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董海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内容推荐

董海花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题材广泛,采录手法上,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故事情节常与乐安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是历代乐安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乐安县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资料,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即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而保护的前提是保存,因此我们编纂、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

目录

传说

人物传说

许真君与孽龙精的传说

董敦逸轶事

夜读“皇陵碑”

传播江西傩舞

平反“瑶华秘狱”

董敦逸与“何杨灯”

罗隐趣闻

送寿礼

搓灰绳

公鸡蛋

戏窑主

犯颜谏君的詹尔选

白玉蟾与登仙桥

吴道南的传说

詹运章三救乐安城

袁国栋应试

曾元标斗“三仙”

捉杨尘

洞房奇案

小姐含冤

捉拿强贼

沉冤昭雪

骆公的传说

邱帮士的传说

“聪明才子”

皇甫园的传说

仰山救陈的故事

西山传闻

孟太后避难乐安

金竹汉高祖的传说

灯笼官

有底船的传说

解缙趣传

舍身崖边宝塔诗

大华山“三仙”的来历

相山芙蓉山的传说

烈女墓

“丛树观”的来历

仙弓

圣姑岭

石桥寺的传说

金鸡石

“崇仙观”的传说

“丰石”的传说

尚书墓石雕的传说

石马

出油石

“陀上”的传说

“猫咪石”的故事

曾家村的传说

湖坪村的由来

神仙井的传说

古杉树

下边村的来历

“马脚迹”的传说

王井传闻

棋盘峰的由来

古城的传说

雷打石与风潭的传说

姨婆桥

“蛇酒”的传说

“恶蛇寨”的传说

“襄小脚”的来历

蓝裙的来历

动物传说

“狗耕田”的传说

杏树为什么叫作“李树”

喜鹊为何“拆拆、拆湃”地叫

乌鸦为什么又黑又哑

其他传说

大华山奇闻

虎口救师

见色不淫

脱胎成仙

“起死回生丹”

问观音

狐狸精

铁斧与金斧

善有善报

“脚鱼精”的传说

故事

生活故事

地打师的故事

酸秀才与傻大个

蠢人旺仔

老头的妙计

棺材老板与假郎中

鼠精投胎

卖柴郎喜配良缘

张三嫂智斗“小气鬼”

两兄弟的故事

招驸马

养蜈蚣的孩子

兄弟对诗

假算命先生

妒嫂与贤弟

蠢人学艺

善保和恶保的故事

铁脚红靴

花蛇娶妻

雪花姑娘选郎

一个种田人与两个书生

取珍珠

“草包”和“脓包”

蛤蟆精

黄木匠打鬼

秀才与算命先生

其他故事

水红汗巾

秀才打虎

长寿泉

老板娘的姓氏

金字谱

“聚宝盆”的故事

圭峰人为什么不吃素

革命故事

魔窟的覆灭

“穿山甲”夜送“无字天书”

夜救张英

张英旧事

易道明轶事

“天地党亲师位”

暴动

机智的周旋

“辣椒嫂”告状

欢庆端午节

彭雪枫平叛

红七团城下受重创众叛逆

苦竹谋反水

赤胆忠心闯虎穴反目无情

绑恩人

山道雾浓难辨红白军隘口

枪声惊走郭炳生

乐安城郭炳生钓鱼古祠堂

彭雪枫收网

桃树下的秘密

笑话

又穷又迂的秀才

秀才与狗

剃头师傅

三个儿子做文童

见县官

考女婿

三个破相人

懒汉与“摇钱树”

猜谜求婚

“别人闲事莫管”

“牛皮”大王

斗“死保”

好酒先生

一字不识的相公

吝啬鬼斗计

“万”字师

饥肠赴宴

小女戏弄秀才

三个结交兄弟

巧配姻缘

河元人笑话

试读章节

平反“瑶华秘狱”

讲述:董元珍

记录:方国灿

1979—1988年采录于乐安县流坑村

北宋绍圣年间,孟皇后女福庆公主得病,服药无效,其姐持道家治病符水入治,此举不仅遭到孟皇后的反对,而且当即奏明圣上。但由于宫廷中后妃之间的不和,此事已在宫中传开“厌魅之端作矣”。这引起了皇上的追究。

按说责不在孟皇后,但已祸及于她。皇城可鞠之,捕逮官者,宫妾有三十人,拷掠备至,肢体毁折,至有断舌者。狱成,命侍御史董敦逸复录,罪人过庭下,气息仅存了,无一人能出声者。

敦逸秉笔疑未下。但由于内侍郎郝随和童淳悖等人陷害,致使孟皇后被废,出居瑶华宫。

原来,郝随、章淳悖别有所图,他们想投靠刘皇妃。由于刘皇妃受到哲宗的宠爱,想乘机取而代之,便借道家符水治病之机,大做文章,构成“瑶华秘狱”,天下冤之。

在这种情况下,为官清正的董敦逸,不畏权势,冒死上诉:“中宫之废,事有所因,情有可察,诏下之日,天下为之阴翳,是天不欲废后也;为之流涕,是人不欲废后也。”且言,“常复录狱事,恐得罪天下后世。”

帝日:“敦逸不可更在言路。”

曾布日:“陛下本以皇城狱出于近习推治,故命敦逸录问,今乃贬录问官,何以取信中外。”董敦逸的奏童,在曾布的帮助下,使帝得以悔悟,并于元符末年,平反了瑶华秘狱,召孟皇后还宫复位。

建炎三年冬,孟皇后被金兵追逐,逃奔到洪州(南昌)吉安、永丰、乐安等地,当她避难在永丰县时,见那里有条大河,便问侍者日:“这水是从哪里来的?”

