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掩不住的阳光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乔信明//于玲
出版社 广东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乔信明、于玲著的《掩不住的阳光》是一部纪实小说,真实展示了八十二年前中国红军北上先遣队诸位英烈的战斗事迹。打开书卷,方志敏、刘畴西、周群、曾山以及徐特立老人便从历史深处向我们走来,栩栩如生而又真实自然地向我们展示了历史背后令人颤栗的真实……

作者乔信明将军就是小说主人公赵天明的原型,郑镜清是曾如清的原型,赖如光、单志辉等,也可以在作品中找到他们的原型。这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历史画卷的真实再现。掩卷沉思,你会觉得,血写的历史比文学更有力量!

内容推荐

由乔信明、于玲著的《掩不住的阳光》讲述的是:1934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主力部队的战略大转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肩负着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深入国民党统治区,浴血奋战,弹尽粮绝。某师参谋长赵天明坚持到最后不幸被捕,在南昌陆军监狱里遇见已被关押的方志敏和其他战友。

监狱内,国民党顽固派想方设法迫害革命志士。方志敏不为威逼利诱所动,最终壮烈牺牲。临终前,他秘密指示赵天明组织难友坚持狱中斗争。赵天明带领难友在错综复杂的环境中,机智勇敢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斗争,传递革命火种。抗日战争爆发,赵天明等人积极争取出狱,国民党顽固派千方百计阻止,先后四次将其押送转移,伺机暗害。赵天明等人巧妙地与八路军、新四军办事处取得联系。最后终于云开日出,在党组织和徐特立同志全力营救下走出牢房,投入抗日战争的新战场……

目录

第一章 赵天明临危受命 怀玉山浴血坚持

第二章 被出卖怒对贼子 持正义痛斥狗官

第三章 方志敏铁窗传信 赵天明牢笼接令

第四章 救志敏铭文撤职 互倾轧狱吏暗斗

第五章 识囹圄鬼蜮落地 悼难友义愤冲天

第六章 笑示众弄巧成拙 书雄文启迪后人

第七章 超剂量暗施毒计 结金兰共克狱难

第八章 郑镜清突遇故人 贺平才诚坦旧错

第九章 两难友放风密谈 三五年红旗定见

第十章 关栊门惹犯众怒 拒回监逼开牢栅

第十一章 斥老蒋义正词严 悲志敏喋血遗言

第十二章 贺平才归队重用 建支部党旗高树

第十三章 摆寿宴二魔勾结 施诡计老蒋颁令

第十四章 耍阴谋拆散旧友 增团结开花四面

第十五章 搜书本黄浪落空 斗叛徒王绍露馅

第十六章 将计就计进香堂 大报小告迎查监

第十七章 金钱美女殷勤献 霉米烂菜原形显

第十八章 护难友勇士受刑 反迫害全监绝食

第十九章 获胜利难友欢歌 撤鹰爪张槐夺官

第二十章 张槐点起三把火 爆竹炸开大局面

第二十一章 抗战起出狱有望 祸心藏释放变脸

第二十二章 争出狱传书南京 图暗害密迁高安

第二十三章 悄准备暴动出狱 再飞鸿喜见副官

第二十四章 囚长沙救星突现 排障碍徐老探监

第二十五章 洞庭湖智斗假戏 周家店巧揭真相

第二十六章 转桃源终见阳光 踏征程永念志敏

后记

关于《掩不住的阳光》

试读章节

第一章 赵天明临危受命怀玉山浴血坚持

1

夜色笼罩着大地,黑暗层层向群山包围。

群山披着皑皑白雪,发出闪闪的寒光,在高空中巍然屹立,好像一个个穿着白盔白甲的勇士,独立支撑着,敢与黑暗世界进行搏斗,给人们一种崇高雄伟的感觉。

冷风像无数把利刃袭向山林,把尚未冻结成块的积雪和小枯枝吹刮得在冷空中狂飞乱舞。

这是严寒的季节啊,连野兽也蜷缩在山洞里不敢出来残害生灵……

但是,一场残酷地对爱国志士的大围攻、大屠杀却在这里进行着。比野兽更加凶残的国民党反动派集结重兵,包围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

