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遇时所著的《包公案》为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包公案/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明)安遇时 |
出版社 | 云南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安遇时所著的《包公案》为明代的公案小说,讲述包公破案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文学三大公案之一,影响较大。小说的基本内容是歌颂包公的,写他秉公执法,清正廉明。通过他审理的一系列有关“人命”、“奸情”、“盗贼”、“争占”等类案件,作者塑造了一个为民除害的清官形象。 内容推荐 安遇时所著的《包公案》实际上是一部有关包公故事的短篇小说集,每篇写一则包公断案的故事。其内容虽不连贯,但包公形象却贯穿全书。与其他公案小说一样,《包公案》的成书,也是源自民间故事的流传。《包公案》的题材,部分来自民间流传的包公故事,也有部分采录自史书、杂记和笔记小说中的有关材料而加以编排敷演成篇的。 本书包括百家公案和龙图公案两个部分,均为一百回。 目录 百家公案 第一回 判焚永州之野庙 第二回 判革猴节妇坊牌 第三回 访察除妖狐之怪 第四回 止狄青家之花妖 第五回 辨心如金石之冤 第六回 判妒妇杀子之冤 第七回 行香请天诛妖妇 第八回 判奸夫误杀其妇 第九回 判奸夫窃盗银两 第十回 判贞妇被污之冤 第十一回 判石牌以追客布 第十二回 辨树叶判还银两 第十三回 为众伸冤刺狐狸 第十四回 获妖蛇除百谷灾 第十五回 出兴福罪捉黄洪 第十六回 密捉孙赵放龚人 第十七回 伸黄仁冤斩白犬 第十八回 神判八旬通奸事 第十九回 还蒋钦谷捉王虚 第二十回 伸兰缨冤捉和尚 第二十一回 灭苦株贼伸客冤 第二十二回 钟馗证元弼绞罪 第二十三回 获学吏开国材狱 第二十四回 判停妻再娶充军 第二十五回 配弘禹决王婆死 第二十六回 秦氏还魂配世美 第二十七回 拯判明合同文字 第二十八回 判中立谋夫占妻 第二十九回 判刘花园除三怪 第三十回 贵善冤魂明出现 第三十一回 锁大王小儿还魂 第三十二回 失银子论五里牌 第三十三回 栩城隍拿捉妖精 第三十四回 断曩州监酒之赃 第三十五回 鹊鸟亦知诉其冤 第三十六回 孙宽谋杀董顺妇 第三十七回 阿柳打死前妻之子 第三十八回 王万谋并客人财 第三十九回 晏实许氏谋杀夫 第四十回 斩石鬼盗瓶之怪 第四十一回 妖僧感摄蔷王钱 第四十二回 屠夫谋黄妇首饰 第四十三回 雪廨后池蛙之冤 第四十四回 金鲤鱼迷人之异 第四十五回 除恶僧理索氏冤 第四十六回 断谋劫布商之冤 第四十七回 答孙仰雪张虚冤 第四十八回 东京判靳赵皇亲 第四十九回 当场判放曹国舅 第五十回 琴童代主人伸冤 第五十一回 包公智捉白猴精 第五十二回 重义气代友伸冤 第五十三回 义妇为前夫报仇 第五十四回 潘用中奇遇成姻 第五十五回 断江侩而释鲍仆 第五十六回 杖奸僧决配远方 第五十七回 续姻缘而盟归约 第五十八回 决戮五鼠闱东京 第五十九回 东京决判刘驸马 第六十回 究巨蛀井得死尸 第六十一回 证盗而释谢翁冤 第六十二回 汴京判就胭脂记 第六十三回 判僧行明前世冤 第六十四回 决淫妇谋害亲夫 第六十五回 决狐精而开何达 第六十六回 