侍者回答说:“这水是董御史家乡来的。”

皇后凝视着江河里的水滚滚奔流,触景伤情,追溯往事,内心无限感慨。命侍者取金杯饮江中之水以酬谢董御史申冤之恩。

从此,从乐安流坑流入永丰县的这条大河,即“恩江”河,便由此而得名。

重敦逸与“何杨灯”

讲述:王汉生63岁农民

记录:卢学军41岁干部高中

1979一1985年采录于乐安县湖坪乡湖坪村

每逢农历正月初九,流坑村就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何杨灯会”。这天夜晚,全村家家燃香点烛,户户门前彩灯高挂。一队村民在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率领下,抬着“何杨神像”,举着各式各样的灯笼,前呼后拥,吹吹打打,到各家各户送神玩灯,恭贺新年。

之后,又到邻近村庄巡游。每过一村,总有不少爱凑热闹的青年、顽童,打起灯笼加入这支队伍,因此,灯笼越聚越多,队伍越延越长,串串灯火犹如长龙,穿山过岭,甚为壮观。一直要闹到次日凌晨方散。

几百年来,“何杨灯会”盛传不衰,有它一段不平凡的来历。

据传,北宋元祜年间,流坑人董敦逸,才华出众,性情刚直,科考得中后,因不愿趋炎附势,又没有给当朝权贵送礼,引起奸臣忌恨。

一日,皇帝在金殿上召见各方举子。董敦逸初次进宫,对一切都感到新鲜。上得殿来,见宫殿上金碧辉煌,到处挂着历代名家题写的金匾,董是一个好学之人,禁不住抬头看了几眼。

恰好这天皇后娘娘也在座,这时,一位奸臣立即站出来,诬告董敦逸心术不正,抬头偷看娘娘。皇帝一听大怒,喝令将董推出斩首。董敦逸极力分辨,说自己是抬头看匾,并非偷看娘娘仪容。一些大臣也为董求情。

皇帝见一时难以定断,即传旨将董敦逸打入天牢,命其当晚将金殿之上所有匾额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否则,按偷看娘娘之罪,定斩不饶。

董敦逸被投入一口干枯多年的古井内。这井又深又潮湿,黑咕隆咚,伸手不见五指。董敦逸伸手一摸,身下是一堆尸骨,才知古井实际是个死牢。不知有多少忠良冤死井中。

正在绝望之时,忽然,井口飞来一只萤火虫,围着董敦逸飞绕一圈,就停在他的帽子上。随后,成群结队的萤火虫接踵飞来,停在井壁上,互抱成团,结成一个大灯笼,煞时把井中照得亮如白昼。董敦逸知是神人相助,立即跪下,铺开纸笔,凭着他平日惊人的记忆力,将金殿匾额上的题词一字不漏地背写出来。P3-5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2014年4月

后记

乐安是一座千年古邑。建县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49)。自古以来人杰地灵,名贤荟萃,山势巍峨,奇峰独秀。素称“江南绝顶三峰”的大华山;有独具天然奇景、民族英雄文天祥幼年读书的石桥古寺;有雄奇、秀美、气势恢宏的金竹飞瀑瀑布群;更有被誉为“千古第一村”的流坑村。其悠久的历史、兴盛的文风、迭出的人才、淳朴的民俗,在赣东成为一颗耀眼的明珠,干百年来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生活在这块沃土上的乐安县人,在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极其丰富而优美的民间口头文学作品。这些作品,深刻而全面地反映了乐安县不同时代的社会生活,有对自然变化生物特征的幻想解释,有对山川河流地方名胜的遐想传扬,有对社会各阶层各行业人物的褒贬,有对生活中各种丑恶现象的嘲笑鞭笞。每篇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或褒扬,或贬斥,或规劝,或讽喻。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题材广泛,采录手法上,不拘一格,形式多样,语言简洁明快,故事情节常与乐安的风土人情相结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是历代乐安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也是乐安县一份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资料,如不及时加以保护,即有“得而复失”的危险。而保护的前提是保存,因此我们编纂、出版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乐安卷》。

对这些民间故事进行收集、整理出版,对于继承和发扬我县人民优秀的传统美德,整合我县的文化资源,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编纂过程中,我们坚持科学性、全面性和代表性的原则,尽力忠实于原始记录,力求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民间文学的原貌,使其成为我县民间文学原生态记忆遗产的重要部分。这些作品只是我县历史长河数千年流传幸存下来的一部分,还有大量精品有待于进一步发掘和整理。

乐安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2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4:1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