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个事件,全中国的四万万人,都被这个事件触及,动员之广、迁徙之远、死难之惨,都是空前绝后的。在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之后,我们是否学到了教训?使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永远不会再受到这样的耻辱?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是一部让你更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书。一部还原中国军队军事装备状况,记载真实历史供后人明鉴的书。一部考究严谨,汇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防部样品馆、中国台湾国军军史馆等海内外权威机构及众多海外私人收藏家资料的书。本书由火器堂堂主编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 |
分类 | |
作者 | 火器堂堂主 |
出版社 | 航空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个事件,全中国的四万万人,都被这个事件触及,动员之广、迁徙之远、死难之惨,都是空前绝后的。在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之后,我们是否学到了教训?使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永远不会再受到这样的耻辱?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是一部让你更全面了解抗日战争的书。一部还原中国军队军事装备状况,记载真实历史供后人明鉴的书。一部考究严谨,汇集美国国家档案馆、美国国会图书馆、英国国防部样品馆、中国台湾国军军史馆等海内外权威机构及众多海外私人收藏家资料的书。本书由火器堂堂主编著。 内容推荐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是一本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以及日本军队轻武器生产、装备、使用情况的专著。 《抗战机密档(中日军队轻武器史料)》全书力图真实还原一部分那个大时代的军备环境,用丰富考究的史料对当时中国军队武器装备来源与数量、兵工厂及其生产状况、部队装备使用状况进行了有根有据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武器装备历史。本书由火器堂堂主编著。 目录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抗战前的时代背景概述 第二节 战争前夕 第二章 抗战时期的兵器工业 第一节 兵工管理组织 第二节 兵工署的成立 第三节 国产武器型号 第四节 战时生产管理 第五节 抗战时期兵工生产概况 第三章 手枪 第一节 陆军师内手枪建制 第二节 国造手枪 第三节 进口手枪 第四节 其他国产手枪 第五节 缴获的日军手枪日造南部十四年式(Nambu)手枪 第六节 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第四章 步枪 第一节 中国步兵师轻兵器编制 第二节 中国陆军步兵营步枪编制 第三节 国产步枪 第四节 进口步枪 第五节 其他来源的步枪 第六节 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第五章 轻机枪及重管自动步枪 第一节 中国陆军步兵营轻机枪编制 第二节 国产轻机枪 第三节 进口轻机枪 第四节 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第六章 重机枪 第一节 中国陆军步兵营重机枪编制 第二节 国产重机枪 第三节 进口重机枪 第四节 使用状况与效能评估 第七章 其他武器 第一节 手提机枪 第二节 加拿大造博爱式(Boys)战车防御枪 第三节 美制AT M-1战车防御火箭筒与火箭弹 第四节 掷弹筒与枪榴弹 第五节 手榴弹 第六节 大刀与刺刀 第八章 日军轻兵器简介 第一节 日本陆军步兵概况 第二节 子弹 第三节 步兵小铳(步枪) 第四节 拳铳(手枪) 第五节 轻机关铳(轻机枪) 第六节 重机关铳(重机枪) 第七节 其他武器 附录 试读章节 光绪17年(1891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湖北汉阳启建汉阳兵工厂,当时张之洞听说了新型德国制式步枪1888式,在5月电请清政府驻俄德奥荷四国大使许景澄,改订制造小口径步枪机器。1888式步枪使用无烟火药和铜被甲弹头,这在当时世界各国中都算是先进技术,可说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步兵武器。 光绪21年(1895年)冬,汉阳兵工厂完工,正式开始生产。民国28年(1939年)汉阳兵工厂的枪厂交给了21厂,改名为汉式步枪,继续生产,一直到民国33年(1944年)停产。前后近50年时间,生产了100万支以上,是至抗战胜利为止,中国近代生产量最大的枪支型号。 