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年岁愈增,愈加喜欢漫游。种种游记书籍,令我爱不释手,读得废寝忘食,以致把学校日常功课忽略。我多么渴望在风和日丽之际,漫步码头,看只只船儿远去。我心驰神往,凝视它们愈来愈小的风帆,想象中随之漂向天涯海角。
此种爱好,当时不过朦朦胧胧;以后读书更多,思想更广,爱好亦更具有理性,更加明确。我到美国各地游览。但我并非仅喜爱美丽风光——果真如此,便毋须去国外旅游,因为自然赐予美国的妩媚,并不少于其他国家。美国有辽阔的湖水,如海洋般银波闪闪;有巍峨的群山,色彩鲜明;有富饶的山谷,植物茂密,鸟兽众多;有巨大的瀑布,在幽静的山中隆隆作响;有广袤的平原,草木青葱起伏,天然而成;有深广的河流,庄严肃穆地流向海洋;有人迹罕至的森林,宏伟壮观;有蓝蓝的天空,夏日彩云飞舞,阳光灿烂,魅力无穷。不,美国人若欲观赏壮丽美景,美国已绰绰有余,无须他求了。
然而,欧洲自有其迷人之处——它能给人以历史与诗意的联想。那里不乏艺术杰作,上流社会生活风雅,当地古老习俗奇异非凡。不错,我的祖国朝气蓬勃,前程似锦;而欧洲历史悠久,其留传的珍品丰富多彩。即使一座座废墟,也在述说着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每一块朽石即是一部编年史。凡功名远扬之处,我均渴盼一游,似乎欲步一步古人后尘,流连于坍塌的城堡,面对摇摇欲坠的高塔凝目遐想——简言之,我欲脱身于平凡的现实,沉醉在古昔朦胧的壮丽之中。
此外,我真诚渴望一睹世上的伟人。美国诚然也有自己的伟人,每个城市均不乏其例。我本人就曾置身其中,几乎觉得相形见绌,惶惑不安;因为对一个区区小人而言,最感到懊恼的莫过于处处在伟人脚下,尤其是都市伟人。然而,我仍然迫切想见见欧洲的伟人,因为我曾读过许多哲人的著作,得知一切动物在美洲都要退化变质,人也不例外。所以我想,欧洲伟人一定比美洲伟人高明,正如阿尔卑斯山的顶峰,比哈得孙河的高地巍峨一般。不少英国游人一到美国就高傲自大,自命不凡,见此情景,我更坚定了上述观点;而我也深信,这些英国人在本国并非一、二流之辈。总之,那是一个充满奇迹的地方,我一定要亲眼去见一见,看看我从中退化出来的巨大民族。
满足我此种漫游的强烈爱好,或许有幸,或许不幸。我曾漫游各国,人生的千变万化见识不少。哲学家观察事物总是细致入微,而我无法做到,只像个喜爱美景的普通游人,以悠闲自在的眼光作一番观赏,似乎从每家图片店窗口漫步而过。吸引我的,时而有优美的写生画,时而有奇异的漫画,时而有可爱的风景画。现代旅行者,时兴游览时手中握笔,记录下所见所闻,回去便写出很多美文佳作;既然如此,为了给朋友增添一种趣味,我也零星涂写几笔。可是,当我对记下的随笔小品回头一顾时,不禁心中惘然,发现由于我性情闲散,竟然把重大内容置之一旁——而每个欲著书立说的游人,总会对此细加考察。恐怕,我会像一个蹩脚的风景画家,令人失望——他游览了欧洲大陆,却不改喜好四处闲游的本性,随心所欲,到穷乡僻壤去写生作画。因此,他的速写本里不乏村合、美景和无名遗迹,却将圣彼得大教堂、古罗马圆形剧场、特尼尔瀑布或那不勒斯海湾忽略,整个作品居然不见一幅冰川或火山画。 (P2-P3)
跋
去吧,小书,上帝为你铺平道路,
并且尤其给你如下祝福——
祝将来读你的人,
帮你纠正书中错误,
无论部分或全部。
乔叟《没有怜悯的美丽夫人》
在结束《见闻札记》第二卷时,笔者不能不表明:我深感人们对第一卷的喜欢,以及对我这个外国人的厚爱。即便是批评家,无论别人怎样说,我都发现他们异常温和友好。不错,对于每个人,本书总有一两篇文章不受欢迎,而它们加起来,几乎可以让人们对我的作品大加谴责;但我亦有所安慰,注意到某人特别指责的,正是另一人特别赞扬的。这样,赞扬与指责两相抵消,我感到此书总体而言,远非赏罚所能概括。
我明白人们给予我大量忠告,如果不予听取,那么我将很可能大失宠爱;因为当人们给你提出颇多宝贵建议而不收分文时,你误入歧途似乎只怪自己。我只能说,为了维护自身,我曾一度真心决定在第二卷中,听从人们对第一卷的意见;但不久我不得不停止这一想法,因为各种对立的优秀忠告一齐向我发出。一人好意劝我不要荒唐可笑;另一人劝我不可忧郁沉闷;第三人确信地说我描写形容尚可,但告诫我叙述一事就别管啦;第四人声言说我讲故事挺不错,当故事充满忧思时的确有趣,不过假如我以为自己富有幽默,可就大错特错了。
