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著的《雅舍情书》选取了十几篇梁实秋写的男女经典散文,包括《男人》《女人》《槐园梦忆》《情书十二札》《莎士比亚与性》《结婚典礼》等篇目,配以近几十幅精美的东西方艺术名作,图文并茂,全彩装帧,解读大师的思想精华。
梁实秋用他的爱与生命激情,写就了一部人间最温柔的艺术作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雅舍情书(老树画画彩插精编)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梁实秋 |
出版社 | 群言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梁实秋著的《雅舍情书》选取了十几篇梁实秋写的男女经典散文,包括《男人》《女人》《槐园梦忆》《情书十二札》《莎士比亚与性》《结婚典礼》等篇目,配以近几十幅精美的东西方艺术名作,图文并茂,全彩装帧,解读大师的思想精华。 梁实秋用他的爱与生命激情,写就了一部人间最温柔的艺术作品 内容推荐 梁实秋著的《雅舍情书》是梁实秋描写男女感情的散文集,在《槐园梦忆》中追忆了梁实秋与第一任妻子程季淑相濡以沫、鹣鲽情深的感情,在《情书十二札》中对第二任妻子韩菁清吐露了浓烈的爱情。此书让读者更全面地解读大师的感情,同时给读者爱的鼓舞和借鉴。 目录 序 我眼中的父亲梁实秋/梁文茜 男人 女人 结婚典礼 谈友谊 代沟 莎士比亚与性 父母的爱 赛珍珠与徐志摩 感情的动物 束胸 乐户捐 最初的一幕 苦雨凄风 厌恶女性者 槐园梦忆——悼念故妻程季淑女士 情书十二札 试读章节 男人 男人令人首先感到的印象是脏!当然,男人当中亦不乏刷洗干净洁身自好的,甚至还有油头粉面衣裳楚楚的,但大体讲来,男人消耗肥皂和水的数量要比较少些。某一男校,对于学生洗澡是强迫的,人浴签名,每周计核,对于不曾人浴的初步惩罚是宣布姓名,最后的断然处置是定期强迫入浴,并派员监视,然而日久玩生,签名簿中尚不无浮冒情事。有些男人,西装裤尽管挺直,他的耳后脖根,土壤肥沃,常常宜于种麦!袜子手绢不知随时洗涤,常常日积月累,到处塞藏,等到无可使用时,再从那一堆污垢存货当中拣选比较干净的去应急。有些男人的手绢,拿出来硬像是土灰面制的百果糕,黑糊糊黏成一团,而且内容丰富。男人的一双脚,多半好像是天然的具有泡菜霉干菜再加糖蒜的味道,所谓“濯足万里流”是有道理的,小小的一盆水确是无济于事,然而多少男人却连这一盆水都吝而不用,怕伤元气。两脚既然如此之脏,偏偏有些“逐臭之夫”喜于脚上藏垢纳污之处往复挖掘,然后嗅其手指,引以为乐!多少男人洗脸都是专洗本部,边疆一概不理,洗脸完毕,手背可以不湿,有的男人是在结婚后才开始刷牙。“扪虱而谈”的是男人。还有更甚于此者,曾有人当众搔背,结果是从袖口里面摔出一只老鼠!除了不可挽救的脏相之外,男人的脏大概是由于懒。 对了!男人懒。他可以懒洋洋坐在旋椅上,五官四肢,连同他的脑筋(假如有),一概停止活动,像呆鸟一般:“不闻夫博弈者乎……”那段话是专对男人说的。他若是上街买东西,很少时候能令他的妻子满意,他总是不肯多问几家,怕跑腿,怕费话,怕讲价钱。什么事他都嫌麻烦,除了指使别人替他做的事之外,他像残废人一样,对于什么事都愿坐享其成,而名之日“室家之乐”。他提前养老,至少提前三二十年。 紧毗连着“懒”的是“馋”。男人大概有好胃口的居多。他的嘴,用在吃的方面的时候多,他吃饭时总要在菜碟里发现至少一英寸见方半英寸厚的肉,才能算是没有吃素。几天不见肉,他就喊:“嘴里要淡出鸟儿来!”若真个三月不知肉味,怕不要淡出毒蛇猛兽来!