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王峰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是晚清王朝的股肱之臣,书生带兵,干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事业。

屡遭坎坷立下不世之功,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曾国藩的身上浸润着人生大智慧,这种智慧对每个人的学习、交际、工作有着极大地指导作用,值得寻味。

王峰编著的《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全方位地揭示了这位清朝中兴第一名臣,为人处世的独到之处,披露了他沉浮官场数十年所得的经验和智慧,再现曾国藩光辉而坎坷的传奇人生。

内容推荐

曾国藩做人有道。为官有术。集中国数千年来的处世智慧于一身,在蔓延半个中国的战火中异军突起,在极为错综复杂的朝野中平步青云,文臣武爵,十年七迁,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政坛神话。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诠释了曾国藩在做人方面的智慧,深入剖析了曾国藩在修养、进取、坚持、责任、诚信、智慧、事业、生存、成功、人才、谨慎、宽容、处世、做官、交友、机遇、立志、谋略、进退、习惯、性格、心态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和原则。

《曾国藩做人为官处世的大智慧》由王峰编著。

目录

第一篇 做一等忠臣,成一番大事

 1.少年立志,澄清天下

 2.目击时弊,直言进谏

 3.公忠体国,勤俭爱民

 4.公而忘私,有国无家

 5.息事宁人,苦撑大局

 6.为官四忌:昏庸、傲慢、贪鄙、狡诈

 7.为官不能凭一己之好恶

 8.居官不败的三大铁律

 9.戒除官场的三种恶习

第二篇 广交英才,提携后辈

 1.结交贵人,择人而从

 2.选择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

 3.与贤人联姻,推进事业发展

 4.学习益友优点,举荐贤人入仕

 5.不遗余力,培养人才

 6.甄选人才,量才录用

 7.培养有为才俊,严惩害群之马

 8.推功让贤使事业发扬光大

 9.交友要交谏友

 10.交友贵专一,交友要交心

 11.谦恭忍让,别把朋友变敌人

 12.见贤思齐,赢得朋友

第三篇 小心谨慎,得意不忘形

 1.时时牢记“谨慎”二字

 2.锋芒时时隐,灾祸远其身

 3.自剪羽翼,适时收敛

 4.裁军不辞官,巧妙避嫌

 5.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6.因骄而败,因慎而胜

 7.不一味愚忠,善于自守

 8.以“浑”字入世,巧装糊涂

 9.用人须以“慎”为先

 10.局势动荡,谨慎应变

 11.轻名利,重谦让

 12.抱残守缺乃最高境界

 13.慎独可戒虚妄

 14.傲气万万不可有

第四篇 刚柔相济,能屈能伸

 1.忍常人难忍之事

 2.刚柔相济是成大事的根本

 3.羽翼未丰,忍而勿动

 4.忍无可忍,还以颜色

 5.静观时势,屈伸有度

 6.软硬兼施,恩威并重

 7.打脱牙,和血吞

 8.筹建准军,增强实力

 9.刚柔互用亦是自立之道

 110.以耐烦应事,不忮不求

第五篇 敢于担大任、打硬仗

 1.危急之际,靠自己渡难关

 2.以坚韧来应对困境

 3.国有危难,舍身轻利

 4.面对强敌,勇者无惧

 5.适时而进,为国平乱

 6.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第六篇 修身养性,完善自我

 1.自我修养三部曲

 2.静以修身,以不变应万变

 3.俭以养德,贫而自强

 4.戒除恶习,克服弱点

 5.勇于改过,不断自省

 6.处世四忌:妄言、自大、非议、计较

 7.谦是为官之道、立身之本

 8.待人以恕,宽和得众

 9.天道酬勤,勤可成事

 10.积极进取则无不成之事

 11.立志当坚,持之以恒

第七篇 提倡西学,勤教子弟

 1.读书求变,变则生智

 2.留学活动开眼界

 3.学有所长,术有专精

 4.能者为师,学以致用

 5.读书是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

 6.言传身教皆有之

 7.耕读传家是立身之本

 8.莫存代代做官之想

 9.以和持家,和顺致祥

试读章节

3.公忠体国,勤俭爱民

“历览前贤家与国,成由勤俭败由奢。”无论一家一国,克勤克俭都会兴旺富裕起来,而懒惰和追求享乐只会日见衰亡。晚清名臣曾国藩对清王朝和封建君主忠心一片,生活上克勤克俭,为官清廉,勤于政务,堪称为政者的楷模。