枪声稠密,加上群山的回应,一阵紧跟一阵,轰隆隆轰隆隆的,像是不间断的雷鸣。

这时,师参谋长赵天明正急促地在山径上走着。这个二十四五岁的青年干部,虽然经过苦战,还是显得精悍壮实。自从他这个师的师长、政委在战斗中伤亡以后,由他带领着部队,经历了数天苦战,还没有能够突出敌人的重围。赵天明这个师是前卫,正在猛烈地向敌人冲击。总部派来的参谋陈平传达了总部首长方志敏、刘畴西同志的命令:要赵天明马上去总部领受新的任务。他满身硝烟昧走下阵地,跨着大步急匆匆地赶路,身后的警卫员、通讯员差不多是小跑步才能跟上他。他们穿过几个山谷以后,在一个山坡下停住了。

山坡上,有两个人并肩站着,右边这人个子较高,微胖,穿着一套棉制服,裸着头,长发被寒风吹拂着,双臂合抱,两腿稍稍分开站着,显得身材魁伟,像一座铁塔矗立着,这是军政委员会主席方志敏同志。他的左侧是总指挥刘畴西,中等身材,棉军帽端正地戴着,棉军装合身贴体地穿着,显得精悍利落;他右手叉腰,左袖下垂着,空荡荡的,可以看出这是断臂。两人长时间地沉默着,聆听着四周的动静。

这时,刘畴西侧过头对方志敏说:“看来,今晚突不出去了。”

赵天明走上前,敬了一个礼,刘畴西示意他稍等一下,他就站到山坡边上。

方志敏沉默不语,两眼炯炯地盯视着前方,正集中精力在思考着。

“志敏同志,我们必须急速进入怀玉山地区,甩开追击的敌人,翻越南华山。南华山高峻陡峭,山势险要,估计敌人不容易从这里攀登,这就便于我们突围了。”

方志敏点点头,刘畴西就向赵天明做了掩护部队转移的部署。

枪声还很稠密,部队却行动起来,红军战士们一个连随着一个连地向东疾进。

天色微明,群山变换了颜色,灰淡的一片,像是泼在画布上的淡墨。

方志敏同志骑着白色的高头大马,刘畴西总指挥骑着棕黄色的粗壮驴子站在路旁,准备穿插在后卫师的前面行进。志敏微眯着明亮深邃的双眼,借着黎明的光亮看着在面前经过的红军战士们。一个个战±的脸上已现饥饿疲劳的神色,却依然忠诚朴实。刘畴西看到每一个带队的干部都要问一下部队的情况,交代几旬行动中的注意事项。

师参谋长赵天明策马而来。这时,布置就绪后,带着他那个师的主力来了。根据总部命令,他们师现在由进攻改为防守,担任起掩护北上抗日先遣队整个部队转移的任务。

刘畴西正用断臂夹着火柴盒,右手点着了火柴,吸起香烟来。赵天明凑近去,轻声说:“总指挥,部队太疲劳了,战士们一停步就睡着了!”刘畴西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了赵天明一眼,那眼色好像说:“是呀!”他们再没有说什么,一前一后地走了。

P1-2

后记

曾庆红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书——《掩不住的阳光》是一本非常独特的书。它不是专业作家的鸿篇巨制,也不是业余文学爱好者的练笔习作,它是一对革命夫妇的心血结晶。他们碰巧又是我父亲的老战友,所以在他们的子女,也是我的老同学乔阿光、老同事乔晓阳托我给这本书写点东西时,我欣然答应。因为这是我难得的学习机会,也可以借此表达我对革命前辈的无限尊敬与怀念之情。

时间回溯到腥风血雨的1935年初。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使红军不得不离开创建了多年的红色根据地。为了吸引敌人的兵力使主力红军能够顺利长征,由方志敏同志领导的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奉命首先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北上。本书作者之一——乔信明时任这支部队的二十师参谋长。在敌人数十万兵力的围追堵截下,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遭受重大损失。危难之时,方志敏同志决定将所剩部队组成一个团,由乔信明任团长,上怀玉山坚持斗争。乔信明临危受命,率领数百将士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搏斗,苦战数日,最后弹尽粮绝不幸被捕。

