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2版)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刘宝红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亮点推荐

99999990000060832_1_o.jpg

编辑推荐

谁能打造更加高效、富有弹性、富有竞争力的全球供应链,谁就能掌握行业的先机。

刘宝红所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2版)》通过对多个案例的剖析,深入浅出而又富有哲理地说明了供应链管理优化中最基本、最简单、最深刻的道理。值得从事供应链管理的各个层面的实践者阅读!

作者简介

刘宝红,供应链管理畅销书作者,“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

自2000年以来,刘宝红先生旅居美国,在硅谷高科技界历练多年,从事全球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他先后发表专业文章50余篇,并创办“供应链管理专栏”网站,坚持原创,探讨和传播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实践。

刘宝红毕业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获供应链管理的MBA。他创建西斯国际,专注培训和咨询,先后服务海尔、华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GEHealthcare、Siemens、日立等20多个全球大型企业,帮助它们从“小采购”迈向“大采购”,实现供应链转型。

内容简介

刘宝红所著的《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第2版)》依旧从实践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一个个案例,讲细节、讲执行,更系统、更全面地阐述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理论和实践。

第2版在第1版基础上删掉4万字,增加几十篇新文章和本土案例,从14万字扩充到28万字,同时插入更多的插图,由原来的42幅增加到88幅。这是作者近年培训、咨询众多本土企业的最新成果,涵盖了本土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系统的解决方案。

本书旨在解决供应链实践中的基本面问题,并填补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

目录

推荐序 这是一本干活儿的人写的书

前言 我想写本什么样的书

作者简介

第1章 供应链管理需要全局观

供应链管理与"盲人摸象"

从美国三大协会说供应链管理的演变

供应链是产品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集成

【案例1-1】罗尔斯·罗伊斯的"40天引擎计划"

供应链:我们离集成管理还有多远

复杂度是供应链管理的大敌

小贴士 复杂问题的简单解决方案

【案例1-2】摩托罗拉的100多种手机电池

供应链:大并不是伟大

【案例1-3】中粮"全产业链"的本质是缺乏供应链管理能力

供应链设计:产品、信息和资金流的优化

小贴士 供应链的推拉结合

供应链设计:是救命药,也可能是毒药

【案例1-4】专门支持新产品开发的供应链

【案例1-5】备件的专用仓库

供应链设计中的一级供应商选择

【案例1-6】阳极氧化件的管理

【案例1-7】表面喷镀处理供应链

从苹果和本田说下级供应商管理

从波音787的紧固件说供应链的末端

控制牛鞭效应,控制供应链的波动

专注供应链库存,遏制"打不死的妖怪"

推动工艺和设计优化,跨越供应链降本三台阶

小贴士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连接两个70%

小贴士 你不能忽视交易成本

小贴士 为什么公共采购的价格高

第2章 管好供应商,才能管好供应链

为什么要管理供应商

小贴士 你们公司有没有供应商管理

小贴士 供应商管理不能像唐僧管徒

有章可循的供应商管理

小贴士 根治采购腐败,光有分权还不够

供应商分类:区别对待,重点管理

供应商评估:历史绩效与质量、生产和物料管理体系

供应商选择:与关键供应商建立长期关系

小贴士 "一品一点"还是"一品多点"

小贴士 当你成为狮子后

小贴士 从通用汽车说"猎人模式"与"牧人模式"

