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卫说:成功并非来自偶然
2016年5月23日,国内快递巨头顺丰一改一贯低调风格,高调借壳鼎泰新材,成为继申通、圆通拟借壳登陆A股之后,又一即将上市的民营快递巨头。“顺丰上市”成为2016年资本市场为数不多的津津乐道的话题。
人们对顺丰最初的认知,可能来自于价格。很多寄件人发现这家叫顺丰的快递公司,价格总是比别的公司要高,所以很多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往往会果断放弃顺丰而另寻他家。
这可能是2009年之前人们对顺丰快递的普遍认知。
按照这样的看法以及一些普适的经济规律,很多人会得出这样的结论:估计这家公司撑不了多久。事实并非如此,顺丰没有随着2008年那场经济危机倒下,而是越做越大,将快递从地上做到了天上,稳稳坐上了民营快递业的头把交椅。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仿佛就是一夜之间的事情,黑色为主调,红白为显著标识的快递转运车飞奔在中国大中小城市的主、次要干道上,骑着单车、三轮车的快递员穿行于各个城镇的大街小巷,人们似乎不再顾虑多掏几块钱,而是点名由顺丰收送快件。
看似简单的变化,包含着一个巨大快递王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急速壮大的商业秘密。一个谜一样的企业王国,有着一位谜一样的缔造者,人们几乎天天可以见到顺丰快递的投递员,却几乎从未见过顺丰的老总长什么模样,这似乎又是顺丰让人难以理解的一个方面。当下谁都知道要重视市场营销,每个企业恨不得使出浑身解数把自己的品牌和产品推到大众面前,小企业如此,大企业如此,超级企业更是如此,就如马云之于阿里,马化腾之于腾讯,雷军之于小米,刘强东之于京东……企业领袖的辨识度越高,企业的辨识度自然就越高,他们是各自企业最好的代言人。
不过,顺丰没有如此。
种种迹象表明,顺丰的成功完全不遵循常规,这难免让人认为顺丰的成功只是一个偶然事件而已。不过顺丰的老总王卫在面对质疑时这样说:“坦白讲,我不太相信偶然,为什么会有偶然?因为无知才会相信偶然,突然中了大奖,不知道为什么,就会觉得是偶然。当所有的因素都集中到一起后,你再去比对,你会知道这是必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从偶然到必然的过渡,显示了王卫对于企业的理解: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一切的成功都来源于必然。
1971年,王卫出生在上海市一个富足的家庭中,父亲是一名俄语翻译,母亲是一位大学教师,这样的家庭是典型的书香门第,按照那个年代的思路,这种家庭出身的孩子将来必然会以学业为重。不过,这里的必然性假设没有在王卫身上成真,因为这一切被父母的一次重要决定打乱了。
7岁时,王卫随父母举家前往当时还在英国管辖之下的香港。到港后,王卫一家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因为父母的学历和工作资质在香港不被承认,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工作,家庭收入一时骤减,甚至一家人的生活都有些困难。头脑聪明的王卫高中毕业后,没有选择继续读书,而是决定去打工。
他在叔叔的工厂里做起了小工,这在当时的香港社会中十分普遍,人们身处在那样一个商业氛围浓厚的时代,选择提前走入社会赚钱再正常不过,这也符合香港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奉行的“狮子山精神”。
1973年香港电视台开始播放一部单元剧《狮子山下》,轰动全港。至1994年,已经播出了21年。这部剧讲述了香港普通市民逆境自强、依靠勤劳发家致富的励志故事。
在这种社会和文化氛围下成长起来的王卫对未来充满期望,尽管开始时有些辛苦,但他骨子里那种不愿意墨守成规的思想,一直驱动着他去实践各种可能成功的方法。他先后尝试着开工厂等各种生意,但都以失败告终。不过,这些失败反而激发了他冲击更大成功的斗志,同时逐渐培养了他商人的眼界和才干,让他在接下来的道路上能抓住任何一个看似偶然的机会。
后来,王卫只身来到广东顺德,并在那里做起印染生意。印染生意并没有让他获得多少金钱上的成功,却让他发现了一个隐藏的“商机”,正是这个偶然的发现,在不久的将来完全改变了他的生活。
P3-5
序言
第一章 为什么王卫只用3年就能当上顺丰总裁
1 王卫说:成功并非来自偶然
2 “水货佬”也有春天,顺丰落地生根
3 割价圈地,迅速崛起为深港快运龙头企业
4 理想和追求像只大手,推着人不断前进
5 何去何从?是稳坐华南,还是逐鹿全国?
