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作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为文学研究会散文创作的中坚,后来又成为开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选录的篇数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本书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稻草人--叶圣陶散文/青少年文库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叶圣陶 |
出版社 | 浙江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先行者。作为散文家,他早期和周作人、朱自清共同成为文学研究会散文创作的中坚,后来又成为开明派散文的代表,其散文被一九三五年出版的《中国新文学大系》选录的篇数仅次于周作人、鲁迅和朱自清。本书收录了叶圣陶先生的散文精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巧,文笔精巧、语言幽默、内蕴深厚、风格恬淡,充分显示了叶圣陶先生的文学功底及丰富的人生阅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非常值得一读。 内容推荐 叶圣陶是20世纪中国一位杰出的作家、教育家和出版家,又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 本书为他的散文作品集,主要收录了《稻草人》、《寒晓的琴歌》、《丛墓似的人间》、《俞曲园先生和曲园》、《没有秋虫的地方》、《天井里的种植》、《游临潼》、《诗的泉源》、《暴露》等作品。其中《稻草人》以田间草人的目光与心灵,感受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是叶圣陶童话的代表作,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目录 稻草人 伊和他 生活 寒晓的琴歌 晓行 啼声 丛墓似的人间 深夜的食品 苍蝇 希望 三种船 乐山被炸 荣宝斋的贡献 刺绣和缂丝 我和商务印书馆 没有秋虫的地方 藕与莼菜 客语 昆曲 牵牛花 看月 说书 写不出什么 天井里的种植 几种赠品 过节 牛 两法师 我们的骄傲 胡愈之先生的长处 略谈雁冰兄的文学工作 驾长 夏丐尊先生逝世 朱佩弦先生 回忆瞿秋白先生 佩弦周年祭 悼剑三 俞曲园先生和曲园 《郑振铎文集》序 记游洞庭西山 假山 谈成都的树木 过三峡 游临潼 登雁塔 游了三个湖 黄山三天 记金华的两个岩洞 诗的泉源 第一口的蜜 其实也是诗 文章例话 背影(朱自清) 辰州途中(沈从文) 邓山东(萧乾) 暴露 揣摩 我和儿童文学 试读章节 生活 乡镇上有一种“来扇馆”,就是茶馆,客人来了,才把炉子里的火扇旺,炖开了水冲茶,所以得了这个名称。每天上午九十点钟的时候,“来扇馆”却名不副实了,急急忙忙扇炉子还嫌来不及应付,哪里有客来才扇那么清闲?原来这个时候,镇上称为某爷某爷的先生们睡得酣足了,醒了,从床上爬起来,一手扣着衣扣,一手托着水烟袋,就光降到“来扇馆”里。泥土地上点缀着浓黄的痰,露筋的桌子上满缀着油腻和糕饼的细屑;苍蝇时飞时止,忽集忽散,像荒野里的乌鸦;狭条板凳有的断了腿,有的裂了缝;两扇木板窗外射进一些光亮来。某爷某爷坐满了一屋子,他们觉得舒适极了,一口沸烫的茶使他们神清气爽,几管浓辣的水烟使他们精神百倍。于是一切声音开始散布开来:有的讲昨天的赌局,打出了一张什么牌,就赢了两底;有的讲自己的食谱,西瓜鸡汤下面,茶腿丁煮粥,还讲怎么做鸡肉虾仁水饺;有的讲本镇新闻,哪家女儿同某某有私情,哪家老头儿娶了个十五岁的侍妾;有的讲些异闻奇事,说鬼怪之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有几位不开口的,他们在那里默听,微笑,吐痰,吸烟,支颐,遐想,指头轻敲桌子,默唱三眼一板的雅曲。迷潆的烟气弥漫一室,一切形一切声都像在云里雾里。午饭时候到了,他们慢慢地踱回家去。吃罢了饭依旧聚集在“来扇馆”里,直到晚上为止,一切和午前一样。岂止和午前一样,和昨天和前月和去年和去年的去年全都一样。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城市里有一种茶社,比起“来扇馆”就像大辂之于椎轮了。有五色玻璃的窗,有仿西式的红砖砌的墙柱,有红木的桌子,有藤制的几和椅子,有白铜的水烟袋,有洁白而且洒上花露水的热的公用手巾,有江西产的茶壶茶杯。