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姓氏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刘艳霞
出版社 黄山书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刘艳霞编写的《姓氏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以中华民族悠久的姓氏文化为主线,运用生动朴实的语言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姓氏历史,其涉及姓氏溯源、传说、典故、文化内涵及姓氏简化等诸多方面,集趣味性、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饱览此书,犹如畅游浩瀚的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不亦乐乎!

内容推荐

刘艳霞编写的《姓氏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内容简介: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姓氏起源(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讲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力量。

目录

姓氏起源概述

一、姓的起源

二、氏的起源

三、古今姓氏的发展和演变

四、民族融合与中华姓氏

五、中华姓氏的当代形态

六、姓氏来源的类别

七、姓氏著作略述

姓氏起源

试读章节

三、古今姓氏的发展和演变

古今对照,我国姓氏的发展演变主要有哪些规律呢?

第一,在音节上,由复音姓氏向单音姓氏转化。

我国上古时期原本很少有复音姓氏,汉族复音姓氏的大量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口繁衍,从姓中分出的氏愈来愈多,为避免氏的雷同,复音的氏应运而生,占据当时姓氏总量的一半以上。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所记,春秋时孔子门徒七十余人中,复音的氏就有端木、颛孙、澹台、公冶、南宫等二十多个,加上同氏的,共26人。秦汉以来,姓氏合一,复音的姓氏也逐渐向单音姓氏转化。东汉人应劭所撰《风俗通义·姓氏篇》中,共收当时常用姓氏五百多个,其中东方、东陵、东郭、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八、北唐等复音姓氏一百二十多个,占姓氏总数的四分之一。比起先秦,复音姓氏的比例已有下降之势。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乱分合、社会变迁,复音姓氏又急剧减少,单音姓氏明显增加。北宋初年编写的至今仍家喻户晓的《百家姓》,通行本中共收当时姓氏438个,其中复音姓氏只有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冶、宗政、濮阳、淳于、单于等30个,在所收姓氏总数中只占6.7%。时至今日,复音姓氏更是寥寥无几了,据1982年全国姓氏调查中,只有欧阳、司徒、司马、东方、诸葛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复音姓氏了。

由此可知,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大量复音姓氏,包括双音及源于少数民族的三音、四音乃至五音复音姓氏,绝大多数都已转化为单音姓氏了。所以说,姓氏由复音向单音转化是中国姓氏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形成这个规律与趋势的原因,主要是由汉语文字的特点决定的。由于古代汉语以单音节词为主,汉字一字记录一词,即一音一义,单音姓氏作为单个字是单字姓氏,以一字作姓氏就可以标志这一家族的姓氏的含义了。而且单音姓氏与名字搭配,既能构成内涵丰富的词语,呼唤起来又简洁明快,简单易记,方便实用,具有内在美与节奏美。所以单音姓氏为人们所普遍接受,自然而然地取代了复音姓氏。进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在接受汉族的文化、使用汉语汉字后,也往往逐渐将本民族原有的几个音节才表一义的多音节姓氏改为一字一义的汉字姓氏。如古代包括鲜卑族在内的代北复音姓氏、关西复音姓氏,乃至近代满族姓氏,双音、三音乃至四音、五音的姓氏,大多数都转为单音姓氏了。

在音节上,由复音姓氏向单音姓氏转变的另一个原因是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当政时,大力推行汉化,改革胡俗,下诏将拓跋氏这一复姓改为单音汉姓元氏,并率先改名为元宏。鲜卑贵族纷纷响应、效仿,一时间达奚氏改为奚氏,丘穆氏改为穆氏,步六孤氏改为陆氏,贺赖氏改为贺氏,独孤氏改为刘氏,贺楼氏改为楼氏,尉迟氏改为尉氏等等,共有99个复姓改为汉人使用的单姓。

另外,历代帝王的赐姓也促进了复音姓氏的单音化:唐代国姓为李,唐帝王常以李姓来笼络安抚功臣和归顺的异族首领;宋朝、明朝均有将国姓赵、朱或别姓赐予归附的异族首领的事,这也是某些单音姓氏增多并逐步取代复姓的原因之一;明朝初年,朝廷曾明令将复音姓氏改为单姓,这当然更使复音姓氏急剧减少而转为单音姓氏了。

第二,在用字上,从粗俗芜杂到脱俗规范,也是中国姓氏发展的规律与趋势。

翻开我国史书以及姓氏专著,可以发现古代姓氏用字形形色色、五花八门。有些姓稀奇古怪,粗俗不雅,如狐、狼、蛇、虫、猫、鸡、鹅、驴、畜、彘(猪)、兔、枭(猫头鹰)、雉(鸡)、蹄、尾、角、耳、齿、鬼、怪、啖(吞)、怕、吐等。今天看来,以上这些姓氏令人啼笑皆非,但古代确实有以其作为姓氏的。它们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背景,但随着文明的发展,姓氏用字也越来越趋于脱俗文雅,那些粗俗的不加选择就拿来作姓的字眼,逐渐被淘汰不用了。优存劣汰这一自然规律,对于极为稳定的姓氏用字也不例外。今天,以上那些姓氏已不见,姓氏用字较之古代文雅多了。

另外,古代还有以称谓字父、母、舅、甥、姑、姐等,以及性别字男、女为姓氏的,如《吕氏春秋》中有个父之仪,以“父”为姓;《庄子》中有个女商,以“女”为姓,春秋时有越国大夫姑浮,以“姑”为姓等。这些姓氏,由于是常用的称谓字、性别字,在使用过程中,显然容易与人们的日常称谓用字混淆,造成误会与不便,影响了姓氏在社会交往中的功能。所以它们就逐渐消失了。

第三,在字形上,姓氏有省文简化的趋势。

从古至今,姓氏的字形在使用过程中也有增加笔画、由简趋繁的,如童姓,后人有写作“僮”或“鄞”的。但这种现象毕竟不多,相反,字形由繁到简,才是我国姓氏在字形演变上的规律和主导趋势。

新中国成立以后,实行文字改革,汉字简化,许许多多的姓氏因之使用简化汉字,如“張”姓写作“张”,“劉”姓写作“刘”,“鄧”姓写作“邓”,“應”姓写作“应”等,举不胜举。但这并非以此为姓的人自行简化,而是随着汉字形体的改革而出现的简化写法。

以上简要介绍了我国姓氏发展演变的主要趋势与规律。需要说明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姓氏虽历经数千年的沧桑,但其姓氏传统以及许许多多最古老的姓氏仍顽强地延续了下来。P4-6

序言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五千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时期里,积累了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资源,最终形成了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有诗、词、赋、曲艺、建筑、戏剧、民俗、绘画、雕刻、烹饪、医药、服装等,包括传统历法在内的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以及生活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已经深深渗透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中。

综观整个人类的文明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大特点就是既保持本民族的特点,同时又不断地对外来文化加以吸纳和创新。例如,对中国有着巨大影响的佛教就是从印度传入的,但佛教传入中国后,又不断地被改造,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但影响了韩国、日本、朝鲜等近邻,而且也影响到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一些国家,如菲律宾、新加坡、越南等,由此形成了世界公认的以中国文化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重视。

中国的封建社会时期长达两千多年,中国传统文化受封建社会的影响很深。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统治、强化中央集权,常常钳制和禁锢文化学术的发展,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带有许多封建糟粕。当然,任何一种传统文化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成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新的时期仍然散发出迷人的光辉,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本套丛书对中国的传统思想、社会生活、文化艺术、节日风俗等内容进行介绍,让读者能够全面领略它的魅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0: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