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傲金沙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中国政治
作者 刘智永
出版社 江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董永与七仙女

董永与七仙女的传说,是我国流传较为广泛的一则神话故事,千百年来,这则宣扬爱情与孝道的神话故事,仍在口耳相传中不断地创新与改造。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这则传说的发源地也曾众说纷纭。多年前,湖北孝感、江苏丹阳等地都曾号称是“董永故里”,然而在江苏金坛界内,旧时属于古延陵的建昌、登冠、白塔三镇中的董永村、望仙桥等遗迹都证实了,金坛这座江南小城与董永传说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董永7岁丧母,17岁亡父,父亲亡故时,由于家庭贫困,董永就以一年免费打工的条件,把自己卖给了傅家村的傅员外家做奴仆,用卖身的钱来安葬父亲。然而,东家为了在董永身上获取更大的利益,要他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织成三百匹锦缎,如不完成,还得加倍罚免费打工一年的期限。

一筹莫展的董永于七月初七这天傍晚,途经吕±丘村一棵老槐树下,与一位自称叫“七妹”的孤单女子奇遇,只见泪流满面的她,说是无家可归,并一定要与董永结为夫妻。其实,这个女子就是玉皇大帝的七女儿。也正是这位七仙女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织成了三百匹锦缎,把勤劳善良的董永给赎了回来,他俩以老槐树为媒成婚,生活过得幸福美满。

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是中国汉族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可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孟姜女》等相媲美。新中国成立后,黄梅戏《天仙配》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将董永的形象搬上了银幕,使得董永的传说更加深入人心。

董永村为何没人姓董

董永村是现在江苏省金坛市直溪镇王甲村的一个自然村,让人迷惑不解的是,现有千余人口的董永村中,却没有一人姓董。为什么董永村没有人姓董?为解开这一谜团,笔者专程来到了董永村,进行了一系列访问。

据王甲村党总支书记王正平介绍:他爷爷的爷爷辈曾口口相传说,一千多年前的几千户董氏家族,人丁兴旺,邻里和睦,夜不闭门户,路不拾遗。

元朝末年,由于蒙古贵族和封建地主对农民进行残酷剥削和压迫,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激化,朱元璋在濠州起义后,更加快了元朝的灭亡。由于各种自然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的劳苦大众,也都纷纷揭竿而起,反抗元朝的残暴统治,山东、河北、湖广等地就爆发了百余次农民起义,疯狂的元朝统治者,一有风吹草动就大肆镇压,杀人如麻。

一个茫茫迷雾的深秋早晨,董永村数以千计的青壮年劳力,肩扛扁担,手持刀叉,浩浩荡荡地奔赴村头的芦苇草滩之地,收割一年一度的草滩芦苇,可当他们刚来到草滩芦苇附近,恰逢途经这里的元朝大军。由于晨雾之中视线不清,一万多人马的元朝大军远远发现董永村数以千计的青壮年劳力,误认为遇上了农民起义的一支造反军,便不由分说,战鼓齐鸣,喊杀声声,冲杀过来。董永村青壮年劳力在情急之下,藏身于芦苇丛中,冲杀过来的元朝大军不见人影,以为芦苇丛中藏有伏兵,便火烧芦苇,藏身于芦苇丛中的董永村人,不忍于活活烧死,无奈之下,纷纷从烈火中逃出,但都遭到了无辜的屠杀。

喊杀声和芦苇丛中的熊熊烈火,吓坏了董永村里的老人、小孩,大家不得不纷纷弃家逃命。

元朝大军不问青红皂白地在董永村杀得血流成河,熊熊烈火不但烧掉了村头的芦苇草滩,也烧掉了董永村曾经的辉煌,几千户董家房屋毁于一旦,就连董永村村后的九十九间半董永庙大殿、厢房也被化为乌有,从此,董永村再也没有一位董姓人。逃出去的董姓人散布全国各地,因此,有关董永的故事自然也传播到了各地,立董永墓,建董永庙、董永祠,讲董永故事,讲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

如今,董永的故事在全国多个地方流传,在历代史料中至少记载了四个名叫董永的人,甚至这些人所在地方的“董永故里”,也都荣获了“国家非遗”的称号。后来,几经沧桑,终于证实了唯一正版的金坛市直溪镇的董永故里,来这里定居的移民,为敬仰董永的孝爱之情,至今仍保留着董永村自然村的村名。

P6-9

后记

爬了几十年的格子,很累。

到了退休的年龄,该歇歇了,可又想为自己总结一下。

读小学二年级时,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从此,每天唯一靠学唱“最高指示”的我,至今还能吟唱几十个段子。1973年,从唐王中学毕业,实际上我的第一学历就是小学二年级。学历不高的我,更没有骄人业绩的光环,我又能写些什么呢?

