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纪君祥编写的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赵氏孤儿 |
分类 | |
作者 | (元)纪君祥 |
出版社 | 吉林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元朝纪君祥编写的杂剧《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又名《赵氏孤儿大报仇》。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历史剧,相关的历史事件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情节较略;到司马迁《史记·赵世家》,刘向《新序》、《说苑》才有详细记载。戏剧情节叙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 内容推荐 元朝纪君祥编写的杂剧《赵氏孤儿》凭着赵家枝叶千年永,晋国山河百二雄。显耀英材统军众,威压诸邦尽伏拱,遍拜公卿诉苦衷。祸难当初起下宫,可怜三百口亲丁饮剑锋。刚留得孤苦伶仃一小童,巴到今翦袭父封。提起冤仇泪如涌,要请甚旗牌下九重,早拿出奸臣帅府中,断首分骸祭祖宗,九族金诔不宽纵。恁时节才不负你冒死存孤报主公,便是我也甘心儿葬近要离路旁冢。 《赵氏孤儿》是一本古典戏曲名著。 目录 一 章 开篇明意 二 章 上元放灯 三 章 将相不和 四 章 劝农行善 五 章 奸臣惑主 六 章 赵盾劝谏 七 章 一害赵盾 八 章 钮魔触槐 九 章 再害赵盾 十 章 千古奇冤 十一章 程婴救孤 十二章 韩厥死义 十三章 投奔公孙 十四章 替换孤儿 十五章 公孙赴义 十六章 孤儿长成 十七章 图形教子 十八章 孤儿救主 十九章 认祖归宗 二十章 大结局 试读章节 春秋战国时期,雄踞山西的晋国乃是周朝分封的诸侯国之一,公元前11世纪,周成王封其弟叔虞于晋。历经数代,传到晋献公,由于他宠妻逐子,所以晋献公死后晋国内乱纷起,直到公子重耳(史称晋文公)归国,晋国才平息了内乱。文公礼贤下士,治国有方,不久晋国便成为能号令天下诸侯的盟主。 晋文公当年为公子时,为躲避后母骊姬的谋害,逃亡在外。当时随公子重耳出逃者除狐偃兄弟之外,还有一位忠肝义胆之人,此人姓赵名衰,文武全才'晋文公掌权后,封赵衰为大司马,列正卿之位。他辅佐晋文公有功,深受文公的信任,故其子赵盾成年后,也官封极品。 晋襄公时,赵衰弃世,赵盾被封为正卿,成为晋之贤相。晋国经历了文襄盛世,国力大增,疆域扩大到现在的河北、陕西一带,威震诸侯,名扬天下。 有道是水满则溢,晋襄公正当英年,不料突然身染重病,不久撒手人寰。临死前嘱咐相国赵盾等大臣说: “寡人继承父亲的事业,未曾让晋国锐气受挫,霸业已成。可是,上天不可怜寡人,寡人现在就要与卿等永别了,寡人心中十分难过。” 说着晋侯泪如雨下。赵盾与晋侯同是在父辈逃亡之中长大,虽为君臣,情同兄弟,听了晋襄公的话也流下泪来,说: “国君偶尔得病,何谈别字。臣心中好难过。请国君安心养病,臣愿辅佐国君,共创大业。” 晋襄公素知赵盾父子忠心,拉住赵盾的手,哭着说: “卿父子两代忠良,国人尽知。寡人死后最不放心的便是太子夷皋尚在幼年,不能独撑大业,寡人就将太子托付给卿了。” 说着,晋襄公又抬头看了看其他人,说: “只要卿等与赵卿尽心辅佐,教导太子成人,与邻国友好相处,一定不会失掉盟主的地位。” 赵盾等人见晋襄公托孤言切,喘息不止,立刻一齐跪倒在晋襄公面前,说: “国君放心,若日后真有什么不测,臣等—定谨记国君今日的话,辅佐太子登上君位。” 众人话音刚落。只听晋侯说出一个好字,再无声音,众人抬头一看,晋襄公已含笑瞑目了。 群臣埋葬了晋襄公,辅太子夷皋登上君位,史称晋灵公,当时年仅七岁,国事一切由相国赵盾主持。 一日,朝事方散,幼主晋灵公已回宫,群臣尚未离去,只见—宫人上前对赵盾说:“赵相国,先君夫人有事,请相国稍候片刻。” 群臣听说夫人召赵盾,便在朝门相候。其中有一中大夫名叫屠岸贾,乃屠岸夷之子屠击的儿子。屠岸夷本是晋惠公手下的一员勇将,因为立有战功,惠公封其子孙世袭中大夫之职。晋文公为君后,赵衰父子相继为正卿,官至相国,他心中不服,暗想: 赵盾有什么了不起,竟然也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显赫人物。如今国君年幼,一切大权握在他的手中,难道我屠岸贾就甘居中大夫不成? 他见大家都在宫门口等候赵盾,便也等在宫外。须臾,赵盾从官内出来,大家一齐围上问道:“大人,襄夫人何事相召?” 赵盾一笑,说:“没什么,夫人说灵公年幼,既然继国君之位,便是人君。可是,若要日后能成为一代贤君,必须安排一位大臣辅助、教育。夫人的意思是让我充当此任,不过国事太繁忙,我恐怕无暇相顾,所以夫人让我另行选派人。” 赵盾说完,扫视了众人一眼,说: “怎么样,诸位谁可为之?” 屠岸贾听了赵盾的话,心中暗想: 灵公年幼,乃是一张白纸,若是能做国君的近臣,处处讨好他,待他成人之后,必能得宠。如今天赐良机,我何不向赵盾讨得这好差事,作为日后高官厚禄、荣华富贵的阶梯。 