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到自我觉察?下面这个简单的练习将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拿出一个闹钟,设定两分钟,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闹钟响起时,睁开眼睛,拿起笔,写下你刚才两分钟内的感受。
每次我问别人有何感受时,他们的答案都一样:根本无法让大脑安静,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冒出那么多想法,思绪纷飞,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很多人会突然明白:自己的大脑其实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就算命令它停下来,它也不会停下来。除此之外,他们还意识到,自己每时每刻的感受都会受当时想法的影响。有些想法会让人感到压力,有些会让人开心,有些让人难过,有些让人愤怒等。一旦一个想法冒出来,我们的身体就会随之产生反应。每次举行讲座时,我都会问大家:“如果脑子里什么都不想,你还会感到压力吗?”想想看,一旦学会观察自己的想法,你就会拥有选择的自由,就能有意识地做出选择了。要培养旁观者心态,像旁观者一样观察自己的想法,这是本书的核心理念。
怎样才能做到自我觉察?其实很简单——意识觉察练习。意识觉察练习可以让我们旁观自己的思绪,而不再完全受其影响。通过意识觉察练习,我们可以选择那些对我们有益的想法,抛开那些无益的想法。意识觉察练习可以让我们的思考放慢,让我们的思路更清晰。一旦思路清晰,我们的焦虑感就会大大降低。
很多人经常问我,“怎么进行意识觉察练习呢”“意识觉察练习有很多方式,我该选择哪一种”“觉察练习多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我试过觉察练习,但我做不到,脑子总是停不下来”……
下面我们就谈谈意识觉察练习这件事。
首先,“意识觉察练习”这个词只是一个标签,它代表的是一个过程。如果不喜欢“意识觉察练习’’这个词,你也可以叫它“思维觉察训练”或其他名字。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这种练习培养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脑子里蹦出来的各种想法,观察自己的思绪,而不再盲目地受这些思绪的影响和控制。
我们的大脑每天忙个不停,不是在东瞅西望观察四周,就是在幻想未来(哪怕只是3秒之后)。此外,它还总是在做评判,而这些评判往往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这种周而复始永不停歇的活动,会在不知不觉中让我们疲惫不堪。
它甚至让我们夜不能寝。我相信,你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半夜突然醒来,脑子里一片空白,你感觉非常平静,因为你什么都没想。此时如果你能立刻睡下,那就没事了。但如果你慢慢开始想事,那可能就会一个想法连着一个想法窜出来,突然之间,你的大脑变得像繁忙的机场,各路人马交相呼应,一片嘈杂,你开始为白天说过的某句话后悔不已,开始担心明天要做的某件事能否成功,或者为下周要组织的某项活动纠结。
大脑不喜欢活在当下——或者至少它不喜欢被强制活在当下。它觉得当下没什么问题,而它又总是喜欢解决问题。如果你不给它提供问题,它就会自己找问题。这是大脑的本性,而且这也未必是一件坏事。事实上,正是因为大脑解决了很多问题,我们冬天才能坐在屋子里享用暖气,而不是缩在山洞里打哆嗦。但我们需要观察大脑在想什么,并学会选择它思考的问题。打个比方,除草机无疑是个了不起的发明,有了除草机,我们可以又快又好地打理草坪,比用剪刀方便多了。
P16-19
在我的第一本书《练习的心态》中,我写道,"人生中每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都需要练习。事实上,生命本身就是一段漫长的练习,一个永不停息地优化我们行为的过程。"这里我想修正一下,应该这么说,"人生中的一切都源于练习!"我们所做的一切,不管它看起来多么渺小多么无足轻重,无论是刷牙还是一场重要的面试,都需要练习,都需要我们不断重复某个动作,并在这个过程中清醒地觉察到自己在做什么。
学会专注于过程而非目标;埋头做事,不对过程做任何判断;用目标来为你指明方向,而不要去管还要多久才能实现目标……只要简单调整一下视角,你的人生体验就将从此彻底改变。