回首往事,说来也怪,从毛主席诗词中吸取了许多养分的我,每天从生产队劳累回家后,几乎天天晚上在茅屋里的小油灯下,偷偷地看着从集镇废品回收站捡来的那些有头无尾的残书破页,并悄悄地写了起来,写小说、散文、诗歌、剧本等,甚至还暗暗怀着一个当作家的梦想。

天晓得,我还真的让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了报刊上。闻到了油墨香的我,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先后发表各类稿件几百万字,并成为一个靠爬格子吃饭的人。

小时候,父母希望我好好学习。2014年,我出版了《“3+X”的智慧创造》一书,今年,我又汇编了这本《孝傲金沙》,这,也许是我对父辈的一点孝敬之情……

刘智永

2015年9月22日

目录

孝源篇

 董永故里的传说

 邮票发行为董永故里添彩

孝爱篇

 最美“剩女”邓莉芸

 从最美“剩女”到最美新娘

 一位农民和他的五位爹娘

 孝廉村官——记金坛市直溪镇汀湘村党总支书记蔡留发

 “福孝之乡”最美妻——汤志美十九年如一日照顾中风偏瘫的丈夫

 印辉琴捐骨髓救治福建小伙子

 绝症男捐献器官延续他人生命——离婚七年的前妻受感动,返回他身边悉心照料

 文明花开“婆媳情”——记金坛市城西乡共产党员魏腊凤

 一位赤脚医生的情和缘——访“全国优秀乡村医生”杨粉林

 夏罗春奋力勇救3名落水者

 福孝之乡孝星多

 残疾姑娘巧脚写人生

 献血狂人帅健强——创建江苏首个“农村无偿献血爱心服务点”

 捡来的母爱——记江苏省百佳孝星王灯贵

孝商篇

 孝行天下弄潮人

 江妈妈的孤儿情

 神奇的光源之梦——记江苏鑫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建明

 爱的赞歌——记常州市劳模、百佳文明市民陈国平

 为有源头活水来——农民贺跃强投资2000万建污水处理厂

 他有一颗感恩的心

 一位农家女的创业故事

 漂泊人生金沙情

 老兵新传——于荣富和他的军转干部党支部

 胸中有爱天地宽——周金洪创立全国首个“村企结对建小康”标杆

 两代人的传承与对接

 “夕阳”辉映“芋头情”

 河头供销社的魔变之路——记河海集团董事长杨国平

 金坛:涌现出一批“责任企业家”