这样,朋友的劝告让我陷入困惑,他们依次关闭某一条特别之路,只让我去路旁漫游;我发现要听从其劝告,事实上寸步难行。我一时相当尴尬,然后忽然想到继续一如当初那样漫笔闲聊:既然此书内容多样,为不同读者而写,就不可能指望人人喜欢所有文章:但假如每个读者在书中能找到中意的东西,那么我的目的即全然达到。在一张丰盛的餐桌前,要客人对每一份菜同样喜欢,实在不易。一人对烤猪极其厌恶;另一人拿着咖喱食品或加有辛辣调味品的菜肴,却相当反感;第三人无法忍受具有古朴风味的鹿肉和野禽;第四人胃口颇富男子气概,对为女士装在盘里的小玩意不屑一顾。于是每一样食品会依次遭受指责;然而,在各种胃口中,几乎没一样菜端开餐桌时未被某位客人品赏、玩味。
考虑到此,我仍然冒险用写作第一卷那种驳杂的方式写作第二卷。只请求读者,如果你偶然发现一篇喜欢的东西,要相信这正是专门为你这样的明智读者所写;同时我亦恳求你,如果读到任何不喜欢的文章,要予以容忍,因为那是笔者不得已为趣味略低的读者所写。
老实说,笔者明白拙著错误和缺陷多多,深知自己在写作艺术上多么缺少训练和才能。我身处特殊环境,缺乏自信,这又使文章的不足有增无减。我感到自己在一片陌生土地上写作,出现于从小惯于非常敬畏的大众面前。我极渴望得到其认可,但发觉就连这亦不断妨碍我的能力,使我失去悠闲和自信——而这又为成功的创作所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对我的善意鼓舞着我继续前进,我希望最终站得更稳;于是我行进着,一半冒险一半畏缩。我既为自己的好运意外,又为自己的鲁莽吃惊。
美国文学之父的传世佳作
(译本序)
刘荣跃
1
关于美国文学的历史,严格说不过约两百年,和欧洲任何一个国家的文学史相比,它历时最短但发展最快。在欧洲大陆上,对美国文学作品不屑一顾的不乏其人,原因之一是它缺乏悠久传统。不过,在19世纪初期,美国文学作品便开始赢得英国与欧洲大陆有识之士的承认。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十七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司各特和拜伦等人成为他的知交,萨克雷称其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第一位使节”。本书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作品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欧文其他杰出的作品尚有:《纽约外史》《一个旅行者的故事》《哥伦布传》《大草原游记》《阿尔罕伯拉宫》《征服格拉纳达》和《布雷斯布里奇庄园》等,其中《纽约外史》是他早期的一部成名作。
这里,我们不妨从美国作家查尔斯·达德利·沃纳著的《欧文传记》中,看看其代表作《见闻札记》当年受到欢迎的情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或许可以对于我们认识本书的影响有所帮助:“它仍然赢得了公众,给我带来名声,因为一本具有独创性的书在美国是有些非凡出众、不同寻常的。我被人注目,让人拥抱,一段时间因自己获得的名气而受到抬举。我发现自己待在纽约觉得不自在,于是出去旅游了一次。不管我走到哪里都大受关注。我充满了青春的活力与生机,与我现在截然不同,我为早年品尝到深受公众喜爱的滋味兴奋不已。”可以说本书充分体现了“欧文散文”的特色,在世界名家散文中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与风格,堪称是世界文学中一颗不可多得的灿烂明珠。
本书原名为《杰弗里‘克雷恩绅士见闻札记》,亦即欧文当初用笔名“杰弗里‘克雷恩”出版了此书,正如他用笔名“迪德里希.尼克博克”出版了《纽约外史》一样,以便出于某些考虑一时起到隐身的作用。
2
这部作品大致包括故事、散文和文学评价三类,彼此既有一定连贯性,又可单独成篇。就欧文的故事和散文而言,也只是一个大致划分,并无明确界线。有的以故事叙述为主,但也不乏抒情色彩;有的以抒情描写为主,但也包含引人的故事。所以小说和散文自然天成地融为一体。
抒情昧浓是本书的一大特色。《妻子》是我很喜欢的一篇故事。男人有一位美满的妻子的确非常幸运,他会觉得生活充满欢乐和阳光。好妻子能和丈夫同甘共苦,尤其在“共苦”上最能体现其伟大之处,因为不少人是同甘容易共苦难。人在遭受重大打击时,精神比较脆弱,这时如果能得到心爱人的安慰和帮助,便会重振生活勇气,创造新的美好人生。可见爱人的理解和支持非常可贵。《妻子》正是讲述的这样一个极其感人的故事。但故事并非平铺直叙,而是饱含浓浓情意。请看如下散文似的描写,多么形象生动:
蔓藤优美的叶儿一直将橡树缠绕,并被树身高高举向阳光;当雷电劈开强壮的树干,它仍然会用其爱抚的卷须,紧紧将橡树环抱,同时紧贴碎裂的树枝。同样,上帝绝妙的安排是,在丈夫幸福时刻,女人仅为附于其上的装饰;但在丈夫突然灾难临头时,则成为他的支柱,给他慰藉,巧妙分担其内心深处的痛苦,轻轻扶起他低垂的头颅,抱紧其破碎的心。
