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快点去洗手,吃晚饭了。”豆妈在厨房里大叫道。
“知道了,妈妈,我马上就来。”豆豆高兴地回答。
豆豆简单整理了一下学习用品,就快步走向卫生间,麻利地洗好双手,奔向饭桌。
“哇!真香呀!妈妈,你做的饭越来越好吃了。”豆豆夸奖道。
“是吗?豆豆的小嘴真是越来越甜了。”豆妈高兴地说道。
“呵呵!谢谢夸奖。”豆豆调皮地说。
“豆豆,妈妈问你,最近课堂上学的东西能当天消化吗?一定要利用好上课时间啊!”豆妈话锋一转告诫道。
“能!放心吧,妈妈。”豆豆回答。
“噢,那就好。最近有没有考试呀,成绩怎么样?期末考试能不能进步啊?”豆妈继续说。
“最近没有考试,不过我认真学习了,期末考试能不能进步我也不好说。”豆豆不情愿地埋头回答道。
豆妈丝毫没有感觉到豆豆的情绪变化,她自顾自地继续说:“好好学习,其他的事情要少想。要知道,只有勤奋耕耘,才能有收获。”
这时的豆豆,郁闷极了。他把碗里的饭菜大口吞进肚子里,说了声“我吃饱了”就转身走向自己的房间。他拿出手工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对还在吃饭的妈妈说道:“妈妈,我出去和楼下的小朋友学学怎样制作手工艺品,免得自己什么都不会做。”
豆妈一听,赶紧阻止道:“豆豆,今天就别去了!去你房间学习去吧!”
豆豆看了看妈妈,低着头一声不响地走回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升学率仍然是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指标,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仍然是学校和父母评价一个老师教学成果的重要因素。因此,许多父母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轻视了孩子其他能力的培养,以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各种问题。孩子的动手能力不强,所学知识不能在实践中应用,书本知识就变成了僵死的教条,不但影响其思维能力的提高,也制约了他的全面发展。
1.发掘孩子潜在的能力。很多在考试中表现不佳的孩子,很可能在其他方面拥有高于同龄人的才能。所以,作为家长,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以捕捉到孩子的特殊才能,不要为了考试成绩而抹杀了孩子的潜能。
2.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动手操作练习。小学数学中的一些计算法则、计算公式都可以在父母的指导下,让孩子通过教具、文具、玩具等动手实践得出。这样,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还能发展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学习效果。
3.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很多知识是需要在生活中多观察才能得出的,但孩子又缺乏生活经验和系统的观察能力,这就要求父母教给孩子正确的观察方法。如观察一个物体,你可以让孩子根据观察对象的外部特点,从整体到局部、从局部到整体、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从外到内进行观察,并引导孩子从远处、近处、正面、侧面等各个不同角度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
有一天课间休息的时候,豆豆与壮壮两人来到了操场。他们一边走一边吃瓜子,有说有笑,别提多开心了。
这时,赵静雅走到他们面前说道:“豆豆,壮壮,你们不要随地吐瓜子皮呀,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豆豆听了不高兴地说:“这里不是教室,丢在这里是没有丝毫影响的,你又不是班长,谁要你管那么宽?”
赵静雅回答道:“大家都有义务保持校园环境的整洁,你们随手丢弃瓜子皮就是不对!” “你管不着!”这时,壮壮也插话说。
“我就要管,不对的我就要管!我还要去告诉老师。”赵静雅被壮壮激怒了。
“真没出息,就知道告诉老师,打小报告。”豆豆撇着嘴说。
“赵静雅,你敢告诉老师我就对你不客气!”壮壮挥着拳头大声地说道。
看了看壮壮和豆豆,赵静雅哭着跑开了。
气走了赵静雅,豆豆和壮壮继续边走边吃。突然,迎面走来一个虎头虎脑的六年级同学——阿飞。
“你们是豆豆和壮壮吧?”阿飞问道。
“是呀!我们就是,你有什么事呀?”豆豆和壮壮齐声问。
“当然有事。你是壮壮吧?”阿飞走向壮壮。
“是的,我是壮壮。找我有什么事,你快说,没事我们回班了,快要上课了。”壮壮说道。
“听说你爸爸是一个大忙人,经常出差,家里有很多钱。而我正好最近没钱了,想向你借点儿钱花。”阿飞说道。
“我没钱,帮不了你。”说完,壮壮拉起豆豆就要走。
这时,阿飞吼道:“我练过跆拳道,你们往哪走!”