决李宾而开念六 第六十七回 决袁仆而释杨氏 第六十八回 决客商而开张狱 第六十九回 旋风鬼来证冤枉 第七十回 枷判官监令证冤 第七十一回 证儿童捉谋人贼 第七十二回 除黄郎兄弟刁恶 第七十三回 包拯断斩赵皇亲 第七十四回 断斩王御史之赃 第七十五回 仁宗皇帝认亲母 第七十六回 阿吴夫死不分明 第七十七回 判阿杨谋杀前夫 第七十八回 两家愿指腹为婚 第七十九回 勘判李吉之死罪 第八十回 断濠州急脚王真 第八十一回 断劾张转运之罪 第八十二回 劾儿子为官之虐 第八十三回 判张妃国法失仪 第八十四回 判赵省沧州之军 第八十五回 决秦衙内之新罪 第八十六回 石哑子献棒分财 第八十七回 瓦盆子叫屈之异 第八十八回 老犬变夫主之怪 第八十九回 刘婆子诉论猛虎 第九十回 柳芳冤魂抱虎头 第九十一回 卜安割牛舌之异 第九十二回 断鲁郎势焰之害 第九十三回 潘秀误了花羞女 第九十四回 花羞还魂累李辛 第九十五回 包公花园救月蚀 第九十六回 赌钱论注禄判官 第九十七回 陈长者误失银盆 第九十八回 白禽飞来报冤枉 第九十九回 一捻金赠太平钱 第一百回 劝戒买纸钱之客 龙图公案 第一回 阿弥陀佛讲和 第二回 观音菩萨托梦 第三回 嚼舌吐血 第四回 咬舌扣喉 第五回 锁匙 第六回 包袱 第七回 葛叶飘来 第八回 招帖收去 第九回 夹底船 第十回 接迹渡 第十一回 黄菜叶 第十二回 石狮子 第十三回 偷鞋 第十四回 烘衣 第十五回 龟入废井 第十六回 鸟唤孤客 第十七回 临江亭 第十八回 白塔巷 第十九回 血衫叫街 第二十回 青靛记谷 第二十一回 裁缝选官 第二十二回 厨子做酒 第二十三回 杀假僧 第二十四回 卖皂靴 第二十五回 忠节隐匿 第二十六回 巧拙颠倒 第二十七回 试假反试真 第二十八回 死酒实死色 第二十九回 毡套客 第三十回 阴沟贼 第三十一回 三宝殿 第三十二回 二阴签 第三十三回 乳臭不雕 第三十四回 妓饰无异 第三十五回 辽东军 第三十六回 岳州屠 第三十七回 久鳏 第三十八回 绝嗣 第三十九回 耳畔有声 第四十回 手牵二子 第四十一回 窗外黑猿 第四十二回 港口渔翁 第四十三回 红衣妇 第四十四回 乌盆子 第四十五回 牙簪插地 第四十六回 绣鞋埋泥 第四十七回 虫蛀叶 第四十八回 哑子棒 第四十九回 割牛舌 第五十回 骗马 第五十一回 金鲤 第五十二回 玉面猫 第五十三回 移椅倚桐同玩月 第五十四回 龙骑龙背试梅花 第五十五回 夺伞破伞 第五十六回 瞒刀还刀 第五十七回 红牙球 第五十八回 废花园 第五十九回 恶师误徒 第六十回 兽公私媳 第六十一回 狮儿巷 第六十二回 桑林镇 第六十三回 斗粟三升米 第六十四回 聿姓走东边 第六十五回 地窖 第六十六回 龙窟 第六十七回 善恶码报 第六十八回 寿天不均 第六十九回 三娘子 第七十回 贼总甲 第七十一回 江岸黑龙 第七十二回 牌下土地 第七十三回 木印 第七十四回 石碑 第七十五回 屈杀英才 第七十六回 侵冒大功 第七十七回 扯百轴 第七十八回 审遗嘱 第七十九回 箕帚带入 第八十回 房门谁开 第八十一回 兔戴帽 第八十二回 鹿随獐 第八十三回 遗帕 第八十四回 借衣_ 第八十五回 壁隙窥光 第八十六回 桷上得穴 第八十七回 黑痣 第八十八回 青粪 第八十九回 和尚皱眉 第九十回 西瓜开花 第九十一回 铜钱插壁 第九十二回 蜘蛛食卷 第九十三回 尸数椽 第九十四回 鬼推磨 第九十五回 栽赃 第九十六回 扮戏 第九十七回 瓦器灯盏 第九十八回 床被什物 第九十九回 玉枢经 第一百回 三官经 试读章节 第二回 判革猴节妇坊牌 断云: 还钗守节实堪夸,情动西厢心意邪。 