到这里来的先生们当然是非常大方,非常安闲,宏亮的语音表示上流人的声调,顾盼无禁的姿态表示绅士式的举止。他们的谈话和“来扇馆”里大不相同了。他们称他人不称“某老”就称“某翁”;报上的记载是他们谈话的资料,或表示多识,说明某事的因由,或好为推断,预测某事的转变;一个人偶然谈起了某一件事,这就是无穷的言语之藤的萌芽,由甲而及乙,由乙而及丙,一直蔓延到癸,癸和甲是决不可能牵连在一席谈里的,然而竟牵连在一起了;看破世情的话常常可以在这里听到,他们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某人干某事是“有所为而为”,某事的内幕是怎样怎样的;而赞誉某妓女称扬某厨司也占了谈话的一部分。他们或是三三两两同来,或是一个人独来;电灯亮了,坐客倦了,依旧三三两两同去,或是一个人独去。这都不足为奇。可怪的是明天来的还是这许多人;发出宏亮的语音,做出顾盼无禁的姿态还同昨天一样;称“某老”“某翁”,议论报上的记载,引长谈话之藤,说什么都没有意思都是假,赞美食色之欲,也还是重演昨天的老把戏!岂止是昨天的,也就是前月,去年,去年的去年的老把戏。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上海的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谁能计算他们的数目。车马的喧闹,屋宇的高大,相形之下,显出人们的浑沌和微小。我们看蚂蚁纷纷往来,总不能相信他们是有思想的。马路上的行人和蚂蚁有什么分别呢?挺立的巡捕,挤满电车的乘客,忽然驰过的乘汽车者,急急忙忙横穿过马路的老人,徐步看玻璃窗内货品的游客,鲜衣自炫的妇女,谁不是一个蚂蚁?我们看蚂蚁个个一样,马路上的过客又哪里有各自的个性?我们倘若审视一会儿,且将不辨谁是巡捕,谁是乘客,谁是老人,谁是游客,谁是妇女,只见无数同样的没有思想的动物散布在一条大道上罢了。.游戏场里的游客,谁不露一点笑容?露笑容的就是游客,正如黑而小的身体像蜂的就是蚂蚁。但是笑声里面,我们辨得出哀叹的气息;喜愉的脸庞,我们可以窥见寒噤的颦蹙。何以没有一天马路上会一个动物也没有?何以没有一天游戏场里会找不到一个笑容?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我们丢开优裕阶级欺人阶级来看,有许许多多人从红绒绳编着小发辫的孩子时代直到皮色如酱须发如银的暮年,老是耕着一块地皮,眼见地利确是生生不息的,而自己只不过做了一柄锄头或者一张犁耙!雪样明耀的电灯光从高大的建筑里放射出来,机器的声响均匀而单调,许多撑着倦眼的人就在这里做那机器的帮手。那些是生产的利人的事业呀,但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了! 一切事情用时行的话说总希望它“经济”,用普通的话说起来就是“值得”。倘若有一个人用一把几十位的大算盘,将种种阶级的生活结一个总数出来,大家一定要大跳起来狂呼“不值得”。觉悟到“不值得”的时候就好了。 1921年 P12-15 序言 厚厚二十五卷《叶圣陶集》,散文占到十七卷,而通常所说的文学散文.亦即小品或称作美文的,至少也在百万字以上。我们从中挑选出代表性篇章,分童话、写实、写意、写人、写景、文心等类,辑成本书。可以说。叶氏散文的精华大致囊括于此了。 叶圣陶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稻草人》以田间草人的目光与心灵,感受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是叶圣陶童话的代表作,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 写实是叶圣陶散文的特点。阿英称赞他的“每一篇小品,真不啻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优美的,人生之诗”。作为新文学史上的写实派大家,叶圣陶力主文学反映人生,描写平民百姓“血与泪”的生活。他特别擅长表现妇女、儿童、小市民的人生。《伊与他》是一幅惟妙惟肖的母子亲情图:皎洁的月光下,儿子在年轻母亲怀中戏耍;不料孩子手中的玻璃球击中了妈妈的脸颊。顿时,疼痛、泪水、啼哭、微笑、亲吻、爱抚,在母子间齐发并作。作品显示了一种理想的人生境界——爱、美、光明。《寒晓的琴歌》对一群被迫卖唱的小歌女表示了深切的同情。《生活》用特写镜头对准城乡茶馆,对浑浑噩噩、无所事事整日泡在茶馆中的小市民芸芸众生及其灰色卑琐的人生,作了针砭。《深夜的食品》以有闲阶级的夜生活为题,写为夜生活服务的夜宵叫卖者及其食品,揭示有闲者的寄生奢糜生活。与小市民、有闲者庸凡鄙俗的人生相比,作者笔下还有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积极进取的人生。