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认为是独角鲸的大怪物,美国派遣了一艘战舰对海怪进行追逐。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受邀参加了这次追逐活动,但不幸落到了怪物的背脊上。其实怪物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鹦鹉螺号,潜水船船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一起进行海底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饱览了海底变化无穷的奇异景观和各类生物,航程中高潮迭起,参与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章鱼搏斗、击退土著人的围攻等等。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
《海底两万里》是著名的凡尔纳兰部曲的第二部。书中充分展现了海底世界的神奇和美丽,能使读者从中学习到有关海洋生物、气象、地理等方面的丰富知识。那艘鹦鹉螺号潜艇的设计,也使后来的工程师们在制造真正的实用潜艇时获得了有益的启发。
儒勒·凡尔纳(Jules Verne),19世纪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被誉为“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凡尔纳一生著述颇丰,创作的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共计六十六部,以及《法国地理》一卷,《伟大的旅行家和伟大的旅行史》六卷。代表作品有《80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格兰特船长和他的儿女》、《神秘岛》、《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机器岛》、《漂逝的半岛》等。
《海底两万里》是三部曲的第二部,问世于1870年。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做环球旅行的故事。所谓两万里的是法国古里,而古里又有海、陆之分,一古海里约合5.556公里,既然是在海底周游,这里的两万里应该是两万古海里,合十一万公里。十一万公里的海底旅行,毫无疑问是内容丰富、光怪陆离的。在神秘的海底,我们能感受到平时感受不到的,能看到我们平时不敢想象的,以说无奇不有。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海底森林是可以漫步的,而且可以打猎;原来,海底也有煤矿;在印度洋,潜艇成员与鲨鱼展开搏斗场面惊心动魄;在红海,他们追捕一条频临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你吃过儒艮肉吗?你知道珊瑚礁是怎样形成的吗?知道海洋到底有多深吗?你能想象海水传播声音的速度有多快吗?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种种奇遇。时而险象环生、千钧一发,时而景色绝美、令人陶醉。全书充满异国情调,如神话般色彩绚烂,体现了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1866年发生了一件怪事,相信人们至今都不会忘记。这件事非常离奇、神秘,无法解释,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无论是欧美的进出口商人、船长和船主、各国的海军官佐以及这两大洲的各国政府都很注意它。这里不说当时轰动沿海居民和世界舆论的各种传闻,只说一般航海人员特别激动的心情。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前不久,一个形状很像纺锤的庞然大物出现在海面上,在海里的动物中,鲸鱼的体积算是大的了,可这个物体的体积比鲸鱼还要大很多,行动的速度也比鲸鱼要快不少,偶尔还会有磷光闪现。很多船只都碰见过它。
很多航海日记都记下了这个东西的形状、速度、力量。尽管这些日记的版本不同,内容却基本相同。无论是对这个东西或这个生物的形状描述,还是对它那种天然的特殊本领的称奇,以及它运动时的惊人速度和转移时的不可思议的力量,等等,所有的内容如出一辙。如果这东西是鲸鱼类动物,可它的体积却大大超过了生物学家曾经加以分类的鲸鱼。在居维埃·拉色别德、杜梅里、卡特拉法热等生物家们看来,除非他们亲眼所见,否则他们就不会承认这种怪物的存在。
所有的这些说法大同小异,有些人说,这个东西的长度大概有二百英尺,这种说法是比较保守的;另一些说法则比较夸张,说这个怪物的宽度应该有一英里,长度有三英里。如果真的有这个怪物存在的话,我们可以把这两种估计折中一下,我们至少可以肯定,它的体积比我们所见过的任何鱼类都要大。然而,这东西果真存在?根据人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理,我们就会明白,这个怪物一旦出现,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怎样的轰动效应。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科目要求学生增加课外阅读总量,还推荐学生阅读科普科幻作品,各类历史、文化读物及传记,以及科学常识的普及性读物等。语文科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要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他们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光明日报》
新课改后的高考注重回归语文之本,强调“读书”和“生活”,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本真滋味,懂得学习语文的本质其实就是阅读、思考和表达。
——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导师、广汉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王小槐
读书确实是需要能力的,这样的能力,谁都需要学习,需要锻炼和培养。而这样的学习、锻炼和培养,首先需要跳出实用主义的泥沼,需要从孩子开始才行。
——著名作家 肖复兴
别让孩子过早涉入思考、判断等阅读领域,要让他们逐渐积累自己的见识,渐次靠近思考边缘。他们的阅读,并不具有指令性或者强迫性,也不只是温暖和励志,还要有知识性和趣味性。
——青年作家 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