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序
昨晚陪家人去买水果,水果摊上有十几种水果,种类也不算少,但真正要买的时候,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可买的,因为最近吃水果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水果口感都不太好,最后只买了块西瓜和一些小西红柿回家。
那么多水果,之所以多不好吃,是因为这些水果都不是应季水果,要么是去年的在冰库里保鲜到现在,要么是大棚里边种出来的,都不是这个季节可以自然而然成熟的水果。
最好吃的水果,是那种到了季节自然熟了的水果,不会太生也不会太熟,口感最好。同样,最容易获得幸福的恋爱,也常是那些自然而然的恋爱,关系到位了,感情也到位了,心与心到了一起了,身体也到一起了,不会太早或太晚,幸福才会最易长久。
生活中,有很多发展得太快或太慢的恋爱关系,就像水果太生或太熟,都不容易结出好的果实,这样之前的投入和付出就都可能白白浪费了。
一段恋爱关系,如果谈了太久还没有结婚,比如那些5年、8年的爱情长跑,最后很容易因为已经过了激情期,而失去了和对方走进婚姻的欲望。
特别是那些长期同居在一起的恋人们,没有婚姻的载体和约束,却会遭遇如同婚姻生活中一样的磨合。当冲突和分歧给双方带来的痛苦足够大时,比起离婚,分手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情。收拾衣服,打包行李,把钥匙留在桌子上,也许连一封告别的信都不需要,就可以走出当初爱的小屋,从此不再见。
相反,一段恋爱关系如果发展太快,在彼此并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决定在一起或走进婚姻,很容易在了解了彼此后,觉得对方不是适合的人而放弃。因为不了解而结合,因为了解而分手。
实际上,两个人合适不合适,有多个因素在起作用,这样分开的两个人,如果当初不是关系发展得过快,也许最后是可以走到一起并幸福地生活着的。
生活中有个类似的现象,在婆媳相处的技巧中,专业人士常常会建议在结婚的初期,婆婆媳妇最好先不要住到一起去。
因为婆媳二人既没有血缘关系又没有感情基础,本身还是种争夺一个男人的类似情敌关系,一结婚就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没有感情作为基础,也没有太多的了解、理解和接纳,生活中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时候,很容易就会闹翻脸。
而如果结婚初期不住在一起,先是不会有那么多的冲突的机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随着彼此的了解、理解和相互付出,会建立起一些感情。有了这些感情作为基础,以后实在是需要住在一起时,相互间会比较容易理解、接纳对方一些。
刚认识就同居,甚至就选择结婚的两个人,会如同结婚就住到一起的婆媳,彼此间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了解,也就没有那么多的理解,自然也没有那么多的接纳。
至于感情,因为相处时间过短,也是没有多少的,有的只是喜欢或激情。一起生活久了,当激情消退些以后,在遇到一些分歧或冲突时,微薄的感情不足以承载不满和怨气时,人们很容易觉得对方没有什么可以留恋,进而选择分开。
但如果有感情作为基础,这样的两个人也许就不会分开,因为生活中的那些偶尔的小怨气和不满也许不足以动摇坚实的感情基础。
感情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在过去生活中正向情绪体验的沉淀与累积。不管是亲人、朋友、同学、同事之间,还是爱人之间,只要相互间发生的种种愉快的事情足够多,时间足够久,带给彼此的各种正向的情绪体验就会足够多。这些情绪体验沉淀到了一定的量,就形成了彼此之间的感情。
恋人之间想要有稳定的感情基础,当然也是需要有足够多的正向情绪体验的积累,比如:一起开心的时刻、温馨的时刻、浪漫的时刻、被照顾的时刻、共同克服困难的时刻、彼此支持的时刻,等等。最后量变引发质变,在一起共同经历的正向情绪体验沉淀成坚固的感情基石。
感情,要经过时间考验才能知道是否牢靠,也要经过时间才能沉淀而成。就像果实,必须经过冬日的等待、春日的萌动、夏日的激情,才会有秋日的硕果累累。
当一对恋人之间有了相互的了解、理解和接纳,也有了感情作为基础,再走到一起,哪怕生活中还是有那么多的矛盾和分歧,他们可能也不会分开,因为牢固的感情基础可以承载这一切。
恋爱关系,发展慢了容易无疾而终,发展快了容易因了解而分手,比较合适的,是在激情期结束前,培养出足够多的感情,然后走进婚姻。这样的恋爱,大概会是恰到好处的。而这,也是本书探讨的重点。
