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牟明威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全面解读经脉运行的奥妙,深入挖掘经脉养生的精华!一本易懂、易学、易用的经脉调养圣经!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医会诊专家、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良铎,中医销书《人体经络使用手册》作者萧言生,《不上火的生活》作者佟彤联袂郑重推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医学博士牟明威潜心打造之作!内附标准经穴部位图!

本书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内容推荐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由《素问》与《灵枢》二卷组成。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而《灵枢》则以经络学说为核心,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本书名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为了消除读者的枯燥感,本书在介绍这些经络养生的知识时,还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经络养生的良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书中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实用!

目录

第一章 导读

 第一节 《黄帝内经》是如何解读人体经络的

 第二节 十二经脉在全身分布的规律

 第三节 人体经络与五脏六腑的对应关系

 第四节 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

 第五节 十二经脉与络脉、经筋、皮部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手太阴肺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掌控人体的呼吸系统

一、肺是人体的“宰相”

二、寅时养肺最适宜

 第二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中府穴:咳嗽就按中府穴,短时间内显奇效

二、孔最穴:咯血出血不用慌,一按孔最把血收

三、鱼际穴:止咳平喘,支气管与哮喘病人的救急穴

四、列缺穴:头颈不适就找它

 第三节 手太阴肺经穴位表

第三章 手厥阴心包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心包是健康的根

一、心包是心的“臣使之官”

二、保养心包在戌时

 第二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内关穴:快速止呕又止嗝,晕车晕船不用药

二、劳宫穴:镇静安神,快速缓解疲劳

三、郄门穴:心绞痛的救急穴

 第三节 手厥阴心包经穴位表

第四章 手少阴心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安心养神靠心经

一、心是身体的君主

二、养心最宜选午时

 第二节 手少阴心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极泉穴:冠心病人的福星,危急关头显身手

二、少海穴:治疗耳鸣有特效,从此告别蝉鸣声

三、神门穴:安神健脑治失眠,经期不再是梦魇

 第三节 手少阴心经穴位表

第五章 手阳明大肠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疏风消肿止疼痛

一、大肠是人体的“传导之官”

二、卯时排便养大肠

 第二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合谷穴:疏风散热治感冒,不打针来不吃药

二、曲池穴:泻热降压效果好,还能兼治臂肘痛

三、迎香穴:鼻部疾患不用愁,一按迎香诸病消

四、手三里穴:治疗肘臂酸痛最有效

 第三节 手阳明大肠经穴位表

第六章 手少阳三焦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耳部不适就找它

一、三焦是人体健康的总指挥

二、三焦保养在亥时

 第二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阳池穴:手脚发冷不用怕,一按阳池热传全身

二、支沟穴:治疗便秘有神效

三、肩髎穴:肩膀疼痛,一揉就灵

四、翳风穴:祛风通络治面瘫

 第三节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表

第七章 手太阳小肠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耳聪目明疾患无

一、小肠是人体的“受盛之官”

二、养护小肠在未时

 第二节 手太阳小肠经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 少泽穴:治疗产后乳汁分泌不足最有效

二、天宗穴:肩胛疼痛效果好,丰胸回乳见效陕

三、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

四、养老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的要穴

五、听宫穴:解决下巴“老掉”的痛苦

 第三节 手太阳小肠经穴位表

第八章 足阳明胃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健胃消食气益增

一、胃是人体的营养之源

二、养好胃脏在辰时

 第二节 足阳明胃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四白穴:养睛明目防近视,美白养颜效果好

二、足三里穴:人体养生保健第一大穴

三、天枢穴:止泻通便双显效

 第三节 足阳明胃经穴位表

第九章 足少阳胆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肝胆之症无处藏

一、胆是人体的“中正之官”

二、子时正是养胆时

 第二节 足少阳胆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风池穴:防治感冒最有效

二、肩井穴:放松身心消疼痛

三、阳陵泉穴:疏肝理气治胆囊炎

 第三节 足少阳胆经穴位表

第十章 足太阳膀胱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不为便溺烦恼

一、膀胱是人体的“州都之官”

