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伟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东乡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东乡卷) |
分类 | |
作者 |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殷伟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东乡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殷伟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东乡卷)》收录了当地包括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王安石的传说 上池采历 砚打启蒙 人小志大 “信卦石”说 生花妙笔 巧拒贿赂 智退金丝床 村民口语 王方之死 墩头来历 吴伯宗的传说 巧葬状元地 臭坟 金殿夸乡 田地变薄 金箭射金鹅 “陈、罗、章、艾”的传说 机灵遭打 火烧书店 茶店巧遇 过目不忘 县官开账 即兴题联 上池祝寿 徐良傅的传说 弄笛误考 走马上任 雷打丧命 罗必元的传说 母丑子贵 山洞藏娇 以死进谏 谢德溥的传说 鬼见了也得叩头 头顶三堆火 拆门楼 占卜官运 剃光了头,就是和尚 害来害去,害了自己 夏伯通的传说 陈信的传说 埋坟 吃鳝 解纠纷 娘丧命 斗山霸 三块大石 石狮过港 把象关 告老还乡 冤死 张目新的传说 彻道士 廖宇的传说 入门 葬坟 鬼王 葬妻 赶地 大坪门楼与廖宇 败家子夏忠 钱王吴同武 钱王出世 巧戏财迷 钱王之死 瑶圩“土匪”的传说 风物传说 杨桥殿传说 寡妇桥的传说 钟山和钟塘的传说 “九子桥”的传说 七宝岭 狮子岭的由来 石笋、石锅、石灶的传说 童子石 撒赖坝 何坊石狮 鸡公山的传说 观岭石狮 狮子移祠堂 秦前岭下卧大蛇 二龙戏珠 童子漏声 乐家九十九块水田 金鸡岭的来历 姑娘出嫁为何要大哭 冤死的伏以 蒲扇的来历 白果树的传说 “力气泉”的传说 罗盘与墨斗 其他传说 金锁 买猪 宝贝 送宝 娶妻 刁难 换妻 报应 十大王 艾家出人才的原因 里阳本姓羊 水牛精的传说 云王窝村的毁灭 故事 人物故事 聪明女子陈十红 解谜 忌“九” 赔话柄 仙家勺 公公生崽 没米煮出有米饭 “机灵鬼”的故事 野兽换骏马 胯下孵蛋 八宝衣 玛屙金 梅花棍 黄响奇洽知县 聪明女子王灵芝 吴仔俚 遣十八罗汉耘禾 把脚当柴烧 三树合一树 与师父斗饿 动植物故事 猫猫头鹰黄鼠狼 怕“漏”的老虎 猫、老鼠和虎 杂草的来历 棉花和豆子 吕洞宾喝(咒)死松树蔸 幻想故事 阿义求仙 乐南力奇遇记 神壶的故事 两个兄弟 两个穷兄弟 两兄弟 三个孩子 瞎子和小叫花子 钓鱼人和鬼 大毛斗鬼 生活故事 打赌拦轿 嘛哇大王的故事 打油唱戏 祝寿 乖老婆 驼子治家 出来看 “光棍秀才”斗县官 机智的轿夫 各有因果 王公子戏县太爷 解对联 秀才求婚 村姑讽秀才 郎中地仙陌生人 过渡 行酒令 樵夫巧对难秀才 老生对对 瞎子失算 才子求婚 只怕万一 报应 两兄弟种南瓜 懒人挨饿 投其所好 一缸白银 狠将军和剃头匠 针锋相对 狗眼看人 圆梦 看锄发俸 求仙上天记 六合印 革命故事 “邵阎王”火烧周家楼 方志纯脱险 笑话 两父子写信 色鬼和鱼鬼 好吃的两爷崽 学“官话”的人 生搬硬套 五个聋子打架 三个朋友捡“帽子” 我把你的儿子值个屁 捉屁 员外嫁女 要吃不要脸 拣长工 走运与倒霉 傻子卖布 秀才种花生 秀才栽薤头 夫妻对诗 最后一个饼 傻子走丈人家 木匠师徒 狗吃豆腐差了一万兵 “面”和“脸” 我你他 是先生的嘴巴 少爷认“福”字 牛屎煮粥 矮人量高 三兄弟学乖 少管闲事 瞎子、驼子和拐子 狗耕田 试读章节 “陈、罗、章、艾”的传说 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皆为汤显祖门生,合称“后四大家”。明万历年,文风腐烂,陈等深恶痛绝,乃刻四人文稿行于世。民间有“陈罗章艾”“四大才子”“四大文人”“四大游相”诸称,传说颇多。 艾南英,字千子,号天佣,东源段溪人。少有文名,善于辞辩,为豫章社首领之一。甲申国变,入闽,与唐王共谋恢复之策。翌年卒于延平。著有《天佣子集》《禹贡图注》等行于世。 机灵遭打 讲述:艾根明 记录:李尚青 1986年采录于岗上积镇 艾南英的家乡——东乡县东源段溪村,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顺口溜: 若要快,陈际泰; 若要好,罗万藻; 若要神,章世纯; 若要精,艾南英。 艾南英在“陈罗童艾”四个人中,是最机灵的一个。 传说他小时候在私塾读书,调皮得很,常常玩一些与众不同的把戏。