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红墙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邬吉成//王凡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曾是领袖身边的高层警卫,他担任过来华外国首脑卫士长,他参与了抓捕“四人帮”行动,他是周恩来临终前最后要见的人。他亲历了开国大典、建国十周年庆典、“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第三次庐山会议、林彪九一三事件、珍宝岛事件、尼克松访华。

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以他个人的亲身经历为线索,以几十年在中央警卫局工作的日记为蓝本,在《红墙警卫》中详实地记叙了在中央警卫局保护领袖和国宾的日日夜夜。所记叙之处,既有重大事件的内幕,又有领袖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刻画,使人们得以掀开神秘的面纱,一窥高层警卫工作的全貌。本书著名传记作家由王凡著。

内容推荐

神秘的红墙内,共和国的领袖们运筹决定了中国的前程!

高高的红墙外,世人对其中发生的一切几多好奇和猜想!

其实,政治、经济的运筹远远不能包容中南海里的一切!

作为著名纪实作家,王凡的“红墙”三部曲之第一部——《红墙警卫: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回忆录》广受读者关注。

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以他个人的亲身经历为线索,以几十年在中央警卫局工作的日记为蓝本,在《红墙警卫》中详实地记叙了在中央警卫局保护领袖和国宾的日日夜夜。所记叙之处,既有重大事件的内幕,又有领袖人物的音容笑貌,更有大量鲜为人知的细节刻画,使人们得以掀开神秘的面纱,一窥高层警卫工作的全貌。

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从延安开始的核心警卫生涯

第二章 开国大典之夜响起枪声

第三章 鲜为人知的公安部“外宾处”

第四章 外国首脑身边出现中国卫士长

第五章 “文革”初中央警卫系统的细密检查

第六章 进驻“中央文革”所在地——钓鱼台

第七章 汪东兴严密部署庐山会议保卫工作

第八章 兼管江青警卫的烦恼

第九章 尼克松访华——终于可以公开的机密

第十章 尼克松在华期间的警卫细节

第十一章 “庐山会议”余波搅动中央办公厅

第十二章 险些被卷进政治漩涡

第十三章 亲身参与逮捕“四人帮”

第十四章 纪念堂落成——为主席站最后一班岗

第十五章 历经风雨,忠诚坦荡之心依旧

后记

试读章节

1948年3月23日,中央前委机关和部队,从吴堡县川口村南的螅蜊峪渡过黄河。毛主席等首长过了河,进入原后委驻地后,就乘车先走了,跟随警卫的任务就改由骑兵连担负。我们连以每天80华里的徒步行军,在后面跟着。

队伍在进入山西境内后,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连的于英开小差跑回家了。团长刘辉山对此十分恼火,在全团大会上说:“我非把你于英抓回来不可,不然我就不姓刘!”于英家在岚县,离我们当时驻扎地不远,所以很快就被从家里带到了部队,但到北京后,他还是回了山西老家。

当时为什么一定要把于英带回部队,主要是怕他一个人的离队影响其他山西籍士兵的情绪。在战争时期,部队确实存在开小差的情况,曾有过这样的说法,叫做:在陕西,是山西、河北的兵防止陕西的兵离队;在山西,是陕西、河北的兵防止山西的兵离队;到了河北,又是陕西、山西的兵防止河北的兵离队。可见家乡对在外当兵的人,还是有相当的诱惑力的。

我们经兴县、岢岚,过五寨后,就进入了我的故乡神池县。部队住进了神池县城内的天主教堂。出于对战友的关心和巩固军心,郭玉占等同志知道我的老家在这里,便不辞行军劳苦,热心地帮我寻访亲人,终于打探到我姐姐的消息,并通过地方政府通知我姐姐来部队看我。

我姐姐和我的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赶到部队驻地时,已经是第二天早晨,我正在整理行装准备吃过早饭就出发。姐姐见到我就大哭一场,叙说我离家十余年的苦难。但因为部队要出发时间紧迫,我们一起吃了一顿饭,就匆匆分手了。

由于我离家的时候年纪比较小,所以有关自己家庭的情况,还是这次和姐姐见面时得知的。同时,我此刻才知道自己的姓是“邬”,而此前我一直把自己的名字写作“吴吉成”。

从神池继续东行,经广武到了雁门关,关前有一片沙化的平原,是京剧《金沙滩》描述的古战场,古关隘附近,传说中的抗金英雄杨六郎的塑像还完好无损,我们凭吊了古战场和民族英雄的塑像。

人雁门关,走代县、五台,毛主席一行前往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所在的城南庄;而我们则直奔河北省建屏县的西柏坡,我们从此和毛主席等前委首长暂时分离。

在毛泽东等前委首长倘未到达西柏坡期间,一连挑选了七八个精明强干的警卫战士,组成一个小分队,护卫朱老总去华东野战军,我成为其中一员。

朱老总、秘书、机要人员和我们加在一起约十二三人,分乘三辆美式吉普,外带一辆拉辎重的大卡车出发。途经石家庄、古都邯郸等城镇,我们一行都曾停留住宿,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走进大一点的城市。

