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认为康熙是中国的潘多拉。我们华夏民族,从秦始皇到宣统有二百七十多位皇帝,如果给划分一下的话,康、雍、乾这三个皇帝是一组,称之为“回光返照组”。老一点的同志都会有这种经验,小油灯点到最后的时候,里面已经没有油了,剩下那么一点点,在即将熄灭的时候,却呼腾、呼腾跳很高,然后,啪,灭了!这在生理现象里面就叫回光返照。就是说,康熙、雍正、乾隆处于这个回光返照期。
我们知道,到了乾隆年间,中国的GDP还相当于现在的美国。整个的经济形势,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极为成熟、极为完善的这样一个阶段,封建文化也达到了极为灿烂的程度。取康熙、雍正、乾隆的一滴文化水,可以认知到中国封建社会的人文的型态,感受到它的灿烂性、它的璀璨性、它的迷人性。
康熙有很多西洋老师,他自己在数学、音乐、地震学、外语这些方面,都有突出的造诣。他个人的兴趣,可以说是很先进的。康熙自己本人还三次下令,停止科举考试,开海禁。从明代一直有海禁,开海禁的情况,就是我们一船一船运出去的是瓷器、茶叶、药材和香料,运进来的是什么东西呢?是一船一船的银子。
我们读《红楼梦》,里面有一个人物叫王熙凤,这大家都知道。但是王熙凤她娘家是做什么的?是粤、闽、滇、浙四省海关总督。这个职务只有康熙年间才有。所以王熙凤是我们中国最早的外交官的女儿,她这个人不信神、不信鬼、也不信佛,只相信金钱。她还讥笑贾府里面的人,你们那个钱“金的,银的,圆的,扁的,压塌了箱子底”。她不主张这个,她主张放高利贷,让钱出去流通。这只有是一个外交官的女儿她才有这种思维。
那么就是说海关总督这一个职务维持了二十多年。如果我们开海禁的政策不停止,那么跟西方的这种往来一直也能够继续下去,我们中国的工业革命大致能与西方的工业革命同步进行。那么我们后来的形势又会如何呢?还会不会发生鸦片战争这一类的事情呢?那谁也说不清楚。
1985年的时候,姚雪垠老先生到南阳去,我们两个人曾经有过一次会晤。当然他本人也是南阳人,那时候我还没有出书。当时我们说到了我这个《康熙大帝》。我说康熙当时和俄国的彼得大帝是同时期的人,康熙即位比彼得大帝要早,彼得大帝死的时候康熙还没有死,而且是两个人还交过手,彼得大帝不是康熙的对手。那为什么俄国人能够称彼得是大帝?我们中国人就不能称康熙是大帝呢?大帝,Great,就是伟大的意思,我们中国没有Great这个字。
从政治治理经验,从国家的富强、政治的稳定,国家的统一团结各个方面,两个人相比较,彼得都是不及康熙的。但是彼得有先进的理念。在彼得时期,俄国已经狂热地开始修铁路。康熙自己本人那样热爱数学,那样热爱外国的科学,还亲自写过三篇关于地震的论文,但他就没有把他个人的兴趣运用到他的工作当中去。他领导着这么庞大的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把自己这些先进的理念注入到他的工作当中去,比如说派一些留学生,比如说多请一点西方的科学家到我们中国来,我们很可能会出现一种新的局面。
所以我就认为康熙这个人,是中国的潘多拉。他曾经把这个盒子打开过,但是他没有坚持到底。原因就是,有人跟他讲,这个崇祯皇帝的儿子朱三太子,就在爪哇、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暹逻这一带的国家里面。你现在开海禁,如果将来这个朱三太子带着部队浩浩荡荡地开回来,这个江山你让还是不让呢?因为他们入关的时候打这个旗号就是替明复仇,现在人家的儿子回来了,你这个江山让不让呢?他听了以后就马上把这个盒子一扣,这个海禁政策,也就恢复了原来的状态。
即使如此,康熙对于我们整个民族的贡献还是很大的。他解决了台湾问题,解决了新疆问题,使我们中华民族整个大一统的这种格局,在康熙时期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定型。我们看到今天华夏五十六个民族的团结,看到我们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所以我说康熙这个人是批不得的,就像物理学里面不能够回避牛顿一样,我们也无法回避康熙。P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