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集《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共收110篇文章,作者陈雄以犀利活泼不乏幽默的文风,细腻睿智不乏大气的笔触写都市情感、生命体悟、历史感怀,贴近当下生活与读者心灵,有故事,有观点,有看点,体现时代的声音与姿态,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体悟,并激发读者对生活的兴趣与动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传奇中国图书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雄 |
出版社 | 中国财富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随笔集《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共收110篇文章,作者陈雄以犀利活泼不乏幽默的文风,细腻睿智不乏大气的笔触写都市情感、生命体悟、历史感怀,贴近当下生活与读者心灵,有故事,有观点,有看点,体现时代的声音与姿态,引发读者对人生的思考、体悟,并激发读者对生活的兴趣与动力。 内容推荐 陈雄编著的《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是一部随笔作品集,分“原色空间”、“男左女右”、“‘兴’手拈来”、“史海新煲”、“闲情琐语”五辑,共110篇文章,包括《草木有本心》、《功业不及柔情》、《提菜篮子幸福个啥》、《恨夫不为楚霸王》、《书如美色》等。 目录 第一辑 原色空间 1.生命不是用来工作的 2.水为财 3.细腰 4.草木有本心 5.造化弄琴 6.理发 7.白首与倾盖 8.讲感情与讲原则 9.因为年轻,不会懂得 10.煮雪这样风雅的事 11.钓之境 12.乡村五题 13.老师的微笑和行走 14.苕 15.婆婆纳 16.江黄颡 17.诗意的错觉 18.距离 19.一直都懂你 20.留在原地 21.公交车上的拥抱 22.撰稿人老常 23.八月,在利川 24.红岗山 第二辑 男左女右 1.功业不及柔情 2.相亲,怎么就睡着了 3.只是寂寞 4.男人什么时候最得瑟 5.当代为何剩男剩女多 6.请勿打扰 7.艳遇与猎艳 8.食草与食肉 9.梅开二度或者N度 10.不如相忘 11.旧爱与新欢 12.怀疑 13.洗脚 14.曾经热络到不再联络 15.网络“红郎” 16.输入法之灾 17.谁想嫁给灰太狼 18.“坏男人”是所好学校 19.谁能不负人 20.爱的三种结局 第三辑 “兴”手拈来 1.人造美女翻身记 2.另类逻辑 3.提菜篮子幸福个啥 4.开心农场乐在哪儿 5.大话“枪手” 6.电视按摩时代 7.搜索时代 8.人到中年不拍砖 9.签名识人 10.短信识人 11.和名人过招 12.夸孩子非易事 13.哥真的很寂寞 14.“大师”是个什么东西 15.走过乞丐 16.称谓难题 17.也谈赠书 18.敏感的早餐 19.该干吗就干吗 20.打开或者关上一扇窗 21.如果人长了尾巴 22.末日会如何 第四辑 史海新煲 1.恨夫不为楚霸王 2.得不到你的心 3.一根食指引发的血案 4.唐朝的犀利哥 5.唐朝的黑人蝙蝠侠 6.李白究竟为何被炒鱿鱼 7.古代粉丝也疯狂 8.“失败”的陶渊明 9.偷窥帅哥只因爱屋及乌 10.卿卿我我腻死个人 11.霎子心胸太狭窄 12.蔡文姬的家教 13.严子陵,神马都是浮云 14.人工疗法 15.割肉与作秀 16.偷香有苦衷 17.真实的李香君 18.陈友谅“背黑锅” 19.古人玩“潜伏” 20.白居易养儿真辛苦 21.“程门立雪”的真相 22.皇帝发放腐败“通行证” 第五辑 闲情琐语 1.裸 2.驴背出诗人 3.说虫 4.说琴 5.说枣 6.说哭 7.书如美色 8.自嘲百态 9.教书百态 10.佳人与佳茗 11.自知与他知 12.青山之恋 13.胡子 14.细君 15.美厨娘 16.守岁,和谁在一起 17.中国人的月亮 18.血性书生 19.将名字写在水上 20.诗人都爱什么马 21.胡适的笑 22.教我如何不想她 后记 试读章节 读书时光 看到今天的中小学生被如山的作业压得喘不过气,还要在双休日疲于奔命地穿梭于花样繁多的补习班,小小年纪就戴上了瓶底厚的近视镜,我不由得无限怀念起乡村的读书时光。 我就读的红庙村中心小学,只有两排红砖砌成的简陋房子,当然不会有围墙。学校旁边即是一处清澈的大池塘,我们午休下课后,常到大池塘里洗脸,但好像从来没有学生失足落水酿成事故。现在想来,可能是因为乡村的孩子从小就会游泳吧。 很喜欢初夏的时光。学校周围种了很多柳树,柳絮如小鸭的白绒毛在操场上空飞舞,一直飞进教室飘到课本上来。趁老师转身到黑板上写字的时候,我将书页一合,就夹住了一片。