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个很讲究“吃”的年代。
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凡是能够吃的,都逃不过人类的嘴巴。路过一些酒店,招牌广告不外乎生猛海鲜、野生猎物等,似乎不吃这些东西便不足以维持生命,不足以体现生活品位。一日三顿还不够,还得非要去吃一顿宵夜!逢年过节,除了吃还是吃;红白喜事,除了吃还是吃;乔迁或添子,除了吃还是吃。自古以来留下一句老话:民以食为天!还有一句话非常霸气:吃饭大如天!所以,老人们在儿孙辈吃饭时,是不敢随便打骂的。不管什么事,等吃了饭再说。
吃饭人人争先,吃亏则个个退后。都说吃亏是福,可是没有人认为吃亏真的是福,总觉得吃亏是落福,却不知吃亏真是培福。吃亏,就是成就别人,有好处与别人共享,这在表面上看来,的确是失去了,但从心性上来说,是得到提升了。肯吃亏,代表气量大,有量就有福,有福就有灵,所谓“福至心灵”是也。
《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一载:阿那律于听佛说法时睡眠,被佛呵责,乃发奋不睡,致目失明。于缝衣时,而作是念:“谁欲求福,与我穿针!”佛以天耳遥闻,即至阿那律前,而告之日:“汝持针来,吾与贯之。”阿那律白佛:“我谓世间欲求福者;世尊已得无上正觉,福慧已足,何犹求福?”佛言:“世间求福之人,无复过我!如来于六法无有厌足,谓:施、教诫、忍、法说义说、将护众生、求无上道。”
阿那律尊者是佛陀的堂弟,在释迦牟尼佛成道以后,佩服佛陀的修行,于是出家跟随佛陀修行。一次在佛陀说法的时候,阿那律尊者睡着了,佛陀批评说:“咄咄汝好睡,螺蛳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于是,他就发奋修行,不再睡眠。但是,因为长期没有闭眼休息,阿那律尊者失明了。他想缝衣服,却看不见针和线,就说:“谁想求福,帮我穿一下针线吧。”佛陀用天耳远远地听到了,走到阿那律的面前,对他说:“你把针线拿过来,我帮你穿。”佛陀不仅帮阿那律尊者穿了针,还教他天眼通。最后,阿那律尊者修成了天眼通,成了千里眼。
释迦牟尼佛已经修成了无上正觉,福慧已足,但是对于帮人穿针这样的小事,都愿意做,而我们昵,却连一点小亏都不肯吃。对于吃亏这回事,我常在课堂上对学员讲,以后要多吃什么?多吃亏。对谁吃亏?对父母吃亏、对兄弟姐妹吃亏、对朋友吃亏、对客户吃亏、对员工吃亏。有人会想:对父母与兄弟姐妹以及朋友吃亏是应该的,但怎么可能对客户与员工吃亏呢?对客户吃亏尚能理解,可是对员工吃亏就讲不通了,他们是来拿薪水的,做多少给多少,天经地义,何必要老板吃亏让他们占便宜?想不通。他们没有想过,员工是老板的衣食父母啊!没有他们,哪来老板?没有他们,哪来产品和服务?要饮水思源呀!吃亏就是付出,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仁人载物,厚道自然存于天地之间。
有一则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从前,有个人在路上经过一片沙漠,那片沙漠很辽阔,他走了几天,还没有走出这片沙漠,反而遇到了风沙,迷失了方向。他在沙漠中继续行走了几天,喝光了水壶中的水,却还没有走出那片沙漠。
他感到越来越渴,好像自己所有的水分都在慢慢地失去,快成了一具干尸。
这时候,他在沙漠中发现了一间小木屋,里面没有食物,却有一台老式的抽水机。他瞬间看到了希望,使劲儿地用抽水机汲水,但是汲了很久,却一滴水也没有汲出来。正在他沮丧的时候,他发现抽水机旁边有个小瓶子,瓶口贴着一张已经泛黄的纸条:你必须把瓶中的水倒入抽水机,才能汲水。同时,不要忘了,离开之前再把小瓶中的水装满。
看了纸条,他非常犹豫,如果将瓶子里的水倒入抽水机,却没有汲到水,那就会活活渴死在沙漠里;如果将瓶子里的水喝了,那以后的人怎么办?犹豫了很久,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将水倒入了抽水机。当他用颤抖着的双手再去汲水时,轻轻一摇,水大量地汲了起来。
他喝了很多水,将他的水壶也灌得满满的,又将抽水机旁边的小瓶也灌满了水,然后又在纸条上加了一句:相信我,这是真的,要想有收获,必须先付出。
吃亏其实也是敬人。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此话一点不假。处处占便宜的人,人缘一定不好,走到哪儿都会遭人唾弃。P11-14
生命如何度过?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也许有的人在呱呱落地时就有了答案,有的人在有些懂事时有了答案,有的人在确定了对事物的认知时有了答案,有的人在经历了种种曲折磨难后有了答案,也有的人在生命告别的最后一刻才有了自己的答案。
生命对每个人来说,是如此的珍贵,可又是如此的短暂,人人都希望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散发出灿烂的光芒。凡人如我,亦是如此。在十几年的培训教学和修炼中,我不断地探索生命的意义,在传播爱和接受爱的能量互动中,我悟到了让生命绽放的真谛!