第一次出版时书名为“积极恋爱心理学”,也是希望大家对恋爱更加积极些。此次再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并且在修改的过程中我也越来越觉得恋爱关系的发展恰到好处是更重要的,因此改为现在的书名,希望可以给到大家更多的帮助。
赵yongjiu
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
婚姻家庭咨询师
催眠治疗师
《爱的能力》系列课程讲师
多家卫视情感节目嘉宾
2008年起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讲授《爱的能力》婚恋心理课程,好评如潮。
著有:《爱的五种能力》《嫁个好老公》《积极恋爱心理学》
找到最好的自己
·第一部分·
·第一章·
撞上一个结婚难的时代
在你的内心深处,也许一直在期待着这样一个人,他(她)外表出众、性格温和、内心强大、善解人意、勤学上进、懂得付出,最好还才华四溢。
你想要的他(她)几乎都能满足,你内心的痛苦与孤独,不用诉说他(她)都能懂,你所有的缺点与不足,不用解释与争吵,他(她)都能接纳与包容。与他(她)在一起,不再有恐惧与焦虑,不再有孤独与寂寞,只有快乐,没有痛苦,你们从此以后就可以幸福地生活了。
也许,你已寻找多年,希望他(她)早日出现,也许,你虽未主动寻找,但内心一直期待他(她)的出现,很多时候,你深信他(她)一定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角落,你们只是还未曾相逢。
多少次,当你疲惫时、失落时、受委屈时、工作生活不如意时,你也许会在内心默默地呼唤:亲爱的!你在哪里?你为什么还不出现?到底要什么时候我才能遇到你,我的爱人!
几乎每个人都期待一份真正的爱情,可以天长地久,几乎每个人都期待一个理想的爱人,可以白头偕老。但现实总是不如理想那么丰满,在当今,单身已经成为社会的集体焦虑。
早些年火爆的电视相亲节目,这些年众多单身男女恐惧逢年过节回家被逼婚,公园里自发出现的父母代子女征婚的周末相亲会,互联网上年年出现的租个男友女友回家过年等现象的出现,无不反映了单身者本人及其家人的焦虑程度。往往是家人焦虑单身者不结婚,单身者除了焦虑结婚问题外,还要承受家人及周围朋友、同事所带来的压力。
很多单身的人,尤其是女性,从小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做个好孩子,只要能考上个好大学,有个好工作,从此就可以幸福地生活。但等她们长大了却发现不是这样的,好大学已经读了,好工作已经有了,甚至她们当中的一些人在房价已经涨上天的都市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做到了有车有房,但好像离幸福还是有一段距离,因为找一个爱自己、自己也爱的人,好难。
植物到了春天会开花,招蜂引蝶,鸟儿到了春天也早早地就开始欢歌雀舞,吸引异性。人类也一样,到了年龄就开始恋爱本应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对于当前的诸多年轻人而言,恋爱却成了一件困难的事情,令人困惑。
大城市女多男少的真相
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在此前提下,想要大家都找到对象结婚,前提是要有接近1:1的男女人口比例,否则不管是男人多还是女人多,多出的人口就没有与之匹配的异性人口数量,这部分人口的单身成为必然。
对于这一点,有媒体曾经做出预测:5年之后,中国的适婚人口中,男性将比女性多出3000多万人,将有大批的男光棍产生。
类似的分析和预测近些年不绝于耳,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每对夫妻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加上一些人私下进行的胎儿性别鉴定,导致近几十年出生的男婴比女婴数量多出不少。
实际上,不用等到5年或10年以后了,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由于以上描述的原因,男女出生比例已经开始失调,当初多生出来的男性群体现在已经30多岁,早已进入适婚年龄。
所以,整个中国社会当中,目前就已经是适婚的男性人口比适婚的女性人口多,并且这一比例会继续扩大,直到这两年开始实施的二胎政策后出生的人口群体长到适婚年龄,这一比例才可能会开始慢慢有所缩小。
在这样的社会人口背景下,男性间的择偶竞争将异常激烈,一部分男性终将因没有与之匹配的女性而单身,也不得不面临一个人孤老终生的可能。
但都市里的单身女性一定不这么认为,因为在她们找对象过程中真实的感受是:女人多,男人少,找个理想的对象很难。