曾国藩有这样一种观点:天子处理政务不一定要亲力亲为,但大臣一定要勤勉清廉,即“余谓天子或可不亲细事,为大臣者则断不可不亲”。曾国藩为官多年,一生勤廉,可谓实践了自己的诺言。

“清、慎、勤”三个字自古被视为做官的准则。曾国藩也曾作了三字箴言以自勉。清字箴曰:“名利两淡,寡欲清心,一介不苟,鬼伏神钦。”慎字箴曰:“战战兢兢,死而后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勤字箴日“手眼俱到,心力交瘁,困知勉行,夜以继日。”

曾国藩详细规定自己每天应该处理的事件,并常常在日记中反省、督促自己。其中一篇日记这样写道:

近日公事不甚认真,人客颇多,志趣较前散漫,大约吏事、军事、饷事、文事,每日须以精心果力,独造幽奥,直凑单微,以求进境,一日无进境,则日日渐退矣。以后每日留心吏事,须从勤见僚属,多问外事下手;留心军事,须从教训将领,屡阅操练下手;留心饷事,须从慎择卡员,比较人数下手;留心文事,须从恬吟声调,广征古训下手。每日午前于吏事、军事加意,午后于饷事加意,灯后于文事加意,以一缕精心运用于幽微之境,纵不日进,或可免于退乎。每日应办之事,积阁甚多,当于清早单开本日应了之件,日内了之。如农家早起,分派本日之事,无本日不了者,庶积压较少。

曾国藩在身强力壮之时,对幕僚几乎没有什么依赖,“遇陈奏紧要之件。每好亲为革稿,或大加削改”。到同治四五年间,尽管他“精力日减,目光逾退”,仍然“沿此旧习”。到晚年,尤其是由直隶总督改任两江总督后,他视力大大减弱,“看文写字深以为苦”,“其最要者,犹不假人”,仍然坚持亲自处理重要的政务。

不仅如此,曾国藩还总结了一套处理政事的方法,他说:“治事不外四端,日经分、纶合、详思、约守。”

所谓经分就是条分缕析。一般的从政人员往往有这样的体会:闲的时候无事可做,忙的时候焦头烂额。当需要同时面对许多事情时,要做到有条不紊,分清主次轻重,分清难易缓急。即使处理一件事情,只要抓住主要的、紧急的一个方面,其他的方面就会迎刃而解。运用条分缕析的办事方法,就可以从容不迫且高效率地处理事情。

所谓纶合就是相互关联。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世间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但许多人却看不到或不懂在实践中运用,办起事来往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孤立地去做一件事情,结果导致许多事情处理不当,陷入被动的局面。因此,在处理一件事情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根据事情的前因后果和相互影响做好计划再行动。正如曾国藩所说:“大凡办一件事情,其中常常有互相曲折交汇之处。如果一个地方不通,那么处处都会受到牵制。”

所谓详思就是详细思考。曾国藩办事非常谨慎,通常是深思熟虑后再行动。他认为如果对所做的事情缺乏周详的思虑,事情很难办好,甚至出现功亏一篑或满盘皆输的结局。对文官的贪生怕死和武官的鲁莽,曾国藩总是分别反复叮嘱告诫。他还针对不同的情况思考问题。曾国藩有两句话:“太平之世,出处防偷漏,售处防侵占。”“乱离之世,暗贩抽散厘,明贩收总税。”这就把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情况都考察得清清楚楚,交待得具体详细。

所谓约守就是遵守已经确立的传统和原则。办事要讲原则,如果没有原则,就失去了办事的尺度,同时也失去了检验的标准。在官场上采取和稀泥和踩西瓜皮的办事方式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把事情办得一团糟。例如曾国藩定下早起与幕僚一起吃饭的章程就是一个原则,不因为李鸿章是他的学生而网开一面。有了原则就一定要遵守,不能使内外亲疏有别。曾国藩严格要求自己,勤于政事,对部属也要求严格,勉励属下的将领一定要“口勤”、“心勤、“身勤”、“手勤”。

曾国藩不仅勤于政事,而且为官廉洁,对于钱财二字并不很看重,一生崇尚节俭。曾国藩从30岁起,就立誓不依靠做官发财。1849年,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中说: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官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曾国藩说到做到。在为官期间,他尽量避免官场上无谓的应酬,同时从不轻易接受别人馈赠的财物。

