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治病不如防病--不生病的50种生活方式
分类 生活休闲-养生保健-健康百科
作者 卢苗贵//严启之//夏时畅
出版社 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共分十五章,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提出50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人需要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环境与健康、空气质量与健康、安全饮用水与健康、饮食与健康、远离不良嗜好、艺术旅游与健康、防止意外伤害、心理与健康、亚健康、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与健康、病媒生物与健康及家庭护理和简易急救等,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倡导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些简便、实用的保健方法,旨在推进全民健康。

本书可以作为全民健康教育讲座或培训用书,也可供城乡中小学校、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乡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与公共卫生知识的参考书。

内容推荐

人们往往比较重视饮食、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但是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也很重要。本书向读者介绍50种不能忽视的健康生活方式,达到养生保健的最佳效果。

本书从日常健康保健与健康需求的角度出发,向人们介绍并倡导多种良好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树立正确的“治未病”的健康观念。

本书能成为人民群众的良师益友,达到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建立良好行为和生活方式,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目录

第一章 人人需要健康/1

一、什么是健康新概念/2

二、维护健康人人有责/3

三、影响健康的因素有哪些/4

四、衡量健康的标准是什么/6

五、自我保健是积极的健康观/7

第二章 生命在于运动/9

一、为什么要进行健身运动/10

二、健身活动有哪些好处/10

三、健身活动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1

四、跑步/12

五、游泳/14

六、按摩/15

七、太极拳/20

八、简易健身运动/22

九、胃病患者健身疗法/25

第三章 环境与健康/27

一、什么是环境/28

二、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29

三、地质环境与健康/31

四、环境保护/33

第四章 空气质量与健康/37

一、空气污染的来源/38

二、室内空气污染/39

三、防止室内污染的方法/41

第五章 安全饮用水与健康/43

一、水对人体健康很重要/44

二、为什么要使用安全水/44

三、为什么要注意饮用水的选择/4

四、饮茶水/47

第六章 饮食与健康/51

一、合理营养/52

二、保持良好的膳食习惯/68

三、合理的烹调/69

四、饮食卫生/70

五、培养卫生习惯/71

六、预防食物中毒/74

第七章 远离不良嗜好/77

一、吸烟危害健康/78

二、杜绝酗酒/80

三、远离毒品/83

四、远离赌博/86

第八章 艺术、旅游与健康/89

一、书画艺术/90

二、音乐/92

三、娱乐休闲/94

四、花卉和盆景/95

五、旅游/98

第九章 防止意外伤害/105

一、交通事故/106

二、突发事件/108

三、一氧化碳中毒/110

四、溺水/111

五、触电/112

六、火灾/114

第十章 心理与健康/115

一、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116

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18

三、常见的心理障碍/120

四、怎样保持心理健康/121

第十一章 亚健康/123

一、什么是亚健康/124

二、引起亚健康的原因有哪些/124

三、亚健康有哪些危害/125

四、亚健康的常见表现有哪些/125

五、眼睑异常的疾病信号/125

六、中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信号/127

七、怎样预防亚健康/129

八、简单自测健康状况/130

第十二章 疾病预防/133

一、高血压/134

二、冠心病/137

三、肥胖症/139

四、糖尿病/142

五、贫血/145

六、恶性肿瘤/147

七、老年痴呆/151

八、骨质疏松症/154

九、病毒性肝炎/156

十、结核病/158

十一、禽流感/159

十二、性传播疾病/162

十三、电脑症候群/167

十四、电磁辐射/168

十五、慢性疲劳综合征/172

十六、颈椎病/174

十七、腰背痛/176

十八、职业危害与健康/177

十九、甲型H1N1流感/179

第十三章 预防接种与健康/187

一、为什么要进行预防接种/188

二、预防接种的种类有哪些/188

三、哪些人需要预防接种/190

四、预防接种可以预防哪些疾病/194

五、预防接种有哪些注意事项/195

六、预防接种后出现反应怎么办/196

七、免疫规划/199

第十四章 病媒生物与健康/201

一、什么是病媒生物/202

二、病媒生物有害健康/202

三、怎样消灭病媒生物/207

四、旅途、临时居室病媒生物的处置/225

五、除害药物的选择与正确使用/225

六、常用化学杀虫剂/228

第十五章 家庭护理和简易急救/233

一、家庭护理/234

二、简易急救/241

三、就医指南/245

四、家庭保健药箱的配备/247

参考文献/250

试读章节

什么是环境

环境是指人类和生物生存的共同空间。人类生活环境分自然环境(包括空气、阳光、水、土壤和食物)和社会环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文化教育、法律、艺术、哲学、宗教、人口、生活方式、医疗卫生服务等)。

