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为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两位都是精通文史的读书人,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了这本古代散文选本。这本书本是讲授古文的教材,名为“观止”,是因为吴氏叔侄认为其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此书尽善尽美,故称“观止”。
《古文观止(插图版)/国学今读》适合初学者迅速领略古代散文精华,助益极深;也适合古文爱好者反复品味,常读常新。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古文观止(插图版)/国学今读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
出版社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古文观止》为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两位都是精通文史的读书人,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了这本古代散文选本。这本书本是讲授古文的教材,名为“观止”,是因为吴氏叔侄认为其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此书尽善尽美,故称“观止”。 《古文观止(插图版)/国学今读》适合初学者迅速领略古代散文精华,助益极深;也适合古文爱好者反复品味,常读常新。 内容推荐 《古文观止(插图版)》是“国学今读”系列之一。《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的一部古代散文集。选文上起东周下至明末,以散文为主,杂以骈文,删繁就简,文学性强。“古文观止”意为所选的文章代表着古代文言散文的最高水平。这部书自清代康熙年间产生,就成为学塾当中流行的文学读本,为广大读书人所钟爱;后来流传至今,成为广泛流行的国学启蒙读本。 目录 郑伯克段于鄢 《周郑交质》 石碚谏宠州吁 臧僖伯谏观鱼 臧哀伯谏纳郜鼎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齐桓公下拜受胙 子鱼论战 介之推不言禄 展喜犒师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郑子家告赵宣子 王孙满对楚子 楚归晋知罃 晏子不死君难 子产坏晋馆垣 子产论政宽猛 召公谏厉王弭谤 叔向贺贫 王孙圉论楚宝 春王正月 晋献公杀世子申生 苏秦以连横说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颜躅说齐王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触龙说赵太后 鲁仲连义不帝秦 唐雎不辱使命 谏逐客书 卜居 对楚王问 五帝本纪赞 项羽本纪赞 秦楚之际月表 孔子世家赞 伯夷列传 管晏列传 酷吏列传序 游侠列传序 滑稽列传 货殖列传序 太史公自序 报任安书 武帝求茂材异等诏 过秦论 论贵粟疏 狱中上梁王书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兰亭集序 陈情表 归去来兮辞 桃花源记 五柳先生传 北山移文 谏太宗十思疏 为徐敬业讨武望檄 滕王阁序 春夜宴桃李园序 陋室铭 阿房宫赋 原道 原毁 杂说一 马说 师说 送孟东野序 送李愿归盘谷序 送董邵南序 祭十二郎文 柳子厚墓志铭 捕蛇者说 梓人传 愚溪诗序 种树郭橐驼传 小石城山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待漏院记 黄冈竹楼记 岳阳楼记 谏院题名记 袁州州学记 234. 朋党论 释秘演诗集序 梅圣俞诗集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宦官传论 醉翁亭记 秋声赋 祭石曼卿文 泷冈阡表 刑赏忠厚之至论 范增论 石钟山记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方山子传 六国论 上枢密使韩太尉书 黄州快哉亭记 读孟尝君传 游褒禅山记 司马季主论卜 卖柑者言 尊经阁记 象祠记 瘗旅文 《吴山图》记 沧浪亭记 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徐文长传 五人墓碑记 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蹇叔哭师 【题解】 本文出自《左传》。利令智昏,在利益面前秦穆公丧失了一位政治家的理智和冷静。而老臣蹇叔却如先知料事如神,预言了秦军的失败。秦穆公的出尔反尔、言而无信、骄傲轻敌,都注定了这场不义之战的失败。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日:“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①,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②。蹇叔日:“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③。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①管:钥匙。②蹇叔:秦国元老。③悖:怨愤。 【译文】 杞子从郑国派人告诉秦穆公说:“郑人令我掌管都城北门的钥匙,如果暗中发兵来此,便可攻下郑国。”穆公向蹇叔询问这件事。蹇叔说:“兴师动众去偷袭远方的国家,是闻所未闻的事。军队劳苦兵力疲乏,远方的郑国也早有准备,恐怕这样做不可以啊?况且军队的举动,郑国一定可以知道。辛苦劳累却没有收获,士兵们必心生怨愤。况且军行千里,还有谁不知道你的意图呢?”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①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日:“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公使谓之日:“尔何知!