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养新理念:幸福才会成功!
好妈妈,好老师,更要好理念——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于丹倾情推荐:幸福是人生最高的能力,也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遗憾的是,很多孩子为了所谓成功付出了幸福的代价,而本书则打通了从幸福到成功的那条路。
《宝贝世界》杂志、《父母必读》杂志、《父母世界》杂志、《母子健康》杂志、网易亲子频道、新浪育儿频道联合推荐
第一本亲子教养领域的幸福成长全书!
《幸福的孩子会成功》由文龙鳞著,吴晔译,作者首次将风靡世界的幸福学理论引入亲子教育领域。时下热门的积极心态培养、慢养、天赋发掘、全面社会能力培养等话题全部囊括。而作者在教育学、心理学双领域的深厚造诣,更使得本书成为一本值得信赖的权威之作。
为什么在本应该幸福的童年,大多数孩子却往往繁忙而不充实,辛苦而不幸福?这是因为家长在给孩子树立奋斗目标的同时,并没有教会他们获取持久成就感的能力,这导致孩子花费大量时光所做出的努力变得无效。
在学生阶段便教会孩子掌握主动获取幸福的能力,可使其更加快乐、自主,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与挑战,在未来从事自己真正喜爱的工作,并且获得成功。
在《幸福的孩子会成功》一书中,韩国前教育部部长、韩国教育界鸿儒文龙鳞将风靡世界的幸福学引入儿童教育领域。他在教育学、心理学领域深厚的经验,使得本书成为一本不可多得的儿童幸福成长全书。
具体而言,作者倡导家长在让孩子追求未来成功的同时,更应注重孩子当下的幸福,他归纳出了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并介绍了如何针对不同特点的儿童开发他们珍贵的潜能。《幸福的孩子会成功》的最后则提供了方便父母和孩子一起反思与进步的幸福实践项目,帮助全家人一起获得积极的幸福观。
前言:孩子就像空盘子一样
Part One_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你的孩子现在幸福吗?
使孩子变得不幸的父母们的三大误区
快乐的孩子会读书:应试教育和英才教育的迷思
请让孩子成为“幸福的成就主义者”
设立主动型目标,并向着目标行动起来!
成为“幸福的成就主义者”的第一个重要习惯:自己设立主动型目标
幸福层级大不同
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
Part Two_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
◆第一元素|积极--幸福成长的前提态度
今天能够感受到快乐的孩子,未来也将会是幸福的
统考全国第一的秋田县的秘密
皮格马利翁效应vs烙印效果
培养孩子积极态度的特殊称赞法
Tip如果你希望将积极的思考方式送给孩子当礼物的话……
◆第二元素|投入--为幸福生活设定目标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他自己的独特天赋
孩子无法投入学习的真正原因
如何让孩子找到自我,并成就最好的自己
Tip使孩子体会投入所带来的巨大乐趣
◆第三元素|忍耐--幸福的实践法则之一
幸福投资:延迟满足能力
延迟满足能力的核心:放慢速度
延迟满足能力能创造伟大的人物
◆第四元素|自主--幸福的实践法则之二
自我决断力是成长的必备要素
自我决断力会给孩子带来自尊自信的人生
提高孩子自我决断力的方法
克服逆境的力量:心理韧性
Tip培养自信的孩子
◆第五元素|道德--幸福成长的终极秘诀
为什么必须教给孩子道德知识
促使孩子未来成为优秀人物的基石--道德
Tip发现孩子的道德才能
培养孩子道德意识的四个行动阶段
Part Three_优势智能发掘:孩子一定有属于自己的强项
准确发掘孩子的优势智能,使孩子拥有幸福而成功的人生
IQ测试的四宗罪
找到孩子优势智能的3个步骤
第1项智能:语言智能
第2项智能:音乐智能
第3项智能:数理逻辑智能
第4项智能:空间智能
第5项智能:身体运动智能
第6项智能:人际关系智能
第7项智能:自我反省智能
第8项智能:亲近自然智能
Tip测一测:我家孩子拥有什么优势智能?
Part Four_行动起来!--培养幸福孩子的实践企划
实践企划1.幸福成长的三大指针
Tip子女教育的传承--奥巴马的子女教育方法
实践企划2.要和孩子多交流
实践企划3.幸福的成长需要“放慢速度”--慢速教育
实践企划4.偶尔不妨无伤大雅地笑一笑
Tip你和家人的笑容指数是多少?
实践企划5.偶尔要逆向思考问题
实践企划6.对孩子说“Tryit!”
