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通向世界屋脊之路/西风烈西北军事历史纪实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王戈
出版社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王戈编著的《通向世界屋脊之路》的是“西风烈西北军事历史纪实丛书”之一,本书包括:二十万骆驼悲壮大远征、一个工程师与一条公路、四个站长、四个国军起义将领、十辆汽车千余民工七个月时间、用最简单的大锤铁锹、筑起最早的青藏公路等内容。

内容推荐

王戈编著的《通向世界屋脊之路》生动地记录了20世纪50年代初修筑青藏公路的前前后后展示了一代人的奋斗与追求。

《通向世界屋脊之路》详尽描写了时任兰州军区后勤部政委的慕生忠将军他率领了一千多名民工在极其艰苦常人难以想象的环境下,用近似原始的工具和方法,备战昆仑的日日夜夜讴歌了那种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群体同时成功地展示了共产党人的胸怀和勇气,信心和力量。

目录

第一章 一群早逝的西部汉子

第二章 唐蕃古道上的千人万马

第三章 受命于“非常”之时

第四章 空前悲壮的骆驼大远征

第五章 一条线上四个站

第六章 人生做事几春秋

第七章 一气呵成千里路

第八章 通车典礼前后

第九章 格尔木的变迁

第十章 暴风雪来临的时候

第十一章 一座丰碑

试读章节

西去列车的窗口,满目尽是傲岸的峡谷,灰色的,褐色的,单调又苍凉。

懵懵懂懂睡了一会儿,不知什么时候,对面坐上来一位老农民,脸色铁锈红,嘴唇结满了干痂,刀刻似的皱纹里渗着汗粒,神情沮丧焦急,像有什么愁苦煎熬着。他像是第一次出远门,双眼不住地瞅着窗外。偶尔回头看一眼我时,也保持着乡下人应有的警觉和防范,手里拎着的红卫兵年代的黄挎包不肯放松,而我早窥测清楚了,挎包里的全部财富仅是几块石头似的干馍。

我头戴防风帽,眼罩茶色镜,裹一件浅灰风衣。为了我的青藏公路之行,不得不打扮得年轻一些,刚强有力一些。其实种种的外表装饰实际都是为了掩盖内心对那个陌生世界的恐惧,求得一种心理上的平衡。这种装扮在城市青年看来,也许还有一点杜丘风度,而在乡下农民眼里,正是时下最值得警惕防范的那种角色。因此半路无话。

我卸装后,自信还是个值得他信赖的人。列车上不供水,我将仅剩的半杯茶水给了他。他极吝惜地一口一口呷下,舔湿了嘴唇,才搭讪着和我说话,问到西宁怎么换乘去格尔木的车。

他是甘肃武威人,到格尔木去接他哥。

他哥有病。

“什么病?”

“唉,没气。打20岁出门,一辈辈没吸上个饱气,到老来就把病攒下了。”

没气就是没氧气。

高原缺氧。由缺氧而诱发的高原病有十多种,都是性命攸关的,至今是高原医学上的重大研究课题。“一辈辈没吸上个饱气”,是他们通俗而形象的说法。

“你哥在那边干什么工作?”

“跟的慕生忠,先是拉骆驼,后来修路,路修通后学开车,当了个汽车司机,在运输公司。”

他哥是老青藏公路!

读者绝对想象不到当时的我有多么高兴。一些公路界的老前辈不时鼓动我,去写一本关于青藏公路的书。他们主动介绍听来的或亲眼见的情况,还有关于慕生忠的半是真实半是传说的故事,使我对这条举世闻名的高原公路有了一知半解。然而好事多磨,直到1987年夏天,才促成了此行。

我的计划是:先上一趟青藏路,从那些最普通的骆驼客、筑路工人采访起,层层向上,最后再拜访慕生忠。慕老将军的脾气早有耳闻,最看不起胆小怕事之人。你连昆仑山都不敢上,还写什么青藏公路?一鼻子准碰回来。现在未到目的地就遇到了合适的对象,我自然满心欢喜,巴不得他把他哥所经历的一切都倾吐给我。遗憾得很,兄弟二人见面次数有限,他实在说不上什么。我请他把地址留下来,到格尔木一定去拜访他哥。他“啊啊”着满口答应了,却又迟迟不肯说出来。

“只怕,只怕……我都见不上一面了……我是接了电报才去的……”