在华东野战军一兵团的司令部所在地,朱老总不断与华东野战军的首长们交谈,并连续召开了几个范围不同的会议。为了防止敌人的袭扰,会议都是在夜晚掌灯举行的。在这里,朱老总作了著名的《目前形势和军队建设问题》的报告。

从华东野战军返回到西柏坡不久,中共中央的前委、后委、工委在西柏坡会合,自陕北枣林沟会议后分散的中共中央五位书记,重新齐聚在一起。会合后,五大书记,军委作战室,中央的机要、警卫、服务机构,都驻西柏坡;而刘少奇同志、朱老总、周副主席的警卫班则驻在东柏坡,两坡相距不到一华里,来往方便,毛主席等还到东柏坡的小礼堂看过几次戏。

在西柏坡,中共领袖的警卫班子进行了调整整编,成立了警卫处,汪东兴任处长负责中共领袖的警卫工作,他住在西柏坡西边的一户农家小院,和我们一连的驻地紧挨着。  警卫处下设警卫科,由李树槐任科长,毛崇横任指导员。中央的五位书记,每人都配了一个警卫班,合称警卫排,排长由阎长林担任。但阎长林并不过问其他警卫班的事情,只管毛主席的警卫班。

我就在这时调到了毛主席的警卫班,原警卫班里多数老警卫,都被毛主席送出去学习或调到其他部门了。我到来时,班里大约有十五六个人。班长是张瑞岐、武象廷,现在还能记得名字的有杨战京、李凤华、金悟森、孙勇、王振海、王全喜、张保金、安克兴、张希真……还有一个只记得姓卜。除了我们这些武装警卫外,毛主席身边还有几个生活卫士,如李银桥、马武义等,管毛主席的饮食起居,端茶倒水什么的。

毛主席的警卫班最初住在军委作战室的后面,因为西柏坡的后山寸草不生,在夏天烈日暴晒下,毫无遮蔽的房屋里如同蒸笼一般。幸好在作战室的旁边有一个防空洞,我们就都躲到防空洞里纳凉。后来,我们又搬到董老董必武住所前与王明隔壁的新房里,情况就好了一些。

因为在毛主席身边,我亲历了在西柏坡发生的几件比较大的事。P17-19

序言

自从加入到革命队伍里来以后就接受了一种规矩,每一年都要对自己作一次回顾,这叫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我担负起外宾警卫工作,给外国的元首当卫士长,总结就更多了,每执行一次大的警卫任务,每接待一次国宾就得总结一次。20年前,我办理了离休手续,没有入再要求我隔一段时间就要交一篇总结的作业了,再逢年终时节一下子变得清闲了。

然而,习惯已经养成了,虽说不用交文字作业了,隔一段时间仍会对自己度过的时光做一番梳理和审视。特别是过了“人活七十古来稀”的年纪,更感觉人生比之历史长河不过“白驹过隙”,我这一辈子是怎么过来的,大约是应该对自己的一生作一番总结的时候了。

我是一个出生在穷乡僻壤的苦孩子,参加革命以后就一直在部队,格斗射击才是我的老本行。因此,当我对自己的一生开始零零星星的回溯整理时,我觉得能像以往那样,写成个文字顺畅点的经历流水账,就不错了。当然,那时的总结是工作性质的,你个人的喜怒哀乐只能藏在肚子里;而此刻终于可以面对昔日的成功和坎坷,无拘无束地发点内心的感慨了。

由于我工作岗位的特殊,接触到了一些常人接触不到的人物,与闻了一些常人难以与闻的事情,算是一个特殊视角的历史目击者吧。因此我想我的这本流水账,或许恰巧有一二重大事件记述中被忽略的细节,能给中国现当代历史的书写做一点拾遗补阙的贡献呢。

为了作这个回顾,我把我记了几十年的笔记,收藏了几十年的资料,统统翻出来重新阅读。我的忘年朋友、曾在同一个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过的五七战友王凡,在协助我整理和撰写回忆的过程中,又对所追述事件的相关资料和背景,做了大量查阅与核对工作。但毕竟是跨越60余年的往事,而且许多事情我也只能做局部之瞻,书中的舛误和偏颇之论,再所难免,敬希有识的读者批评指教。

这部书是我个人经历的回忆,但在核实史料和形成文字的过程中,王凡同志始终和我在一起推敲切磋,付出长时间的辛劳,因此我视这部书为我们共同的劳动成果。

邬吉成

2001年岁暮

后记

大约是十年前,经老熟人介绍,纪实作家顾保孜同志对我进行了采访,并撰写了《神秘的数字834l》、《周恩来总理要见的最后一个人》两文。特别是后一篇文章在《中华儿女》杂志发表后,使我这个默默的警卫工作者,一下子变成了受现当代史研究写作者关注的特殊历史目击者,并与政治人物和事件纪实刊物《中华儿女》杂志有了较密切的接触,进而和杂志社的几代领导和编辑等全体成员都成了好朋友。后来,王凡同志又写了我个人经历的几个回忆片段,在《中华儿女》杂志陆续发表。这也是促使我对自己的人生做一次总体回溯的重要起因,当我的这部人生流水账画上句号的时候,我最想表达的,就是对这些在我动笔写回忆录过程中给予过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邬吉成

2001年岁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