听大人说,柳絮可以止血。有一次,我的小手被小刀划伤,血流不止,我将课堂上积攒的一团柳絮敷在伤口上,马上血止痛消,真是神奇。 午睡的时候,我从家中带一条麻袋,铺到课桌下面睡觉。然而总是睡不着,老师已经伏在讲桌上睡熟,我们几个小鬼,偷偷从教室的后门钻出去,向学校后面朱大爷家奔去。 我们惦记着朱大爷屋后的桑葚呢!朱大爷家的桑葚树是全村最大的桑葚树,每年结的桑葚又多又大。趁朱大爷不在家,我们飞快地摘着那些又大又黑的桑葚,用玻璃瓶子装了,再飞奔回教室。抱着胜利果实,睡在麻袋上,麻袋紧贴地面,凉凉地,小小的心狂跳不止,且甜蜜无比。桑葚颗颗饱满,呈紫黑色,一碰就流出汁水,丢入口中,又酸又甜,口舌生津,只不过在吃完后,双手和双唇也会染上紫黑色。有一次,我吃完桑葚忘记洗脸和洗手,竟将老师吓了一跳。 那是我喜欢的语文老师李老师。上课时他看见我双唇乌青,以为我病得厉害,连忙走下讲台关切地用手摸我的额,以为我发烧或者生了疟疾。几个同伙在后面窃笑,李老师看我手指乌黑,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自然,我们受了一番轻描淡写的训斥,因为没有好好午睡。至于摘桑葚这件事,李老师根本没有追究。在乡野之地,小孩子摘别人屋后的几颗桃子或者田里的一根黄瓜,根本不能算“偷”。这个刺眼的字,老师绝不轻易安在我们头上。 总之,那时候,我们对老师谈不上怕,但绝不怠慢。老师教完了课还要回家忙农活,似乎和我们务农的父母没有什么两样,我们内心对老师是尊敬的。很多时候,在野外,我就和李老师各牵着一头牛相遇,李老师不觉得在学生面前放牛有什么丢人,他亲切地微笑,倒是我有些局促,低头喊一声“老师”,我的牛和他的牛擦身而过。 不怕老师,更不怕考试,一是因为那时候学校并不依据考试排名,分快班、慢班;二是学校经常要我们将桌子搬到校园后面的一大片杉树林里考试。在那里考试,可以算得上一种享受。林子里清幽宜人,鸟雀在树上跳来跃去嘤鸣流转,冷不丁,“啪”的一声,洁白的试卷,就被它们盖了一个戳-一撒下一泡鸟粪,还带着体温。鸟儿的自在顽皮,颇像那时的我们。 现在想来,这本是一种天然的乡村教育,里面有很多东西旱已渗进我们的血液,至于具体是什么,健康清新的自然情怀,乐天知命的智慧洒脱,还是更有一种无形的道德浸染?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道无名,我一下子也难以说清,反正,早年的乡村教育对我一生影响深远。 …… P22-23 后记 不是爬格子的 一个文友在博客里写道,久不见面的朋友碰见他就问:“你还在爬格子吗?” 文友说:“我从来不爬格子,我只是在码字。” 文友不喜欢用“爬格子”来形容写稿,一个“爬”活画出写稿的孤寂、辛劳和卑微! 他喜欢用“码字”来形容写稿的工作,因为“码字”带一点点玩世不恭和自嘲,“本身就有一点快乐的意味,好像儿童搭积木,过程快乐,成果也快乐,每一次都是一种新的体验”。 我也是,不喜欢别人用“爬格子”形容我的写作生活,而我又比这位文友更敏感,如果有人也这么同我打招呼,我就会看到他悲天悯人的假关怀,一种把你当作不开窍的异类的含蓄训导:都什么时代了,还弄这个? 也难怪,别人会这么想,在小城从事文学的人是清贫的弱势群体,靠一支笔苦写,一年到头,稿费还不及邮费多的大有人在,而有的作者却呼喊着“没有诗歌我就活不下去”“不写作就是在浪费生命”之类。 不喜欢这类人,肉麻地一厢情愿地拥抱着所谓的文学,却过着穷酸、窝囊的生活。 好多年前,我曾经写了一篇《别骂我文学青年》,以表明我不做文学青年的立场,虽然,现在早已是中年了。但是,某一天,一位和我从小玩大的哥们,搓着麻将对我不无同情地说:“雄伢,你在某某杂志上的小说我看了,搞那些东西,又没钱又伤神,何苦啊!”那是一本小杂志,主编是我的一位朋友,说近期稿荒,向我约一篇小说,我就把很早以前的一个短篇给了他。没想到,遇到这哥们儿如此误解,他当然不知道,我每月稿费应该比一般工薪阶层要高吧。 至于乐趣嘛,打麻将也不总是有的,比如输了的时候;写字不同,因为有一份固定工作,所以不会为生计所迫,硬着头皮写那些不喜欢的文字,因此带着快感写字的时候还是居多。网络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是作家,普天之下“爬格子”的人当然越来越少,“安得电脑亿万台,大庇天下文士俱欢颜”,相信不久,“爬格子”这个词将会从现实中彻底消失。 这世界变化太快,他在声色犬马里不可一世,你在文字里苦吟低唱认赌服输。千万不要抱怨,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只要这个世界上某个角落还有那么几位读者,关注着我的作品,只要网络书店上我的书还能引来一些或褒或贬的评论,只要邮箱里还能偶尔收到一封读者来信,说喜欢我的书,买了我写的所有书,我就觉得特别高兴。 陈雄 2013年10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