自然环境中的阳光、空气、水、土壤、微小气候及优美的绿化,对健康起到促进作用。由于地理地质原因,有些地区的水或土壤中,某些元素含量过多,如含氟量较高,长期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易发生氟中毒,或者某些元素含量过少,如含碘量低,居民易发生地方性甲状腺肿。

近些年来,由于过度采矿、过度砍伐,全球普遍存在水土流失、江河淤塞、洪涝旱灾频发、土地沙漠化现象。工业废水和各种有毒废弃物任意排放,各种杀虫剂、化肥和除草剂大规模喷洒,污染物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最终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同时,在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过程中,也给自然环境带来人为污染,如牛活中的垃圾、粪便、污水和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放射性物质,以及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等,可使局部地区的空气、水、土壤、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严重时可造成对人体的危害。

气温、空气湿度、气流、气压等气象条件,阳光中的电磁辐射和天然放射性元素产生的电离辐射等物理因素,都与人类生活和健康有密切关系。气象条件的剧烈变化,放射性物质泄漏,人为污染如工业冷却水排入江河造成热污染,机器运转和交通运输所产牛的噪声、振动等,都可能危害人类健康。某些生物如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蚊、蝇、蚤类等)和有害动物(鼠类、獾、果子狸、蝙蝠等)、植物等,通过一定方式与人类接触,也能危害健康。

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在自然环境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所排出的有害物质,使环境的组成成分或状态发生变化,扰乱和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人体的正常生活条件,对人群或生物造成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危害,以及造成经济损失者,称为环境污染。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叫做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对人体的损害有以下几种:

(1)急性中毒。当人体接触大剂量环境污染物或在24小时内多次接触时,就会发生急性中毒。

(2)慢性损害。环境污染物小剂量、长时间反复作用于人体,对人体微小损害的积累,或污染物在体内的蓄积,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产生慢性损害。最常见的是公害病,如甲基汞中毒、镉中毒、砷中毒等。

(3)远期危害。某些污染物能影响人体遗传物质的改变,成为某些先天性疾病、肿瘤、畸胎等发生的原因。通常把环境有害因素的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统称为“三致”作用。据统计,人类癌症中80%~90%与环境因素有关,其中由病毒等生物因素和放射性等物理因素引起的肿瘤各占5%,而由化学性因素引起的肿瘤占90%。已报道1000多种化学物质能够导致动物发生肿瘤,而可疑引发肿瘤的化学物质则要高得多。据美国估计,新生儿肢体畸形约占2%,如果包括智力缺陷,竟达10%。估计我国新生儿的先天性畸形率(不包括先天性愚型)约为1.28%。现已证实,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与致突变性关系密切,约有80%~95%的致癌物是致突变物,而许多致突变物也是致癌物。由于环境污染物的“三致”作用是关系到子孙后代的大事,故应重视环境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我国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目前使用的能源中75%是煤炭,一年大概排出1700万吨二氧化硫,这是酸雨的最大祸首。2005年11月松花江苯污染事件,沿江数十万百姓在不知不觉中喝下了毒水。国家环保总局于2005年11月23日证实,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人松花江,造成了水质污染事件。另据专家表示,由于环境污染日益严峻,大量环境类雌激素已经严重威胁男性生殖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粘合剂、色素、防腐剂、冰箱氟利昂、焚烧垃圾的浓烟、杀虫剂、除草剂、汽车尾气等都是内分泌干扰物,共达70多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环境中产生类雌激素成分,进入男性机体后,会严重干扰内分泌系统,损害男性生殖功能。据报道,浙江省每年有30多万对夫妻结婚,但每年新增的不孕不育家庭就有3万多个,约5000个是因为男方无精或少精引起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除了造成严重的生殖与发育障碍外,还具有干扰整个机体的内分泌调节,损伤免疫系统,导致癌症等危害。据报道,湖北省襄樊市翟湾村有3000人口,由于受到一些小造纸厂排放废水的影响,近年来有100多人死于癌症,大多是30~50岁的青壮年劳力,经调查,河水中酚含量超标4.5倍。酚是一种致癌物,长期饮用含酚量超标的水容易使人患病。

