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从井冈山初相识,到彻底决裂,最终发生令人痛心的“九一三”事件,这期间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何新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一个如此重大的阴谋叛变?由叶健君、程波、王龙彪等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林彪》将逐一揭开历史真相。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毛泽东与林彪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叶健君//程波//王龙彪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毛泽东与林彪,一个是历史巨人,一个是一代名将,都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从井冈山初相识,到彻底决裂,最终发生令人痛心的“九一三”事件,这期间究竟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为何新中国历史上会出现一个如此重大的阴谋叛变?由叶健君、程波、王龙彪等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林彪》将逐一揭开历史真相。 内容推荐 由叶健君、程波、王龙彪等编著的这本《毛泽东与林彪》用历史事实生动叙述了毛泽东与林彪两人关系变化的过程,从毛泽东与林彪初相识,到彻底决裂,跌宕起伏,颇有可读性。 本书披露大量历史细节,如林彪为什么未能赶上南昌起义而留遗憾?再如林彪支持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强硬处理的过程。 本书还引用了一些历史文件、纲领文献、电报和重要指示,并附有历史珍贵图片,还穿插一些他人回忆录(彭德怀《我的自述》),有利于解读那一段历史及人物。 目录 第一章 井冈相识 1.潜心农运成就大业 2.投身黄埔改变人生 3.未能赶上南昌起义,林彪终身遗憾 4.组织秋收暴动,毛泽东提出上山当革命的“山大王” 5.井冈山上,毛泽东、林彪初次相识 6.林彪得到毛泽东的赏识 7.关键时刻,林彪差点酿成历史大祸 8.在毛泽东与朱德、陈毅的争论面前 9.23岁的林彪成为红四军军长 第二章 初露分歧 1.毛泽东收到奇怪的“新年贺信” 2.毛泽东给林彪以批评和教诲 3.周恩来指出林彪攻打乐安的十大错误 4.《论短促突击》出笼的台前幕后 5.林彪首次与毛泽东公开发生冲突 6.在一、四方面军分离的紧要关头,林彪在毫无思想准备和丝毫没有察 觉的情况下被推到了斗争的最前沿 7.毛泽东领导红军奠基西北,而林彪却要求到陕南打游击 第三章 黄土情深 1.执掌红军最高学府 2.平型关一战林彪威名远播 3.毛泽东亲自安排林彪赴苏疗伤 4.毛泽东破例出迎林彪 第四章 重大抉择 1.为发挥林彪的军事所长,毛泽东破格让林彪当上了东北局第一把手 2.辽沈决战前的一场讨论 3.战锦方为大问题 4.毛泽东命令林彪率部迅速入关 5.林彪手中捏着一个棋子,不听招呼 6.关于第一枪的思索 7.毛泽东再次赋予林彪重任 8.毛泽东、林彪在北平和谈前后 第五章 山雨欲来 1.关键时刻“中南王”临阵退缩 2.毛泽东挽救陷入“高、饶事件”中的林彪 3.奉命为林彪检查身体的傅连障却惹来杀身之祸 4.疗养中的研究专题 5.林彪病情突然好转的内情 第六章 风雷滚滚 1.毛泽东搬来的救兵 2.林彪支持毛泽东对彭德怀的强硬处理 3.新上台的国防部长 4.七千人大会的独特讲话 5.毛泽东写信称赞林彪 6.罗瑞卿是怎样被打倒的? 第七章 走向巅峰 1.毛泽东决心做“第二件大事” 2.清除第一批“障碍” 3.江青与叶群的“君子协定” 4.林彪的“政变经”使毛泽东不安 5.毛、林携手斗争刘、邓 6.毛泽东对抵制“文革”怒发冲冠 7.林彪陷害忠良丧心病狂 8.毛泽东视察大江南北 9.林彪与杨余傅事件 第八章 庐山摊牌 1.对“文化大革命”的小结 2.毛泽东准备“收网” 3.法定接班人地位的确定 4.要准备打仗 5.林彪苦心经营的重点 6.紧跟上井冈 7.受到毛泽东批评的陈伯达成为毛家湾的座上宾 8.强烈要求设国家主席的内情 第九章 彻底决裂 1.林彪实施新战术 2.毛泽东抓住不放 3.毛泽东胜券稳操 4.林彪破釜沉舟 后记 试读章节 就在中共高层正忙于筹备九大的时候,苏联军队挑起了边境争端,武装入侵中国领土珍宝岛。 珍宝岛位于中苏边境马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历来是中国领土,中国边防部队一直在岛上执行巡逻守卫任务。3月2日,苏方出动装甲车和指挥车,对正在巡逻的中国边防部队进行袭击,打死打伤中国士兵多名。15日,苏方不顾中国政府的严重抗议和警告,又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部队,在飞机掩护下,再次侵入珍宝岛,并用重炮向中国境内纵深射击,中国边防部队奋起反击,击退了侵略者。17日,中国边防部队又一次击退了苏联军队的入侵,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在九大的全体会上,毛泽东高度评价了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的意义,他说:这次仗是孙玉国指挥的。没有打过仗,也可以打仗,我们一没有用飞机,二没有用坦克、装甲车,三没有指挥车,打了9小时,敌人三次冲锋,都被我们打垮了。我们不是不要飞机、坦克、装甲车,但主要靠勇敢。要破除迷信,这次珍宝岛就破除了迷信。 随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苏联更是对我虎视眈眈。