《乐山被炸》叙述乐山寓所被日机轰炸,夷为焦土,作者与乐山群众一起,义愤填膺,同仇敌忾,不但没有丝毫颓丧屈月艮,相反更激起对敌人的仇恨。叶氏的写实散文重视文学真实性,善于以有血有肉、鲜活跃动的细节描写,摹状人生,刻画人物。《三种船》以工笔画的技法,精雕细刻地将故乡三种航船的形态、特点、异同、兴衰以及船家服务、乘客心态等等,描摹得细致人微。《荣宝斋的贡献》、《刺绣和缂丝》等,记述新中国对戏剧、绘画、手工艺术的关爱。 如果把叶氏的散文比作交响乐,他的写意散文就是其中的华彩乐章。写意散文,顾名思义,就是托物言志,借事寄情。茅盾说过,叶圣陶早年“以为‘美’(自然)和‘爱’(心和心相印的了解)是人生最大的意义,而且是‘灰色’的人生转为‘光明’的必要条件。‘美’和‘爱,就是他对生活的理想”。他的写意散文正是沟通爱与美的渠道。叶氏生于苏州而长年定居上海,对这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大城市的畸形都市文明,有着切肤的感受。他的散文对此进行了鸟瞰式的扫描。他的写意散文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青少年时代的旧闻趣事,追怀逝去的金色年华。二是抒发离愁别绪,表达对爱人、亲人、友人的爱情、亲情、友情。三是夸赞眷恋故乡的特产和独有的风情习俗、文化遗存,倾吐浓浓的乡思乡情和恋乡情结。《没有秋虫的地方》借故乡的秋虫秋声,诅咒上海“连秋虫都不屑于居留”,简直如同“荒漠无味”的人间沙漠。《藕与莼菜》写的似乎是故乡的特产,骨子里透出的却是对故乡强壮健美的乡男乡女和乡风乡俗的赞美怀恋。《牵牛花》和《天井里的种植》都写在上海牢笼似的庭院里栽种草木花卉,给燥干枯槁的生存空间增添一丝绿色春意。这些写意散文蕴含着哲理思辨和象征色彩,借树木花草之酒,浇胸中郁结的块垒不平。意味深远,寓意绵长,写得既隽永清新,又柔中带刚。叶圣陶所要写的意。言的志,寄的情,无非是对黑暗现实的厌弃,对邪恶势力的憎恨,对理想生活——真、善、美、爱、光明的执著与期盼。 叶圣陶的散文还善于捕捉特征,画龙点睛地刻画了胡愈之、沈雁冰、陶行知、郑振铎等一大批文化人的群像。作为中国脊梁的这些优秀分子的人生之路,在作者笔下真的成了一首首成功的、优美的人生之诗。 叶圣陶的写景散文富有诗意。写于解放前的有揽胜太湖的《记游洞庭西山》,评说假山艺术的《假山》,描述绿荫之美的《谈成都的树木》以及记叙乘坐木船历险三峡的《过三峡》等。建国后作者经常外出巡视,一九五三和一九五四年之交的陕甘之行,以及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游历江苏、内蒙,留下了众多游记华章。他不但观赏了祖国的名山大川、古迹胜景,领略了大自然和人文景观的壮美,而且豪情满怀地描绘了社会主义建设欣欣向荣的景象。写景散文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游了三个湖》和《记金华的两个岩洞》两篇。三个湖指太湖、南京玄武湖和杭州西湖。全篇采用对比手法,先是今昔对比:三湖都进行了清淤疏浚,都建立了疗养院,都移风易俗变脏乱为整洁。次写游览印象。玄武湖突出湖边的一抹城墙,把城墙的线条与颜色同玄武湖的水光、紫金山的山色相映互衬,写尽此中独有的美。写太湖美则强调“浩渺无际”的静趣,“湖波拍岸”的韵律,以及“风雨晦明,云霞出没”时光和影变幻的动感。对西湖极力赞美:“仿佛是盆景”似的小巧、娟秀。两个洞指浙江金华的双龙洞和冰壶洞。前者极低极窄,洞底有伏流,仅容一小船出入,进洞需贴卧船底。后者在高山之上,洞内有悬空瀑布,山水从天跌下,轰然作响。两个洞都有水,一高一低,一动一静,一奔泻一缓流,一仰视一俯瞰。两相比照,叹为奇观。把三湖两洞的历史变迁和蕴藉的美,用如此素朴简练而又轻巧洒脱的笔致,娓娓道出,真是大手笔。 叶圣陶是一位资深文艺批评家、鉴赏家。早在五四时期就写下许多卓有见地的新文学评论。三十年代他和挚友朱自清、俞平伯共创解诗学。朱、俞分别侧重于对白话新诗和古典诗词作本体上的解析。而叶则根据美学原理,开风气之先,对新文学运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作品.率先提出了多元化的审美判断和价值判断,对现代小说、散文、诗歌作出了鞭辟入里的微观上的透视剖析,对中国现代文学诗文小说的鉴赏美学,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本书从大量评论中,精选十八篇,从中既能窥见叶圣陶在这方面成就之一斑,也可以当作精品散文来阅读欣赏。 编者 书评(媒体评论)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 弗兰西斯·培根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