供应商绩效管理:维持绩效、更上层楼

小贴士 有些质量指标不过是质量部门的数字游戏

【案例2-1】不光是供应商的错

小贴士 不快乐的质量人

【案例2-2】缺了一只纸箱

【案例2-3】你对这个供应商有多满意

【案例2-4】绩效管理:战略采购成果持久的关键

【案例2-5】新系统上马,指标下滑

为什么按时交货率是70%

【案例2-6】死猪不怕开水烫

小贴士 存在即合理

【案例2-7】公司合并一团糟

黎明前的黑暗与积极规划

【案例2-8】You don't manage if you don't measure

价格值多少钱

【案例2-9】刚到任,产品开发部要求供应商降价20%

【案例2-10】供应商买了便宜材料

供应商集成:供应商管理的最高层次

小贴士 战略转型中的供应商开发

供应商整合:要靠解决问题,不能光靠制定政策

【案例2-11】迪尔的424种手套

【案例2-12】整合后的供应商不降价

不要热衷于淘汰供应商

【案例2-13】淘汰了5年的供应商

小贴士 不教而诛是为虐

小贴士 该怎么"整治"供应商呢

小贴士 一朝天子一朝臣与供应商的稳定性

海外大供应商的管理

美国汽车供应链:最后一块银元的游戏

第3章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影响总成本

在美国,采购曾经是一个人在公司的最后一站

采购在小批量行业的崛起

采购管理发展的五个阶段

小贴士 像销售一样做采购

小采购和大采购有何不同

小贴士 怎样管理需求:答培训中学员问

【案例3-1】不都是招投标制度的过

从小采购到大采购:人才先行

小贴士 采购管理人员是什么

小贴士 供应商关系经理

小贴士 首席催货官

大采购得克服几个组织问题

小贴士 从"正三角"到"倒三角"

做大采购,影响全成本

【案例3-2】物流经理半年不到走了人

【案例3-3】整了一年多,老产品动不了,只有从新产品开始

【案例3-4】集中采购不是铁板一块,也不是万能药

【案例3-5】省钱的阻力:逆向竞标为例

小贴士 钱花到哪里去了

【案例3-6】好不容易等到设计变更

小贴士 间接成本哪里来

小贴士 经济低迷,价格怎么谈

小贴士 为什么我不提"谈判技巧"

小贴士 谈判小人生,人生大谈判(曾锡文)

后记 要么成为领袖,要么成为专家

精彩书摘

说完产品流,再说信息流。信息流与产品流、资金流结伴而行,可以说是供应链的神经系统,支配产品流和资金流的运作。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寄一个包裹,填写的表格就是为沟通信息。包裹的流动形成产品流,表格的流动则形成信息流。表格支配着包裹的流动。对一个多重、复杂的供应链,信息的有效流动非常重要,也往往比产品流更难管理。例如你问有经验的进出口人员,他们八成会说,单据比产品更难对付(单据构成信息流)。如果出问题,八成便是单据出了问题,要么是单据丢失,要么是与实际货量不符,要么是地址有问题,要么是格式不符合人关要求。比如你寄的包裹丢了,其实包裹本身真正丢掉的概率很低;丢掉的是单据,或者单据与包裹分离,是个信息流问题。在质量管理中,大多质量问题不是单纯的制造问题,而是信息问题,例如货量不准、货号出错、包装不妥、标签出错、质量检验证书没附上等,都是信息问题而不是实物问题。而需求预测信息沿供应链传递时出现的失真,历来都是供应链管理的老大难,会在后文详述。

对于供应链管理来说,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在跟信息流打交道,特别是职位越高,工作对象越是信息流。信息流来自信息的流动,而信息则来自于数据。如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并从中提炼出合适的信息,是管理者的一项重要任务。用罗技科技(Logitech)前供应链副总裁DennisAmow的话来说,就是作为高级管理者,他最关注的是数据。是的,身处供应链管理金字塔的塔顶,数据、信息才是对供应链的综合掌控。没有合适的数据和信息,就谈不上供应链管理。这也是为什么供应链的改进经常是和信息系统的实施、改进分不开。比如从2005年开始,英特尔开始公司范围内的供应链转型,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同时降低库存和成本。与之结伴而行的是公司的IT部门。识别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决策,都离不开IT系统的支持。供应链再造,往往要求对IT系统的再造。