包公一判猿猴事,前度贞良不足佳。 话说仁宗康定年间,东京有周安者,字以宁,家中巨富,名冠京省。娶妻汪氏,夫妇相敬如宾,敦尚义礼,奉事父母以孝。当时夫妇年近二旬,尚未有子。因家丰富,并无外慕,终日与汪氏宴乐。 一日,周安忽得重疾,医莫能效,展转年余,更至危急。 周安料不能起,自思家有父母在堂,无他兄弟奉养终身,忧念垂泪而已。汪氏乃问之曰:“贤夫今罹重疾,正宜宽心养性,勿致他虑,则疾病可以渐安,不至在于危笃矣,奈何以谁为虑,以至忧伤之极也?”周安闻言,含泪对曰:“吾幼读《孟子》,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兼以家有父母,倘或有长短之时,贤妻必然再嫁,必不为我守节,父母必至失所,吾心安得不忧也。”汪氏悯然大戚曰:“君家丰富,妾所愿欲。妾今与君不幸无子者,亦皆前生注定耳。妾自思,君之父母,亦妾之父母也,倘有不然之际,妾与君誓守节操,侍奉舅姑以尽天年,妾之愿也。奈何疑妾再嫁,以致无益之悲乎!” 言罢又一月之间,周安之疾愈加沉笃。父母咸在,举家环守而泣。安自疑妻必难守节,遂令人唤其知友姓吴者至其家。 安乃对父母及妻汪氏曰:“我有心事,久忍不言,但今目下将危永别,故告与父母妻子及外父知之。今吴知友者,为人忠厚朴实,尚未娶妻,待我没后,令其赘人我家,是我父母丧子而有子,妻之亡夫而得夫矣。虽于礼教有碍,其于我心则为万幸也。倘有一人不从,使我孝义不伸,九泉之下,永为抱恨之鬼也。”众人亦目相视,俱不敢言。而吴知友径至安前答曰:“仁兄之言大有深意,敢不从命?但恐过日有变,即令宜取何物对众与我以为信约?”安遂呼妻汪氏近床,亲自取其髻上银钗一支与吴知友,曰:“若事有变,持此银钗去官告之。”吴得钗痛哭,拜辞而去。举家皆以大哭,汪氏亦随众而哭,别无异言,众以为怪。至是夜周安卒于其家。汪氏致丧设莫,哀恸特甚,昼夜号哭,水浆不人口,无复人形。敛后,吴知友遂设祭仪,乃携一客请以为文祭之。其文日: 维某年九月庚子朔,越十有四日庚子,友弟吴某谨以清酌之奠,致祭于仁兄周公以宁之灵,曰:惟灵秉一元之正气,感二人之英华,有德有才,多知多学;奈何遽尔,天不假年,奄弃长往,使其父母在堂,不尽劬劳之恨;幼妻居室,痛无继嗣之依。出意外之思,托不尽之谋于我;处世上之常,报终身之义于君。虽承重寄之言,敢犯五伦之叙?是以求人济事,变礼从权。今者谨举子友某某,乃予素期之管子,堪以代仆。孝父母必体公心,待家室必如公议。忆恐引荐非人,灵其监察,呜呼!哀哉!伏惟尚享。 吴知友祭告毕,乃请客于周安之父母及诸亲邻曰:“此人姓张名代,乃予友也,现今在学生员,亦未有室。其才德淳良,盖尚义之士也,堪赘府上,以奉孝养。其诚谨终始,必胜他人。然我之见,用光也乃一时权变,某虽不才,岂敢乱朋友之伦,败叔嫂之分?此是狗彘之不为也。 适间祭文,备以告祝,恭乞父母、尊嫂容允,以成亡兄之愿。”举家皆以为全美。惟汪氏告舅姑曰:“前日所言,使我犯吴叔,非人所为。今携来之人,素非亲知,妾但知为夫守节,孝养舅姑,前日之钗,今当退还,随吴叔另娶;若使妾招赘他人,妾实有死而已,不愿为此事也。”吴知友见其言辞贞烈,遂交还原钗,亦不敢有异议而退。汪氏自此秉节奉事舅姑年老,殡葬已讫,庭无间言。 乡老亲邻,多上其事。州府县官皆赐旌表,竖立牌坊以表其节。时有过往官员,皆至其家拜谒旌表。县官有诗一首,题其节曰: 三十余龄别藁砧,庭兰青色又添深。 篮溪水滞难声恨,石桥乌啼阜岛喑。 