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往往收效甚微。有时我们只有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选择开动自己的头脑另辟蹊径,才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同一个问题换一种思路,也许我们就会发现这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当然,要想培养出自己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锻炼自己,强化让自己拥有这种能力的思维模式。我们可以让自己养成对每一个问题都思考多种解决方法的好习惯,并不停去实践这些不同的方法,最终找到最适合我们使用的一种。要想让这种训练真正起到作用,我们还要在实践过程中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让自己能够准确理解导致问题出现的原因。
如果没有找到发生问题的根源,我们往往会觉得问题发生的让我们无法理解,自然也就无法解决。比如我们突然发现在做经常做的工作时遇到了从未出现的阻碍,就应该及时去探究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但如果我们不去先探究原因,直接想要解决问题,那么往往不能保证自己所使用的方法起码在方向上是正确的,这无疑会让我们投入更多精力和时间,造成效率的下降。
(2)突破思维定势。
定势是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比如著名的羊群实验,说的是在羊群前面放一根栏杆,所以羊过来的时候必须跳过来。后来把栏杆拿掉后,发现后面的羊也是跳着过来的。定势思维不仅发生在羊群身上,我们在解决工作问题的时候也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所以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打破自己的定势,学会用新的角度去观察和分析,这样可能会让我们找到更好的方法,从而让工作中的困难迎刃而解。
(3)不要被“功能固着”所蒙蔽。
“功能固着”是我们在看到某个方法的一种惯常用途后很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这样在遇到新的情景时简单的问题可能会变得棘手。比如我们一般看到箱子就会想到它是用来装东西的。可是猩猩却用它垫在脚下当板凳去够香蕉,如果它也像我们一样只把箱子当作装东西的工具,那香蕉它是没机会吃到的。改变自己的老观点、老角度,改变一些工具和方法的固着功能,这让我们更容易适应工作中的新情况。
(4)通过联想让自己产生“原型启发”。
在我们的工作中,很多看似截然不同的问题其解决方法实际上是相通的。就好比鲁班是从那种锯齿的草割破自己的手发明了锯。瓦特从茶壶盖被蒸汽顶起来这一现象中获得了启发发明了蒸汽机。我们可以通过发现这些问题的相似之处和共同点,通过联想“发明”新的方法让问题得到解决。这种联想的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延伸,因此在工作中只要我们多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自己联系、发现事物相似性和共同点的技巧,我们就能得到更好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5)在解决问题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和正确的动机。
我们经常会听见身边有人在遇到困难无法解决时说:“问题来得太突然了,我简直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想不起来了。”然而当过一段时间后回忆起之前的问题,思路却一下子清晰了,后悔当初自己采用的解决问题方式并不是最好的。这其实是一种情绪在作怪,我们称之为“紧张”。也就是说惊恐、紧张、烦躁、压抑等负面情绪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问题的解决。无论问题多么严重、多么困难,我们都要保持平和乐观的心态。
P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