掏着电报时,他眼眶里涌动着泪花。

他是准备办后事去的。

我问得有点唐突。

西宁火车站。我有人接,下午有去格尔木的火车,我俩就此分手。

当天晚上青海电视台播放了一条电视新闻:格尔木举行授予青藏公路军民共建文明公路大会。房间里人多,一晃眼过去了,没看清内容。既然赶不上这一盛会,我决定在西宁停留几天,查找资料,走访一些人。我向几位朋友提出,帮忙找几个慕生忠的老部下谈谈。

“那多得很!”  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一位朋友说:“我徒弟他爹就是一个,姓杜。老汉成天念叨他的过五关斩六将,只怕失传了,你去正合适。”

于是在一个阳光灿烂的下午,我又被带到了火车站,进了一幢简易楼。楼梯口,朋友望着我的照相机,叫我藏起来,不要给老汉拍照。说高原上下来的人,大都患有雪盲症,怕光。另外这些骆驼客都很迷信,怕你把他的灵魂摄走。

果然,玻璃窗用两层报纸糊得严严实实,挡住了午后直射的阳光,虽是顶层四楼,房间里却很昏暗。经介绍,杜老大爷对我的造访大感意外也大为欢迎,只是欠了几次身都没能从沙发上站起来,双手撑着靠背时,挣得满头冒虚汗,几次不成,连声抱歉说:“腰折了,腰折了。”

他是甘肃民勤人,也是随慕生忠进藏、运粮、修路的“三朝元老”。1958年不幸从骆驼背上摔下来,断了腰椎,落了个终身残疾。后来就到茶卡驼场,自学兽医,人了党,提了干,为骆驼扎针看病,直到退休,定居西宁。

他过早地衰老了。头发歇顶,脸色蜡黄,身体相当孱弱。由于雪盲症而眼角里不住地流着浑浊的泪水。浓重的河西口音嘶嘶哑哑,声音就像窗户纸上爬动的苍蝇。从外表到谈吐,全然不是我想象中的筑路英雄的形象。除了丰富的骆驼知识外,他讲不出多少“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当年的昆仑征战仿佛成了遥远的过去,没留下多少清晰的记忆。

他到老改不了骆驼客的嗜好,吸干板水烟,吸着,回忆着,半晌才告诉我:“唠(那)个苦哟!唠个苦哟!”除了对艰苦的感慨外,再讲不出具体的事例。

我问:“你拉骆驼一月多少钱?”

“二十五个元。”

“才那么一点,你就愿意干?不如回家种地。”

他凄然一笑,说:“不敢呀,慕生忠厉害得很,长着千里眼哩……都怕慕生忠的一绳子,给我捆起来,编到黑七队……”

说着时,他还模仿了慕生忠的口气和手势。

我和朋友漫步在车站广场,湟水之滨,拍了几张彩照。

高原古城的黄昏很美,美得醉人。内地正是炎热难耐的三伏天,举手投足都冒汗,而这里正是一年中难得的黄金季节。湟水河涌动着雪白的漩涡,涛声浪声响彻不息。滨河公园里花团锦簇,红的、黄的、白的、紫的鲜花争艳斗葩。火红的晚霞光彩流金,温和宜人。团团白云在遥远的山峦间悠悠飘动。空气清爽纯净,可见度很好,“灰蒙蒙”一词暂时还没写进这座城市的词典里。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组巨大的群雕,在夕阳的拂照下更见其色泽鲜艳,雄伟壮丽。昆仑山盛产美玉,不知它是否由昆仑玉石雕琢而成?各族儿女的群像对称各有一组,个个粗犷豪放,铁骨铮铮,饱含阳刚之气,有青海各民族,也有内地的有识之士,他们是青藏高原的拓荒者,奋进者,献身者。于省城门户刻石以记,对人们也是一种启迪。

在城市雕塑广而泛之的今天,我无法对它的艺术品位作出评判,但两组群像拱起的两道彩虹,却来得特别。那是两条大理石曲线,弓背似的弯曲上去,交汇于湛蓝的天空。退到湟水岸上远望凝思,艺术家的用心显而易见:它象征着长江和黄河!

青海是长江和黄河发源的地方。

青海人因此而骄傲。

江河源头间,横贯着一条宽阔平坦、雨雪无阻、昼夜畅通的青藏公路。藏族人民用神化了诗化了的语词叫它“神路”、“天路”、“金桥”、“金色飘带”……  青藏公路以格尔木为转折点,分为东南两线。东线起自西宁,经湟源、倒淌河、茶卡、香日德、诺木洪到格尔木。南线经纳赤台、昆仑山口、五道梁、雁石坪、温泉、唐古拉山口,直下藏北大草原,经安多、那曲、当雄、羊八井,止于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全长2100公里(现缩短为1937公罩)。P1-5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