在30岁之前,我做过几份工作,当过老师、做过出纳,但都只是谋生而已。直到30岁那年,也就是1993年,我冥冥中感到内心有一种东西在萌动,让我不想再继续这样“谋生”下去了。我觉得我最大的特质是善良,每当帮助了别人,我都会有一种幸福感。因此,我应该寻找一份不仅能为别人创造价值,也能体现自己价值的事业。
那时,我的家庭生活过得还不错,家里买了房子,还攒了15万元钱,这在当时是很了不起的。但我的想法也随之改变了,开始想去创造。就这样,不安于现状的我带着一份企图心,走上了艰辛的创业之路。当时我特别看好一个项目,那是一家有着稳定客源的成型公司和一个实体店,我觉得非常值得投资。但投资需要40万元,还差25万元去哪儿弄?我家的亲戚没个万元户,幸好我平时为人口碑还不错,靠着强大的信念,七拼八凑地借到了25万元。
公司开张后,我才发现远远不是那么一回事儿。原来的客户因为公司换了老板,不愿意再合作了;很多员工也因此辞职,而且带走了很多客源。最致命的是,我买进了非常多的产品,产品又有保质期,如果在保质期内卖不掉,后果不堪设想。
那个时候,我非常害怕接电话,害怕别人找我还钱。虽然对方有时来电话并不是为了要钱,而只是一声问候。我跟厂家再三协商,但最终还是没办法退货。眼看着产品一天天接近保质期,又没有客户,我真是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的爱人接受不了这种境况,带着孩子离开了家。家庭的严重危机使我更加绝望了。
有一天,我孤零零地走在街上,看着许多伴侣牵着孩子开开心心地等公交车,心里非常失落。到了夜里十一点,我莫名其妙地溜进了公司附近的一所大学,来到学校的池塘边。那里有很多年轻人在谈情说爱,我一直等着他们离开。当时我只有一个想法:我要跳下去,结束生命,一了百了。
我觉得自己实在是无路可走了。闭上眼睛,站在池塘边,我准备跳下去!耳边全是知了的叫声,柳叶打在我的头上。就在我要往下跳的瞬间,似乎有种强大的力量阻止了我。是对生命的留恋?对亲人的眷恋?还是对孩子的不舍?似乎都不是。只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你跳下去,一了百了,借给你钱的那些人怎么办?他们存那几万元多不容易,信任你,借给你,连利息都没提,你怎么对得起他们?突然间我就想明白了: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害怕这点账吗?为了这份情意,我也要搏上一把!如果实在不行,我再死不晚。
我回到公司彻夜未眠,做了一个决定:保质期还有几个月,货没人要,我送,总送得出去吧?我把客户名单找出来,对着名单一家家地送,有时在客户家门口等到夜里十一点,客户回来看到我站在楼下,冻得双手冰冷,非常感动。就这样我天天去送货,货还没送完,客户被我感动了,一个个都回来了。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原来人心是可以被感动的。
带着这份力量,我度过了历经生死的创业之年,迎来了公司的崛起。到了1998年,公司员工从最初的3人变成了43人,成立了5个业务部,有300家加盟门店,一个当初只有五六人的实体店,变成具有20人规模的两个实体店。我不仅还清了债务,还有了利润,我觉得很开心。
我管理公司的方式有些特别:我的员工每人每月拿出5元钱,我则拿出相当于他们总和的钱,合起来做公益。如果他们累加起来共出了200元钱,我就再掏200元钱,拿这400元去献爱心。
我们北方人喜欢吃挂面,我就买很多箱挂面,送到社区,送给贫困家庭。我们的员工拿着挂面,一家一家去敲别人的门:“我们没别的事儿,我们是某某公司的,今天来给您送挂面。”我这样做,为的就是培养这些孩子的爱心。我们助养了一对残疾夫妇,承担了他们所有的生活费用;我们的员工定期去他们家做卫生,帮忙干些杂事儿。社区里还有一户人家,父亲患白血病母亲患乳腺癌双双去世了,留下一个叫子昂的孩子,我就领养了那个孩子。那时候真的没有想到是为了做宣传,也没有想到会有什么回报,我只是想满足心底小小的善良的愿望。因为我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接受过很多好心叔叔阿姨的帮助,所以我帮助贫困的孩子,只是表达自己的心意。后来媒体报道出来,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漂亮妈妈》,占了半个版面。
