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上虞老字号/上虞记忆名录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出版社 西泠印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朱金根主编的这本《上虞老字号》共分四编,全面地介绍了上虞区近百年来的老字号、老店铺、老土产、老街市。每一个老字号(老店铺)尽量收集齐全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歌曲等资料,每篇文后单列“传承人谱系”,给读者以一目了然之作用,史料翔实、体例独到、文字朴实,是一本绝无仅有的县市级“老字号”(老店铺)。

内容推荐

为抢救即将失传或受到破坏的上虞“老字号”和“老店铺”,朱金根主编的这本《上虞老字号》对其进行了挖掘、收集和整理,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创立并具有固定店面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信誉的上虞“老字号”、“老店铺”(包括还在经营或已关闭),涵盖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均囊括在内。

目录

前言

第一编 老字号

 “女儿红”酒业

 “义和”酱园

 “协和”酱园

 “坤元”南货店

 “亿昌”绸布百货店

 “董久大”茶行

 “陈圣功”雨伞店

 “寿明斋”眼科

 “俞氏”疳科(老怀生堂)

 “裕丰号”南货店

 “活石头”馄饨

 “鹤年堂”药店

 “恒昌”酱园

 “乾升”南货店

 “隆兴”商号

 “宋洽兴”百货店

 “老协丰”茶食店

 “懋泰”南货行

 “杜恒泰坤记”杂货店

 “豫源”酱油

 “东升祥”南货茶食店

 “两宜斋”书画装池

 “朱林泰”木业

 “太和堂”药店

 “张筱农”中医内科诊所

 “日升”米行

 “福春堂”药店

 “百忍堂”张氏针灸

第二编 老店铺

 一、日用百货

 二、烟酒茶食

 三、餐饮食品

 四、酿造水作

 五、布衣鞋帽

 六、医药诊所

 七、商行货栈

 八、工坊染作

 九、服务行业

第三编 老土产

 岭南土纸

 “溪屏”土纸

 梁湖水磨年糕

 黎岙纱筛

 谢塘五香干

 崧厦霉千张

 乌金纸

第四编 老街市

 百官老街

 东关老街

 道墟老街

 汤浦老街

 上浦老街

 下管老街

 章镇老街

 丰惠老街

 永和老街

 梁湖老街

 驿亭老街

 五夫老街

 小越老街

 崧厦老街

 沥海老街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新茂昌”南货店

民国期问曾有人点数过东关街上有招牌的南货店就有28家,如“沈冬记”“东来春”“洽大昌”“恒丰”“民生”“陈嘉记”“蔡福昌”“钮岳忠”“新号”“隆茂”,其中“新茂昌”比较著名。

“新茂昌”创办于清光绪年间,店址在繁荣的渔市桥南侧上街。店面200多平方米,后面库房600多平方米,坐北朝南,双开间。原是李、冯两家合资企业,由李如春兄弟仨控股任董事长,但并不亲自下店从业,只专职为大客户办理相关业务,如承办运输信托和货款汇兑等,店内由冯子康任内账房(总管)掌管经营,负责资金运作和货物流转。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时局动荡,李氏兄弟撤股,从此“新茂昌”成为冯氏的独资企业。冯家转聘宁波江厦街的钱志鸣先生为阿大(襄理),又招聘外账房(龙头账房),专管营业柜上的现金结算。鼎盛时期,店内职工有头柜、二柜、三柜和学徒再加栈房头脑、伙计共10余人,营业场和栈房分班组各司其职,管理完善。

“新茂昌”南货店主要供应南方出产的货物,如舟山的大黄鱼、小黄鱼、鳓鱼、鳗鱼、墨鱼、鱿鱼等水产海鲜、咸货和干货,金华火腿、四川风腿、湖南的湘莲、广东的蔗糖和福建的桂圆、龙眼等,并以销售满汉全席上的高价值、最名贵的“海八味”刺参、鱼翅、干贝、鲍鱼、鱼肚等高档海产品出名。因南货店内经销的品种繁多,但产区不同,质地优劣,价格各异,要熟悉各种业务很不容易,从业人员想得到晋升,除了掌柜青睐提携,尤须靠自己努力钻研,精通业务。如“海八味”中的海参有梅花参、明玉参、方刺参、黄参之分,以南海诸岛梅花参最为名贵;鱼翅,分为刀翅(背鳍)、青翅(腹鳍)、尾翅(尾鳍棘)三类,质地脆嫩、干燥、翅长、洁净、无棘、色泽白润为上等品;燕窝有官燕(血燕)、毛燕等。