清朝官员薪金有限,接受别人的馈赠是一种不成文的惯例。据说纪晓岚在担任侍郎的时候挥霍无度,依靠他人的馈赠才能过年。一次,过年时有人忘记去纪晓岚处馈赠物品,纪晓岚就登门强索,一时在京师朝野被传为笑谈。馈赠的对象在京内为户部尚书及肥缺部门的首长,在京外是督抚和盐使关税首长等。曾国藩将这种馈赠称之为“钓饵”,将来升官了必须要加倍“奉还”,不贪污受贿是还不起的。

由于上述的原因,曾国藩断不接受馈赠。所以他在担任侍郎的时候,仅靠一年四百两白银的俸禄勉强维持生活,节俭度日。后来曾国藩虽然做了总督巡抚,仍然不改初衷,所穿的衣服比在京城时还要俭朴。他说:

从冬至夏,常有十几万敌军环绕在祁门的前后左右,几乎没有一天不打仗,几乎没有一路不梗阻。白天没有美食,夜晚常做恶梦。

P12-14

序言

曾国藩去世已经一百多年,但是他影响了几代人,人们至今仍然对其顶礼膜拜。很多名人都对他推崇备至。梁启超说:“吾谓曾文正集,不可不日三复也。”毛泽东年轻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到晚年,他还曾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而蒋介石则认为曾国藩可以做自己的老师,他把《曾胡治兵语录》当做教导高级将领的教科书,又将《曾文正公全集》常置案旁,终生捧读不辍。

的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异数,尤其是他独到的思想见解集中体现了他对中国五千年智慧的感悟,而且这些见解是他历经官场、战场磨难之后提炼出来的,不空洞、不浮夸,有积极的实用价值。

曾国藩一生官至总督,在风雨飘摇的晚清王朝,曾国藩经历了道光、成丰、同治(实际是慈禧太后)三代君王,历时34年。

曾国藩与三代君王打交道,颇费心机,有时奴颜媚骨,有时抗旨犯上,有时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因为对方是一言九鼎的皇上。在封建社会,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这种至高无上的权力一旦落入昏君或无能昏庸帝王的手中,很多人就要遭殃。曾国藩所侍奉的三代君王虽不是昏君,却是无能之帝,事实上皇上虽无能,却不愿意别人说自己无能。曾国藩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与三代君王打交道的!

曾国藩为官,始终铭记“忠”字,尤其是在他同太平天国的斗争中。洪秀全与曾国藩的出身、学历一样,都是秀才,同属清朝道光年间。但二人的结局不同,一个得第进京;另一个不得志,扯旗造反,结果一呼百应,一路东进北上,势如破竹。为满清打江山的八旗兵已不堪一击,满朝文武大臣束手无策,于是曾国藩以书生身份带兵,同太平天国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历经十多年的腥风血雨,曾国藩终于成功了,内圣外王,名满天下;洪秀全失败了,兵败、身亡、“国”灭。

曾国藩在晚清政治舞台活动三十年,结交了一大批对自己事业有帮助的朋友,用他自己的话说,“朋友贤否,关乎一生之成败”。在这些朋友当中,有的是和他并肩作战的同僚幕友,有的是他诗词答和的文友,他积极提携的后辈更是他事业上的左膀右臂,以至于这些人在后来的满清官场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曾国藩一生三变,每一时期都有不同的主张,但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人之气质,本是天生,很难改变,唯有读书可以改变!”曾国藩的这种变,都是围绕着自己官场、人生的感悟和心得进行的,是他洞悉官场后的大彻大悟。曾国藩由最初入仕时的张扬变得谨慎,以至于到如履薄冰的地步;由最初的百炼钢变成了绕指柔,这种变是他性格上的彻底改变。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晚清王朝对他消除了戒心。

平心而论,曾国藩没有辜负晚清王朝给他的高官厚禄,每每在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对自己负责,对满清皇室负责,对全天下负责。不管是与太平天国作战,还是与捻军对阵,乃至于办理天津教案,曾国藩都义无反顾,这也是他赢得满清统治者信赖的首要条件。

曾国藩是学者型封建官僚,为官同时不忘著述,时至今日,他的家书、日记、信札还广泛流传。百年以后,细细品读曾国藩的作品,还能体会到中国几千年传统智慧的精华,这足以说明他的思想具有积极进步、科学实用的价值。

总之,曾国藩的思想谋略精华远不止这些,他的一生是一部全方位、多视角的成功学全书,值得后人品味。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0: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