 科技致富的引路人——记“青虾‘中子辐射’繁育中心”共产党员李洪锁

孝儒篇

 范氏宗谱赠国库

 “巨龙村”里舞龙人

 责任重于泰山——记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吴扣宝

 江苏金坛:显现六千年前人类先祖

 4亿年前外星人留下标记——千古之谜代表着长江流域人类的古老文化

 精神文明的播种人-

 “故事之乡”让故事改变生活

 岁月如歌——访金坛市教育贡献者宋文英

 16万群众为女教师送行

 永远的老师妈妈

 英雄殷雪梅重返学校——殷雪梅事迹被确定为全国教师节宣传典型

 一位退休教师的余热——记金坛县唐王乡退休教师朱兴华

 乔妈妈和她的50多位孩子

 农民严华:收藏世界第一巨幅剪纸作品

 世界最长刻纸巨作献奥运

 小针刀:拔亮2.8万盏健康的心灵绿灯——访常州市十佳优秀医务工作者邓秋生

 没妈的孩子也是宝

 一切为了尊严的守护——记江苏省白求恩式卫生工作者李国民

 与病魔抗争的高考女生

 残疾姑娘的漫画人生

 追忆锡剧泰斗王彬彬

 《不可复制的恋人》在金坛开机

 从教堂回到学堂

孝能篇

 龙腾直溪艳阳天——“国家级生态镇”金坛市直溪镇科学发展侧记

 不比一时英雄 要比持久发展——“三名工程”唱响企业转型升级新跨越

 英雄本色——金坛老区乡镇抗洪自救纪事

 山林大火发生之后

 江苏:建昌镇输出劳务讲究科技含量

 马路美容师——记常州市公路处“养护之星”孔庆波

 他,行走在移动办公的路上——记常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庄荣生

 无敌英雄

 13年的入党申请——记金坛市道德模范周浩

 难忘的追忆——金坛市卫生监督员张友抗震救灾火线入党

 仇书洪自编调解36法

 三十二年一首歌——记常州市人武工作先进个人王国齐

 心路——记金坛市交通局工程科科长张大勇

 “订单农业”壮大龙头企业——金坛江南制粉助农增收超亿元

 “改性尿素”为农作物土地污染减负

 堤外损失堤内补

 创业不怕门槛低大学毕业去养鸡

 天荒湖畔话古今

 把论文写在大地上——金坛市农林部门倾力打造三个10亿元产业纪实

 诸葛亮“八阵图”在江苏金坛又有新发现

 金坛“农家乐”:给城里人过原汁原味的中国年

 人才“孵化”解密全民就业

 江苏金坛:夕阳红“女子别动队”别样红——26位退休女工让农民在快乐中学法懂法

 江苏金坛:小手工解救老大难

 他以奉献为乐——记义务邮递员朱汝喜

 红香芋为什么这样“红”?

后记

序言

孝,不仅是美……

子日: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孝,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中永恒璀璨的传统文化之花,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基石。

感天动地的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董永卖身葬父”便发生在金坛市直溪镇这片深情的土地上。金坛人把以“董永故里”为母本的“福孝圣地”列入该市“十大名片”之中,其寓意深远。

初识刘智永,一位瘦小精干的长者,便留下深刻印象。总是一腔热情地做事,哪怕一则简讯,也一样用心地采写编发。看到这厚厚的书稿,读完80多篇金坛人的孝爱故事,对金坛人金沙地又增加了几分了解,更对刘智永勤奋笔耕30多年的事业心,不禁心生敬意。他对家乡人文的关注与挚爱,凝结成这部图文并茂的“孝傲金沙”,真情可感。

最美“剩女”邓莉芸,为侍候植物人母亲,放弃爱情,直至37岁才与志同道合的人走入婚姻殿堂;孝商高小兵不管事业做得多大,一直坚持和父母在一起吃住,还一起从事地里的劳动;魏腊风精心侍奉婆婆,使年轻时就体弱多病的婆婆长寿且健康;农民瞿志兵不仅赡养自家4位老人,还奉养捡来的老人…则又一则孝心感人的故事,彰显了金坛人的孝善之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金坛人不只是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也善待帮扶其他老人。李延香、王忠保、王灯贵,还有一群大学生村官,一群少先队员……从个体,到群体,金坛人的孝爱之心从家庭到社会,对孝文化的坚守与传承,也在这里感受到鲜明脉络。

孝,论心不论迹。孝心是孝行的指南。孝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董永家贫以至卖身才能葬父,这是悲情之孝,所以感天动地。如今物质文明日益发达,孝行,已是人们力所能及。

孝,既要讲智慧,还要讲科学。除了满足老人的物质生活需求,安排好老人的日常生活,还要满足老人的精神陪伴,则是孝行的至高境界。

孝,不仅是私德,也是公德。金坛人行孝不只在家里,也在社会上。唯有广行孝道,深厚博大的孝爱文化才能滋养一方后人,才能永久传承,才能长留人间。

孝,不仅是美,是厚重的文化,是心灵深处的一股清泉,是家和、社会美的源泉。行孝,更是善待未来的自己。

如今,金坛人对“孝”文化的美德和传承,更是打造成了和谐社会的精神法宝和源泉。

内容推荐

刘智永著的《孝傲金沙》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围绕“孝”字展开,分“孝源、孝爱、孝商、孝孺、孝能”五大篇章,书中不但记录了董永故里的传说、董永与七仙女的爱情故事,更讲述了许多现代版董永式的孝爱故事。本书所有取材均为作者几十年来的已发表作品。

编辑推荐

孝是传统美德,是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的重要依托,我们不能因为忙而忽视了对父母的陪伴、对弱小的呵护、对社会的感恩,不能因为一句唠叨、一点纠葛产生叛逆,更不能在享受物质的时候对德与孝的迷失。刘智永所著的《孝傲金沙》一书没有说教,用事实说话,说出了大爱情怀;说出了真理与真义;说出了人性与历史最美的记忆。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1:4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