有一个人半年没有吃鸡,看见了鸡毛帚就流涎三尺。一餐盛馔之后,他的人生观都能改变,对于什么都乐观起来。一个男人在吃一顿好饭的时候,他脸上的表情硬是在感谢上天待人不薄;他饭后衔着一根牙签,红光满面,硬是觉得可以骄人。主中馈的是女人,修食谱的是男人。 男人多半自私。他的人生观中有一基本认识,即宇宙一切均是为了他的舒适而安排下来的。除了在做事赚钱的时候不得不忍气吞声地向人奴膝婢颜外,他总是要做出一副老爷相。他的家便是他的国度,他在家里称王。他除了为赚钱而吃苦努力外,他是一个“伊比鸠派”,他要享受。他高兴的时候,孩子可以骑在他的颈上,他引颈受骑,他可以像狗似的满地爬;他不高兴时,他看着谁都不顺眼,在外面受了闷气,回到家里来加倍地发作。他不知道女人的苦处。女人对于他的殷勤委屈,在他看来,就如同犬守户、鸡司晨一样的稀松平常,都是自然现象。他说他爱女人,其实他不是爱,是享受女人,他不问他给了别人多少,但是他要在别人身上尽量榨取。他觉得他对女人最大的恩惠,便是把赚来的钱全部或一部拿回家来,但是当他把一卷卷的钞票从衣袋里掏出来的时候,他的脸上的表情是骄傲的成分多,亲爱的成分少,好像是在说:“看我!你行吗!我这样待你,你多幸运!”他若是感觉到这家不复是他的乐园,他便有多样的借口不回到家里来。他到处云游,他另辟乐园。他有聚餐会,他有酒会,他有桥会,他有书会、画会、棋会,他有夜会。最不济的还有个茶馆。他的享乐的方法太多,假如轮回之说不假,下世侥幸依然投胎为人,很少男人情愿下世做女人的。他总觉得这一世生为男身,而享受未足,下一世要继续努力。(P1-3) 序言 我眼中的父亲梁实秋/梁文茜 我讲的虽然是梁家的一些家庭琐事,但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过程。很多人就说你们家的这些悲欢离合,风风雨雨.反映的就是中国二十世纪五十年的时代变迁,有很多知识分子都大同小异,有类似的遭遇。 梁家家事 梁实秋故居在北京东城内务部街20号,现在门牌是39号、40号、41号。我曾祖父是满族。在清朝是四品官儿,八旗,生下来就有皇粮。四品官儿也不算小,收入比较多,此外还在北京和南方经商,他就买了内务部街这套房子。这处故居起码有二百年以上的历史。 我曾祖父叫梁之山,他不能生育,后来就抱了一个孩子,我爷爷实际上是一个汉族,好像是从沙河那儿一个农民家里抱来的,刚出生就抱我们家来了,我爷爷的亲生父亲、母亲不是满族,是汉人。 我爷爷和我奶奶一共生了十三个孩子,除一个夭折外,其他都长大了,六个男的、六个女的,我父亲排行第二,那时候叫梁治华。我大爷去世得早,死于肺病,他儿子也死了。在清朝的时候都讲究妇女殉节,如果丈夫和儿子都死了,女子就要殉节。我大妈殉节以后,慈禧太后知道了认为这是贞节烈女,所以就赐了一个牌坊“贞烈可封”,大石头牌坊,竖立在双榆树村。当时那个地方有个双榆树村,给了十三亩地立了一个祠堂,表彰这些在丈夫乇天没有出殡时自杀,跟丈夫一起出殡的贞节烈女。后来那个地方拆迁了,变成双榆树商场。 我母亲的娘家在安徽会馆附近。他们是一个大家庭,小叔子、姑姑、婆婆都在一起住,后来我妈妈为什么也没上大学,因为经济比较困难,她父亲死了,我外婆是一个小脚妇女,连文化都没有,也不能挣钱。所以后来我母亲很早就上香山慈幼院工作了,日后学习画画。她跟我姑姑是同学,这样介绍就和我父亲认识了。以后他们在四宜轩约好,我父亲去美国留学,我妈妈等他三年。我爸爸本来应该念四年回来,可是三年就回来了,因为说好了三年,不回来怕我妈妈跟别人结婚。那时候妇女只要家庭一给说好了,包办了,你愿意也得愿意,不愿意也得愿意。所以他三年以后就回来了,回来以后就跟我妈结婚。 我妈妈做饭,他在小屋里翻译莎士比亚,我妈妈就给他做点儿小吃送去。