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柯南道尔编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描述他的家庭和个人经历。福尔摩斯是个具有高超侦探才能的人,他专门在紧靠大英博物馆的贝克街租了间房子,在那里,他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因此,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合乎逻辑,入情入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使人容易接受并相信。小说结构严密,丝丝入扣,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它不断从各个方面提出各种问题,吸引读者寻求答案,不忍释手。这种手法在某种程度上类似中国的章回小说,也是今天侦探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小说还常常利用惊险的情节,扣人心弦,刺激读者的感情,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本阿瑟·柯南道尔编著的《福尔摩斯探案集(无障碍阅读新课标新阅读)》中,除了那些惊心动魄、耸人听闻的探案,更多的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嫉妒、猜疑、仇恨。此外,福尔摩斯与华生为了正义却时而触犯法律,比如说为了盗取一封信件而潜入诈骗犯的住宅,因同情便放走了为爱人复仇,杀死了法律制裁不了的两个凶犯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人道主义的惩恶扬善的思想。
福尔摩斯是个真实的人物,他一刻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他乘坐大家熟悉的马车,出没在11月伦敦的大雾之中;他住在众所周知的旅馆,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他报纸;他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往接触,经历人人熟悉的事件……他是社会现实中的一员,而不是超越现实的英雄。他有高超的侦探才能,那是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结果。他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活动合乎逻辑,合情合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令人深信不疑。
四、老太太的戒指
忙了一上午,我已大感吃不消。午后福尔摩斯去听音乐会了,我就打算在沙发上小睡片刻,但是,我的计划泡汤了。因为一旦我闭上眼睛,眼前便会映现那具丑恶、蜷曲的尸体,各种疑问在我脑中交互兴起:蓝依拿果如福尔摩斯所说,是被毒死的,那么地上的血又是谁流的呢?附近又没有打斗的痕迹,说明那就不可能是勒死的。看福尔摩斯一副自信得意的样子,我却是满头雾水。唉!
福尔摩斯回来时已经很晚,可见听了音乐会后,他又去过别的地方,他却提都不提。
“你还记得达尔文对音乐的看法吗?他说人类演奏和欣赏音乐的能力,早在语言能力之前。所以,我们才会这么容易受音乐感动。”
“我不懂你的意思。”我不经意地回答。
“咦!你是不是有心事?还在想白克东路的命案?”
“老实说,经过阿富汗战争,我见多了血肉横飞的场面,可是,这命案,不同寻常。”
“你看过今天的晚报没有?”福尔摩斯突然问。
“没有。”
“报上登的凶案新闻,非常简单,没有提到抬尸体时,掉落了一枚女用戒指,这一点正合我意。”
“为什么你在意这一点?”
“你先看这则广告,这是我今天早晨送到各报馆去的。”
说着,他把报纸给我看。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是失物招领栏中的第一则广告。广告是这么写的:
在白克东路的白哈德街和荷兰村之间,拾到一枚纯金戒指。遗失者可于今晚8点到9点之间,到贝克街221号B,跟华生医生接洽。
福尔摩斯等我看完,忙说:“很抱歉,借用了你的名字。如果用我的名字,看到的人就会知道我的用意。”
“用我的名字没关系,万一有人来领戒指,我怎么应付?”
“你不用担心,我当然有办法。”说着,他把戒指给我,“这是仿造的,正可以派上用场。”
“你认为谁会来领戒指?”
“就是那个红脸、穿方头鞋的人,他就是不来,也会派他的朋友来。据我推测,他一定是在俯身查看尸体时掉了戒指,等到离开屋子时,才发现戒指掉了,又重新回到屋子。当时,他一时疏忽,没有吹熄蜡烛,才引起警察注意。他正回到花园门口时,碰到了警察,只好装醉。如果换了是你,是否也会以为戒指是自己离开屋子后掉在马路上的?这么一来,他就会急着看晚报的失物栏。他绝不会认为这是圈套,他在一小时内就会来。”
“他来了以后,我怎么做?”
“你不是有旧手枪吗?把子弹装好。这个人由我对付,我猜想他长得人高马大,多小心一点总是好的。”
等我拿了手枪出来,餐桌已收拾完毕,福尔摩斯又在抚弄小提琴。
“我刚才接到美国的回电,和我的推想完全吻合。”
“你的推想是什么呢?”
他却不理我的问题,说:“待会儿那个人来时,你随便跟他聊聊,不要把他吓走了。”
当他说话时,门铃大响,我们听到楼下的仆人去开门的声音。
楼下传来粗哑的问话:“华生医生是不是住在这儿?”
随即,传来模糊不稳的脚步声,福尔摩斯面露惊奇。轻微的叩门声响时,我大声应着:“进来!”
进来的人完全出乎我们的想象,不是什么彪形大汉,而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她呆呆地看着我们,手指颤抖着放在口袋里,十分不安的样子。
她在口袋中摸出了一张折皱的晚报,指着我们登的广告。
“先生,我是看了你们的广告来的。白克东路上掉的金戒指,是我女儿阿兰的结婚戒指。她刚结婚不到一年,先生是船上的厨师,脾气很坏,如果他知道我女儿把结婚戒指丢了,一定会大发脾气,我女儿昨晚是去马戏场的……”
我接着问:“是不是这枚戒指?”
老太太大喜:“感谢上帝,就是这枚戒指,我女儿阿兰一定要高兴死了。”
我随手拿起一支铅笔,问:“你的住址在哪里?”
“在赫司帝路邓肯街13号,离这里很远。”
福尔摩斯冷冷地说:“白克东路并不在赫司路和马戏场中间啊!”