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公司成了一家远近闻名且受人尊敬的公司,我也当选为人大代表。员工们深感自豪,愿意更加努力地工作,并愿意为需要帮助的人而付出。公司也会用娱乐活动及赠送礼物的方式,奖励那些品德优秀、愿意付出的员工。我就像疼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心疼爱他们。
这份创业的经历奠定了我以后教授组织情商管理课程的基础。我亲身体会到:员工不是用来管理的,而是用来感动的。
1996年年底,我走上了求学之路。那时候中国内地还很少有这样那样的培训,我就到香港去学习。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到了我的恩师。他说我身上特别有情境教学老师的特质。一路跟着老师,我受到了很多点拨,慢慢走上了企业培训教育之路。 走过这么多年,虽然也算育人不少,但直到2006年,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一直在寻觅的具有殊胜意义的教导型组织。企业学校化、领导导师化,造福企业,福慧员工,为社会创造价值,这真是太有意义了!小有成就的我,毅然选择放弃自己的事业,放弃相对优裕的生活,放弃很多人羡慕的头衔,走上了推动教导型组织这条路。我也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要放弃一切,但我知道只有走上这条路,才走上了我心里想要的、认同的、能得到人生幸福的道路。我深深感到自己的灵魂得到了喂养,生命因教导而绽放,更多的人也因为教导而变得不同。
感恩与志奎导师结缘,感恩与教导结缘,感恩我此生有幸成为教导型组织的传播者。打造教导型组织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一个高远的使命,是需要几代导师为之奋斗的工程。每次教导授课的第一天,不少同学抱着怀疑态度,有的甚至不屑一顾。但到了第三天,他们不管什么性格,不管职位高低,不管多大岁数,都像孩子一样,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挥洒汗水、全力以赴,完成各种各样的挑战。他们对教导型组织的接受、对教导文化的认同,无不加持着我的力量。我看着可亲可敬的同学们,就如同看见自己的孩子,发自内心地爱着我的教导家人们。
一路走来,是我们的教导型组织滋养了我的生命。教导模式成全了我,师道成全了我,至亲至爱的教导学员们成全了我。或许在推动教导的路上,我们会遭人误解,但无论发生什么,我们内心都有一个强大的信念:动机至善,私心了无!师道是一个善能量和正能量的平台,它赋予了我新的活法,让我的生命绽放。挣钱的途径很多,但再多的钱,能比得上这种意义吗?在教导的平台上,我们是身心灵合一的,灵魂倍感滋养,生命倍感绽放,教导的家人们只要站在一起,就有心灵的共振!
走上教导之路,太多太多感人的故事……无论是我们自己、我们的伙伴,还是我们教导人,只要走进教导,我们都选择了有意义的、有质量的、滋养灵魂的活法。为了这份活法,我心无旁骛地推动教导生态圈。因为我知道,教导生态圈能给多少人带来生命的转变,给商业环境带来多少绿色和净化,给社会带来多少和谐。为了民族振兴、中华崛起,为了实现中国梦,教导人应该付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就让我们手牵手,坚定信念,不断传播,打造我们的教导生态圈,让更多的人成为我们的教导人,让更多的人活出生命的精彩!
推动教导,兴我中华,产业报国,使命必达!
王莲宇
2015年1月
王莲宇老师十年沉淀之作《花开的感觉》
《花开的感觉(彩图版)》分为三卷,共41篇小散文,汇集了作者走过每个人生阶段后积累的一些感受,也可以说是作者对生命意义的一些领悟,以期给读者的心灵带去引导和教益,在生命修行的路途中共同绽放。
十年磨一剑,首度出版,堪称年度最佳心态读物,突破封闭的格局,与负向思维斗争到底,撬动每位员工的精神力量。
《花开的感觉》是王莲宇老师将沉淀多年的人生感悟与企业修行心得相融合的呕心之作。莲宇老师探索了人生臻于至美的境界——开花的状态,拨开缠绕俗世凡心的种种迷障,还人一个清明的人生。跟随莲宇老师的修心之路,你将发现一个更真更自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