我曾经受邀去过不少相亲活动现场为大家进行恋爱辅导,可以很直观地观察到现场的情况。很多长相、学历、工作都不错的女生积极地参加交友活动,但通常现场来的男士都会比女生少得多,这常常让她们失望而归。因为这样的原因,女生们参加交友活动的积极性也在降低,很多交友活动慢慢也就举办不下去了。
在一个男性比女性多几千万人的社会中,会出现这样女多男少的情况,很多人对此表示不解、困惑。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在传统的婚恋观念里,人们普遍认为,结婚应该是男方准备婚房、女方陪嫁嫁妆,男方是新家庭主要的经济负担者,多数女人找对象会要求男方有房,但很少有男人找对象时要求女方有房。
因此,当一个男性大学生毕业以后,在考虑到哪里就业时,除了考虑哪里更有利于自己发展、哪里更好找工作,还需要考虑到适婚年龄时,能不能买得起房,娶得起老婆。大都市里发展机会虽然多,但一想到都市里的高房价,一部分男性知难而退。
但一个女性大学毕业以后,在考虑要到哪里发展时,只需要考虑哪里更好找工作,哪里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可以了,房价的问题往往不是她们考虑的首要问题。反而是哪里房价高,女性更愿意去,她们知道那里事业发展的机会多,优秀的男性也多。
实际上大城市里女性也的确比男性更好找工作,护士、教师、行政、客服、秘书、会计、销售、编辑、记者等诸多工作岗位,特别是需要与大众打交道的工作,女性温柔、细腻的性格特点似乎也的确比男性更加适合。并且整体上女性求稳,事业企图心比男人低,同样的工资水平下,女性员工比男性员工更加心甘情愿地一直工作下去,所以,单位招聘时也会倾向于选择女性。
在以上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了在当前全社会整体上男多女少的大环境下,都市里却是女多男少这一“怪异现象”。
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过都市里适婚群体中男女人口具体数量的官方权威统计,但据我了解,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参加相亲活动的人口比例以及到婚介机构寻求帮助的人口比例,都是女性比男性多,男女比例大约在4:6到3:7之间。
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外的二线城市以及三线城市,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只是城市越小,经济发达水平越低,这个比例会越小一些。直到小县城和农村,这种情况才会颠倒过来,适婚人口中变成了男多女少。
也就是说,在整体上男多女少的中国人口中,出现了适婚人口匹配上的结构性偏差,即大城市里女多男少,农村和小城镇男多女少。
不过,更准确地来分析的话,农村的很多男性其实也在大城市,只不过他们虽然在大城市里务工,除了少数人逆袭成功以外,大多数现实条件也较难在大城市里安家。加上很少有都市女白领择偶时愿意考虑他们,所以,我们在描述时往往把这部分人口依然归为农村人口的。他们是建筑工人、快递哥、送餐哥、保安、服务员等。
这种整体上适婚人口出现的结构性偏差,必将会导致诸多婚恋方面的社会性问题,比如:农村男人找对象不但需要花不少的钱,还因担心找不到对象而在遇到合适的女孩时提前结婚。因婚返贫、十七八岁就结婚,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与此同时,在城市里,也会导致两个明显的婚恋问题:
一是城市女性择偶的困难。
因为缺少与之匹配的男性人口,单身的女性群体会明显感受到择偶困难。这会影响单身女性群体的幸福体验。
即便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一定要结婚这个问题,但受本能和环境影响,很多人内心深处早已默认长大是要结婚生子的。当学业有成、工作稳定之后,忽然发现在这个时代找对象结婚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这打击了很多女性从小建立起来的自信,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幸福指数。
包括她们的父母,以前因为女儿从小的学习成绩好而自豪,毕业后女儿又留在了大城市,一直是亲戚邻居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女儿,忽然卡在了找对象结婚这件事情上,多数的父母是没有想到这一点的,也当然没有太多的思想准备,所以,焦虑程度往往也很高。