东关人以及绍兴人夏天都喜欢吃三刀头醉瓜鲞、老虎鲞、鲵鱼鲞、七水鲞、鳓鲞和龙头鳄,“新茂昌”南货店便自制“醉瓜鲞”“醉吊鳓”“醉鲳片”。汛期开始,渔民捕来大黄鱼除了部分鲜货用冰封盖就近运销,而当时无冷冻设备,只能将数量众多的海鲜加工成咸货或干货运销各地,业内人士称“洋鲞市”,其中以第七次汛期中捕获到大黄鱼加工成的白鲞作为汤料最鲜美,市场上统称“七水鲞”。大伏天鲜货市场饱和,商店便就地加工,将质量上好的黄鱼、鳓鱼落缸腌制,并选择浅底敞口的陶瓷大缸作为容器,烘焙冷却,按千分之50的比例分层均匀撒盐,再喷洒高度糟烧,铺上芦席,上面密封酒坛泥头,历时一个月以上,才可开缸出售。这样的“醉瓜鲞”“醉吊鳓”蒸熟之后香气扑鼻,滋味鲜美,营养丰富,属筵席珍品,也是大众家庭佐膳佳肴。“鱼露”,当地人叫虾油卤,利用碎鱼、碎虾发酵后用盐卤放水煮熬,沉缸后捞出碎屑,便可出售。用虾油卤制作的鸡肉美味可口,春节期间是东关乃至绍兴民众必备的佳肴。  南货店的包装很复杂,直至20世纪60年代一直应用以细草为原料的斗方纸、头号纸、小青纸、千张纸等四种包装纸包裹货物。徒弟进店首先要学包装:长方四角包、正方印斗包、斧头包、三角包。对折头号纸可包装桂圆或荔枝1斤或白糖2—3斤,小青纸、千张纸用于半斤以下的三角包,有能耐的柜员用斗方纸和头号纸各2张能装白糖10斤以上。新年期间的礼品包都要衬上精美彩色的招头纸,既示吉庆又做广告。大买主离店,要将形状各异、大小不同的许多包装服贴地堆垛捆绑在一起,以便客户随手携走,这对学徒来说也是一门技术。以前,商店都是唱收唱付的,内外双方有板有眼,牙清口白,清晰悦耳,如此交替唱和,直到顾客交易结束。清晨学徒在店内练唱,师傅从旁提调,丹田一吸,一股涌泉在腹腔内洄肠转圜调谐,脱口而出地报唱就珠圆玉润、清楚宏亮。行业不同,师徒相传,唱和各异,悦耳动听。过去,东关街上市面繁荣,大商号之间唱和之声此起彼落热闹得很。

“新茂昌”老店,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诚恳对待客户,处处为买主着想,遵守商业道德,不坑人,维护店号信誉,把信誉比作生命,以信誉换取顾客的信任。当年商店各有一批固定的老客户,各做各的买卖,井水不犯河水,互不贬低,不伤和气,靠公平竞争。新中国成立以前人们特别讲究礼数,春节里走亲访友,所携礼包按价格贵重分为三个等级,首日大包:莲子、桂圆、荔枝、白糖可馈敬长辈。次日中包:黑枣、柿饼、红枣、红糖赠送平辈。再其次日小包:糕干、酥糖、小麻饼、油筋枣,系长辈表示心意,分给晚辈的礼物。穷人手头拮据,“新茂昌”最大限度地照顾小户人家的经济利益,春节里走亲访友甚至可以租贳礼包,有时长辈体谅晚辈不收礼,可以原物退回,不收取任何费用;对一些贫困的小买主,平日缺少现钞,上门购货还可以赊欠。

“新茂昌”南货店的老东家冯子康十分重视企业形象,为确保地方平安,常年管理“永安水龙局”(民间义务消防队)的日常事务,如组织防火、消防演习、维修器械、养护水龙、添置设备、财务账目等,数十年来切实负责,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在街坊有良好的声誉。

“新茂昌”第二代传承人冯炳林,出生于民国18年(1929),由于从小习业,耳提面命受家庭熏陶,业内运作熟练,可称是行业中存世不多的大师级的行家。1953年开始任东关南货同业公会主席、工商联委员;1956年接受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行业公私合营后担任私方经理和副食品归口商店业务负责人。现在的冯炳林虽已耄耋之年,但仍精神矍铄,身体健朗,记忆力惊人,回忆老店经营运作还能清晰地表达。

传承谱系:

创始人:李、冯两家合资,后冯子康独营  第二代:冯炳林

(叙述:冯炳林:收集整理:王德江)

P106-109

序言

说到上虞之韵,必然会说到上虞厚重的历史感、文化感,而见证这种种厚重的标志,除了各个人文景点和传说故事,便是活在各个乡镇街头巷陌之中、风雨沧桑一路走来的“老字号”和“老店铺”。

