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全书/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
分类
作者 (清)曾国藩
出版社 云南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国藩,中国19世纪下半叶叱咤风云的政坛人物。他从湖南乡村的普通秀才成长为力挽狂澜的“中兴名臣”、晚清“三大重臣之首”。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时至今日。民间还有“为官须看曾国藩,为商必读胡雪岩”的说法。更有评论者认为,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作用和影响。每天读一点曾国藩谋略,汲取他做人、为官、处世、识人、治军等方面的智慧,能为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提供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曾国藩全书》为中国古典名著百部藏书之一。

内容推荐

曾国藩,“晚清第一名臣”,被誉为“官场楷模”、“千古完人”。他倡导西学,开启“同光中兴”,扶晚清王朝六十余年而不倒,被视为朝廷“中流砥柱”。伟人毛泽东云:“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其影响之大。曾国藩以一介儒生、无权的在籍侍郎,昂然崛起于湘楚之间,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上写下不容抹杀的一笔。他持一定之规,为人、为官、为民、为国,处处体现出强大的精神感召力,成为时人推崇的末世圣人,当代渴望成功者的楷模。研究曾国藩的成功谋略,学习其修身智慧、齐家准则、用人方略、处世技巧、为官之道、治军韬略,在今天仍不乏现实意义。

《曾国藩全书》以曾国藩的为官历程为经,以其在官场中所遵循的原则和识人、治军的技巧为纬,对曾国藩人生谋略中可借鉴的部分进行深入发掘。全书内容包括生平卷、齐家卷、修身卷、为政卷、鉴相卷五部分。《曾国藩全书》堪称案头枕边必备的智谋宝典,将为我们人生和事业的成功提供宝贵的经验。