父母焦虑,当然也会给女儿施压,说服、教育、批评、托人介绍、找人做女儿的思想工作,甚至以病相逼,因此引发了诸多父母与女儿之间的矛盾和冲突,这直接影响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
二是城市里女性经营婚姻难度增加。
社会学家通过研究发现,在男多女少的社会中,单身的男性多,婚姻容易稳定;相反,在女多男少的社会中,单身的女性多,已经结婚的夫妻婚姻容易出现问题,女性维系婚姻更加困难。
这似乎从侧面证实了一个诸多男人不一定会认同的现象,男人比女人更容易移情别恋,当面临同样是婚外有诱惑时,女人更经得住诱惑。
当然,也可能同时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比如:在整个社会文化中,似乎已婚的女人如果在婚外再拥有一个男人,整个社会文化中从表面上到深层次里都是会不太认同的。
一个已婚的男人如果在婚外再拥有一个女人甚至多个,社会文化虽然表面上也是不认同的,但似乎在很多人的集体潜意识中,会把这种现象认同为男人有能力的象征,可以像古代的达官贵人一样,三妻四妾。
还有,女多男少的情况一般只会出现在经济发达的城市里,而城市里的诱惑就是会比农村多得多,城市里到处可见单身的、漂亮的女人,工作、休闲活动中的各种接触机会也增加了已婚男人们出轨单身的、比自己老婆年轻漂亮的女性的几率。
而在农村,尽管有很多单身男性,但通常他们的经济条件不如女人已经嫁了的男人,另外他们居住的一个村里基本都是家族里的人或从小一起长大的熟人,使得人们不会轻易对身边的人下手的,否则被发现后,整个家庭都会颜面扫地,无法在当地生存下来。
不管女多男少的社会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男人容易移情别恋,可以肯定的事实是,这一切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或生活中。女多男少的都市里离婚、婚外恋、出轨的几率都要比男多女少的农村高得多。
在这种情况下,城市里女人维系婚姻的成本上升,女人需要花更多精力来经营婚姻,以及应对丈夫可能会发生的婚外恋。
总之,在这个时代,女人生活在城市里,除了找对象结婚时要有竞争力外,外部环境还对女人们婚后经营婚姻的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生活在城市里的女人,看上去很美,实际上会更累一些。
结婚晚,更容易没感觉
过去这段相当长的时间,对于感情的大门我是封闭的,全部心思放在工作上,错过一些很优秀的人,面对别人的示爱毫无理由地直接拒绝。别人不太明白,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伤没好,太怕被伤害了!伤不起。
—— 一位女学员的留言
《恰到好处的恋爱》是著名情感教练、婚姻家庭咨询师、心灵智慧婚恋培训机构创始人赵yongjiu的全新著作,它是在赵yongjiu的畅销书《积极恋爱心理学》的基础上的大幅修订的升级版。这本书帮助在婚恋过程中遇到困惑,或者苦苦追寻却总是一无所获的朋友。
书中精细地阐述了择偶标准的设定、择偶渠道的运用、约会的方法、相亲的艺术、搭讪的原则、男人如何主动、女人如何主动、关系进度管理、亲密行为管理、自我包办计划、爱情如何保鲜等等恋爱中各种细节问题。
其实,找对象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爱情与婚姻也是一门从未修习过的课程。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学习爱情心理学,提升自身恋爱能力,帮助大家找到好的爱人、好的爱情。其实好的爱情,在你的心里。
真正的爱,就是接纳、认可、欣赏、呵护、信任、理解、允许,这些都不是对方给自己的,而是自己心里本来就有的。心中有爱,爱情就容易来,爱情也才会长久。所以,想要找到最好的爱情,先要让爱住在心中。因为爱人,是用来爱的。
找不到感觉怎么办?曾经被爱伤透了心,怎么办?父母婚姻不幸福,对婚姻恐惧怎么办?男多女少,为什么女人难找对象?什么样的人适合自己?如何设定合适的择偶标准?如何让你喜欢的人喜欢你……所有恋爱路途中的疑问,赵永久住的《恰到好处的恋爱》将为你一一解答。
本书精细地阐述了择偶标准的设定、择偶渠道的运用、约会的方法、相亲的艺术、搭讪的原则、男人如何主动、女人如何主动、关系进度管理、亲密行为管理、自我包办计划、爱情如何保鲜等等恋爱中各种细节问题。其实, 找对象的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 爱情与婚姻也是一门从未修习过的课程。我们可以从这本书开始学习爱情心理学, 提升自身恋爱能力, 帮助大家找到好的爱人、好的爱情。其实好的爱情, 在你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