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风流大唐(李世民卷)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苏桂铭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少年得志,一生征战南北;中年封王,尽显王者风范……他,杀兄囚弟,血溅三尺,终成玄武门事变。后人评说,他是明君,励精图治;后人评说,他是暴君,荒淫愚昧。他,被人称为千古第一帝——李世民。

本书通过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试图还原李世民叱咤风云的历史风情和典故,以表现力极强的现代白描语言,切合当前读者对历史轻松读物的口味和流行元素,打造一部唐朝历史别开生面的趣闻录。

内容推荐

本书以全新的视角、另类的笔触、解密的史料,从历史的“软肋”入手,通过鲜为人知的历史趣事,试图还原李世民叱咤风云的历史风情和典故,以表现力极强的现代白描语言,切合当前读者对历史轻松读物的口味和流行元素,打造一部唐朝历史别开生面的趣闻录。幽默的行文,对当下或明或暗的适度反讽和调侃,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情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让读者在笑声中接受历史的扫盲,使身心得到放松。

本书在新浪、天涯连载仅几个月。总点击就超过百万,文字凶猛,是近期众多有点审美疲劳的唐朝书籍的临时性解构式反动和全新实验文本。

目录

编者曰 我看见左冲右突的一股激情

第1章 今夜星光灿烂

第2章 流言也可得江山

第3章 “啃儿族”的由来

第4章 “政治完人”李世民

第5章 怀念战火纷飞的年代

第6章 宫闹争斗是女人的另类春药

第7章 秦门三杰ABC

第8章 像玉皇大帝一样有面子

第9章 李世民的情爱生活

第10章 王子公主过上幸福生活了吗

第11章 皇帝如何养育孩子

第12章 李世民的人才观

第13章 Super Star薛仁贵

第14章 李世民的名相们

第15章 宫廷杀人游戏——皇族大清洗 

第16章 李世民女人大PK

第17章 行走在剃刀边缘的情感游戏——皇家乱伦事件

第18章 李世民武艺之谜

第19章 和尚也疯狂

第20章 将军,你不能这样做

第21章 唐朝十大烈女考

第22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第23章 关于李世民和李渊关系的考察报告

第24章 气吞万里如虎——李世民的境外决战

第25章 李世民身世之谜

第26章 揪揪李世民的小辫子

后记

试读章节

第2章 流言也可得江山

对于初唐的分界,其实是有很多争论的。好在我这不是在编如司马光般的编年史,而是手法松散的野史乱弹,专找正史没有大张旗鼓记载的趣事来开刀,也就是俗话所说的“专找软柿子来捏”,武术都是专找软肋来攻击的,天机不可泄露。

最记得的是小时候读过的一首十分有趣的小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此诗通俗易懂,明白如话,却又引起共鸣,据说这就是诗歌的最高境界,一如李诗仙的“床前明月光”晓畅淋漓。

这诗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出来的,它的主人就是初唐四杰骆宾王七岁时的名作,神童呀。我最欣赏的就是那绝妙的色彩,白绿红,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泾渭分明,就如解放区明朗的天一样赏心悦目,战地的黄花一样别有风情。也像他在著名的《讨武曌檄》所说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一样有气势,弄得被炮打司令部的天下一姐武则天一愣一愣的,如此人才居然不是我们阵营的,还对她的宰相大臣乱发了一通女人特有的怪脾气,说他没有笼络人才的雅量,没有团结同志的水平,搞不好安定团结,差点撤了这个倒霉蛋。

哈哈,爱死这个小屁孩,七岁时我们撒尿还不知道方向呢,他已经白毛浮绿水小荷已露尖尖角了。像他这样的人在唐朝也是俯拾皆是,初唐四杰的另一杰王勃也是少年得志,《滕王阁序》光照千古,一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惊艳千百年,引用率之高没人能统计得出来。大唐人,强呀,这么好的题材不写,怎一个浪费了得。

既然对于唐朝的几个阶段分野大家都有争议,不如用一个另类标准来标新立异一下,那就是以文学史家的标准,从唐朝开国到唐玄宗开元初年,大概就一百年左右吧。反正这些也不是什么大问题,大家知道一点就够了,此为背景。以下我们一起来重温初唐的光辉岁月。