《破碎的心》也是一篇抒情味很浓的爱情故事,写一个女子因为失去心爱的人而心灵破碎,直至悲哀地死去。女人的最大幸福恐怕是得到美满的爱情和婚姻,其次才是取得事业上的成就,而男人一般说来是事业第一爱情第二的,虽然两者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女人也希望男人事业有成)。这种看法已为很多人认同(尽管也有其偏见)。
……
4
由于原文古雅,因此阅读有较大难度——这或许是在今天名著重译普遍的情况下,仍不多见本书中译本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之所以毅然决定不畏艰难完成此项工作,也主要是基于对作品的喜爱——否则绝对翻译不好的。我能深切感悟到作者的心声,感悟到他心灵的震颤。为尽量保证质量,我曾反复研读原著,每天翻译进度缓慢,反复修改。而此次出版,笔者又专门抽出时间再次认真作了全面修订,从而使拙译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副其实的“全译本”,完整反映出了原著的本来面目。最重要的是全部译出了近两万字的欧文“原注”和“附言”之类的说明文字,这对于读者全面深入地理解和研究作品不无益处。拙译2003年首次出版时,曾略去《修订版序》《罗斯科》《约翰·布尔》和《波卡罗克特的菲利普》这些篇章,2008年第一次修订再版时将其全部译出。此次第二次修订再版,又将所有原注等译出(未标明原注的均为译者注),同时对个别地方的用词进一步作了规范和调整,对有疑点的地方对照原文进行了核实和完善。在译诗的押韵上,也力求体现原文的韵律,以便尽量表现出原诗的韵味,同时让读者对西诗的押韵方式有所了解。
重新阅读、修订,仍然使我感到十分愉悦,这除了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外,也是对自己辛勤劳动的认可。此译本如基本能体现作者的主题思想和创作风格,我将十分欣慰;但我明白拙译中的不足在所难免,诚恳希望专家同行和广大读者不吝指正,我深表谢意,并将努力使之完善,以无愧于美国文学之父的这部传世佳作。
本书根据1978年Haskell Springer编、Twayne Publishers出版的《华盛顿·欧文全集》翻译。
2003年5月一稿
2008年2月第一次修订
2014年10月第二次修订于天府雄州·四川简阳
华盛顿·欧文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17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见闻札记/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作品系列》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的其它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这是一本故事和散文集,主要篇章有:《睡谷的传说》,《妻子》,《航海》,《英国的乡村生活》等,其中不乏可读性强的名篇佳作。
华盛顿·欧文(1783—1859),是美国散文家和短篇小说家。他一生曾三度赴欧,在英、法、德、西等国度过十七年。在这期间,他访问名胜古迹,了解风土人情,收集民间传说,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从1819年起,他陆续发表许多散文、随笔和故事。1820年汇集成《见闻札记/美国文学之父欧文作品系列》,在英国出版引起轰动,流传甚广,使他成为第一个获得国际声誉的美国作家,被誉为“美国文学之父”。司各特和拜伦等人成为他的知交,萨克雷称其为“新世界文坛送往旧世界的第一位使节”。本书被誉为美国富有想象力的第一部真正杰作,“组成了它所属的那个民族文学的新时代”。作品的艺术水平,超过了他的其他任何一部作品。它以高超的艺术技巧,把浪漫主义奇想与日常生活场景的真实描写、幽默和抒情结合在一起。不少篇章富有传奇色彩,情真意切,引人启迪,动人心魄。欧文其他杰出的作品尚有:《纽约外史》《一个旅行者的故事》《哥伦布传》《大草原游记》《阿尔罕伯拉宫》《征服格拉纳达》和《布雷斯布里奇庄园》等,其中《纽约外史》是他早期的一部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