屠岸贾这样一想,唯恐这个美差被别人抢去,他不由分说,分开众人,来到赵盾面前说:“大人,下官不东愿意替大人分忧,照顾国君。” 赵盾问了大家几句,见无人回答,心中有些着急,刚要再问,见后面有人上前,表示愿意。赵盾仔细一看,原来是中大夫屠岸贾。赵盾的原意本来是要找一个文官辅助灵公,可屠岸贾却是一员武将,他本想说不同意,又觉除此之外再无更合适人选,心想:武能安邦,如今列国纷争,楚、秦二国正虎视晋国的盟主之位,若灵公学得一身好武功,对日后争霸天下有益无害。便对屠岸贾说: “好,既然如此,辅助灵公之事暂时交给你。你要尽心尽力,不可偏废,更不能引导幼主学坏,否则其罪不小。” 屠岸贾为了争来这个美差,对赵盾十分恭顺,唯唯称是。屠岸贾平时为人十分谨慎,善于察言观色,从不与他人轻言是非,故赵盾不知其为人,以为屠岸贾处事慎重,忠厚老实,便将教育幼君的重任交给了屠岸贾。其不知世间唯有人心最难测,凡是野心大的人城府极深,表面上是诚实君子,暗地里则藏有祸心,只要时机成熟,便会露出真相,突然下手,让人猝不及防。赵盾只因用了小人,种下祸根,弄得家破人亡,此是后话。 再说屠岸贾,自从做了灵公的近臣后,最初还十分用心,每日教导灵公学文习武,甚是卖力气。P1-3 序言 《赵氏孤儿》剧本的全名《赵氏孤儿冤报冤》,又叫《赵氏孤儿大报仇》。它是元代的一部著名历史剧。故事的原型最初见于《春秋左氏传》,汉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有更详细的记载,后来刘向的《新序》、《说苑》亦有记载。《赵氏孤儿》一案是我国春秋史上的一大冤案,案情曲折悲壮,经过纪君祥的加工后则更加生动。 《赵氏孤儿》作为我国古典戏曲的著名剧目,在国外也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早在18世纪就已传人欧洲,被译成法译本和英译本等,法国作家伏尔泰还将其改编成话剧,名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这部剧本的作者纪君祥,又作纪天祥,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的戏剧家之一,生平事迹不详。他一生创作了六种左右杂剧,都已散失,仅存《赵氏孤儿》一种。 《赵氏孤儿》原作主要是写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赵盾与屠岸贾两大家族间的忠奸之争。晋灵公统治时期,国内的政治黑暗,灵公荒淫无道,不辨忠奸。屠岸贾恃宠而骄,他为了能爬上正卿的高位,陷害忠良,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尽行抄斩。为灭赵氏满门,又假传灵公之命,将驸马赵朔赐死,并将德安公主囚禁在驸马府中。 公主在被囚时生下一子,取名赵氏孤儿。为了斩草除根,屠岸贾欲在满月后杀死赵氏孤儿。他用重兵把守驸马府,草泽医生程婴伸张正义,借为公主看病之机,救走了赵氏孤儿。把守驸马府门的下将军韩厥为人正直,不愿助纣为虐,放走了程婴和孤儿,然后自刎而死。 屠岸贾为搜杀赵氏孤儿,竟下令将全国半岁以内的儿童统统杀光。为了挽救全国半岁以内的儿童和赵氏孤儿,程婴与辞官在家的公孙杵臼共同商议,并以牺牲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代价,保全了赵氏的唯一后代。屠岸贾认为程婴举报赵氏孤儿有功,将其视为心腹,又把程婴的儿子(实为赵氏孤儿)认作义子,教他学文习武。二十年后,赵氏孤儿长大成人,程婴用图形教子的方法,向赵氏孤儿讲明了身世。又几经周折,终于杀了屠岸贾,为赵家报仇雪冤。 《赵氏孤儿》是一部十分感人的历史剧,它生动展现了晋灵公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歌颂了正义,鞭挞了奸佞,塑造了一群为了维护正义而英勇献身的英雄群像。因此,《赵氏孤儿》一问世便轰动了整个封建社会,成为此后许多剧作家创作的主题,明人传奇《八义记》就是根据《赵氏孤儿》改编的。 为便于广大读者阅读《赵氏孤儿》这部作品,我社邀请王彩云同志将其改写成小说,与戏曲本《赵氏孤儿》及《八义记》合集出版。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折子戏,没有回目和标题,改编后的小说《赵氏孤儿》共二十章,每一章标题是作者根据情节填写的。再有,为了展开故事中忠良与奸佞的斗争,作者增加了“开篇明意”、“上元放灯”、“将相不和”三章,意在向读者交待清楚忠奸斗争的历史背景和线索。还有,元杂剧《赵氏孤儿》的结尾太突然,所以作者在改编中有意多增加了—些笔墨,对其复仇、认祖归宗做了详细描写,使其更具合理性。 还要指出的是,屠岸贾陷害赵氏一门这一冤案,本是始于晋灵公时期,经过了灵公、景公、厉公、悼公四朝,直到悼公才得以平反昭雪。而《赵氏孤儿》这一历史剧,则省略了晋景公、晋厉公两朝,将故事集中到晋灵公时期来写,晋悼公只写了一点点。为了尊重原著的创作意图,作者没有按历史的发展脉络来写,而是完全按杂剧的创作思路改编。书中疏漏不当之处,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