唐朝的江山是如何得来的,众说纷纭,不一而足。有的人说是隋炀帝太残暴太淫荡,弑父夺妃,不亡国才是老天爷瞎了眼。而当时的李氏家族又是陇西军事贵族,也就是近似于民国时期拥兵自重的大军阀集团,李渊的几个儿子又都是带着虎狼之师,往往有摧枯拉朽之势,当然是非李莫属了。

其实,据一个小道消息说,李渊是借助一个“莫须有”的政治谶语得天下的。

这个,基本上是有点玄乎,也有一点儿戏,信不信由你。

中国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政治现象,那就是几乎每一次的改朝换代基本上都是先从谶语也就是政治谣言开始的。从陈胜、吴广利用“鱼腹丹书”的政治谶语“大楚兴,陈胜王”到红巾军的“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歌谣,无不蕴含超强的政治号召力,这便是舆论的力量!

据说,唐朝就是因为一个政治谶语而得天下的,舆论先行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隋炀帝的横征暴敛醉生梦死更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社会动乱的时候往往是盛产谣言的时候,这是屡试不爽的事实,这谣言甚至能顶三十个师用。这正如一个开国皇帝一出世就有异象一样相映成趣。不是开国皇帝的母亲梦见和神龙交媾,就是飞沙走石,雷电交加,天文大潮,神物出现,以表要降生的人与芸芸众生的有别之处,说穿了这就是宣传.宣传是另类原子弹也。

当时的社会上流传着这样的神秘谶语:“李氏当为天子”。

鬼知道这样的巫婆语言似的无从考证的闲言碎语是怎样传开的,它的传播源出于何处,谁是始作俑者,大家一概不知,是不是李氏的陇西军事贵族的间谍故意为之都已经成为了千古之谜。反正是吹牛不上税,法不责众,你奈我何?  反正,这引起了以隋炀帝为核心的隋朝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极大恐慌,特别是在那种火星四起的乱世,隋国的统治者非常害怕群众的力量,于是集中力量扑灭星星之火,以防它成为燎原之势,烧焦了自己。

于是隋国的谍报部门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他们都深刻领会太上“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的精神实质,大开杀戒。

这样,就有一个人要倒霉了,他就是大将军李浑。

哈哈,谁叫你也姓李呢?看你以后还敢不敢乱姓。这只怪跟错父母改错姓,糊里糊涂成了冤大头。

杀他的便是他的政敌宇文述,也就是弑君的宇文化及他爹。

说起来,宇文述和李浑还是正儿八经的亲戚关系,前者是后者的舅老爷,怎么就不顾亲情做了李浑了?

说起来,这李浑也是可恨之人,名如其人,浑呀。李浑虽是一个美男子,一表人才伟岸男子的款式,却是一个贪财好色之徒,据说大小老婆几百个,堪与天下第一牛淫棍隋炀帝有一比。

李浑曾用非常手段夺得侄子的巨额财产和显贵爵位,当时宇文述帮过大忙,曾向还是太子的隋炀帝保荐,李浑感激涕零,并许诺说事成之后给舅老爷每年收入的一半。谁知事成之后李浑过桥抽板,成了恶意赖账者,也就是说他给舅老爷开了空头支票。

这小子也太浑了,天上雷公地下舅公,连舅老爷也敢骗,真是吃了豹子胆了。宇文述是何等之人,连隋炀帝面前都能说得了话的人,你小子居然敢耍他,这不是找死吗?从此埋下了祸根。

于是宇文述从此以后整天想用计整死这个好外甥,真是小人之交常戚戚也,与损友交,必有损失也。

正好当时社会上流传了“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有好事的大臣建议尽杀天下李氏(这样的好事者朝朝都有)。

哈哈,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聪明过人又政治嗅觉灵敏的宇文述终于想到了一条斩草除根的毒计。

于是他立马向隋炀帝递上了悄悄话,说我虽然和李浑这小子是亲戚(装得好像要太义灭亲的样子),但我近来感觉他怪怪的,常和李敏(也是亲戚,反正是门当户对了)等开小会,神秘兮兮的,李浑位高权重又是统领卫戍部队的,这个里面恐大有文章,主公你要多加小心呀。

宇文述这么阴阳怪气地一说,隋炀帝立马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不是暗示他李浑这小子有颠覆中央政府的企图吗?换句现代话说,宇文述这老乌龟就是铁了心要李浑背上一个反革命颠覆罪。