说到信息流,就不得不提信息技术。长期以来,人们经常把信息流问题与信息技术问题等同。其实信息流不畅通有信息技术方面的问题,但更多的是人为因素。举个简单的例子:别的公司都用电子邮件了,这家公司还用鸡毛信,那是个典型的技术问题。但是,即使采用了电子邮件,公司各部门、人员之间还是不共享信息,那则是人为壁垒问题。在供应链里,出于种种商业考量,公司之间、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并不愿意分享信息,例如供应商担心采购方利用自己提供的生产信息要求降价,或泄露给供应商的竞争对手,是造成供应链低效的一大原因。

信息技术可以降低信息处理和传递的成本,并减小传递时的失真,但没法克服供求各方的人为壁垒(即商业问题),如图l-10所示。商业问题需要商业解决方案。依赖信息技术只能是缘木求鱼,例如实施了企业资源规划系统(ERP),就希望很多供应链问题迎刃而解,其实是ERP系统实施失败的一大原因。比如20世纪八九十年代,ERP刚传人中国,一些大型企业导入ERP,希望能解决公司的各种问题。但因为业务流程不清楚、部门关系不顺畅,这些ERP实施大都以失败告终。

P19-P20

前言/序言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供应链管理经验的实践者,我一直很羡慕我的朋友刘宝红先生,也就是本书的作者—一个既有着良好的国际供应链管理教育背景,又有着丰富的实际管理经验的供应链管理从业者。

我与宝红认识有几年了,最早是通过电子邮件,那个时候我还在北京。2008年,我在伟创力做手机事业部的供应链管理总监的时候,采购沙龙的老谭(联双先生)他们在深圳华侨城组织了一个论坛,那时正好是宝红回国,我很荣幸地跟宝红同时被邀请为该论坛的演讲嘉宾。记得当时宝红的演讲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既有理论上的高屋建瓴,又有具体的操作经验的分享,再加上宝红独有的幽默、简洁的语言,听来的确是如沐春风,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这几年一直在宝红的“供应链管理专栏”网站上读他的文章,跟他学习,个人觉得,宝红的文章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见多识广—这个主要与宝红本身的教育、从业经历有关。他在国内完成的学士、硕士学位,然后国内工作过一段时间,接着又到美国获取供应链管理的MBA学位,然后就一直在硅谷从事供应链管理工作。良好的教育背景加上国际顶尖企业的从业经历,使得其文章变得非常丰富多彩,案例涉猎广泛,中外兼有,而且大多为先生本人所做、所见、所听。读者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真真切切地打开自己的思路,并可立即付诸实践。

2、朴实无华—这个不仅仅是指语言,主要的是指宝红体现在文章中的思想风格。尽管宝红在国内、国外,接受的都是顶级学府的教育,但宝红朴实无华的做人做事风格依然不变,这在其文章中处处可见—通过小事情说明大道理,而且把大道理说得明明白白的。

3、易于接受—可能正因为其见多识广、朴实无华,宝红的文章、观点很容易被大家接受,这在很多论坛上可以看出来。同样的文章,我的文章往那一贴,表扬的、赞同的有,“攻击”文章观点的也很多,尽管很明显很多人是断章取义,根本没有仔细看完,然后就开始反驳,甚至是攻击。但问题是,为什么宝红的文章就极少有人“攻击”呢?我曾经百思不得其解,没事的时候也花了很多工夫分析琢磨宝红的文章。我的结论是,因为其学识渊博,见多识广,更因为其朴实无华,宝红总能把大道理说得很简单,把复杂的事情讲得明明白白,旁征博引,循循善诱,娓娓道来,不知不觉,你就接受他的观点了!是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谁还会去“攻击”他的观点呢?!