在敌人的囚禁中,乔信明同志对党忠贞不渝、宁死不屈、顽强斗争。他在生死关头的杰出表现得到方志敏同志的高度信任,所以在敌人的严密监视下,方志敏同志想方设法,多次秘密指示乔信明组织难友开展狱中斗争。乔信明牢记方志敏同志的泣血遗言,在监狱里秘密组织地下党支部,克服重重困难联络团结难友,发展党员,领导难友和敌人展开机智勇敢的斗争。“七七事变”后,他率领难友积极主动寻找党组织,进行争取出狱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敌人的暗害阴谋。1938年初,他终于在徐特立同志和八路军驻长沙力、事处的营救下走出了牢笼,回到了党的怀抱。

我的父亲曾山当年是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他和东南分局青年部长陈丕显同志一起对乔信明为支部书记的狱中党支部进行了认真审查,在全面了解了他们在狱中斗争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后,确认他们是一批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好党员,因而给以充分肯定,立即恢复他们的组织关系,并把他们送到新四军,走上抗日战场。

皖南事变后,我父亲在盐城任华中局组织部长,分管党校工作。乔信明因出狱后没有休息,连续作战,双腿浮肿,不能骑马作战,被安排到盐城华中党校边学习边休养;他的爱人,也是本书的作者之一——于玲同志也带着谭震林同志的介绍信来到华中党校。由于她已有身孕,我父亲安排她住在了条件较好的图书馆。后来,乔信明的身体还没彻底康复,就担任了苏中二分区副司令,在紧张的战斗中两条腿瘫痪了,被送到军部卫生部治疗。后来,我父亲和陈毅同志根据华中局的决定,亲自安排于玲同志护送乔信明到上海去治病。乔信明从上海回来后到黄花塘军部休养,我父亲又参与安排乔信明同志的休养生活。所以,父亲对乔信明夫妇是比较熟悉的。

本书讲述的是百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方志敏同志以及乔信明同志(书中化名为赵天明)和他的难友们在狱中英勇斗争的故事。作者对残酷的战争年代、艰难险恶的环境、艰苦卓绝的斗争、传奇般的故事,用质朴的语言娓娓道来,使本书有很强的感染力。

由于乔信明同志是本书故事的亲历者,于玲同志也是新四军的老战士,有丰富的战斗经历,在和乔信明相濡以沫的生活里,对乔信明的战斗经历和传奇故事已烂熟于心,她又是部队中不多的知识分子,有一定的文学修养。所以书中先后登场的各种人物栩栩如生,丰富多彩的故事信手拈来,特定的时代感也极为鲜活,本书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生动。

本书的出版过程也是一个传奇。乔信明、于玲同志完成初稿后,因为时事动荡等原因,书稿竟然被雪藏了半个世纪。庆幸的是,五十多年后的今天,在他们子女的不懈努力下,经多方帮助,这本书终于有机会和读者见面,得以告慰这对可敬的革命夫妻。当然,同时也是某种遗憾,因为两位老人一笔一画写下了数十万字的书稿,却没能亲眼看到著作的出版。乔信明同志在1963年就过早地离开了我们,时年仅54岁;于玲同志在2010年1月9日也驾鹤西去。

当然,他们也许对此并不介意。他们是优秀的共产党人,是忠贞的革命者。在他们眼中,也许只要写出了书稿,就算完成了重要的心愿和使命:给后人留下了可贵的精神遗产。

对于今天的人们,本书的确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革命者即使身陷囹圄,仍然怀有坚定的信念:为求理想实现而奋斗,为谋民众利益而牺牲。为了坚定这个信念,他们表现出为民族大义挺身而出、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表现出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肝胆血眭;即使面对死亡,他们也同样表现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革命勇气。

今天,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光荣岁月,中华民族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改革开放更激发出我们国家和民族从未有过的发展活力。正因为如此,我们尤其应该心怀感激,缅怀先烈,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舍身忘我的献身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8:5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