中寿②,尔墓之木拱③矣!” ①孟明、西乞、白乙:三人都是秦国的将领。孟明,即百里视,百里奚之子;西乞术、白乙丙,蹇叔之子。②中寿:约60岁左右。③拱:两手合抱。 【译文】 秦穆公没有采纳蹇叔的意见,召见孟明、西乞、白乙,令他们帅兵从东门外出发。蹇叔哭着送他们,说:“孟明啊,我只能看见军队离开却不能看见他们回来了。”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寿时就死了,现在你墓上的树都有双手合抱那么粗了!”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日:“晋人御师必于崤(xiáo)①,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②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①崤:今河南洛宁西北。②夏后皋:夏朝的君主,’夏桀的祖父,。名皋。 【译文】 蹇叔的儿子参加了出征的队伍,蹇叔哭着送他,说:“晋人一定在崤埋伏军队。那里有两座大山,其中的南陵是夏后皋的墓地;北陵,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一定死在那里,我会到那里给你收尸。”秦军于是向东行进。 【精彩赏析】 忠言逆耳。面对蹇叔的劝谏,秦穆公置若罔闻,不仅不虚心采纳,反而出语嘲讽。蹇叔的两次“哭”,都体现了对此次军事行动的反对。第二年,秦军果然大败而归,证明了蹇叔预知的正确性。 郑子家告赵宣子 【题解】 本文出自《左传》。在弱肉强食的春秋时代,小国在夹缝中求生存并非易事。该文讲述了郑国在晋、楚两个大国之间的艰难斡旋。郑国执政大臣子家在给晋国执政大臣赵宣子的这封信中,历数郑君对晋国的朝见活动,直接言明郑对晋国的恭顺已经无以复加,如再逼迫,只能鱼死网破,与晋人拼死一搏。 晋侯合诸侯于扈(hù)①,平宋②也。于是晋侯不见郑伯,以为贰于楚也。 ①晋侯:晋灵公。扈:郑国地名,今河南原阳县。②平宋:平定宋国内乱。 【译文】 晋灵公在扈会见诸侯,商定平宋的事宜。此次晋《侯没有会见郑伯,他认为郑国想投靠楚国,对晋国有l二心。 郑子家使执讯而与之书,以告赵宣子日:“寡君即位三年,召蔡侯而与之事君。九月,蔡侯人于敝邑以行,敝邑以侯宣多之难,寡君是以不得与蔡侯偕,十一月,克减侯宣多而随蔡侯以朝于执事。十二年六月,归生佐寡君之嫡夷,以请陈侯于楚而朝诸君。十四年七月,寡君又朝,以蒇(chǎn)陈事。十五年五月,陈侯自敝邑往朝于君。往年正月,烛之武往朝夷也。八月,寡君又往朝。以陈、蔡之密迩于楚,而不敢贰焉,则敝邑之故也。虽敝邑之事君,何以不免?在位之中,一朝于襄,而再见于君,夷与孤之二三臣,相及于绛。虽我小国,则蔑以过之矣。今大国日:‘尔未逞吾志。’敝邑有亡,无以加焉。古人有言日:‘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又日:‘鹿死不择音。’小国之事大国也,德,则其人也;不德,则其鹿也。铤而走险,急何能择?命之罔极,亦知亡矣。将悉敝赋,以待于鯈(tiáo),唯执事命之。文公二年,朝于齐;四年,为齐侵蔡,亦获成于楚。居大国之间而从于强令,岂有罪也?大国若弗图,无所挑命。”P27-29 序言 《古文观止》为清初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两位都是精通文史的读书人,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了这本古代散文选本。这本书本是讲授古文的教材,名为“观止”,是因为吴氏叔侄认为其中的古文是中国古代散文的精华之作,此书尽善尽美,故称“观止”。 《古文观止》上起东周,下迄明末,共12卷,共222篇文章,基本上能够较全面地展现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历程。收录的文章在题材和文体风格上较为丰富多样,散文为主,兼有骈文和韵文,有史传文、论述文也兼有山水游记、杂文小品等,展示我国古代散文的绚烂多姿、色彩纷呈。选择的篇目也难易相当,篇幅适中,便于理解和阅读,基本上囊括了各个朝代的散文精品,文质兼美,可读性强。此外,文章的选取重点突出,先秦散文是散文的源头,也是后世散文创作的典范,故而,占据了全书约三分之一的篇幅,汉文以《史记》为主,唐宋以“唐宋八大家”的文章为主。编者尽可能将各个时期的散文大家的代表作编录进来,传承千秋,施惠后人。本书是清代以来最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是古时书塾的启蒙读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 本《古文观止(插图版)》主要选录其中的精华编辑成书。意在面向大众,传承经典,普及文化。故而,在文章的注解和翻译上都本着平实浅易、清晰简明的原则,力求生动,妇孺可解,但又尽量不失其本来的文学美感和艺术特色。在选文上,更倾向于选择经典中的经典,旨在让读者感受品味中国古代散文长廊中最优美的景致。此外,本文还就选文的精彩之处进行赏析,让读者直接品味其深厚的韵味和情感,体会文章的妙处,欣赏文章中的妙语珠华和真知灼见。 在这个崇尚碎片阅读和浅阅读的时代里,传统的阅读越来越受到排斥。然而,传承文化,丰富个人的内涵和文学底蕴,仍然是个人发展中迫在眉睫之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这本《古文观止》,不必行千里,却能上下千年,纵横古今,在优美的文章和充沛的情感中寻得内心的宁静,让奔跑的步伐停下来等等落后的灵魂。 当然,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也存在着不足和纰漏,望广大读者见谅,并提出宝贵意见。 书评(媒体评论) 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 ——鲁迅 读《古文观止》可以知历史,可以知哲学,可以知文体变迁,可以知人情世故,可以知中国的宗教精神与人文精神,几乎可以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切。 ——金克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