地质环境与健康

目前,人们已知大约有27种元素是生物正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元素,其中已经明确能引起动物及人类生物化学性疾病的有10余种,如碘、氟、硒、钼、钴、铜、铁、锌等,这些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仅占人体总重量0.01%以下,它们有的是人体生理过程所必需的激素、酶和维生素的组成成分,有的是人体组织器官不可缺少的成分。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都可对人体带来危害。这里仅介绍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氟中毒两种。

(1)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形式,主要症状是甲状腺肿大。本病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一种地方病,我国除上海外,各省均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台湾省情况不详)。据1998年的统计,我国受碘缺乏威胁的人口达3.74亿,累计查出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人3500多万例。2007年统计,全国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分布区2791个县,现症病人5854218人。

发生原因:缺碘是引起本病流行的主要原因。在有些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地区的水和食物中并不缺碘,也无碘过多,但也发现甲状腺肿大病人,可能在环境中存在其他致甲状腺肿的物质(硫氰酸盐、硫葡萄糖苷等)。此外,长期饮用高硬度水、氟化物或硫化物含量过高的饮用水和某些化学污染的水,以及被细菌污染的水等,都可诱发本病。

症状与体征:大多数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除颈部变粗外,多无明显症状。巨大的甲状腺肿可压迫气管影响呼吸,严重时会使气管移位、弯曲、狭窄,可引起呼吸困难、肺气肿、支气管扩张及肺循环障碍等。

防治要点:缺碘性地方性甲状腺肿病区,补充碘的方法主要是食盐加碘(推荐碘和盐的比例为1:100000,我国规定为1:20000~50000)和注射或口服碘化油。非缺碘性甲状腺肿病区,应进一步查清原因,如水源被污染,则应清除污染源,改善水质;如存在致甲状腺肿物质,则应进行净化处理,去除或破坏该类物质。

(2)地方性氟病。地方性氟病是由于长期从环境中摄人过量的氟,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化学性地方病。

本病流行广泛,我国除上海市外,各省均有发生,现有氟斑牙患者4000余万人,氟骨症患者260余万人。

发病原因:饮水中含氟量如在1.0毫克/升以上,氟斑牙发病率随含氟量增加而上升;如在3毫克/升以上,可出现氟骨症。某些地区因使用含有大量氟的无烟煤作燃料,污染了空气,人体长期吸(摄)人被氟污染的空气和食物而致病。

主要症状

①氟斑牙。患牙表现粗糙,失去光泽,出现粉白色、棕黄色或褐色的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斑点、缺损或条纹。牙齿质脆易缺损或脱落。

②氟骨症。多为腰背酸痛、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头昏、麻木,严重的可导致四肢及躯干关节固定,甚至截瘫。

防治重点:防治地方性氟病的关键在于预防,根本措施是控制氟的来源,减少氟的摄入量。此外,减少氟的吸人,促进氟的排泄,增进身体的抵抗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有两个目的:一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二是保障人类健康,防止生态平衡被破坏。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各国政府正大力推行综合利用,废物回收,控制“三废”排放量等环保政策。国务院决定于2008年年初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以后将每10年进行一次普查。普查的内容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和其他产生、排放污染物的设施。

为了保护环境,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学习环境保护知识,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在社区不同人群中加强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在各级学校中,应将环境保护列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并利用报刊、广播、电化教育、展览等方式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采取综合防治的措施。应以防为主,加强环境规划和管理。综合治理以综合利用为主,排放为辅,充分利用自然净化的能力,减少污染的危害。

①治理工业“三废”。工业企业布局合理,居民区内不准开设污染环境的工厂。一切新建、扩建和改建的企业工程要实行“三同时”,即防治“三废”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改革工艺,综合利用。采取经济、有效的方法净化处理“三废”污染环境。预防农药污染需要加强农药管理,研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农药,改变剂型和施药方式及综合防治。