本书的主题是:全神贯注。所谓全神贯注,就是指全身心地沉浸到手头的事情当中,此刻只做此刻的事情,不考虑过去或将来,也不评判自己做得怎样。只要用心做手头的事,你就是成功的。就这样,只要稍微改换一下视角,你对手头工作的感受就会完全不同。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很少会讨论"全神贯注"的重要性,也不太在意自己在工作时的内心感受。但如今大家已经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甚至全球范围内都形成了一种新的思潮。人们开始在工作中寻求更大的意义,也开始寻找机会更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过去几十年中,幸福都是要向外寻找的,要想感受到幸福,你必须首先得到让你幸福的东西。整个社会都在告诉你,你是不圆满的,你总是要不停寻找,不停地从外部获取,才能让自己变得圆满。所以每个人都焦躁不安,筋疲力尽,就好像一个在沙漠里踉跄而行的可怜人,一心向着远处的水源奔走——结果到头一看,一切都不过是海市蜃楼。
事实上,就是这种不圆满感才让各种广告趁虚而入。这个世界每天都在告诉你,"如果没有这个,你就不会幸福。""有了这个,你就能变得很开心!"这些信息无孔不入,通过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视广播等各种方式进入你的生活,让你很容易产生这种不圆满感。大多数人都会盲目地参与这个过程,而且虽然很多人事后也觉得这种信息毫无意义,但下次他们还是会相信它。我把这种心态称为"物欲综合症"。这种心态弥漫在当今社会各个角落,尤其是在商业世界,人们总是想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让每个人都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因为管理者们,甚至包括你自己,都相信,我们总是要完成更多任务,得到更多结果,获取更多财富,才能让自己变得圆满。
几年前,我曾受邀去纽约一家投资公司参加工作午餐会。这家公司的CEO曾经读过我的《练习的心态》,他非常喜欢,一下子买了几百本发给员工,并邀请我去跟大家做一次面对面交流。记得那天我搭乘一趟从华盛顿始发的火车前往纽约,我从威明顿站上车,上车之后,我发现车上只有一个空位,于是就坐了下来。我的邻座是一位商务人士,看得出来,他很忙,一直都在用笔记本电脑工作。从威明顿到纽约大约两个小时,两个小时里,我们没有任何交流,直到距离纽约还有十分钟时,他才关上电脑,跟我打了声招呼。他问我去纽约干嘛,我说我写了本书,这次去纽约是应邀参加一个午餐会。他问我是什么书,我刚从包里拿出书,他立刻叫道,"你是汤姆·斯特纳?"
他说他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竟然要错过跟《练习的心态》作者直接交流的机会。他说这本书对他很有启发,他的公司也一直想要换种管理思路,因为当前的管理模式早就不行了,效果越来越差。大家每天焦头烂额,筋疲力尽,员工把压力带回家,搞得家庭生活也压力巨大,这反过来又会让第二天工作压力更大……就这样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整个公司士气低落,效率大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他们做了很多探索,其中之一就是在公司内部推荐阅读我的书。
如今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普遍。虽然我们这次相遇只是个意外,但他所说的情况,却说明当今许多管理模式已经无法帮助人们发挥自身的潜能了。当前这些管理模式或许能在短期内带来更多回报,但它们会产生很多副作用,会让员工感觉倦怠、焦虑、筋疲力尽,甚至愤怒,时间一长,工作效率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很多人已经发现,要想发挥个人潜能,实现内心真正的平静,并提升工作效率,方法其实很简单。
事实上,早在几十年前,体育界就已经找到这些方法了。因为体育竞技本身就要求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挑战极限,去探索一些未知领域。而且每个运动员的情况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突破自我,提高成绩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就算是在团体运动中,每个队员的训练方式也未必完全相同。
当然,在体育竞技中想要提高成绩其实很简单,只要提高体力或脑力水平就可以了。当某个运动员体能达到极限水平时,他就只能靠脑力来取得进一步突破,那么他的自制力、专注力、抗压力、想象力和积极心态等就变得至关重要。西方社会一直比较注重体育竞技,美国多年来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来研究如何提高竞技成绩。
