,受害最深的是山东、河北地区的农民群众。由于大量的征调,大批农民离开土地,致使耕稼失时,田畴荒芜。随之谷价踊贵,饥馑四起,广大农民被迫起义而反抗。 在革命浪潮的猛烈冲击下,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了公开的分裂。就在大业九年,礼部尚书杨玄感(大贵族越国公杨素的儿子)在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南)起兵,打出了反隋的旗帜。 在农民起义军的冲击下,隋政权四分五裂,进一步分化。大业十二年底(公元617年初),罗艺在幽州(今北京市西南)起兵反隋;十三年(公元617年)正月,山东豪族徐圆朗攻破东平郡(今山东郓城县);二月,朔方(今陕西横山县)豪族梁师都杀郡丞唐世宗起兵;马邑(今山西朔县)校尉刘武周杀太守王仁恭起兵;四月,金城(今甘肃兰州市)校尉薛举起兵;七月,武威(今甘肃属县)豪族李轨拥众起兵;十月,巴陵(今湖南岳阳市)校尉董景珍、雷世猛起兵,拥罗县(今湖南湘阴县东北)县令肖铣为王。这些人中,有的是镇压农民起义起家的封建军阀,有的是地方豪族,有的是失意的关陇贵族后裔,有的是南朝覆灭政权的子孙。他们在各地纷纷起兵,表明隋统治集团内部已分崩离析,隋王朝已处于朝不保夕的境地。 这一切严峻的现实,对暂时还留在隋统治集团营垒内的李渊父子,不能不引起深深的触动。是继续为隋王朝卖命,以此维持功名利禄,还是改弦易辙,卷人倒隋斗争的洪流?何去何从,关系到李氏家族的兴衰存亡。他们不露声色地观望着变幻莫测的风云,小心翼翼地选择着自己的前途。 二、少年时期 在李渊已经当上皇帝的第三年,即武德三年(公元620年)五月,晋州(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吉善在羊角山遇到一位骑白马的老人,仪容威严,对吉善说:“谓吾语唐天子,吾汝祖也,今年平贼后,子孙享国千岁。”吉善将此事上奏后,李渊感到十分惊异,于是在当地建庙祭祀。这个老人据说就是老子李耳。李渊当了皇帝之后,因为自己姓李,老子也姓李,为了抬高自家的门第,就编造了这个故事,附会为老子的后代,其实并不可信。 李姓据载出自赢姓,五帝之一的颛顼为其始祖。颛顼的重孙皋陶在尧统治时期担任大理(主管刑法)之职,他的子孙历舜、夏、商,世代充任大理,以官命族,遂称理氏。在商纣统治时,理征因得罪了纣王,被杀,他的妻子契和氏和儿子利贞在逃亡途中,饥饿无食,靠吃木子(树籽)而得以生存,遂改理为李氏。李姓据说由此而来。 李渊自称是西凉武昭王李■后裔。李■生十子,次子李歆为西凉后主,李歆生八子,其第三子李重耳在亡国后投奔南朝宋,任汝南太守。北魏进攻宋,李重耳以城归降,遂入魏为官。李重耳生子李熙,任金门镇将,后改镇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南),其家也随着迁居于此。关于李氏家族兴起于武川的说法,就来源于此。李熙生李天赐,天赐生三子,即李起头、李虎、李乞豆。李虎生李晒,李渊即李晒之子。 以上所述的这个家族世系情况,是出于唐代官修史书的记载,并不完全可靠。通常认为其家为西凉李■之后裔是伪托,李重耳在亡国后并未南投刘宋。李熙以来的世系情况,基本真实,但其镇守武川的说法却不大可靠。由于李唐自称是西凉李■后裔,通常都视其郡望为陇西李氏。 北周天和元年(公元566年),李渊出生于长安。建德元年(公元572年),李晒去世,年仅七岁的少年李渊就袭封了唐国公的爵位,这既是无上的荣耀,又意味着家族兴旺发达的重担落在了他的肩上。关陇集团是一个崇尚武功的政治军事集团,李渊既为其成员,当然也不能在武功方面逊色于他人。经过勤学苦练,他武功出众,弓马尤为娴熟。 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七年(公元597年)十二月,据说出生时有二龙盘旋于其家门外,三日后方去。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李世民四岁时,有一个看相先生说他是“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遂取“济世安民”之义,命名为世民。当时李渊怕这位先生泄露此言,招来祸害,打算将他杀死,“忽失所在”。这些离奇的故事,固不可信,大约是李世民后来当了皇帝,为了证明他不同凡响,才编造了这些故事。尽管如此,“世民”这个名字,的确含有“济世安民”的寓意,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P1-3 序言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在人类历史上,名人总是因他们传奇而光辉的人生、深厚而伟大的造诣、高尚而纯朴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们的辉煌,他们的成功,离不开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道德品质;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里面,都有着一个个说不完的动人故事。阅读这些名人的故事,能够让我们一览他们的人生风采和成功智慧,激发我们的斗志和勇气,增强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能力,提高我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素质,为我们今后的成功铺平道路!同时,我们还可以在书中受到有益的启发,构建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远大的奋斗目标。 本书遴选了人类历史上最富影响力、最具个性的一百多位中外名人,作者结合青少年的阅读习惯,用生动活泼、严谨细腻的笔触向读者介绍了这些世界知名人士的生平故事、理想追求和光辉业绩,为广大读者描绘了一幅幅极具传奇色彩而又引人入胜的名人人生画卷,是青少年学生最佳的成长伴侣。 名人堪称青少年学生成长的榜样,榜样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通向成功的道路,愿广大青少年朋友能够借助榜样的力量,成就自己的不平凡的人生! 本书编译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朋友的帮助,同时也得到了国内一些名人传记丛书作者的指点和建议,使得本丛书得以顺利出版,在此,对这些朋友、老师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书中定有许多不恰当、不准确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资修正!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