颠覆作反那是杀头罪呀,这宇文述够他妈心黑的,你的浑外甥不就是赖了你老一点账吗?看你也不是穷人,甚至也是富可敌国,况且那也不是你的财产,你甚至没有和你的帅外甥签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不作数的口头承诺而已,酒桌上的事怎能当真?真是越富越贪,欲壑难填耶,居然还招招下杀手,你也够阴毒了,难怪宝贝儿子成了弑君英雄,原来是虎父无犬子,有样学样啊。

这不,多疑的隋炀帝越想越不是滋味,“李氏当为天子”,原来是这小子呀,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枉我平时对他那么好,他侄子的巨额财产也是我帮他参奏夺回的,恩同再生父母,这小子居然人心不足蛇吞象,恩将仇报连我的皇帝宝座也想分一杯羹,狗日的东西看他人模狗样的居然如此变态,把他办了。

李浑虽然是一个贪财小人,但还不至于贪到篡党夺权要皇帝宝座的地步,他也是有这个贼心没这个贼胆,当然也是极力喊冤,成千特务去搜家也没有发现谋反的证据,因为李浑原本就不是反贼。

最后,恼羞成怒的隋炀帝还是不依不饶,派专案高手宇文述亲自出马,此公的手段绝不亚于康生当年办案的水平,他用的是逆向思维,从敌人内部策反,骗取了李浑的儿媳也就是姓宇文的信任,把一个宇文述口叙的谋反状让宇文氏实录,以换取宽大处理。宇文氏是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女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戴罪立功,不被流放,于是以“亲历者”的身份把它写了出来,这下事情就闹大了。

宇文述如获至宝,连忙把它交给了同样变态的隋炀帝,隋炀帝居然对宇文述感激涕零,哭得像一个小孩似的,以为他为隋朝保全了社稷,于是李浑被斩首,全家人被杀了32人,其余悉数发配充军,最惨的是以为能戴罪立功的宇文氏也被杀人灭口了。

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诛灭了反贼李浑后,隋炀帝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谁知道此李不是彼李,真正成为天子的却是李渊,真正坏了隋朝江山的就是宇文述父子,真是开了一个大大的国际玩笑。

有隋两代,冤狱无数,其他比较有名的是史万岁案、贺若弼案、杨玄感案等,死人无数,尤其是杨玄感案杀人最多,达三万余人,足足三个加强师,可谓是伏尸遍野血流成河,很多人都是冤死的。我都有点怀疑隋二世杨广这个杀了父亲又强暴父亲小老婆的超级变态是杀人魔王投胎重生的,不然如何动不动就大开杀戒,这样杀来杀去,自己的内部早起空空如也,成了被掏空的纸老虎,只要有人振臂一呼,不用多少力量就可以把隋朝灭了,更不用说唐公的虎狼之师了。

所以说,隋朝是自己挖了自己的坟墓。流言助李唐打下了江山。

于是,我们英明神武的唐朝男一号李世民横空出世,以下是李渊和他的儿女们的表演时间。

21响礼炮热烈欢迎。P7-10

序言

没错,这还是一部草根史书。

没锗,这还是一邵革根史书。

可是,这是一部由操着一口正宗粤语的四十五岁广东籍男子书写的中原历史书。

你会问:这有什么不同吗?不都是草根说史,借者说史的由头,嘻嘻哈哈没正经地插科打诨吗?

请注意:这个四十五岁的男人,这个一口地道广东话的男人,他在21世纪的今天,当清政府覆灭之后,他们操持的官话成为中国大部分地区的普通话的时候,这个还说着曾经是我们民族正统发音的语言、已经进入不惑之年的男人会怎么来叙说一个曾经辉煌鼎盏的朝代呢?

