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本由余耀东编著的《红白喜事》讲述了红白喜事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红白喜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
分类 |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
作者 | 余耀东 |
出版社 | 黄山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这本由余耀东编著的《红白喜事》讲述了红白喜事的故事。 内容推荐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这本由余耀东编著的《红白喜事》讲述了红白喜事的故事。 《红白喜事》包括了庆贺生养对联;庆贺升学对联;新居实用对联;婚庆实用对联等内容。 目录 第一章 生养篇 传统生养礼俗 报生礼俗 出生纪念礼俗 满月礼俗 百日礼俗 周岁礼俗 取名礼俗 庆贺生养对联 庆贺生养致辞 第二章 进学篇 传统进学礼俗 助学礼俗 庆贺酒宴 庆贺升学对联 庆贺升学致辞 第三章 安居篇 传统建房和乔迁礼俗 祝贺建房礼俗 现代乔迁礼俗 祝贺乔迁礼俗 新居实用对联 庆贺乔迁致辞 第四章 婚姻篇 传统结婚礼俗 当代婚礼形式 当代结婚程式 祝贺新婚礼俗 婚庆实用对联 婚礼实用致辞 第五章 开业篇 古代开业礼俗 取店名的方式 开业庆典礼俗 祝贺开业礼俗 开业常用对联 开业典礼致辞 第六章 祝寿篇 传统祝寿礼俗 寿诞日的称谓 象征长寿的祝寿物 当代寿典形式 寿典的程式 当代祝寿礼俗 祝寿对联 祝寿致辞 第七章 丧葬篇 传统丧葬礼俗 当代送葬仪程 吊唁的礼俗 丧葬常用挽联 追悼会致辞 试读章节 报生礼俗 报生就是将婴儿出生的消息告诉别人,礼俗叫法是“报喜”。现在的婴儿大多是在医院出生的,这时外公、外婆、爷爷、奶奶一般都在医院,不仅知道小宝宝何时出生,也知道是男是女。如果外婆家离得远,一般是打电话或者发电子邮件报喜的。对方得到喜讯,会立即表示祝贺。 在过去,浙江、湖北、湖南等地流行送鸡报喜的礼俗,即婴儿的父亲到岳家报喜时送一只鸡。有的地方送公鸡以示男孩,送母鸡以示女孩,送双鸡以示双胞胎。岳家得了喜信,先要祭祖,告诉祖宗说又添后人了。报喜回家时,岳家会另送一只鸡,配对成双。让女婿带回家。若带来的是公鸡,则配一只母鸡;若是母鸡,则另配一只公鸡,补单成双,表示下胎生一男或一女。浙江一带却相反,生男报喜送母鸡,生女要送公鸡;岳家则另配上一只异性的鸡连同报喜鸡让女婿提回去,预祝新生之人将来成双成对。有的地区,鸡所放的地方也有讲究:若生男,女婿的报喜鸡要放在岳家中堂的左边,自己也坐在左边;生女则相反。这是循“男左女右”的惯例。在湖南和江苏靖江农村也有女婿到岳父母家报生时送红蛋的,即用红色染成的鸡蛋。生男红蛋数为单,生女则为双。岳家也以红蛋回赠,蛋数为所收之数的几倍。女婿接到岳家红蛋回家后,又按男单女双之数分送给亲友报喜。红蛋的单双数之分出于古人的阴阳数观念,以单数为阳,双数为阴,男为阳故单数,女为阴则双数。 除了送鸡报喜,还有送壶报生的。在浙江地区,女婿到岳家报生时,须提装酒锡壶一把,内装黄酒,壶嘴上插柏树叶或万年青。“柏树”与“百岁”谐音,取其吉利的含义。如生男则系红头绳于壶嘴,或将壶嘴用红纸塞上,或挂条红头绳扎两颗桂圆;生女则扎红头绳于壶把,将壶嘴朝后。岳家倒出壶里的黄酒后。要将米倒人壶内,给女儿熬粥吃。 向乡邻报喜,旧时较流行的是放置诞生标志,《礼记·内则》载:“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蜕于门右。”“弧”是木弓;“蜕”是佩巾,相当于现代的手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生了男孩,就在门上挂一张弓,表示这里出生了一个未来的猎人;生了女孩,就挂一条巾,表示这里出生了一个未来的纺纱织布的人。直至近代,东北的满族、西北的锡伯族仍保持这种礼俗,只是生女孩的挂巾分别改为一根红布条、一条红头绳。此外,山西南部地区的习俗是如果生了男孩,就在门外贴上用红纸剪的葫芦;如果生了女孩,就在门外贴上用红纸剪的梅花。这是以葫芦形状象征男性生殖器,以梅花形状象征女性生殖器。这种象征寓意是一种相当古老的习俗。 