他的先生是个学识渊博的人,可就是拿他没办法。 这先生给学生出题以后,常爱出去散步。可是每一次回到学堂,总看见他的书案上墨砚翻倒,纸笔狼藉,有时还有几个泥巴脚印。先生责问学生,他们一个个大眼瞪小眼,谁也不吭气,拿眼直溜坐在前排的小艾南英。 先生把艾南英叫起来质问,他却装聋作哑,逗得学生们想笑。 先生料定是他,可又抓不着把柄。只气得摇头叹气,心想:艾南英呵艾南英,你迟早有被我抓住的一天。 可是奇怪,越想抓住他,就越是抓不着。先生每次悄悄来到学堂门前,学生们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看艾南英,也那么正襟危坐。怎么回事?难道他真有先知先觉的本领,预先就知道我回来?先生百思不得其解。 一天,他散步走回学堂,当踏上一座小石桥时,脚下“咯噔”一声,一块未放平的石板被踩响了。先生停住脚步,看看石桥到学堂的距离,顿时明白了。 原来这座石桥是先生回学堂的必经之路,石板一响,艾南英知道先生回来了,赶紧归位,等先生再走二十几步来到学堂门口,见到的当然是规规矩矩的艾南英。先生心里暗暗称赞艾南英是个机灵鬼。 第二天,先生出题后照例出去散步,回来时路过石桥,把石板垫稳了。当他突然出现在学堂门前时,看见艾南英正把一只凳子放在教案上,自己高高地坐着,和学童们在玩“拜文章祖宗”的游戏呢。 小艾南英正摇头晃脑地玩得高兴,忽听门响,回头一看,不得了,先生怒气冲冲地走进来了。心想今天怎么啦,没听见石板响?心里一慌,跳下桌子就往自己的位子上跑。先生抓起桌上的砚台就砸了过去。 这一下,正砸在艾南英后脑勺上,他“哎哟”一声,扑倒在地。 先生气还不消,回住处收拾收拾,担起书箱就走。刚出村,迎面碰上艾南英的父亲。艾南英的父亲问先生,这时候担着书箱往哪里去。先生被再三追问,才说:“艾南英捣乱课堂,被我用砚打了。这孩子不可教化。我受不了这个气,老爷还是另请高明吧。” 艾南英的父亲听了,哈哈一笑说:“我当什么事,不就是打了一个艾南英吗?就是打死了也无妨,我还有两个儿子,只要先生教会他们就行了。”说完,死拉硬拽地把先生劝回了村。 走进学堂一看,艾南英已经醒来,正坐在位子上等待先生的斥责呢。 从那以后,艾南英变得很会读书了,不再调皮捣蛋了,加上他有过人的聪明,有过目能诵的本领,很快将先生所教的书统统学完了。 火烧书店 讲述:艾志帮 记录:李尚青 1986年采录于岗上积镇 这年冬天,艾南英跟着先生至抚州买书,转了几条街也没遇上一本合适的。 这天上午,他们进了个大书店。艾南英东挑挑,西拣拣,这本翻翻,那本看看,书店伙计恼火地问:“喂,你到底买不买?” 艾南英回答:“买呀,总要挑一挑嘛。” 伙计站了起来:“我就不信,偌大一个书店,就没有一本值得你读的书!” 艾南英这时候已经把书翻完了,他年轻气盛,自信地说:“这店里的书多是多,就是没有值得我读的。” 伙计把掌柜的叫来,将艾南英的话一五一十地学了一遍。店掌柜朝艾南英上下一打量,嘿嘿一笑:“看你小小年纪,怎么敢夸这样的海口!也罢,你要是有胆量,不妨立个字据,若是这里有你可读的书,你要将这里的书统统买去……” “要是没有呢?”艾南英问。 “把我的书店烧了!” 于是,当着一大群看热闹的人,艾南英和书店掌柜立下了字据。艾南英的老师正想试试自己学生的才识,也没有阻拦,还做了艾南英的保人。 立过字据以后,书店掌柜拿出许多书籍考试艾南英,甚至像占卜、农历这样谁都以为十三四岁的小孩根本不会去看的书也搬了出来,艾南英都倒背如流。店掌柜越考越慌,大冷的天热汗直流,最后只得服输,在众人的哄笑声中点起一把火,把书店里的书全烧了。 从此,艾南英就在抚州出了名。P12-14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內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后记 民间文学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创作了大量优美的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把这些口头文学收集整理出来,编纂成集,对继承和发扬我国民间文化的优良传统,繁荣社会主义文学艺术创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近五十多年来,全国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各类民间文学作品,这些资料来之不易,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取得的。其中一部分已经选入《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大部分资料仍散落在各地民协、基层文化单位和个人手中,如不及时保护,必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而保护的前提是保存,因此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各省市县区卷本)是一种最好的保护方式。