Tip兴趣笔记--如何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实践企划7.和孩子一同体验幸福的5种方法
Tip我家的幸福日志
幸福的孩子会成功
微软公司的创始者比尔·盖茨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电脑领域的核心人物之一,如今全世界电脑的操作系统中,80%以上均使用微软的Windows系统。同时他还是拥有超过400亿美金财产的世界第一大富豪。即,他是与我们所追求的“成功”一词最接近的人物。因此在各种成功相关的故事中,他往往是最初登场的人物。
将这位堪称二十一世纪最成功人物之一的比尔·盖茨提出来,并询问别人“比尔·盖茨是否感到幸福”,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地回答说:
“比尔·盖茨是幸福的人。”
那么,让我们再一次提出问题。比尔·盖茨为什么会感到幸福呢?因为他赚了很多钱。因为他拥有所有人都为之羡慕的名誉,还有他拥有数不尽的财富等等,但其实每个人想到的答案只有一个——
“因为他成功了。”
我也认为比尔·盖茨是幸福的。但我不认为比尔·盖茨感到幸福的理由是“成功”。反之,我认为他感到幸福的原因,是由于他没有选择一般意义上的成功之路,而是在最重要的瞬间选择了一条通往自己梦想的人生道路。有意思的是,他所选择的梦想之路反而将他引领向了成功的顶峰。
大部分的人都认为比尔-盖茨是当今世界财富与名誉的象征,并认为他所拥有的财富和名誉是其感到幸福的条件。但纵观比尔·盖茨的人生,其实财富和名誉对他来说只不过是所谓成功的一部分而已。
他的童年时光是在无条件支持他做任何事情的父母身边度过的。他为了走上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果断地做出了从哈佛大学退学的决定。实际上在比尔·盖茨自己的回忆录中,他这样写着:“高中时代和朋友们一起熬夜持续做计算机编程的时候,是我感到最幸福的时候。”在他追寻幸福的过程中,某一天成功也来到了他的面前。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分析“比尔·盖茨为什么能获得成功”和“孩子们如果想和比尔·盖茨一样成功的话需要什么条件”这两个问题。
人生中隐藏的“+/-”法则
每个人在自己的生活中都要直面无数选择的瞬间。在这些选择中,包括我要走上怎样的人生道路、必须选择怎样的职业、要和怎样的人结婚等重大选择,也有今天中午要吃些什么的小选择。
但做选择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一旦我选择了某种东西,我就必须放弃与其相反的事物。让我们用收入和支出来举个例子。人如果想在社会上生存下去的话,就需要房子、衣服、食物等必要的物品。为了解决衣食住行的生存问题,人就需要金钱。而为了获取金钱,我们就必须工作。
收入比支出多的人,他所拥有的财产可以用“+”来表示,而收入比支出少的情况下则可以用“一”来表示。“+”的数字越大就意味着这个人越富有。
此种“+/一”法则与我们能够感到的幸福度也有关联。幸福是当生活的正面要素较多并战胜负面要素的时候才会获得的。当生活中的正面要素大于负面要素之时,人们就能体会到幸福感。但一个人的人生中不可能只发生好事。即,对每个人来说,在他的一生中都会遇到一些负面的事情。
幸福的人正是那些人生中的正面要素大于负面要素的人。然而这些要素是很难用数字来表达的。因为即便处于相同的状况之下,究竟是用积极的视角来看待还是用消极的视角来看待,都会让结果有所不同。
对于那些以积极的目光看待失败、把失败当做一种人生经历的人来说,失败并不是负面的要素,反而可以看做是生活中积极正面的要素。而对于那些被失败击倒的人来说,失败就只有负面的影响而已。 积极看待失败的人,在遭遇失败之时“正面要素+1,负面要素-1”;而消极看待失败的人遭遇失败之时“正面要素-1,负面要素+1”。这样一来在这两者之间,无论是正面要素还是负面要素都相差了2个单位。但这里的数字“2”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意义。对前者来说他会感到更加幸福,对后者来说他会变得更加不幸。最初两者之间不过只有“2”的差距,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之间的差别会变得越来越大。
然而人们并不会将这个“+/-”法则用在让生活变得更加幸福之上,他们通常都为了获得成功而使用这个法则。我们为了获得成功放弃了太多的东西。你可能放弃了你的朋友,放弃了现在的快乐,也可能放弃了你真正想要的东西,甚至有些人可能放弃了他们的家人。在放弃一些东西的时候,不少人会这样安慰自己:“为了成功有很多东西是我不得不放弃的,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成功。”
问题是当你为了成功而放弃了一些什么的时候,人生的快乐与幸福也有可能被包含在其中。即,不少人都认为,为了获得成功必须放弃“现在的幸福”。这些人深信当下的幸福并不存在,幸福是在成功之后才会到来的。
P21-24
孩子就像空盘子一样
某研究曾以韩国国内24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共1496名小学生为对象,进行了关于“幸福程度”的问卷调查。接受问卷调查的学生当中,回答“感到幸福”的孩子比率仅为23.9%。而回答“不觉得幸福也不觉得不幸”的占了38.9%,回答“感到有点不幸”的占了10%,回答“感到非常不幸”的则占了3.1%。这个数据让人十分难过——最该享受人生幸福时光的孩子们,竟然有半数以上都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每个人都梦想拥有幸福的生活,每个人也同样拥有获得幸福的权利,在这点上孩子也不例外。世界上所有的孩子都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而是为了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拥有幸福的人生才诞生到这个世界上的。所以父母有义务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幸福。但看看之前的问卷调查结果,在韩国至少有一半的父母都忽略了自己真正的职责所在。
如果父母们听到别人说他们剥夺了孩子的幸福,那么他们多半会这样回答:“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辛苦地学习,以后才会有幸福的人生!”
