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宜黄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邓维娟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宜黄卷)》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邓维娟编著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江西抚州宜黄卷)》内容包括神话、传说、故事、笑话四大类,其中收录了当地劳动人民世代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在文前有一个印张的彩色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当地民风民俗,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卷。该卷本编辑出版之目的是为了记录并保护当地民间文学的精华,传承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目录

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

传说

 人物传说

 黄爵滋的传说

 黄爵滋“代耕”

 黄爵滋主考

 深明大义的黄爵滋

 谭纶的传说

 减皇粮

 “骠桥岗”的来历

 谭纶对诗

 谭纶巧布疑兵计

 小谭纶巧答对联

 乐史的传说

 吴学南的传说

 吴学南吓退总兵

 吴学南吓退县官

 单癞子做皇帝

 风物传说

 谭纶墓的传说

 上顿渡与下顿渡的来由

 乐史与慈竹

 邹极与玉斧泉

 河口涨水的传说

  阎半天村的传说

 磨石下的传说

 玉泉

 祭上庙石景

 桃华山井水的传说

 兰水与鹿岗

 里阴与外阴的传说

 石马桥的传说

 霍源十八个万户的传说

 港南村的传说

 湖容园的反照景

 黄陂石船的传说

 壬子年涨水的传说

 倒栽杉树的传说

 军峰山的传说

 石上的字

 塘圩三塘的传说

 野鸡红脸的传说

 一十八丘莲子塘

 石门寨

 白竹“邓”姓的来由

 “江西第一名山”的来历

 状元桥

 泉水的由来

 祖宗牌的来历

 烧纸钱的由来

 称水决疑

 黎明前的黑暗

 动物传说

 田螺的传说

 鹧鸪鸟的传说

 龙角的传说

 猫和狗的传说

 耕牛的传说

 布谷鸟的传说

故事

 人物故事

 王安石的故事

 王安石求生花笔

 告土地

 王安石猜倭瓜

 误炊

 王安石改诗

 三峡水煮茶

 本寂禅师的故事

 心坚石穿

 望碑寄情

 盖盖大花斗知府

 洪明德的故事

 洪明德治艄公

 洪明德斗刁瞎子

 洪明德斗知县

 看戏

 洪明德智斗县官

 洪明德巧斗财主仔

 洪明德二胜知县

 洪明德治贫嘴

 洪明德智惩恶霸

 打皇帝

 吴道南的故事

 甘罗十二岁为丞相

 吴余庆逸事二则

 承恩花灯

 乐为朝廷通政,羞做王家侍郎

 符雪樵逸事三则

 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

 牛郎与织女

 虎落平阳被犬欺

 罗汉秀才

 “神灯”照路

 桃陂纪家

 幻想故事

 田螺精

 阮方

 赵龙骑虎

 农夫和蛇精

 两兄弟与白鹤

 长工和仙女

 石头说话

 杨纪平赶龙

 升天记

 从一真人绝烟火

 仙人帮穷人

 点金术

 上当的菩萨

 老虎精的故事

 蚂蟥听水响

 葫芦的秘密

 无常鬼脚上的钉子

 生活故事

 三戏菩萨

 萍客

 树影的故事

 “鬼蛤蟆”的故事

 新媳妇应考

 不要脸的财主

 后生与女子

 四媳妇

 对歌

 酸秀才栽跟斗

 阿姨和姐夫

 财主与农民

 打平伙

 好吃鬼

 蛇钵

 王五学本领

 “聪明”的和尚

 樵夫娶妻

 过渡

 撑船的与过渡的

 乞丐当官

 放牛郎勇斗恶拳师

 善恶有报

 算命

 张师父看错了徒弟

 尔祖射岩

 愣子郎

 山中学戏

 亲家的报复

 两个万户比势

 吃酒对诗

 穷郎智斗恶丈人

 来回不空桶

 试客

 隐身叶

 两个恶兄弟

 拆字和圆梦

 拆字

 圆梦

 愚人做生意

 有酒又要糟

 包公审菩萨

 胡知江保村庄

 “有爷仔”找父

 老父亲和他的三个儿子

 皇帝与和尚

 财主嫁女

 贪婪的财主

 语言猎奇家

 樵夫教字

 饿成神仙

 蠢子买话

 穷长工智斗恶财主

 捧金碗讨饭吃

 罗老板答对子

 和尚入赘

 大海斗财主

 店老板算命

 武师胆先

 儿子巧对救父

 三爷仔争蛋吃

 三郎闹笑话

 吃大便先生

 洞房花烛夜

 恋情

 皇帝和宰相夫人

 中药店和棺材店

 害人终害己

 宰相与民妇

 蠢子卖布

 隐身草

 生意郎求婚

 题诗求爱

 动植物故事

 蚯蚓的故事

 荞麦的故事

 猫肚里为什么咕咕响

 菜花蛇

 书生与蜈蚣

 金丝猫的故事

 鹅鸭为啥成对头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

 瓦子角与剑脊

笑话

 聪明的小长工

 王小小智骂东家

 巧媳妇

 九公公的贤媳妇

 智取砚墨

 妙语联姻

 遮丑

 两妇赛乖

 评戏

 三个口吃

 果子学语

 比试

 媳妇和公公

 傻子赴宴

 白话大王

 秃子、生疮个和流鼻涕个

 机智的妻子

 知府和长工

 无身鱼

 三员外春游出洋相

 草包

 打官腔

试读章节

黄爵滋的传说

黄爵滋“代耕”