粤语在形成之初跟中原汉语差异不大,到晋朝以后,先有“五胡乱华”,接下来便是加长200余时地南北分治。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对那里地文化与语言带来大大地冲击,从周朝以来一直作为民族共同语地雅言逐渐发生重大变化,同时在这一时期,岭南地区保持较为稳定地局面,由雅言演变而成地粤语没有发生中原汉语那样地变化,一直保持着原来地音系。

和他所操持地语言一样,不为流俗所左右,不善于或者是不屑于随俗而变,尽量保持自我地个性本色,这在我接触了这个叫苏桂铭地广东男人以后,才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这该是身为广东人地本书作者地一大特色,也决定了这本书与其他同类图书地不同之处。

最先让我找到感觉到地是字里办间地一股激情,犹如久石让在影片〖太阳照常升起〗里面地配乐,节节推进,动感十足。而后来会有一些组合复杂地加句让我有点憋气。先是我们从编辑出版角度提出一些建论,然而他都以我不能预知地坚持而一一维护,本着一个出版人对于读者负责地精神,我再三再四地提出修改意见,虽然他或许是出于出书地期待,或者是出于友谊,都基本同意我地建论却马上力陈自我这么安排地原因。但是更多地建论他都固执己见,宁愿不出了。对于唐朝历史地叙述,从我们七十时帮人耳熟能详地一第一摇滚歌曲拉张序幕,我是赞赏地。然而接连而来地一系列不合常法地加句、粤语方言、频繁出现地括弧注释,一度让学佛多时地我心中不快,而接下来对于结构地争论让我们地拉锯战又充满火药味,这让我几乎失控,扬言要放弃这本书!可是,你看到了,我没有放弃,是因为,他地确还有自我独特地对于大唐、对于历史、对于写作地理解,还有充溢其间地一股勃勃生机。

如果你认为历史书,或者说草根史书就是为了“很好看”而讲述一个个高潮迭起、环环相扣地故事,那么你可能会有些失望,尽管他地语言很风趣,甚至显出过于平民化地倾向,可是你会在这些很“三俗”(比如经常大言不惭地提到流办歌曲、港台电看片)地文字之间看到一些思想地闪露。有着穿越小说写作经验地作者对于历史与现实地联想,妙语连珠,而珠与珠之间尚有一个四十时男人留给你地可以思考地广阔空间。

但是截止目前,我们对此书态度并未完全一致,可以想象,一个四十时男人模仿一个“80后”来戏说历史(不靠谱地历史),那是怎样奇怪地一件事,就好比让阎崇时演当时明月。然而,历史其实是不重要地,重要地是解读地方法。我看见字里办间那一股推动作者深夜奋笔疾书地一股火热激情,左冲右突,融化孤独,带来笑声,引人思考。

你可以鲜花,也可以板砖。在此,谨录一段作者与网友地讨论,以告读者:

夏雨雪行

说的一般,因为历史还是有顺序的,而你的逻辑性还是差了点,不过也难为你了,先顶上一顶,以后再来看看。

作者回复:  谢谢顶帖。

看来你对我们这帮作者不是很客气,不过你给我评一般,比起那些说写得烂的人又各气了很多,这个见仁见智,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你有充分的表达权。

只是,你说地逻辑性差了点,我倒是感觉有点强人所难。按你地逻辑是不是不按司马露式地编时史顺序来写就是没有逻辑性地表现呢(语焉不详也)?假如是这样,那么我承认我是没有逻辑性,或者说不按你认定地历史顺序逻辑来写。  不过,这世界是多样化地,就比如写史,可以有编时史,也可以有断帮史,更可以有比较史,这个还不包括以评述为主地历史随笔、评论以及随心所欲地史海钩沉。假如说跳出了你地所谓顺序历史来考量,那么我不承认你对我所谓逻辑性差地指责,事实上我写地是以历史人物为主线地评论随笔,基本上也能以此为中心组织史实与故事,是按突出主要人物地逻辑来组写地,当然为了追求它地新意,历史人物与故事跳跃性是大了点,完全打乱了时空,但这不是随便乱来地乱(请注意),而是为了追求新效果地“乱”,这个看起来当然是不符合你已经习惯地地那种历史旧写法,也就是十分严谨地时空顺序,不过我不认为就因此是没有逻辑或逻辑性差,这只不过是你地角度而已,OK?  当然,我不想叫你改变什么,你大可一直遵循你地逻辑,不过在以后为我们作者作评述时能作个交叉换位思考,换句话说也就是从对方地立场出发,揣摩别人这样写会有何种意图,是不是有创意,或许你就不会轻易说别人没逻辑性了,你说呢?