看了看身高力大的阿飞,壮壮说道:“我的钱用完了,到下午再给你拿来。”
阿飞不信,开始对壮壮进行殴打,并抢走了壮壮兜里的钱。壮壮身上被打得青一块、紫一块。一旁的豆豆也被吓傻了。拿了钱的阿飞,哼着小曲,头也不回地走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道德观念缺失、暴力倾向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一些父母和老师过于重视对孩子学习能力的培养,却缺乏了思想道德教育,给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埋下了隐患,影响和制约了孩子的各方面健康发展。而且,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性格一般都很软弱,一旦遇到暴力,马上就被吓住了。有些孩子又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长此以往,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P8-11
《豆豆学习记》告诉你,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适合学习的人,只是有人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罢了。本书教你通过观察、思考、选择、磨合,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学习方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本书也将使这种学习变成一种快乐的过程。
——环球智库研究院教育研究中心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品质,品质决定命运。
——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凡是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
——中国近现代教育家陈鹤琴
上午9时收到发来的《豆豆学习记》(1~2年级)、《豆豆学习记》(3~4年级)、《豆豆学习记》(5~6年级)三书的电子版样章,配图,感觉很棒。从策划至今实属不易,慨叹数日努力,即将开花结果,此书与广大读者见面指日可待。
小学生很辛苦。课堂、作业已经很累了,有不少家长迫于竞争压力以及为了孩子的将来就给孩子报了这样的学习辅导班,那样的课外兴趣班。“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太沉,“为了将来能人前显贵”太重。幼小的肩膀还能背起多重的书包?
学习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也是有一定捷径的,这种训练愈早接受愈容易掌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将受益终生。光靠死记硬背很难成为优秀学生,即使如此也不会长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要接受的知识量、信息量会越来越多,难度会越来越大,要学的东西浩如烟海,上课老师虽会讲一些如何记忆和学习的问题,也有不少专门讲述学习方法的书,但我们发现机械式说教的居多,成系统的较少,当然也有非常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
本书策划的初衷就是为了能解决小学生在学习上的问题,让学习快乐起来,轻松起来。我们采取了故事的形式,把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心理、人生观、为人处世等等都融合在其中。而故事的创作编写素材无一不来源于生活,它们都是发生在孩子身上的真实事件。我们把这些问题、事件整合在故事里,再辅以简要的文字,进行“解析”和“支招”,尽量做得比较适合孩子和家长阅读,让家长看了会有所启发一嗯,我一直在这方面困惑,孩子原来可以这么教;让孩子会有所收获——哦,这写的就是我,这样学其实很简单。
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我们的创作编辑团队,为了充分吸收各方面意见,保证本书的质量,我们组织了比较可观的编创阵容。首先,我们很荣幸地请到了从事多年出版工作的出版人、资深编辑及集多部著作于一身的马银春先生(mayc555@163.com)担当本书的主编。马先生从细到文字,大到出版等各方面给予了无微不至的指导和关心。团队中其他成员,有丰富经验的编辑,有北京大学等一流高等学府的状元,有专门从事学生学习方法培训的老师,有在教育一线耕耘的优秀教师,也有家长。重要的是有些人本身就是孩子的父亲母亲,这种教育孩子的经验是很直接的,也是有普遍性、具有代表性的,这为我们写好此书奠定了基础。同时我们也参阅了很多国内外关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文献资料,如德高望重的发展心理与教育心理学前辈林崇德教授主编的《当代学习心理学丛书》。我们从众多的文献中汲取了有益营养,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在此表示感谢。
同时我们更要感谢为了本书的顺利出版而辛苦工作的每个人。。 我们虽然很想把这件事做完美,但限于时间和各种条件关系,总感有关中不足、不尽人意之处,恳请广大家长、老师、教育专业人士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我们将虚心接受,以期再版改正。
2012年3月20日
“爸爸妈妈整天让我学习,一点儿都不知道关心我!”
“爸妈越是想控制我,我越是跟他们对着干!”
“怎么又要写作业呀!”
“好烦呀,真没劲!”
“数学题怎么越来越难了呢?”
“为什么英语那么难学呢?”
“作文真是没什么可写的。”
……
这就是一些小学三四年级孩子的心声。这些心声也引起了家长的注意。但作为家长,也有自己的疑惑和不解:为什么在一二年级快快乐乐的孩子,现在开始有了烦恼?为什么孩子在学习中遇到了这么多坎坷呢?现在的孩子怎么越来越“难管”了?
要知道,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发出的信号,你是注意教育引导了,还是意识不到而忽视了?想一想,你还用老套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吗?哄、吓、逼迫……你的心态,你的行为,你的口吻,跟着孩子的年龄一起“长大”了吗?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打开这本书吧!和豆豆一起分享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孩子体验上学的乐趣,轻松度过小学三四年级黄金期!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3-4年级)》(作者马银春)以聪明淘气、活泼可爱的“豆豆”为主人公,通过他的成长经历,映射出广大孩子在生活、学习中普遍遇到的各种问题。编者从这一年龄段(小学3-4年级)孩子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和课程学习等方面入手,设计了很多有代表性的、生动有趣、轻松幽默的小故事,给出具体建议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帮助家长及时发现家庭教育中的盲点。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3-4年级)》内容简洁、活泼、通俗、易懂,图画精美,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同时对教育工作者也可以起到教学参考作用。
献给小朋友的节日礼物!
一部指导孩子自主学习的快乐读本!
从生活里来的故事,故事有你更精彩!
从故事里来的方法,方法喻理更实用!
《豆豆学习记--父母应该这样教孩子学(3-4年级)》(作者马银春):一读就放不下,一看就能用的小学生学习方法励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