②预防生活性污染。要采取综合措施,切实搞好饮水卫生,妥善处理垃圾、粪便,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和环境,防止污染空气、水、土壤和食物。

在日常生活中,如能懂得正确选择日用品,注意改变生活习惯,便能改善居室环境,减少环境污染。方法是减少使用有害化学产品,例如,市场上有各种清洁剂,有的含氯氟化碳的喷雾剂,可能危害健康,并污染环境。可自制代用品如将半茶匙液态肥皂、三大匙醋及2杯清水混合,喷在玻璃上,用布揩抹。清洁墙壁时只需用肥皂水,不需用特别的清洁剂。油漆产品含毒性,被人体吸入或接触皮肤后会危害身体。无论是哪种油漆罐,不应丢弃在垃圾箱内,以免污染环境。

据统计,1979年我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是2500万吨,1996年我国城市垃圾的清运量为1.16亿吨,是1979年的4倍。现在,我国城市每年垃圾清运量已超过1.5亿吨,与20年前相比增加了近6倍,历年城市生活垃圾堆放量达65亿吨,占地面积近600平方千米,全国有2/3以上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垃圾在城市周边郊区自然堆放,对水体造成较大污染,严重威胁着居民的健康。

③防止噪声污染。噪声是指干扰人们休息、睡眠、工作、学习和谈话,使人感到厌烦、不协调及一切不需要的声音。

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有交通噪声、工业生产和建筑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等。噪声的强度可用声级表示,单位为分贝(dB)。一般噪声声级为30~40分贝是比较安静的环境。超过45~50分贝的噪声会影响睡觉和休息。长期生活或工作在85~9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引起听力损害(职业性耳聋、噪声性外伤),还可能导致有害的生理、心理变化,诱发其他疾病(神经衰弱、高血压、消化性溃疡等)。  控制和消除噪声源是降低噪声的根本措施。要贯彻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要求体力劳动为70~90分贝,脑力劳动为40~60分贝,睡眠为30~40分贝。也可在住宅隔音(双层玻璃),沿门框贴上一层薄的泡沫塑料条,在屋门前加建门廊,多设一重门等,可防止行人、车辆的噪声进入室内。上海市有关部门规定,当施工现场距民房不足5米时,相关单位必须采取加高围墙、设置声屏障等防噪声措施。对施工噪声实施“挡、围、移、禁”措施,即在使用切割机、风钻等移动式机械设备时,必须配备隔音挡板。使用噪声超标的固定机械设备施工时,必须在四面围挡严密的室内作业,房屋窗户禁止设在居民区一侧。许多国家采用低噪声混凝土铺路面。有些国家在公路两旁安装围栏(用柳树枝条和常绿植物交织而成),隔音作用较好。

④绿化环境。绿化是指栽种绿色植物(树木、花草、草皮等),是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一项基本措施。绿色植物被称为天然空气净化物。植物的叶子在释放水蒸气时会产生负离子,而蒸发率越高的植物,产生的负离子越多。人的健康需要大量的负离子,绿化可以改善空气质量,净化空气,减少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可以防止噪声,调节微小气候,改善环境。植树造林还可减少水土流失,提供林木原料和其他林副产品,在国防上还可以起到伪装、隐蔽作用。世界上许多国家重视绿化,种植树木,千家万户在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灌木),或在阳台上栽种盆景,既能美化环境,又能欣赏花卉,舒畅心情,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还具有重要的保僻作用。

P28-36

序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人需要健康,人人关心健康,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大趋势正在悄然形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获得健康不仅仅依靠医生和药物,还要学习和掌握预防保健知识,建立科学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将维护健康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本书共分十五章,从预防医学的角度,提出50种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包括人人需要健康、生命在于运动、环境与健康、空气质量与健康、安全饮用水与健康、饮食与健康、远离不良嗜好、艺术旅游与健康、防止意外伤害、心理与健康、亚健康、疾病预防、预防接种与健康、病媒生物与健康及家庭护理和简易急救等,强化自我保健意识,倡导改变不良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些简便、实用的保健方法,旨在推进全民健康。

本书可以作为全民健康教育讲座或培训用书,也可供城乡中小学校、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城乡社区居民普及健康知识与公共卫生知识的参考书。

由于时间仓促,如果书中存在不足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使之不断完善。

编著者

2009年10月于杭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4 11:0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