后记

原本,李世民的壮美人生故事已经在上一章完美落幕,不过受李世民千秋功业的心灵激荡,意犹未尽的痒痒样,突然有了想再写点什么的冲动,也算是关于历史的一些题外话吧。

之所以想写历史,应该也是想偿还一种夙债吧,因为很小的时候就对历史特别感兴趣,而且对历史的兴趣首先是从记住外国那长长的人名地名开始的,比如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其实就是海参崴,记起来却很拗口,这个就有点独特,所以一直记住。

这应该说是比较好玩的一种。

反正是那时能看到的历史书通通喜欢,尤其是特别喜欢那古色古香的青铜器,闪着古人智慧的那种光泽,于是很喜欢往深里想,如果自己真正拥有一只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那是多么美妙的发达时刻,呵呵。基本上和痴人说梦差不多,反正由此就和既充满霉味又充满鲜活的矛盾统一体历史“纠缠不清”了,于是以至于在某一次参观完所谓的“埃及木乃伊”之后还津津有味地想象此具据称是皇后的木乃伊当时的容颜,应该是十分光彩照人的啦,于是对遥远的神秘国度埃及十分地向往和景仰,恨不得能有一次淋漓尽致的关于埃及的黄金周旅游,去看看金字塔和法老墓,所以后来对一部叫做“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电影特别喜爱,除了剧情的悬念,最主要的还是故事发生在风光旖旎如梦似幻的尼罗河上,以及那种关于埃及艳后的传奇香艳故事……于是,就爱历史如潮水了。

呵呵,扯远了,简直有点哈勃太空望远镜的长镜头的韵味了,打住。现在,我们把镜头对准并聚焦于唐朝历史上,这就不会太跑题了。

其实,对唐朝历史的喜爱,除了流芳百世的《西游记》的蛊惑,还因为是最早接触的唐诗使然吧。一首骆宾王的“白毛浮绿水”就会使人自然而然地爱上唐诗,爱上唐朝的壮美河山,爱上诗人的那种颇有浪漫色彩的人生壮游以及诗人足迹所及的迷一般的诗歌小路和当时行经蓝天的抒情诗意。“白云回望合,青蔼人看无”的如梦似幻意境,诗佛王维的诗总是像他的超大别墅一样清新脱俗,而我们于他也总是“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空灵地响过一千多年了,想象那时的风都是自由奔放充满喜悦色彩的,以至于如果能和浪漫过头的诗仙李白对饮的话,醉死都是一种幸福,幸福得要死的感觉!于是,便死了都要爱……爱我们光耀千古的唐朝。

其实爱也不用太多理由,没有理由的爱才是最彻底的。

大唐,我们爱你没商量!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资治通鉴》、《旧唐书》、《新唐书》等书籍,并参考或引用了网上的一些资料和言论(改良版),在此一一表示感谢,由于时间仓促、资料紧缺,错漏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们批评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菊花、古剑和酒。被鼎湖泡入喧嚣的唐朝。

——飞刀一又见飞刀

楼主写得很不错,很多回帖我都看了,贴里打仗的不少!我认为对于历史,个人有个人的理解,我认为只要写的东西给人以启迪,让人明方向,无所谓正写歪写!楼主说得好: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人说历史拒绝标准答案,有人说历史是统治者写的。也许历史就是历史。

——明晚有雨

我忍不住跳到楼底大呼过瘾啊……支持楼主!通俗易懂穿插比喻油嘴滑舌的写法,让我这类不看长篇大论的都陷进去了。

——巴山老道士

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帖子?

我纵横网络bbs多年,自以为再也不会有任何帖子能打动我,没想到今天看到了如此精妙绝伦的这样一篇帖子。构思新颖,题材独具匠心,段落清晰,情节诡异,跌宕起伏,主线分明,引人入胜,显示出不凡的文学功底,可谓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是我辈应当学习之典范。

——句太亲

有才华。很喜欢唐朝历史,也很喜欢李世民本人。一定要顶一下。

——林洱

《风流大唐》啊,用郭德纲的话说,花二十几块钱能让你乐上一天,不好找了。何况还能让你学到历史。

——《世相西游》作者 马少华

对于草根说史者而言,行文的角度和个人的体悟很重要。鼎湖兄很成功地做到了这两点,生动幽默地展现出大唐盛世之下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读之必有所得。

——《东周列国那锅粥》作者 天际孤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