上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杰地灵,经济繁荣,加上地处宁绍平原浙东杭甬经济大动脉中间,交通便捷,素有“九县通衢”之称,为浙东的交通枢纽。无论是以前的运河时代还是后来的国道、高速公路、铁路乃至现在的高铁时代,上虞明显的区位优势、“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资源禀赋、上虞人民的勤劳智慧、商业智慧均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手工业的兴旺发达。由此,在上虞各个集镇繁华地产生了一大批妇孺皆知、闻名遐迩的“老字号”和“老店铺”,它们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犹如一颗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在上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闪闪发光。

为抢救即将失传或受到破坏的上虞“老字号”和“老店铺”,上虞区档案局对其进行了挖掘、收集和整理,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创立并具有固定店面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和良好信誉的上虞“老字号”“老店铺”(包括还在经营或已关闭),涵盖百货、中药、餐饮、服装、调味品、酒、茶叶、烘焙食品、肉制品、民间工艺品和其他商业、服务行业,均囊括在内,并充分利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各种现代化方式,建立上虞老字号(老店铺)名录和上虞老字号(老店铺)信息库,进一步健全老字号(老店铺)档案。

这些在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精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诚信经营、质量可靠、技艺精湛,最终统领一行,其品牌也是人们公认的优质的同义语。随着岁月流逝和现代经济的发展,“老字号”和“老店铺”显得有些失落,许多“老字号”和“老店铺”已退出本地居民的消费生活,但这些曾经独领风骚的“金字招牌”带着一个时代的印记,留下了唏嘘不已、令人称叹的故事,成为几代人共同的记忆,让人迷恋它的味道;部分“老字号”和“老店铺”历经种种磨难与考验,仍熠熠生辉并威名远扬(如女儿红、协和、谢塘五香干、崧厦霉千张等),更显弥足珍贵,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上虞“老字号”“老店铺”“老街市”“老土产”,是昔日里商业文明的见证和载体,是虞城的历史名片和商贸景观,也是虞城曾经的风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像一颗颗散落在虞山舜水的明珠,我们把它串珠成链并集结出版,希望您穿越悠长的时空隧道,体味悠久的虞商遗风,感受老字号(老店铺)昔日那段令人神往的辉煌和独树一帜的特色。

最后,借清代浙江文人朱彭寿用“老字号”常用名的吉利字作的一首七律《字号诗》作为本文的结尾,祝愿上虞“老字号”和“老店铺”的发展更美好:顺裕兴隆瑞永昌,元亨万利复丰祥。秦和茂盛同乾德,谦吉公仁协鼎兴。聚益中通全信义,久恒大美庆安康。新春正合生成广,润发洪源厚福发。

后记

《上虞老字号》经过三年的努力,今天终于尘埃落定付梓出版了。

2014年,区档案局开始启动《老字号篇》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在区收藏家协会的协助和各乡镇分管文化工作领导的推荐支持下,经过各乡镇二十多位古稀之年甚至耄耋“秀才”们的千山万水跋涉、千方百计挖掘、千辛万苦收集、千言万语整理,初步完成了老字号(老店铺)的资料收集和上报,为《上虞老字号》的编写提供了第一手原始资料和录音资料,可谓从湮没的历史尘封中及时抢救了“上虞老字号”(老店铺)鲜活的资料及不可多得的传承人名字,是一件功德无量的文化档案记忆事业。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虞记忆”工程总体安排,特委托我区文化爱好者罗兰芬女士负责《上虞老字号》一书的编撰工作。编写时,每一个老字号(老店铺)尽量收集齐全与之相关的传说故事、歌曲等资料,每篇文后单列“传承人谱系”,给读者以一目了然之作用,史料翔实、体例独到、文字朴实,是一本绝无仅有的县市级“老字号”(老店铺)。我们衷心地希望,此书的出版能让上虞人民了解、熟悉我们本土“老字号”(老店铺),激发现代企业传承“老字号”(老店铺)的诚信、创新、务实等优良传统,引起相关部门注重对“老字号”(老店铺)的保护和扶持,使尚存的“老字号”(老店铺)能“倚老卖新”,创新有术,获得新发展,从而为“四个上虞”建设添砖加瓦。

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得到了中共上虞区委、区人大、区人民政府、区政协以及区委宣传部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上虞区档案学会的通力协作,得到了“上虞记忆”工程评审委员会和《上虞记忆名录·老字号篇》编辑委员会全体成员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当然,尽管编委会做了不少努力,但因限于学识水平,其他疏漏和不妥之处肯定不少,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以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改正并提高。

绍兴市上虞区档案局

2016年10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0:2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