二、膀胱的养护在申时

 第二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睛明穴:预防近视的要穴

二、委中穴:腰酸背痛,一按就灵

三、承山穴:缓解疲劳,驱除湿气的大穴

四、至阴穴:治疗产妇胎位不正的特效穴

 第三节 足太阳膀胱经穴位表

 

第十一章 足太阴脾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心情好脾才好

一、脾为后天之本

二、巳时即是养脾时

 第二节 足太阴脾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隐白穴:对崩漏出血和月经过多有特效

二、公孙穴:摆平胃痛和痛经的温阳大穴

三、三阴交穴:治疗妇科病有奇效

四、阴陵泉穴:脾经上的排湿大穴

五、血海穴:补血的最佳穴位

 第三节 足太阴脾经穴位表

 

第十二章 足厥阴肝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让肝脏适时休息

一、肝是人体的“将军”

二、养肝丑时最重要

 第二节 足厥阴肝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大敦穴:有效缓解头痛和焦躁情绪

二、行间穴:舌尖起泡,一按就消

三、太冲穴:人体最好的出气筒

 第三节 足厥阴肝经穴位表

 

第十三章 足少阴肾经

 第一节 脏器解读:肾是生命之源

一、肾是人体生命之源

二、养肾最宜选酉时

 第二节 足少阴肾经穴位的对应病症治疗

一、涌泉穴:人体的长寿大穴

二、太溪穴:人体温肾补阳的要穴

三、然谷穴:让你的胃口大开

 第三节 足少阴肾经穴位表

附录

一、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对应的五腧穴

二、十二经脉的原穴

三、人体的十五络穴

四、人体十二经脉饮食调养简表

五、十二经脉与十二时辰养生对照表

试读章节

一、极泉穴:冠心病人的福星,危急关头显身手

心脏的强健是保证各个脏腑都能健康运行的基础,如果心脏处于不正常状态,血脉闭塞不通,便会影响脏器受损,达不到养生长寿之目的。这一点,黄帝内经在《素问·灵兰秘典论》上早有记载:“凡此十二官(脏腑)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经络)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这些记载无不说明养生之道在于养心。

通过手少阴心经的运行线路,我们可以看出,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首穴,在腋窝顶点,当上臂外展时,腋窝中部有动脉搏动处即是。按摩此穴有宽胸、宁神、养心的功效,是治疗冠心病的要穴,还可治疗中风后遗症、肺心病、颈椎病所致的上肢麻木等。

一般来说,因极泉穴位居腋窝针灸不便,中医很少会应用此穴进行针刺类的方法治疗,主要的操作方法都是弹拨穴位,也就是先用手指点按在穴位上,稍微加力至有酸胀等感觉为止,然后向旁边拨动,拨动时手指的力度不减。那么,要如何衡量是否弹拨到了极泉穴呢?当我们弹拨极泉穴的时候,出现无名指和小指发麻的情况,就是弹拨对了。

由于“极泉”穴是宗气会聚之处。尤其是当冠心病人心绞痛发作时,对极泉穴进行弹拨有很好的疗效,弹拨时,常采用让病人平卧,在舌下含化硝酸甘油片的做法。点弹时先用右手握住患者左手背,使其臂稍外展,可在腋下见到暴露的“极泉”穴。然后,用左手食指尖轻轻点弹此处,点弹1~2分钟后,再用同样方法,换用右手食指尖点弹1~2分钟。一般3~5分钟心绞痛的危重症状便可消失。

所以当心脏发出“警报”信号时,除一般规范用药外,采用点弹“极泉”穴相助,可收到良好效果。

此外,弹拨极泉穴还能够迅速改善因气血不畅引起的心悸、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失眠、神经衰弱以及心脑疾病。如家有病毒性心肌炎的患儿,家长可以让孩子仰卧,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拿揉患儿上肢内侧肌肉10~15次,并以食、中指点按极泉穴1~3分钟,则也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到了夏季,暑热之邪容易耗心气、伤心阴,心脏不好的老人就会常常感到心慌、气短、胸闷等不适,这时坚持自我按摩极泉穴还可治疗和改善此症。其具体方法是:将左右臂交叉于胸前,左手按右腋窝,右手按左腋窝,运用腕力带动手指,有节律地捏拿腋下肌肉15次;再反复揉压15次,直至出现酸、麻、热的感觉。早晚各1次,每次3~5分钟。手法要轻柔,切忌用力过猛。