出生纪念礼俗 出生纪念礼俗是为婴儿出生留下纪念礼物的礼俗。 现在一些做父母亲的,婴儿刚刚落地,就请摄影师给婴儿摄影,之后,孩子过“满月”“周岁”,父母一般到照相馆或自己亲手给孩子拍张纪念照,并在照片上题上纪念的字句。也有的父母将婴儿的出生庆贺仪式录下来,制成光碟,还有的父母用婴儿的胎发制成毛笔。也有亲人送定制的纪念金币,金币经熏香后,刻上婴儿的出生日期和生肖图案。这些都可以作为婴儿的出生纪念礼品送给孩子,给孩子留下一个终生难忘的纪念。 我国有些地方还在传承传统的以种树作为出生纪念礼的礼俗。在有些地区,婴儿生下后第三日或满月前,婴儿父母要邀请亲友乡邻几十人或上百人,白带锄头为孩子造林。亲友贺生以栽树助工为礼。栽树的山场,一般要先用火烧过,再种一季玉米和萝卜菜,然后平整而成。若栽竹,“竹娘”(即竹种)由客人送三株连根竹,并负责栽好,俗谓“子孙竹”或“落地竹”,意为落地生根、根深叶茂之意。造完林后,请众人吃“三旦酒”(即三朝酒),并封山18年。俗话说“十八年树木成材,十八年后生成人”,说的是待儿女男婚女嫁时用这片树林的木材制作妆奁器具,故生男孩所造的“落地林”又叫造“新郎林”。 满月礼俗 婴儿出生一个月叫“满月”,满月礼又叫弥月礼。满月礼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了。产生满月礼的原因,是因为古代的医疗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婴儿成活率低,人们非常担心婴儿会因幼弱而夭折,总是提心吊胆地关注着婴儿一天一天地成长。当过了一个月,人们便认为过了“一关”,绷紧的心弦才有所松弛,便举行满月礼以示庆贺,并且祝福孩子茁壮成长。 今日的满月礼已失去了往日的内涵,人们一般是在满月这天举行喜迎婴儿来到人世的贺生礼仪。庆祝酒宴一般是设在宾馆酒楼里的,也有在家里举行的。酒宴中,妈妈抱着婴儿向每桌客人鞠躬,这时还未送礼的客人就将装有钱的红包塞进婴儿衣袋里,或交给他(她)母亲。一些至亲好友也送贵重的东西,如金银首饰、摇床、坐篮、学步车和高档营养品等,大件礼物可在酒宴前送达。 许多地方在婴儿满月这天仍保留了传统的剃头礼俗。乡村保留的剃头礼俗很有含义,剃头所用的热水,在有的地方要由祖辈烧。请来的理发师一进门就得边走边说很多吉祥话。剃头时,桌上要点燃“状元红”蜡烛,桌面铺红毡,上摆桃、面等食物。小孩一般由祖父抱着,也可由有福气的亲友抱着。往往在剃胎发前,事先挖好一把葱、一把芸香;备好一把斧头,俗称“千年斧”。这时抱孩子的祖父或有福之人脚下要踩着用红彩(红布或红纸)包着的葱、芸香、斧。待到头一剃完,葱和芸香马上由婴儿的父亲去栽种。葱与聪、芸与运、斧与福同音,脚踩葱、芸香和斧子,意味着婴儿自幼踏在“聪明”“鸿运”“富贵”的福地上,长大后必然聪明、伶俐、运气好。此外,葱和芸香生命力十分旺盛,根人泥土,便能生根、开花、发棵,四季常青,预示婴儿像它们一样茁壮成长。P5-8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诗、词、赋、曲艺、建筑、戏剧、民俗、绘画、雕刻、烹饪、医药、服装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综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和创新。例如,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不断地被改造,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了韩国、日本、朝鲜等近邻,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常常钳制和禁锢文化学术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糟粕。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期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丛书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编者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