目录

生平卷

先父和先母/l

八字家教/5

祖训/6

嬉戏游玩,好逸恶劳/8

不忘先世艰难/13

以儒弱无刚为大耻/15

市街卖菜/17

在京应考/19

专一读书/22

大考翰詹/32

绝大学问/35

深愧诗文太丑/38

人生苦短/40

早起温经,饭后读史,下半日阅诗文/42

每日楷书写日记/45

无论何书,须先通读一遍/50

学问之道无穷/53

日以读书为业/55

自推平生病源/58

精研文字/60

君子之道义/65

服膺朱子理学/68

明修治人之道/73

教子弟进德/79

作第一等人物/83

不可占人半点便宜/85

不存做官发财之念/88

不愿为仕宦之家/93

做神钦鬼服之人/97

升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礼部侍郎/101

齐家卷

家和万事兴家齐国可治/103

先扫己屋后扫天下/105

盛时常作衰时想/112

家盛由俭家败由奢/115

持家之道在于半耕半读/l23

惜福之道,保泰之法/l24

欲成天下事应有所为/125

勤俭耕读,奉亲教子/126

总宜教后辈子侄以礼/127

言传重于身教/128

养猪种菜以振家业/128

应处处留心家事家教/129

治家须严/130

自省城雇工种菜/l3l

谨守八好六恼/l31

整齐、条理/l33

勤兴懒败/133

不可须臾忘勤敬二字/l34

总宜在勤敬二字为法/135

勤敬和是家庭兴旺的秘诀/135

事事处处须勤敬/137

骄、佚二字乃败家之道/138

理乱不闻,教子以勤/138

戒“骄、奢”二字/139

满招损,谦受益/140

田产、银钱愈多愈招祸/14l

骄傲之气是否已人膏肓/143

不可积钱,不可买田/143

嫁女不可奢侈/144

须教子侄一勤一谦/145

傲与惰将败家/146

力戒骄惰谨为人/147

如何戒骄戒傲/148

买田起屋为奢侈恶习/149

厚情意,俭用度/150

学射和早起能养身益事/150

勤俭以立身处世/151

居家以勤俭为本/152

钱多子弟必骄/152

时时用功于“俭”/153

每用一钱须三思/154

以勤俭二字自勉/155

俭约乃修身根本/155

讲孝道以保身为重/156

俭于自奉,不可倚势骄人/157

聪明太过,常鲜福泽/158

福不多享,势不多使/159

家事不可日趋奢华/160

勤俭自持,以忠恕教子/160

居家之道以戒奢侈为要义/16l

俭朴之风乃惜福之道/162

若不能教弟成名,则我大不孝/163

兄弟和睦,可以终身互相依倚/164

大人千金之躯,诚宜珍重/164

兄弟之间勿因小事生嫌衅/165

在长辈前尽些爱敬之心/l66

服侍老人,勤敬二字断不可忽/167

彼此赠送厚礼,恐皆趋奢靡/168

为兄者宜奖其长而规其短/l68

患难兄弟惟有互劝互勖互恭维/169

切实讲求孝友二字/170

不与有骄奢之气的宦家结亲/171

家人不可人署说公事/172

渠得八两,则举室回春/173

行社仓之法,造福乡里/174

不与有骄奢之气的宦家为亲/177

亲邻互敬,讲求品学/177

讲求礼仪庆吊/178

亲去致殷勤之意/179

与官相见,以谦谨为主/180

诸女当孝顺翁姑,慎勿效小家之陋习/181

为妇要忍耐顺受/182

不可轻慢近邻/183

修身卷

求业贵精/185

考不中,力戒牢骚太盛/186

养病务须万虑俱息/188

“悔”字功夫/189

守笃实,戒机巧;守强毅,戒刚愎/191

融会贯通,切己体察/192

小议日记,谨慎请师/194

学识宜广,操守宜严/195

宽以名利,严以礼义/197

保重身体,珍惜光阴/198

富贵功名皆浮荣/199

毋恼毋怒/20l

博大名声,不可强求/202

心肝之病,自养自医/203

养生以少恼怒为本/204

博文约礼,家庭和睦/205

有福不可享尽,有势不可使尽/207

存倔弱,去忿激/208

养生以少怒为本/209

种花竹,饱山水/211

谈养生之道,论诗文之法/212

有病宜在眠食上调养/215

尽心养性,保全天赋/217

天旱之忧,尤甚于病/218

嘱托后事,赤心可鉴/219

君子慎独,为善务实/223

顺应性命的自然,坚守专一的目标/225

神明如日之升,身体如鼎之镇/227

不言人过,谨慎修行/228

时时仁义,方为君子/229

积善成德,贤明自得/231

修身十二款/234

学习经史,注重教化/236

为政宜专,不设冗官/239

注重修养,无好快意/240

要从戒惧、谨独上切实用功/24l

自省每日过恶,不外乎要人说好/242

与人往还,最忌小处计较/243

自省“心多游思”/243

痛省因小故而大发忿不可遏/244

每日间“忿”“欲”往复,知而不克,可耻/245

琐细足以累其心/245

自省近日心常忡忡,乃由于志不立/246

须日课册以时时省过/247

不敬身之罪大矣/247

凡办公事,须视知己事/248

君子不重则不威/249

立志今年自新、重起炉治,痛与血战一番/250

自省居敬穷理,并无工夫/250

我辈舍节俭,别无可以自立/25l

日日颓放,可以为人乎/252

论居敬:内则专静纯一,外则整齐

严肃/252

养身要言/253

养生之法在顺其自然/254

每日做事愈多,夜间临睡愈快活/256

饭后走数千步,是养生家第一秘决/257

以志帅气,以静制动/258

精神萎顿之至,每日须静坐一次/259

夜洗澡,致为畅适/260

养生之道,不离“胸次广大”“旷逸”/26l

际游养生之名言/261

养生八字/262

养生之道,少食少眠/263

养生之道当于“眠”“食”二字悉心体验/263

日人之后灯上之前小睡片刻,夜即精神百倍/264

细思近日衰颓之故/265

静坐能使咳疾微减/265

静坐疗眼疾,作联自警/266

痛惩名心,以养余年/267

读范文正公“宽心将息”之论/267

黄静轩劝我静坐凝神/268

阅《福寿金鉴》,行静坐之法/269

吴竹如谓余病,宜静坐以养之/269

何镜海得静坐之法于熊般隐、贺动黼/270

欲病体之渐痊,非戒棋不为功/270

脚肿,大约作文及看生书用以为太过/271

眼蒙益甚。或谓调息养神尚可补救/272

为政卷

吏治腐败毁坏常由身边左右/273

德才兼备堪大任有德无才难重用/274

有才无德非栋梁,不以其短掩其长/275

知人善任图吏治亲疏不避得人心/277

善待贤能激励属吏/278

述与英国议和/279

述盘查国库巨案/282

具折奏请日讲/284.