临床表明,弹拨极泉穴除了能缓解心绞痛,改善因气血不畅引起的症状外,对于消除腹部胀堵亦十分见效。在生活中,如果你只要吃一点食物就马上感觉饱胀难消,通常是心脏功能虚弱,无法供给胃充足的气血用于消化所致。这时按揉一下极泉穴,便可促使心脏给胃提供充足的气血,只需1~2分钟你就会发觉胸口发堵的感觉马上就消失了。再揉个5分钟,整个肚子就会感觉顺畅多了。

P49-51

序言

《黄帝内经》是我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它由《素问》与《灵枢》二卷组成。其中,《素问》主要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的原则,而《灵枢》则以经络学说为核心,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

在黄帝内经《灵枢》卷中,不仅收有关于经络学术的多家学说,而且第一次将人体经络由“十一脉”发展为十二脉。其以手足、阴阳为名,把六脏、六腑与经脉合为一体,构成了脏腑、经脉、血气的循环系统。从此,使人体十二经脉的体系臻于成熟。

《黄帝内经》认为,经脉是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它可以保健康、定生死。所以,黄帝内经在《灵枢·经别篇》中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可见,十二经脉与人体“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它既是“人之所以生”的根本,也是“病之所以起”的源头。

从人体经穴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十二经脉遍布全身,它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将人体各个器官与组织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以运行气血,营养机体,使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保持协调和平衡。如果这些经脉出现失调,就会影响各个器官的正常运行。这时,疾病自然会乘虚而入……

那么,人体十二经脉是如何确定的?它与脏腑、时辰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对此,黄帝内经在《灵枢》卷中指出,人体经脉有正经和奇经之分。正经有十二,分别为手足上的三阴经和手足上的三阳经,合称“十二经脉”。奇经有八条,即督、任、冲、带、阴跷、阳跷、阴维、阳维,合称“奇经八脉”。鉴于正经与奇经分属两大不同的体系,所以,本书主要侧重于十二正经的养生与解读。

在《黄帝内经》一书中,人体的十二经脉都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脏器。如手太阴经对应“肺”;手少阴经对应“心”;足阳明经对应“胃”;足少阴经对应“肾”;足厥阴经对应“肝”……也就是说,十二经脉与人体的六脏六腑(含心包)是紧密相连的。哪一条经脉出了毛病,其相对应的经脉肯定也会出现异常。所以,中医常常以“把脉”的方法来诊断疾病的类型。如宋代名医窦材就在《扁鹊心书》上说过:“学医不知经络,开口动手便错。”由此可见,中医诊病是非常重视经络运行的。

当然,人体的十二经脉不仅与十二脏腑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与十二时辰也有着独特的对应关系。如子时是“胆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足少阳胆经;丑时是“肝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足厥阴肝经;寅时是“肺经”当令,对应的经脉就是手太阴肺经……

总之,《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问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方法,就可以达到良好的养生效果。

本书名为《黄帝内经十二经脉养生法》,实际上是对《黄帝内经》的经络学说进行了一次深入浅出的解读。本书以十二正经为脉络,重点介绍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所统领的十二条主要经脉。在介绍每一条经脉的时候,都有机地将它们所对应的脏腑、时辰结合在一起,使之更加科学,更加贴切。

为了消除读者的枯燥感,本书在介绍这些经络养生的知识时,还与现实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使经络养生的良方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和可操作性。从而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读者感到书中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非常贴近,非常实用!

对《黄帝内经》这样的医学名著进行解读,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作者愿接受各位专家的指正,为祖国医学的繁荣昌盛而共同努力!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