讲述:杨贤廉

记录:乔木森

1986年采录于宜黄城郊

清道光年间,每逢立春那天,皇帝都要率文武大臣前往田圃,由大臣们倚立埂旁,皇帝脱靴挽裤,涉入田中,亲手扶犁,扬鞭三下,以示天下:举国春耕开始了。

这年耕日又到。宫内田圃小臣照例铲清埂道,牵来耕牛、套上犁耙,只等皇上来引耕。殿外,满朝文武也早早地理冠整袍,站在一旁等候。

谁知,目上三竿,仍不见皇帝出殿,一个个等得心焦,又担心皇上的龙体是否欠安。

原来,那日风和日丽,春意洋洋。皇帝早起后,想起今日就要引耕,一阵欢喜,便令内侍端来琼浆,由宠妃伴饮。那宠妃金口玉言,媚媚频盅,直喝得皇上神晕肠柔,烂醉如泥,只得让宠妃扶上龙床。

晕晕乎乎中,猛听得内侍在耳边轻轻问道:“圣上,今日引耕还去是不去?”方才明白自己贪酒误耕了。

殿外大臣听说皇上酒醉,不能引耕,都不免有些扫兴。这时,几位亲王却暗中高兴起来。因为,皇上有病或有事不能引耕,就要由一位亲王代耕。代耕时,还必须戴上皇冠,穿上龙袍,岂不威风。

不料,圣旨传出:“由光禄大夫黄爵滋代耕”,这让一个个大臣感到非常意外。特别是几位亲王,心中怒火中烧,暗想:他只是一个掌管宫内钱财银两的光禄大夫,如此得宠,还不是奏本禁烟有功,才博得皇上另眼相看的吗?

无奈圣旨已下,只得拥着黄爵滋来到田圃。

埂道上,满朝文武恭恭敬敬地倚立两旁。只见黄爵滋头戴皇冠,身穿龙袍,脱下龙靴,卷起裤脚,由内侍牵入田中,满面春风地扬起长鞭,在地上犁了三趟。

据说那一年,天下百姓家家粮足仓满。

宜黄人黄爵滋也被皇上封为宗耕大臣。

黄爵滋主考

讲述:黄执中

记录:乔木森

1986年采录于宜黄城郊

黄爵滋为官,一生正直。凡遇上沾亲带故之事,从不私办偏为,反而格外严厉。

传说黄爵滋在福建任主考官时,曾有不少黄家读书人前往考官府中,求他主考时照顾一下。黄爵滋不但不允,还向黄家传下口讯:今后无论自己在哪里主考,黄家秀才都不要往他那个考堂应试,要改投其他考场。

有一回,一位黄家的秀才,还是黄爵滋的远侄,不听黄爵滋的劝告,偏要去福建考场应试。黄爵滋知道后,十分不悦,但又不能名正言顺地取消远房侄子的考试资格,只得先让他考了再说。如考不上,自然回去,如考上了,再想办法。

审完卷,那位远房侄子考得不错。按规定,那回可取十八名进士,自然那位远侄也在其中。于是黄爵滋对那位远房侄子说:“你父去世不满三年,你是戴孝应试,按我们黄家的规矩,戴孝不满三年,不得应考,你应该回去继续为父守孝。”

就这样,黄爵滋只取了十七名进士,硬没取那位远房侄子,令他离开福建。回到家中。

深明大义的黄爵滋

讲述:黄执中

记录:乔木森

1986年采录于宜黄城郊

宜黄古城墙初为土墙,经几代修筑,至道光年,仍残断破缺。这年,杨县令决定再修城墙,便去找黄爵滋的长孙商议募捐一事。黄爵滋的长孙说:“全城就数熊老太爷最富,他在南昌、抚州开设布行多家,过去也曾多次为修城造塔捐过不少钱。”

于是,两人议定由熊老太爷出一半银两。

这天,黄爵滋的长孙来到熊老太爷家中,将募捐之事告诉熊老太爷,求他再次解囊相助。

熊老太爷一听要他出一半银两,顿时面有难色,执意不允。黄爵滋的长孙好言相劝,不料熊老太爷勃然大怒,指着黄爵滋长孙的鼻子大声道:“你祖父在京掌管全国的金银,你家没有钱?”

黄爵滋的长孙一听,也十分生气,他祖父虽在京掌管金银,但从未拿回家一分一毫,这在宜黄是家喻户晓的,他熊老太爷这不是恶语伤人吗?一气之下,挥起手中长扇,“呼”的一下将扇柄打在熊老太爷的头上,便愤愤地走出熊老太爷的家。

这一扇打得并不重,且熊老太爷头戴毡帽,所以没给熊老太爷带来什么伤害。但熊老太爷感到在外人眼里威风尽失,脸上无光。他家财万贯,平日深受全城百姓仰慕,如今怎受得了这一扇之辱呢?悲恨中,一连卧床三月不起。不料就这样气死在床上。

熊老太爷死后,熊家后人便告到抚州那里。抚州府认为:熊老太爷之死,并非黄爵滋长孙一扇所致,是他自己心胸狭隘,自我折磨而死的,黄爵滋长孙不必负全责。

熊家后人不服,又告到朝廷,朝廷也无法处置,只得发回到宜黄。

黄爵滋从福建巡视回到京城后,一听此事,焦虑不安。心想:熊老太爷之死,虽不是长孙打死的,但那一扇是熊老太爷郁郁而终的原因。且熊老太爷往日为家乡出力甚多,这样死去,黄家有责。当下,给杨县令和长孙捎去一信,要长孙和杨县令为熊老太爷披麻戴孝,亲扶棺木下葬。又从自己家中拿出修城的一半银两,算在熊老太爷的名下,交给差人带回宜黄以作修城之用。P7-9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內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