这种看法究竟有没有依据呢?我们不妨从父母自己的人生一窥究竟:我们从小就认为,为了将来的幸福,必须忍受现在的痛苦,大多数人都抱着这种念头生活了过来。“只要做完这个的话……”“再稍微忍耐一下的话……”我们自我勉励着,不断忍受着现实的痛苦,并且相信总有一天幸福会来到自己身边。然而最终真正与幸福相遇的人却少之又少,大部分心怀梦想的人都落得与现实妥协的下场,并想着:“人生就是这样的。”
之后,父母们就会将关注的视线转移到孩子的身上。自己人生中的遗憾和梦想,也都希望孩子能够代为实现。父母们深信这样一来自己的孩子就能过上幸福的人生。这样的期待心理造就了以出人头地为最终指向的教育方式。父母们坚信着孩子获得成功便会幸福,强迫孩子埋头苦学,并对孩子的成绩变化极端敏感。
当然,为了未来的成功,我们确实必须战胜现在的困难。为了实现某个目标而不断努力的过程,将会使人变得更加成熟,也有利于培养人的自信心。但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孩子本身不能感受到一点点幸福的话,那么他们距离父母所期望的“成功”反倒变得越来越遥远了。
将孩子推向不幸深渊的父母们
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幸福学研究者、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德·迪纳曾发表了“17岁时幸福感受越明显的孩子,在40岁时获得的年薪也越多”的研究成果。另一位心理学家桑亚·柳博米尔斯基也说过:“感到幸福的人在自己的婚姻生活、友谊、收入,以及健康等多个领域,都过着比其他人更加成功的生活。”即,成功并不代表幸福,但感到幸福的人一定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那么我们的父母又是怎样的呢?他们在“成功之后才会拥有幸福人生”的简单判断之下,不断将孩子推入只注重成绩的应试教育中。埃德·迪纳教授曾在采访中谈道:“韩国社会的物质中心主义观念太过根深蒂固,这就是人们幸福指数普遍较低的原因。”
这就说明了在韩国,社会上普遍认为“幸福=金钱+名誉”,对于学生而言,则是“幸福=好成绩+高排名”。“好成绩一成功一幸福”的错误理念将孩子们推向了不幸的深渊,这便是当今父母们的现状。
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幸福
在日本有一种名叫锦鲤的鱼,它们的体态大小会随着周边的环境改变。若是在鱼缸内饲养,它们最多只能长到10厘米左右。在水族馆或是淡水湖中饲养的话,它们就能长到20至30厘米。而在大河里饲养的话,它们甚至能够长到1米以上。
我们的孩子也正如锦鲤一样。根据各自成长环境的不同,他们有可能只能长成10厘米的小鱼,也有可能会成为身长1米以上的大鱼。而塑造孩子生长环境的,不是别人,正是他们的父母。如果父母将孩子框死在追求分数的小小天地中,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只知道竞争的成就至上主义者。父母若是希望孩子能够获得幸福的生活,那么就应该放手让他们在自由的大河中快乐游动,让他们自己决定自己心中的目标,一面享受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所带来的乐趣,一面慢慢实现梦想。
这里所提到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建立在具有自制力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之上。美国罗彻斯特大学的爱德华·德西教授曾这样说过:“只要孩子想要,就无条件给予的方式不是给他们自由,而是对他们的成长放任不管。真正的自由是包含在有一定自制能力的前提条件下的。自制能力是引导孩子自行选择课题并予以解决的基础。”
对于父母担忧“如果将自主权交给孩子,会不会导致他们学习能力低下或是成绩下降”的问题,爱德华教授是这样回答的:“将自主权交到孩子手中,并不代表老师或父母就没有什么责任了。父母必须教会孩子自我决断的方法,发掘他们独特的天赋,并协助孩子选择适当的发展方向。这样一来,孩子就能渐渐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同时感受到成长的幸福。”
父母必须了解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
当今的父母们应该尽快将教育的关注点从“成功”转向“幸福”。对于幸福的孩子来说,成功是会随之而来的附加财产。
在本书中,我将详细为大家分析,为何幸福的孩子就能获得成功。同时也会向大家说明,压力过大而感觉不到幸福的童年会导致孩子今后成长中的什么问题。
此外,书中还会介绍让孩子幸福成长的五元素,以及如何实践幸福教育的核心“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方法,并教会大家如何发掘孩子特殊的天赋。本书最后的实践项目,将会为那些下定决心要让孩子幸福成长的父母提供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指南。
孩子就像是空空的盘子,在这个空盘子中究竟应该放入一些什么,必须取决于孩子自己的决定。这才是引导孩子走上真正幸福人生道路的捷径。
希望本书能促使父母们认真考虑“幸福成长”这个话题。让孩子更加幸福地成长,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简单问题。但父母们依然要充满信心地坚持下去,努力使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并让这份幸福快乐的感受能够延续到很久以后的未来。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一座小小的灯塔,指引那些为了孩子的幸福而努力着的父母。
文龙鳞
2011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