最后,引用宝红给我的书《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做的书评里面的一句话,“这是一本干活儿的人写的书”,我同样用这句话来总结说明宝红的这本书。这的确也是一个干活儿的人写的书,只是这个干活儿的人跟一般的干活儿的人不一样。像我本人从事供应链管理也有近20年的时间了,但从来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过供应链理论,即使像C。P。M。之类的认证也没有参加过。直到现在,人到中年了,总觉得“人过四十不学艺”了,所以也就没有激情去老老实实地读书了,这不能不说是个遗憾,姑且就做个“经验派”吧,尽管我自己的书已经是第3版第2次印刷了,但还是觉得在系统理论方面有些欠缺;宝红的这个第2版,比起第1版来,很明显思路更加系统、清晰,内容也更加丰富,这与他不断实践、不断思考提炼是分不开的。

推荐这本书,目的是希望广大读者能够跟宝红多多学习,读宝红的文章、书籍,既能学到供应链管理理论,又能得到他的实践经验,而且二者结合得很完美,这在目前的国内外供应链管理界是很少见的。当然,就如宝红自己说的那样,这本书既不是关于供应链管理方面系统的理论,也不是在宣传什么最佳实践,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体会,用来“填补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希望无论是供应链管理理论研究者还是纯粹的实践者,都能够从中有所体会。

程晓华

2014年10月于深圳

后记

这么长的一本书,谢谢您读到了最后一页。也感谢您能够听我讲了这么久。忘了是莫言还是哪位作家说过,大意是每部作品都是作家的自传。我是个职业人,不是作家,但这本书,跟我的很多文章一样,也是基于我的个人经历,不管是做过的、学过的,还是听过的、看过的。经历无法替代。人要么是从自己的经历,要么是从别人的经历中学习。希望这本书提供了学习别人经历的机会。

我知道,您之所以能把这本书读完,除了耐心和对供应链管理的热爱,还有在职业发展上更上层楼的诉求。这些年来,读者问我最多的问题就是职业发展,这其实也是困扰我自己多年的问题。久病成医,我想我是想清楚了,那就是在职业发展上,我们有两条路:要么成为专家,要么成为领袖。成为领袖意味着沿着管理阶梯向上爬,相对机会有限;但成为专家的机会几乎是无限的。不管你是个采购员、计划员、质检员,还是工程师、经理人,你都有机会成为相应领域的专家,熟悉规则、流程和系统,成为能够教别人的那个人,复制自己在专业领域的成功。

我们是个通才社会,但未来是专家社会。在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企业家推动公司发展,他们富于街头智慧,敢于冒险,能够整合资源、把握机会,把企业做大;在未来几十年,当经济发展速度下降,机会不再是满地都是的时候,我们需要专家来把成本做下来、速度做上去,把企业真正做好。相应的,企业和社会也会越来越由专家驱动,就如今天的欧美。

那么如何成为专家呢?在我看来,这得经过三步升华:(1)系统学过,而且学到最好;(2)系统做过,而且做到最好;(3)系统提高、总结过,从形而下上升到形而上,从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由理论来指导实践。这本书是我自己系统学习、系统实践和系统思考的结果,也希望成为您系统学习、系统实践、系统思考和总结的起点。

学,并不是说一定得读万卷书,关键是精读几本好书;做,并不是说一定要干多少年活,关键是边做边琢磨,触类旁通;总结提高也不是说做个学究,写出本大部头来。实际上,少看电视少上网,多跟人交谈,不管是同行还是别的行业,都是很好的总结提高之路。就我个人来说,我很多的供应链设计的思路,都是在跟一个工程师交谈中学到的。三人行,必有我师。这话是老话,但实在。

最后,我想特别感谢我的读者。这10多年来,跟你们的互动是我最大的乐趣,不管是通过我的“供应链管理专栏”网站(www-scm-blog.com),还是通过我的微信、微博和E—mail。我从你们身上学到的,恐怕要远比你们从我这里学到的多。这本书看上去是我写的,其实是我们大家共同智慧和经历的结晶。

每一次相遇都是缘分。请保持联系,不管是微信、微博,还是电话、E.mail。我一两个月就来国内一次,在全国各地培训、咨询,说不定我们就在哪里遇到了。您到了硅谷,也别忘了给我电话。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8: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