6 王卫的信仰:永远坚持企业信誉第一位
7 低调赢得尊重,用德行感召市场及消费者
8 紧握顺丰主导权,绝不因为缺钱而丧失独立性
第二章 模式决定战略,差异化谋得一片蓝海
1 坚持以商务件为主,专攻中高端市场
2 实施差异化营销战略,获得持久竞争优势
3 进一步细分市场和客户需求,创新带动转型
4 量身定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5 “限时达”服务,划顿丰由快变为准确的快
6 专注而专一,心无旁骛只想将快递做到最好
7 与众不同的经营思路:只做小件不做重货
8 实施精细化价格策略,顺丰提价无人反感
第三章 由加盟转向直营,顺丰开启“重资产”时代
1 不服管的“诸侯”触动了王卫的“痛点”
2 王卫的收权运动——果断、坚决以及彻底
3 直营意味着“烧钱”, “重资产”拉低利润
4 直营打造双边保障,顺丰成为通用的“信用证”
5 直营化的过程就是寻求“正道”的坦途
6 电子商务搅局,让顺丰的直营体系频现短板
7 新直营网点模式,下乡抢占“最后一公里”
第四章 从“心”出发,顺丰式管理决定企业高效能
1 适合企业的管理模式才是最好的
2 让所有人心态归零,别把“包袱”当“宝”
3 诚信管理,杜绝任何形式的弄虚作假
4 顺丰模式,保证高工资的同时降低劳动强度
5 管理要因人而变,更要因时而异、与时俱进,
第五章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用速度征服这个世界
1 跻身“快鱼”行列,高科技让顺丰驶上高速路
2 Web 3.0时代,顺丰要站在极速时代的风口上
3 20年磨一剑,创业要敢于对纷乱的“机会”说
4 物流速运:顺丰在惨烈竞争中笑傲江湖
第六章 顺丰运营大布局:“顶层设计+三流合一”
1 互联网商业帝国版图,三分天下已成定局
2 与易迅合作,打造电商物流的风口
3 顺丰借助便利店,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4 顺丰借助便利店,解决“时间窗口”问题
5 “嘿店”让金融服务落地
6 实施落地配战略:将触角纵深到三、四线市场
7 “三流合一”组合拳:资金流+信息流+物流
8 “城市包围农村”:吃掉最后一块奶酪
第七章 玩起跨界经营,顺丰的线上与线下
1 顺丰不再只是速递,转变战略商圈跨界
2 试水“E商圈”,为布局电商打下扎实根基
3 顺丰优选,跨界道路上向左还是向右
4 台风口的“那头猪”,搭建跨境电商“全球顺”
5 优选顺丰电商特惠,做全世界电商的生意
6 掌上速递的宏伟蓝图,决胜移动端营销
7 运用“长尾理论”,诠释“荔枝牛奶经济学”
第八章 大数据时代,顺丰全力打造020模式
1 顺丰020战略布局只是冰山一角
2 攻克冷链难关,打通020的最后“管道”
3 “E商圈”“加码”,解决“最后一公里”
4 拓展农村物流,谋划020新格局
5 进军移动互联网,搭建020新天地
6 大数据时代,谋的是差异化
第九章 顺丰“联姻”金融:做物流业的跨界大咖
1 拓展商业版图,互联网金融布奇兵
2 移动互联网终端:开启个性化消费时代
3 云支付终端:释放新的消费潜力
4 颠覆的时代,顺丰的下一个风口
第十章 借壳上市,是前后矛盾还是势在必行
1 做企业不一定要上市,但要做就要有基业长青的打算和远大愿景
2 我没有条条框框,只想找到问题的答案
3 放弃“资本洁癖”,王卫主导顺丰融资首秀
4 快递公司上市已成行业抑制不住的洪荒之力
5 借壳上市,顺丰快递竞争壁垒格局已成定局
6 上市后的顺丰,谜一般的王卫“500亿”的身家
2015年下半年以来,申通、圆通快递巨头纷纷抢滩登陆A股市场,中国快递巨无霸顺丰一改一贯的低调风格,高调借壳鼎泰新材准备上市。继申通、圆通拟借壳登陆A股之后,又有一民营快递巨头即将上市,成为2016年初夏资本市场和各大媒体财经专题中最为显眼的爆炸性新闻。“快递一哥”顺丰王卫一时间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话题。
2016年7月,一则“韵达快递作价180亿借壳上市”的消息,再次将2016年快递企业上市潮推上舆论风口。
当下,互联网和大数据风潮来袭,快递行业“薄利多销”的白热化竞争令人窒息。快递市场的惨烈竞争已上升至“你死我活”的程度,混乱无序的“价格战”更是刀光剑影。上市已成为快递企业打开资本市场的燃眉之急。同时,随着快递行业上市潮的到来,行业的“大洗牌”也有可能随之加速。
在中国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有20多万名低调经营、勤奋如“蚁”的员工出没在城市的街头小巷和楼宇单元,2015年更是创造了481亿元之巨的营业额。
在这个广告漫天飞、喊自己“天下第一”都嫌不过瘾的年代,这家企业好像跟广告绝缘。让众多的广告商家垂涎三尺,却拉不来他们一“铜板”生意。