髡彼两髦为我特,至坚一操挽人心。 不堪风雨潇潇夜,吩咐窗前草自吟。 不觉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汪氏家养有一雄猴,遂以彩衣与其穿着,锁在庭柱之下日久。 忽一日,街坊上做戏子弟搬演《西厢》故事,亲邻邀请汪氏观之。汪氏不觉害了念头,欲动情胜。至晚到家,无人在侧,情不能忍。偶见雄猴,即以手弄其阳物,消其欲情。谁知物类亦有人性,即与汪氏行其云雨。 自此之后,犹如夫妇一般,亲邻绝无知者。 一日,包公钦奉仁宗天子按临访察,乃至其家拜谒,观见汪氏脸带桃花之色,不信其有守节之操,乃访亲邻问之,审得只养有一猴。包公即唤张龙、赵虎,直往汪氏之家,将雄猴拘锁于府堂庭柱之上,约十余日。街坊人等俱不晓其故。次日包公唤张龙、赵虎,吩咐前往汪氏之家,请汪氏诣府堂来见包公。又吩咐,若汪氏到府堂之时,汝可将雄猴放锁,看他如何行事。 二人各听吩咐而去。不多时间,张龙唤得汪氏到府堂跪下。赵虎即便将雄猴放锁。只见那猴见汪氏来到,喜不自胜,就将汪氏搂抱,裂衣行事。包公见了大怒,骂道:“你这淫泼妇,守得好节!缘何与异类为偶?”遂即唤张龙、赵虎,将坊牌拆倒,复将汪氏家产籍没于官。 汪氏自思,只因看搬演《西厢》故事,错了念头,可惜前功尽废,羞愧难藏,回家自缢身死。此亦可以为守节不终者之戒。 P4-6 序言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中华文化处处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人类的智慧宝库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在世界文学发展的长河中,中国古典小说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直到元明清时期才形成了高潮,一大批白话和文言、长篇和短篇的名著相继问世,从而在世界文坛上奠定了非凡的地位。 这些作品有的以形象苍凉的笔墨,描写了农民起义的悲壮和惨烈;有的粗线勾勒,展示出朝代更迭的历史沧桑;有的则以诙谐机智,从神话故事中折射出世俗的好恶;有的尽力渲染,将时代的感慨融入民族的兴衰;有的严肃谨慎,从各个案件中体现出正义的力量……题材涉及讲史、侠义、友情、断案及灵怪、神仙等等,广泛描写了宋、元、明、清时代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愿望和审美情趣。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技巧来看,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 中国古典小说是举世公认的在文学史上最有影响、最为杰出、艺术成就最高、最具欣赏价值、流传最广的传世之作,是文学艺术长河中的瑰宝。它们拥有最广泛的阅读群和最绵长的阅读量。其作品中的深刻内涵,无一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启迪。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体现。 阅读好书由此开卷,完善人生由此开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