老太太转过身来张开她那泛红的眼睛,凝视着他说:“这位先生是问我的地址啊!我女儿阿兰住在培根海路,5月田场3号。_’’
“那么,你姓什么?”
老太太说:“我姓索叶,我女儿姓丹尼斯,她的丈夫叫汤姆·丹尼斯。他在船上是个好水手,一上岸,除了酒就是女人……”
这时,福尔摩斯朝我使了个眼色,我就说:“索叶太太,你的戒指拿去吧!这既然是你女儿的东西,就应该物归原主。”
老太太含含糊糊地说了一大堆谢谢的话,就包好戒指,放在口袋里,转身下楼。
福尔摩斯一等老太太出去,立刻奔向卧室。几秒钟后,他已穿了一件长外套,裹了一块头巾出来。
他急急地说:“她跟他一定是同党,我要跟踪她。”
我从窗口往下看,只见老太太正在马路对面缓步而行,而福尔摩斯就在她身后不远悄悄地跟着。
我暗想:“他的推测如果正确,这次必有收获,否则,又要走一段冤枉路了。”
本来想睡一会儿的,但是,他没回来,我怎么睡得着?索性点了根烟,找了本书看。P21-23
作者简介
柯南·道尔(1859-1930),出生于爱丁堡,9岁时就被送入耶稣预备学校学习,当他在1875年离开学校时已经对天主教产生厌恶情绪,而成为一名不可知论者。1876—1881年间,他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毕业后作为一名随船医生前往西非海岸,1882年回国后在普利茅斯开业行医。不过他行医并不太顺利,在此期间柯南.道尔开始写作。在搬到南海城后,他才开始花更多的时间在写作上。柯南·道尔的第一部重要作品是发表在(1887年比顿圣诞年刊》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该部小说的主角就是之后声名大噪的歇洛克·福尔摩斯。1885年,柯南·道尔与路易斯.霍金斯结婚。1890年,柯南·道尔到维也纳学习医学。一年之后回到伦敦,成为一名眼科医生,这使得他有更多时间写作。1906年,霍金斯因结核病过世。1907年,柯南·道尔与珍。勒奇小姐结婚。
到晚年时,柯南·道尔开始相信唯灵论,甚至还曾以此为主题写过好几部小说。柯南·道尔在1930年7月7日去世。“真实如钢,耿直如剑”是柯南·道尔爵士的墓志铭。
内容提要
在本书中,除了那些惊心动魄、耸人听闻的探案,更多的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嫉妒、猜疑、仇恨。此外,福尔摩斯与华生为了正义却时而触犯法律,比如说为了盗取一封信件而潜入诈骗犯的住宅,因同情便放走了为爱人复仇,杀死了法律制裁不了的两个凶犯等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人道主义的惩恶扬善的思想。
福尔摩斯是个真实的人物,他一刻也没有脱离现实生活:他乘坐大家熟悉的马车,出没在11月伦敦的大雾之中;他住在众所周知的旅馆,阅读《每日电讯报》和其他报纸;他与社会上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往接触,经历人人熟悉的事件……他是社会现实中的一员,而不是超越现实的英雄。他有高超的侦探才能,那是他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结果。他利用一切资料和机会研究有关侦探的经验和科学,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他所进行的各种侦探活动合乎逻辑,合情合理;他对各种案件的解释和判断头头是道,令人深信不疑。
写作背景
第一部长篇小说《血字的研究》完成于1886年,翌年与其他作品合集出版于《比顿圣诞年刊》。《利平科特杂志》的编辑看到这篇小说后,邀请柯南·道尔继续写一篇关于福尔摩斯的侦探故事。1890年问世的《四个签名》,客观上反映了对印度的殖民掠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逐渐地,歇洛克·福尔摩斯成为英国文学的著名人物。1901年,柯南·道尔听到一个朋友讲述达特摩尔的传奇,于是构思了一个家庭遭受一只鬼怪似的猎犬追逐的神奇故事,这就是1902年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巴斯克维尔猎犬》,这部作品唤起了读者和出版者对福尔摩斯寄予的希望。
艺术成就
柯南·道尔之所以能成为举世闻名的侦探小说家,完全是因为他塑造了福尔摩斯这样一个完美的、令人难以忘怀的神探形象。
《福尔摩斯探案集》最大的艺术成就是它的故事情节和结构。每一篇故事都有曲折的情节。人物不断变化,情节步步深入,惊险奇妙,扣人心弦;使读者既感到恐怖,却又欲罢不能。情节关联布局,柯南.道尔根据情节的发展,巧妙地安排结构;前后呼应.丝丝入扣,跌宕起伏,引人入胜。他不断从各方面提出问题,吸引读者去寻求答案,不到终局不忍释手。而且结局常常出人意料而富有情趣,非常耐人寻味。柯南·道尔在故事情节和结构方面的绝妙技巧,对后来侦探小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本好书是灯塔,引航孩子在黑暗中前行;一本好书是太阳,温暖孩子成长的道路。好书能帮助孩子发现前方,并引领他们走向前方。
——曾文轩,北大教授
培养孩子从小阅读的习惯,时间久了,就会变成一种信念,这对孩子的精神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阅读中孩子不仅获得新的经验,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丰富、改造了自我,这会让孩子受益终生。
——苏立康,中国教育学会
读到一本好书,就如同邂逅一位伟大的老师。这位老师会将文学的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窦桂梅,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阅读可以提高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孩子在阅读中思路清晰,在此基础上,也提升了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
——王大绩,语文教育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