他喜欢吃虾,有点儿糖味的烤虾,我妈妈给他做好一小盘,给他送屋去,他也不出来,在屋里拿手捏着就吃了。我妈妈也不是学做饭的,但是她自己钻研,所以她做饭我们大家都爱吃。我们吃打卤面,我妈做得特别好。我妈包的饺子,我也觉得特别好吃。我父亲经常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回来告诉我妈今天吃了什么好吃的,我妈就模仿给他做。反正他的衣食住行离不开我妈。关于他跟我妈的历史,有一本书叫《槐园梦忆》,他写得很动情,就是一辈子跟我妈在一起生活的琐事。我妈死了以后,他简直觉得痛不欲生了。现在我妈埋在美国了,为什么叫《槐园梦忆》,我妈埋的美国墓地叫“槐园”,我妹妹把我父亲的那些纸笔也和我妈埋在一块儿。 一生翻译莎士比亚 我父亲一生所从事的,如果说最多的话就是教育。他从二十几岁就当大学教授,一直到六十五岁退休,没干过别的事儿,别的都是副业,写作都是副业,正经的职业就是教书,他说他是个教书匠。他的学生真的是桃李满天下,到处都是他的学生。因为他教了一辈子书,他写的那些教科书的讲稿现在都在台湾地区,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都有。 …… 季羡林就在东方语文学系学少数语种,后来他当然推广了,他学了很多国的文字,所以季羡林对我父亲是很尊重的。在学术上我父亲也非常器重他,那时候他还年轻,觉得他将来会特别有出息。 中国人 我是学法律的,不太懂得文学,所以人家采访我的时候,我就不怎么谈文学的事情,因为不懂,胡说八道让人笑话,但是耳濡目染也知道一些,我父亲对于文学,他不希望有什么束缚,他说我想到什么就可以写什么,不希望别人给他定一个条条框框,中国的文学上有很多流派,过去八股文就是条条框框,就得起承转合,作诗平平仄仄,就得押韵,写散文的可以超脱一些。这样就跟有些流派认识不一致,那也是可能的,但是这些事情不要去指责什么,将来从历史上自有定论,因为每一种科学也好、艺术也好、文学也好,都有流派,你说张大干的画好还是徐悲鸿的画好,那就不好比。文学上也有各种流派,当然也受各种政治思想的影响,那是不可避免的。因为生在这个时代里,不能脱离这个时代,当然那都是历史上的事情了。谈到鲁迅的事情,我知道鲁迅的后代在台湾地区跟我父亲的关系是很好的,经常上我们家吃饭去,照了相片给我。现在台湾和大陆和平相处亲如一家了,求同存异了,就别再揪住历史的问题,历史的问题就是历史。再过五百年或者五千年以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现在的事情那就更客观了。 人不管流浪到多远,对于故乡的感情永远是割不断的。我父亲死的时候,穿着一身中式的长袍马褂,不要穿西装。他上美国去,人家让他人美国国籍,他说我不入美国国籍,我是中国人,我以作为一名中国人自豪。他说如果说中国和美国要发生冲突的话,我必然要站在中国这边,因为我是中国人。 我父亲虽然是搞文学的,但是爱国的思想贯穿在他思想里头。从我们家里来说,一直也都是教育子女要爱国。那时候抗日战争,后院有一口井,我奶奶常年设_个祭台,摆上水果,就是纪念抗日战争牺牲的这些将士,我们都去磕头。那时候行礼,不是鞠躬就是磕头。 我父亲他对于中国,以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我父亲是老知识分子,所以对于吃也好,北京一些玩儿的东西也好,过年的风俗习惯也好,好些都体现在他的文章里头,其实这么大岁数了,还想吃这口东西也不见得,一种感情上的寄托罢了。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