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系列资料以及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和最新成果写成。书中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组合结构蠕变断裂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持续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的时空应力重分布规律的分析计算及其蠕变断裂机理分析和延迟蠕变断裂判别准则。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应力重分布与蠕变断裂 |
分类 | 科学技术-建筑-建筑理论与文化 |
作者 | 陈德坤 |
出版社 | 同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本书是在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系列资料以及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和最新成果写成。书中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组合结构蠕变断裂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持续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的时空应力重分布规律的分析计算及其蠕变断裂机理分析和延迟蠕变断裂判别准则。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 内容推荐 本书是在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研究的基础上,参阅国内外系列资料以及作者多年来的研究和最新成果写成。基本内容包括:研究组合结构蠕变断裂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持续荷载作用下组合结构的时空应力重分布规律的分析计算及其蠕变断裂机理分析和延迟蠕变断裂判别准则。 全书共分七章。本书的特点是:内容上,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方法上,从工程应用观点出发,作了一些简化,将时空问题处理为空间问题、平面问题,将粘弹性裂纹问题转化为线弹性裂纹问题;技巧上,经独特处理,应用office 2000 Excel软件电子表格计算全部结果,包括解复杂的超越方程组并可作反分析,预测结构寿命。 本书可作为大学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亦可作为土建结构工程科技人员、高校有关专业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序 引言 第一章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基本知识 1.1 概述 1.1.1 组合结构的组合作用 1.1.2 组合结构的形式 1.1.3 组合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1.2 组合结构发展概况 1.3 弹性理论分析设计法 1.3.1 一般要求 1.3.2 基本假设 1.3.3 组合截面几何特征计算 1.3.4 组合截面的法向应力 1.3.5 组合梁的切应力 1.4 塑性理论分析设计法 1.4.1 一般要求 1.4.2 基本假定 1.4.3 组合梁抗弯承载力计算 1.5 抗剪连接件设计 1.5.1 连接件的分类与形式 1.5.2 连接件的承载力 1.5.3 连接件的布置 第二章 线弹性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2.1 概述 2.1.1 突发断裂机理分析 2.1.2 线弹性断裂力学发展 2.1.3 断裂力学的研究方法 2.2 裂纹失稳扩展的能量准则 2.2.1 能量释放率与剩余强度 2.2.2 能量释放率G判据 2.3 裂纹尖端邻近的应力场和位移场 2.3.1 裂纹的类型 2.3.2 张开型裂纹前缘的应力和位移场 2.3.3 滑开型和撕开型裂纹前缘的应力和位移场 2.4 应力强度因子和断裂判据K 2.4.1 应力强度因子 2.4.2 断裂判据K 2.4.3 裂纹尖端极限位置的应力与断裂判据K的关系 2.4.4 K1与G1的关系 2.5 塑性区及其修正 2.5.1 等效模型概念 2.5.2 塑性区的形状和区域 2.5.3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的影响 2.5.4 应力强度因子的修正 2.6 复合型裂纹判据 2.6.1 最大周向应力准则 2.6.2 最大能量释放率准则 2.6.3 工程上实用的近似判据 第三章 流变学基本原理 3.1 概述 3.2 模型理论 3.2.1 基本流变元件 3.2.2 流变模型本构关系的推导方法 3.2.3 简单复合模型 3.2.4 复杂复合模型 3.2.5 Bingham模型 3.3 三维问题的本构关系 3.3.1 线弹性体 3.3.2 线粘性体 3.4 Laplace变换 3.4.1 定义 3.4.2 若干性质 3.4.3 卷积定理与stieltjes积分 3.5 粘弹对应性原理(Ⅰ) 3.5.1 利用LapIace变换建立流变方程 3.5.2 粘弹性体定解问题的建立 3.5.3 粘弹对应性原理(Ⅰ) 3.6 Laplace逆变换数学处理技巧 第四章 流变断裂的基本问题 4.1 概述 4.2 粘弹对应性原理(Ⅱ) 4.2.1 积分型本构方程 4.2.2 粘弹对应性原理(Ⅱ) 4.3 粘弹性体裂纹前缘的应力、位移场 4.3.1 单轴受力 4.3.2 双轴受力 4.4 粘弹性裂纹体的G—K关系 4.4.1 能量平衡基本方程 4.4.2 线粘弹性体的G—K关系 4.5 粘弹性体复合裂纹判据 4.6 金属和混凝土的断裂韧度 4.6.1 金属材料的试件要求 4.6.2 混凝土的试件要求 4.6.3 混凝土的KI和K10计算公式 第五章 组合结构的应力重分布与蠕变断裂 5.1 混凝土的徐变现象与机理 5.2 混凝土的收缩现象与机理 5.3 组合结构的徐变、收缩应力分析与方法 5.3.1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AEMM) 5.3.2 徐变率法(RCM) 5.4 短期效应分析 5.5 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AEMM)长期效应分析 5.6 徐变率法(RcM)时效分析 5.7 混凝土徐变系数与构件的时程应力重分布 5.7.1 徐变系数与配筋混凝土的粘弹性模型 5.7.2 组合梁应力重分布的时间相依性 5.7.3 龄期系数Z(τ,τ0)表达式的推导 5.7.4 总应力的时-空表达 5.8 组合结构断裂形态的分析 5.8.1 钢梁 5.8.2 混凝土板 第六章 初步应用 6.1 组合结构的短期和长期效应 6.2 收缩、徐变效应的进一步分析,“新”、“旧”法对比 6.3 延迟断裂准则的应用 第七章 断裂参数的光弹测定 7.1 相似理论基本概念 7.2 光弹性法测定应力强度因子的基本原理 7.2.1 若干相关概念 7.2.2 基本原理与方法 7.3 模型制作与材料 7.3.1 尖切口曲率半径估算 7.3.2 加工要求 7.3.3 模型 7.4 原始数据及分析整理 参考文献 后记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