德制1888式步枪在枪管外有一个套筒,作为隔热护手之用。带枪管套的1888式步枪,民间俗称老套筒,亦称双简步枪。民国13年(1924年)8月,广州商会会长陈廉伯,借练商团护商为名,秘密向洋行购买德国双筒步枪4000余支(已入关9000支,包括手枪及手提机枪),引起了“广州商团事件”,这是黄埔军校学生首度出征。 早期生产的汉阳造步枪也带有枪管套,生产至光绪30年(1904年),枪托有清陆军的六角星印记(与犹太教之大卫星相同),是年取消枪管套,仅是将枪管加粗。宣统2年(1910年),增加上护木,并参考德国1898年式步枪表尺的式样,改良为固定弧式,分划原为5-20,也改为1-20。 刺刀座原在头箍侧面。根据1911年《湖北兵工钢药两厂所造枪炮、钢药各件利病说略》,在提到新式步枪长处时有:“四、刺刀插改在适宜之位置,连刺刀射放时不至偏重一边使枪摇动。”可见汉阳造的刺刀原在枪管之侧,后来才将其改为在下方。 汉阳造也有马枪的型式,其式样至少有两种:一种是护木覆盖到枪口、汤匙状的拉柄下弯型式;另一种仅将枪管、枪托缩短,外型仍与步枪相似。 根据日军的记录,有一种称为二三式步枪的型号,是汉阳步枪的衍生型,将弹匣改成了1898式的内藏式。但此型号在其他文件中从未提及,因此可能只是小量生产。 而德国的1888式步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经由各种管道,进入中国,例如上述的广州商会事件。在民国17年(1928年),云南政府也向法国购买了5000支1888式步枪。其他现在没有记录的仍有许多,到了抗战时,仍有许多地方部队使用。 汉阳造步枪在抗战之中仍是第一线的武器。虽然落后了中正式两代,比日式的三八式步枪也落后了一代,但是仍不失为一型结实可靠的步枪。 与三八式步枪相比,汉阳造更是毫不逊色,而七九子弹则胜于六五子弹。日本在战时也曾将掳获的汉阳造步枪,改装成训练枪,供学校军训使用。平心而论,汉阳造步枪本质上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缺点,在手动步枪为主的时代,是一支十分称职的军用步枪。 汉阳造步枪的弱点在于抓壳钩,与毛瑟98式步枪相较,实在是又小又脆弱,使用久了,会失去弹性,产生滑壳的毛病。而且分解时容易遗失,加工上也需较高的淬火技术。 汉阳式步枪装弹,必须使用漏夹(Clip loading),这是由奥地利的曼立夏(Mannlicher)首创。一般以为后来毛瑟枪的桥夹装弹(Charge Loading)曲较优。漏夹的最大问题是如果没有漏夹,无法向弹仓装弹,而且漏夹一旦进入弹仓,如果射出几发,不能再将其填满;不像桥夹系统,可以用零散子弹装入弹仓,直到装满为止。 如果漏夹中尚有子弹而射击须停止,清枪的方法是按一下在扳机前在护弓上的一个按钮,固定漏夹后的抓钩会松开,而漏夹与子弹就会从枪匣上方跳出。美国M1伽兰德步枪在枪匣左侧也有这样的一个按钮,这是使用漏夹系统枪械安全的清枪方法。弹仓下的开口,仅是供用罄的漏夹掉出,并无清枪的作用。漏夹系统的弹仓较为复杂,因此制造上增加了难度及费用,使用上,除了上述的缺点外,污染的漏夹尚会造成卡夹的故障。如果拿到一支老枪,可以检查一下弹仓,说不定就会发现一个不知何年何月卡在其中的漏夹。 民国23年(1934年),兵工署曾向力拂厂索得八八式原图,经过比较,发现最大的改变只是枪管的套筒而已。曾计划将照门、枪管及内膛改为98式新型,以便使用尖弹,但并未全面实行。日军数据中所谓的“二三式步枪”,可能即是由此项计划中试产的一批样枪。此后再没有什么更改,一直生产到民国33年(1944年)停产为止。P93-96 序言 “国防建设之遂行,亦不容与日用民生相背驶,所有国防人力、物力、财力、诸设施,皆须保育于民生设备条件之内……” ——陈诚,《八年抗战经过概要》 “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 抗战前后共8年1个月又7日,战争突然中止了。 虽然日本向中国投降,但我们心知肚明,中国并未在军事上战胜。日本人以“终战”形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自以为只是“终”止了“战”争,不承认战败。实际上,当时国军已经准备全面反攻,由南方诸省向海岸推进,目标是先打开出海口,以便盟军物资可以顺利由海运到来,再移师北进。中国有人力也有意志将战争再进展下去,而日本却是与全世界为敌,其结果不言可喻。若不是两颗原子弹,日本必要遭到亡国灭种之祸,在中国的一百余万日本人,再也见不到富士山了。 抗战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一个事件,全中国的四万万人,都被这个事件触及,动员之广、迁徙之远、死难之惨,都是空前绝后的。在付出了这样的代价之后,我们是否学到了教训?使世世代代的华夏子孙永远不会再受到这样的耻辱? 当年经历过抗战的人,均垂垂老矣,后生的我们,却切切不可遗忘,他们所作的牺牲。 这本书只是讨论抗战中的一个片段,作者的能力、学历有限,身在海外,资料匮乏,在轻兵器这个课题上,仍在不断地学习。作者以为,研究历史必须是全面性的,不能只从宏观的角度着眼,毕竟我们的生活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累积起来的,小地方有时更能反应一个大时代,也让我们更了解当日的情景。作者的愿望是这本小书能引起志士能人的兴趣,再接再励,在抗战史的研究上,更上一层楼。使这段历史,永远与我们同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