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一种促使孩子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更是一种能使孩子赢得成功的催化剂。缺少自信,孩子会变得退缩懦弱,会放弃对自己的美好理想和愿望的争取;缺少自信,孩子会变得浑浑噩噩,碌碌无为,从此失去成就学业和事业的信心。那么,载着孩子通向成功之路的航船就将在沙滩上搁浅,而且将永远到达不了成功的彼岸。
拥有自信,才能让迷航的孩子从惊涛骇浪中看见远方的灯塔;拥有自信,才能让迷路的孩子在茂密的森林中依靠指南针走出人生的黑暗;拥有自信,才能让孩子在人生道路上拥有一把披荆斩棘的宝剑,最后站在成功的顶峰。正如居里夫人说的那样:“自信,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本书既阐述了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又有培育孩子自信的方法,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填鸭式的灌输,一切技巧都在故事中。通过精短故事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评点和孩子一起品,一起悟,一起感受自信的力量,一起树立自信心。
自信心决定孩子一生。有自信的孩子对未来充满憧憬,没有自信的孩子对前途感到失望,教育孩子,必须给孩子自信的力量。本书既阐述了树立自信心的重要性,又有培育孩子自信的方法,没有空洞的说教,没有填鸭式的灌输,一切技巧都在故事中。通过精短故事吸引孩子的阅读兴趣,通过评点和孩子一起品,一起悟,一起感受自信的力量,一起树立自信心。
自卑和自信
有两个人,一个叫自信,一个叫自卑,都住在同一座山上。
那山是一座无名山,远离人间,光秃秃的,挺荒凉。
自卑真的很自卑,认为生老病死,难以抗拒,纵使楼盖千万间,早晚都会走进坟墓。于是,他一边叹气,一边在山脚下为自己修着坟茔。
自信就是自信,整日乐呵呵的,认为人生在世,是来享受生活的,活一天就要奋斗一天,无须悲观。于是他在山坡上种了好多绿色的树苗。
岁月悠悠,一晃而过。转眼过了40年,过去的少年,变成了如今的老人。
自卑老了,不能动弹了,就泪汪汪地打开坟茔的门,走了进去。他不想连累别人,打算自己死了算了,果真再也没有出来。
自信却仍然精神抖擞,在绿树下吃着酸甜的果实,脸上洋溢着笑,胡子一抖一抖的。
又过了许多年,自卑的坟茔前长满了衰草,野狼出没。
而自信的那座花果山前却花长开,树长青,满山闪耀着生命的辉煌。
我来告诉你:
生活中,乐观者和悲观者的差别主要是心态观念造成的。乐观者看到半杯水说它是半满,悲观者看到同样的半杯水说它是半空。理由很简单,乐观者把水加进玻璃杯,悲观者从玻璃杯取出水。悲观者遇到困难时只是挑选容易的倒退之路,结果陷入失败的深渊。自信者遇到困难,仍然抱积极的心态,用积极的意念鼓励自己,于是便能想尽办法,不断前进,直至成功。
路在何方
同一条路,先后有甲乙丙三人从上面走过。
甲行到半途,就开始抱怨,他认为这条路太难走了。随着抱怨的加深,他越发觉得这条路难走,每走一步都是无精打采,有气无力。因为茫然,因为疲惫,他干脆躺在了地上,再也不思进取。
不久以后,乙又行到半途,见甲躺在了地上,就问:“你怎么不站起来继续前进呢?”
甲叹了口气,说:“不是我不想走路,而是这条路太难走了,实在是让我无法走路。”
乙深有同感,便附和着说:“是啊,你说得太对了。”于是,便躺在了甲的身边。
两个人观点一致,不谋而合。为了打发无聊与懒散的时间,他们一同吟唱起了前人之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就在他们意兴风发之时,丙从他们身边走过。前两个人问:“你不觉得这条路太难走了吗?”
丙说:“我没觉得。这条路是多少人所向往的路,而我既然走上了,就要走得更好,走到最后。”说完,继续前行。
当丙走到了路的终点,获取了成功的奖赏时,前两个人还在半途中叹息着。原来,路好走还是难走,不在于是什么样的路,而在于一个人用什么样的心态去走。
我来告诉你:
缺少信心的人,总是找借口,总是抱怨。因为找借口,他们心安理得,不思进取;因为抱怨,他们怨天尤人,唯独不怪自己。在这种思想支撑下,他们退缩,他们停滞不前,结果一事无成,既品尝不到成功的的果实,也享受不到已有的生活乐趣。死到临头,他们才知一生白活了。要改变这个状况,就必须树立信心,坚定信念,勇敢地朝目标走去。生活决不亏待热爱它的人。 P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