这实际上是一个再抢救的过程。 东乡县位于江西省东部,东与余江、南与临川、西与进贤、北与余干、东南与金溪接壤,素有“荆公故里、书法之乡、赣东门户、工业重镇”的美誉。全县总面积1270平方公里,下辖17个乡镇(场)和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6万余人。 东乡是一个朝气蓬勃的活力县。东乡建县于明正德七年(1512),2012年恰逢建县500周年,是一个建县时间较短的年轻县。因辖区大部在临川之东,故取名东乡。在历史发展中,进贤、临川、余江、余干、金溪等县部分地区曾先后划入东乡,人口的交流和融合造就了东乡人包容开明的豪气、勇于拼搏的锐气、开拓进取的朝气,以及敢想敢干、不断创新的个性品质。 东乡是一个人杰地灵的魅力县。这里人文卓著,孕育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王安石,明代开科状元吴伯宗,晚明“四大才子”之首艾南英,清代西江派著名诗人吴嵩梁以及“舒体字”创造者、著名书法家舒同等名人,也流传着很多美丽的民间故事。东乡物华天宝,地处赣东丘陵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地下资源丰富,富含金、铜、铅、锌、锡、瓷土等矿藏。有世界纬度位置最北、最耐寒,被称为“植物中的大熊猫”的东乡野生稻等。 东乡是一个条件优越的潜力县。东乡区位独特,距省会南昌96公里,靠近长三角、闽三角等沿海发达地区,沪昆电气化铁路、沪昆高速、320国道、东临一级公路以及正在建设的杭长高铁,构成交通大动脉,素有“赣东门户”之称。此外,东乡地处“海西经济区”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属于昌抚一体化的重要节点,发展机遇日趋向好,是一个生机无限、充满希望的潜力县。 东乡是一个基础较好的实力县。东乡县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原江西磷肥厂、东乡化肥厂、东乡糖厂、东乡制药厂、东乡汽车配件厂、红星企业集团等工业企业为东乡工业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东乡(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园区水、电、路、电信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机电冶金、医药化工、轻工纺织三大支柱产业正在快速崛起;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东乡是全国瘦肉型猪出口重点县、全国“东桑西移”基地县、江西三大蚕桑生产大县之一;东乡还是全省变性淀粉产业基地县,产销量居全省首位,木薯种植面积居全省首位。“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显著,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达标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省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励县”“全省工业发展先进县”“全省工业崛起年度贡献奖”“全省工业三年翻番全面进步奖”、全省财政收入超10亿元先进县等四十多项省级以上荣誉。2008-2011年,东乡在全市目标管理综合考评中荣获四连冠。本书的出版发行,是我们献给县庆500周年的珍贵礼物。 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项目之一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东乡卷》编纂、出版工作,启动于2005年。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世纪80年代,东乡县文化工作者就已经完成本县卷本资料的补充、调查、采集和初编任务,此次调查、抢救、编纂工作的逐步深入,主要是进一步完善。由于我们水平有限,对民间文化挖掘还不够深,编辑也不够精,难免挂一漏万,定有遗珠之憾。祈请广大读者批评、赐教、指正,以利于今后再版时做得更好、更圆满。 是为记。 编者 2012年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