具奏言兵饷事/285

进谏言戒除骄矜/287

详述办理巨盗及公议粮饷事/29l

以勤字报君,以爱民二字报亲/294

暂缓祭祀望溪/295

述长江厘卡太多/297

述筹办粤省厘金/298

述抽本省之厘税/300

处事修身宜明强/302

喜述大考升官/303

报告考差信/305

报告补侍读/307

喜述得会试房差/308

喜述升詹事府右春坊右庶子/310

万望匆人署说公事/312

报告升翰林院侍读学士/314

敬请祖父换蓝顶/316

拟为六弟纳监/318

报告两次兼职/320

请勿悬望得差/323

附呈考差诗文/324

贺六弟成就功名/326

请敬接诰封轴/327

不敢求非分之荣/329

请四弟送归诰轴/33l

谨遵家命一心服官/333

述升内阁学士/335

喜述补侍郎缺/337

述奉旨为较射大臣/339

喜闻九弟得优贡/342

为政切不可疏懒/345

述弟为政优于带兵/347

述坚守作战之困难/348

述兄弟同获圣恩/350

申请辞退一席/351

述让纪瑞承荫/353

述纪梁宜承荫/355

述奏议乃为臣之事/356

不必再行辞谢/357

战事宜自具奏/359

鉴相卷

鉴人第一要诀:精神、骨骼/361

辨人邪正要诀/362

由精神状态观人心灵/363

“骨有九起”诠释/364

观察骨骼的颜色/366

辨别性格的刚柔/367

五行与识人/368

辨别大才与大奸的要诀/369

观察身体部位要诀/370

通过仪容鉴人要诀/37l

通过相貌知人要诀/373

观察五官形状要诀/374

情态观人要诀/375

情态特点透析/376

时态透析/377

须眉鉴要诀/378

眉毛的形状和颜色分析/379

须眉外形分析要诀/381

声音清浊辨人要诀/382

由声辨人才要诀/383

由声音知气质/385

气色总论/386

气色形态观察要诀/387

诠释气之颜色/388

诠释气色的好坏/390

六戚观人法/39l

六征观人法/404

周公、孔子观人法/429

观人术的功用/444

试读章节

先父和先母

原文

呜呼!惟我先考先妣,既改葬于台洲之十三年,小子国藩.始克表于墓道。

先考府君讳麟书,号竹亭,平生困苦于学,课徒传业者盖二十有馀年。国藩愚陋,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召之,已而三复①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其视他学僮亦然。其后教诸少子亦然。尝日:“吾固钝拙②,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府君既累困于学政之试,厥后挈国藩以就试。父子徒步橐笔以千有司,又久不遇。至道光十二年,始得补县学生员。府君于是年四十有三,应小试者十七役矣。

吾曾氏由衡阳至湘乡,五六百载,曾无人与于科目秀才之列。至是乃若创获,何其难也。自国初徙湘乡,累世力农.至我王考星冈府君,乃大以不学为耻,讲求礼制,宾接文士,教督我考府君,穷年磨厉,期于有成。王考气象尊严,凛然难犯。其责府君也尤峻,往往稠人广坐,壮声诃斥;或有所不快于他人,亦痛绳长子。竞日嘀嘀,诘数愆尤。间作激宕之辞,以为岂少我耶?举家耸惧,府君则起敬起孝,屏气扶墙,踧踖徐进,愉色如初。王考暮年大病,痿痹痦哑,起居造次,必依府君,暂离则不怡,有请则如响。然后知夙昔之备责府君,盖望之厚而爱之笃,特非众人所能喻耳。

咸丰二年,粤贼窜湘,攻围长沙,府君率乡人修治团练,戒子弟,讲阵法,习技击。未几,国藩奔母丧回籍,奉命督办湖南团练。明年,又奉命治舟师,援剿湖北。府君僻在穷乡,志存军国。初令季子国葆募勇讨贼,既又令三子国华、四子国荃,募勇北征鄂,东征豫章,粗有成效。而府君遽以成丰七年二月四日弃养。阅一年.而国华殉难于三河。又四年而国葆病殁于金陵。朝廷褒恤,并予美谥。而国藩与国荃遂克复安庆、金陵两省。虽事看天幸,然亦赖先人之教,尽驱诸子执戈赴敌之所致也。