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抵御苏联可能发动的大规模侵略,九大以后,毛泽东几次提出要准备打仗。 “提高警惕,保卫祖国,要准备打仗”的最高指示,在共和国的大街小巷、平原边疆的每一个角落回响。一时间,全国军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备战的热潮中。 作为多年担任国防部长的军事家,打仗正是林彪的拿手好戏,他决心乘此机会,施展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 9月,林彪在总参召开的“三北”作战会议上提出:“战备是最大的政治”,“要用战备的观点观察一切、衡量一切、检查一切”。 国庆节前夕,林彪“转车”回来。“转车”是林彪保留的一个运动项目,就是坐车到外面兜风。回到住室,他立即打给叫秘书,命令说: “赶快打电话,叫军委办事组的黄、吴、李、邱和总参管作战的阎仲川立即到我这里来。” 一会儿,几员大将就已端坐在林彪客厅的沙发上了。 林彪在地毯上低头漫步,显出他那种临事不乱的儒将风度。 “今天叫你们来,是想谈一下战备问题。”林彪停下来,抬头望了望在座的几员大将,慢慢地说,“这个仗看来八成打不起来,但要作八成可能打起来的准备。明天就是国庆节,在节日举行大型集会,人们一般都在欢欢乐乐的时候,战争说不定就开始打响了。如果敌人趁我们过节,来个突然袭击怎么办?苏联设在外蒙的空军基地,距北京只有几百公里,飞机用不上一个小时就到了,如果打导弹只需要几分钟。我刚才坐车到西郊机场去转了一下,看见飞机还一排一排地在那明摆着,似乎没有一点应付意外情况的准备。这不行,这也很危险。因此,要立即采取措施,改变这种情况。第一,北京附近几个机场的飞机,除留下作战值班的以外,其余的一律在今天夜间转到外地的机场去。第二,在机场的跑道上要设路障,防止敌空军实行机降。第三,留在机场值班的工作人员,要全部配发武器,准备打敌人的伞兵……另外,节日的其他战备也要抓紧抓好,关键是10月1日、2日、3日,1日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只要在这关键的几天不出什么事,就问题不大了……你们看怎么样?你们可以再想想,还要采取什么措施。” 黄永胜、吴法宪一个个表态“照办”后,就离开毛家湾执行去了。 当晚九时至午夜,北京西郊上空飞机声轰鸣,大有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之势。上半夜,忙碌了大半夜的吴法宪告诉林办;北京附近机场的飞机已按林彪的命令转场,其他措施也已落实。 紧张了几天,国庆节太平无事,林彪说的关键期已平安度过。 出于对战备的常抓不懈,一向怕风、怕水、怕光、怕出汗的林彪要亲自到外面去看看地形。 方式:坐飞机在空中视察。 路线:北京—五台山—雁门关—张家口—八达岭—北京。 随行人员:空军司令员吴法宪、北京军区司令郑维山、总参负责作战的副总长阎仲川。 副统帅出驾,运用我国当时最好的、也仅只两架的“子爵号”飞机,外加“伊尔-18型”大型客机一架,随行人员共约百人,三架客机满载而出。 林彪一行乘坐的飞机在张家口降落,在这里过夜,这是行前就预定了的,林彪在张家口接见了驻军的师团以上军政主要领导,并作了指示。 根据周恩来总理和苏联总理柯西金9月11日在北京机场的商定:10月20日,两国政府在北京开始举行关于边界问题的副外长级谈判。 P247-249 后记 毛泽东与林彪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在井冈山相识,毕业于黄埔四期的林彪,善思考、点子多、会打仗,他突出的军事才干很快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和赏识,他也从一个普通连长很快崭露头角,23岁就成为年轻的军长,25岁成为军团长;抗战时期,他统率第四野战军从北打到南,立下了赫赫战功。长期以来,毛泽东对林彪是信任的,也是爱护的,就是抗美援朝,毛泽东点将,林彪称病不出,也未影响毛泽东对林彪的看法。在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授衔时,林彪排在朱德、彭德怀元帅之后,名列第三,庐山会议后,善于见风使舵的林彪又接替彭德怀,成为国防部长,“文革”后更成为党章明确的接班人。九届二中全会上,深感危机的林彪急于抢班夺权,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利用南巡期间,对林彪进行敲打,不料林彪却利令智昏,先是企图谋害毛泽东,阴谋失败后转而逃亡国外,自绝于党和人民。 对毛泽东、林彪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人们是关注的。梳理这一段历史,还原历史真相,也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多年前就注意搜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初写了《毛泽东与林彪》的书稿,近期更是借助新近披露的一些资料对书稿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得以基本成型。 本书由叶健君、程波、王龙彪撰写,李万青、王小平、张飞燕、朱丽翔、肖巧平、丁红、欧阳乐安等也参与了写作和资料整理工作。在写作中参考了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毛泽东、林彪的大量书刊、文章,特别是借鉴了既是同行也是老朋友的蒋建农所著的《毛泽东传》、少华等所著的《林彪的这一生》中的不少资料,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欢迎批评改正! 健君于2013年5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