能在纽约证交所、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或者香港联交所上市圈钱,始终是国内一些公司的终极梦想,可是这家公司对上市一点都不感冒,好像打了长期的免疫针。
众多的PE(私募股权投资)和VC(风险投资)公司为了能和这家公司的老总共进晚餐,以便展开游说,竟对中间人开出了50万元“买路钱”的价码。而美国花旗银行为了和这家公司“拉起手,做朋友”,给中间人做出许诺,一旦战略投资完成,将给中间人1000万美元的“辛苦费”。可是目前还没有哪个“法力高深”的中间人,有赚这笔巨款的本事,这家企业的老总,甚至连面都不见。
1995年,荷兰国际快递巨头天地快运为在中国“抢滩登陆”,曾经向这家公司伸出“买断”的橄榄枝;2003年,美国的联邦快递曾经急切地向这家公司递过送钱的“小手”,几十亿元的收购价格,真的令人面红眼热,但这家公司给出了掷地有声的回答:“儿子”不是用来卖的。
2003年,“中国电商教父”马云为了阿里巴巴的发展,曾经亲赴香港,两次约见这家企业的老总而不得,但马云还是说,(我)最佩服的人是能管理七万基层员工的顺丰老板王卫。
不错,这家神秘的公司名叫顺丰速运,该公司的“一哥”就是身披“隐身斗篷”的王卫——王是王者之王,卫是卫冕之卫。
王卫真的是太神秘了、太低调了,如果不是2010年春天,他在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斥资3.5亿元港币购地,自建了两栋4层楼高的别墅,惊动了媒体打瞌睡的眼睛,王卫还得继续一路开启“在线隐身”模式。
香港有一名无孔不入的“狗仔队”队员,他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小强”精神,利用“特务”手段,打进了香港顺丰公司的内部,以快递员的身份为掩护,偷偷拍下了王卫的照片,并将其发到了互联网上,王卫的真容才并被广大网民所目睹。
王卫曾在2012年荣登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并入围2012?CCTV经济年度人物;2013年,王卫位列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第22位,财富额为237.9亿元人民币。2014胡润富豪榜榜单显示:顺丰王卫以240亿元身家成为物流界最大富豪。2015年,44岁的王卫入围《财富》商界领袖榜单。2016年,王卫连续5年入选《财富》“中国最具影响力商界领袖”榜单。
功成名就后,王卫是不是应该躺在功劳簿上,好好享受一下?他是不是半夜做梦都会被自己取得的成绩笑醒?错,王卫干快递,不是为了出名。他躲避记者、和媒体绝缘,甚至连邮政部领导的召见都婉拒了。
王卫干快递,更不只是为了金钱。王卫在一次内部讲话上,这样动情地说:“顺丰的愿景是成为最值得信赖和尊重的公司。”
谈及顺丰速运的目标和愿景,王卫这样讲:“相信我,顺丰一定会成为中国的联邦快递。”虽然王卫的讲话声不高,但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他以语言为笔、以汗水为墨、以行动为纸,为顺丰的员工、为任何一个关心顺丰的同人,勾勒出了一副无比绚丽的理想画卷。
当大数据时代风潮来袭,王卫抢滩资本市场如能顺遂,能否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让我们拭目以待,并满怀期许。
由刘志则、张吕清所著的《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既是一本顺丰成长史,也是一本最贴近王卫的个人传记,细述了王卫作为快递一哥的成长经历:创立顺丰、力排众议进行直营化改造、进军电商、布局互联网、跨界金融、谋求上市,不断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顺丰在快递业的成功,反映出王卫不平凡的商业智慧。本书将向读者展现王卫的精彩故事,讲述王卫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让顺丰做一家令人尊敬的企业。
王卫低调、神秘的作风,以及平和、稳重的个人魅力,与整日出现在网络上的商业大佬们完全不同。
王卫多次强调“顺丰不上市圈钱”,如今顺丰高调借壳上市,王卫是不是打自己的脸了?
王卫跨界“搂钱”的同时,也不忘自己的老本行——踏踏实实地送快递,这是不是矛盾的经营理念?
由刘志则、张吕清所著的《一路顺丰(快递之王的传奇人生)》将向你揭开王卫的真实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