初,国藩以道光闲官京师,恭遇覃恩,封王考暨府君皆为中宪大夫、祖妣暨先母皆为恭人。逮成丰间,四遇覃恩,又得封封赠,三代皆为光禄大夫,妣皆一品夫人。今上嗣位,四遇覃恩,又以战绩,兄弟谬膺封爵。于是曾祖府君儒胜,王考府君玉屏,暨府君皆封为大学士、两江总督、一等侯爵;曾祖妣氏彭,祖妣氏王,先妣氏江,仍封一品夫人。呜呼!叨荣至矣!

江太夫人为湘乡处士沛霖公女,来嫔曾门,事舅姑四十馀年,喜爨必躬,在视必恪,宾祭之仪,百方检饬。有子男五人,女四人,尺布寸缕,皆一手拮据。或以人众家贫为虑,太夫人日:“某业读,某业耕,某业工贾。吾劳于内,诸儿劳于外,岂忧贫哉?”每好作自强之言,亦或谐语以解劬苦。成丰二年六月十二日疾卒,九月二十二日葬于下腰里宅后。府君以七年闰五月初三日葬于周璧冲,至九年八月某日并改葬于台州之猫面脑。

府君有弟二人,仲日上台,年二十有四而殁。府君视病年馀。营治医药,旁皇达旦。季日骥云,推甘让善,老而弥恭。无子,以国华为之嗣。后府君三年而殁。女四人,其二先卒,其二继逝。诸子今存者,惟国藩与国潢、国荃三人。诸孙七人,曾孙七人。于是略述梗概,以著先人懿德,垂荫③无穷。而小子才薄能鲜,忝窃高位,兢兢焉惟不克负荷是惧云。

注释

①复:重复,一遍又一遍。

②钝拙:鲁钝笨拙。

③垂荫:带来福泽。

译文

唉!我的先父先母,十三年前在台洲改葬,今天才开始由国藩这个不孝子,写下墓志铭刻在墓碑上面。

先父的名讳叫麟书,号竹亭,苦学一生但还是没有出头之日,从事教书这个职业已经有二十几年。国藩我天生愚钝,自从八岁起由先父亲自教授,在家中就读。父亲从早到晚,都很细心地教授,具体指导,如果我有不理解的地方就再重新讲一遍,如果仍然不明白就连讲三遍。有时带着我在走路的时候讲,把我从枕头上叫喊起来讲述,一再向我提出一些学习上的问题,一定要让我弄明白为止。他对待其他的学生也是如此,对待我的弟弟们也是如此。他经常说:“我为人虽然鲁钝笨拙,教育你们,那么就算是笨人也不会怕麻烦辛苦。”先父曾多次应试都没有考中秀才,后来就索性带着国藩我一起应试。父子二人经常带着笔墨走路去县城应试,结果又是有很多次没有考中。一直到道光十二年,才中得一个秀才。此时先父已是四十三岁,参加考试也已经有十七次之多了。P1-3

序言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其中中国传统国学是我国辉煌灿烂的文化典籍的核心部分,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的深厚根基,给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它是我们炎黄子孙的文化精髓,它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资源,它开启心智,滋润生命,陶冶人格,塑造灵魂。

开卷有益,忙碌中的人们闲暇之时,最应该用传统国学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提高自己的人文修养,用先人的哲思来涤荡自己忙碌的心灵。坚持着阅读的爱好,在潮流文化的强大攻势下,让传统文化永驻我们的心田。“复兴国学,从根本上讲,是复兴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我们要斟选传世经典著作中最最经典的部分来读,要以开放的胸襟和燃烧的激情去承接古人的经典大论与哲思华章,以自豪而不狂妄,执著而不僵化的精神风貌来直面当今社会的竞争与挑战。

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帮助读者深刻了解我们的历史与文化,用经典历史文学知识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同时使国学得到承传,得以弘扬光大,我们精心编排了本书,文章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和领会古代先贤的思想与精神,我们选取了与正文相契合的插画,将插画与正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可大大增加读者的阅读趣味。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由于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不尽之处,恳请读者朋友们提出宝贵意见,在此深表谢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2:2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