我是大约25年前开始接触体育心理学的,在那之前,我研究过十年的东方哲学。让我感到震惊的是,西方人一直想通过科学实验来证明的很多观点,其实在东方文化中已经流传几千年了。也就是说,关于"如何在最短时间内用最简单最轻松的方式实现目标"这件事,东西方的结论其实是相同的。我曾反复说过,东方文化中那些帮助人们集中精力,释放大脑潜能的方法,已经被实践了许多世纪,完全能经得起时间检验。在接触西方体育心理学之后,我发现,体育心理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已经做了很多实验,都证明了东方文化的这些方法确实能帮助运动员激发潜能,突破极限。不仅如此,我还发现,人们也可以把这些方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让自己在做任何事时都能全神贯注,沉浸其中。无论你是要通过一次面试,应付一个难缠的家伙,战胜一场疾病,还是提高高尔夫成绩,你都可以应用这些方法让自己全神贯注,享受过程,并最终实现目标。
刚开始有人建议我写一本《练习的心态》续集时,其实我是拒绝的,因为我觉得工作量太大,而且好像也没必要——因为我想说的都已经在那本书里说完了。但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读者竟然对那本书好评如潮。我收到的读者反馈不计其数,来自全球各地,其中有少不更事的年轻人,有年逾花甲的老年人,有成功的CEO,还有正在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发愁的家庭主妇……虽然她们看这本书的原因各种各样,但总的来说,她们的目标是相同的,都希望能够实现内心平和,提高效率,活在当下,或者说"沉浸到当前的工作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她们已经尝试了各种方式,但最终却发现,其实还是要回到自己的内心——本性自足,我们本来就是圆满的。
我每天都在帮助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这些方法,多年经验告诉我,无论你是想要跟某个人约会,还是想做一场外科手术,或者想投资、想学一门技术……《练习的心态》中谈到的方法都同样有效。但只有这些方法还不够,在《练习的心态》出版之后,我曾受邀做过成百上千次演讲,每次活动结束之前,都会有人问:“我该怎样运用您在这本书中谈到的理念呢?”
这就是我写这本书的原因。
下面我们进入主题吧。
在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我们都需要全神贯注。如果能全心投入到眼前的事情中,达到忘我的状态,我们不仅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还会非常享受这个过程。但事实上,大多数人都很难做到全神贯注,我们总是在左顾右盼,手上在做一件事,心里在想着另外一件甚至几件事,在这种情况下,工作会变得毫无美感,甚至会变成一种折磨。怎么才能应对这种情况呢?在托马斯M.斯特纳著周丽萍译的《全神贯注的方法》当中,畅销书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将告诉你:怎样通过意识觉察训练来培养旁观者视角,观察自己的内心活动?如何设定符合实际的目标,避免因为进步感不足而动摇目标?怎样预设解决方案,避免工作中因为情绪变化而分散精力?当你对手头工作失去耐心,想要赶紧去做下一件事时,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工作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变化?当事情没有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时,该如何在苦干中发现机会?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简单的练习,它将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拿出一个闹钟,设定两分钟时间。舒服地坐在椅子上,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闹钟响起时,睁开眼睛,拿起笔,写下你刚才两分钟内的感受。
每次我问别人有何感受时,他们的答案都一样:根本无法让大脑安静。脑子里不知道怎么冒出那么多想法,思绪纷飞,根本停不下来。这时很多人会突然明白:自己的大脑其实是不受自己控制的,就算命令它停下来,它也不会停下来。
为什么有的人可以在做一件事时全神贯注,心无旁骛,而有的人则左顾右盼,魂不守舍?怎样才能排除各种干扰,专注于眼前的事,从而轻松、高效、精准地完成工作?
在托马斯M.斯特纳著周丽萍译的《全神贯注的方法》当中,《练习的心态》作者托马斯M.斯特纳将一一为你解答,并告诉你,为什么掌握《全神贯注的方法》比拥有《练习的心态》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