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七色鸟/巴黎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蓬草
出版社 大象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熙熙攘攘来往于北京与巴黎之间的学者和作家中,不少人都是一流的法国文学翻译大家和作家,他们的辛勤耕耘,使中法文化长河两岸的景观日益赏心悦目。

“巴黎文丛”很像一次关于法兰西的文学笔会。蓬草的《七色鸟》是其中之一。作者基本都通晓中法两种语言,深谙中法两种文化,多是神奇的“画师”,他们自拟文题,用其或朴实或高雅的笔墨,从不同的视角,既形似又神似地描绘了他们所认识的法兰西精魂。

读本书很像乘坐旅游车观光,既可在时光隧道里读历史,又可在纷纭社会中看现实。总之,本书多维度、多层面地展示了法兰西的魅力与诱惑,同时也是对法兰西精神的记录与诠释。

内容推荐

《七色鸟》由蓬草著,在法国生活的点滴,有身受的体验,更多时候,作者是站在一旁,静心观察,描写某一个人物,刻划另一种心情。也有对法国文学和艺术表演的感想,出外旅行时碰上的难忘的人和事,当然更有对出生地的依依的眷恋。

《七色鸟》适合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代序)

野外室内

读书之乐

踏与不踏

冬末话语

逛市场

街头

卢森堡公园的木偶戏

亲颊

风雨中

冰封三月

浪人

寒夜

快餐和外卖

不醉

追不上

红砖屋的大门

阿尔及利亚女人

候诊室里

身历声唱机

维尔第的歌剧

迷宫

露宿

人之初

什么也有了的孩子

“美满”收场

乡村神甫

摩托车的一群

“地球日”联想

星火

青春

我爱电台

小圈子

中国城

幻景

乞者

说不清的理

不快乐的国家

歌声

走了一个朋友

机场

重回

邻座的女人

星期日午场

远航

往昔不变

半盒月饼

年花

市声

迎送生涯

曾是

倒挂

蝴蝶

过时

维也纳闲情

赏花

小巷的画家

舞娘

野餐

希腊

夜船

岛的人事

远足的同伴

请喝茶

七色鸟

《如花倩影中》的痴

小岛和大世界

分期死亡

针刺的皮毛下

女佣

米修·突尼耶

万花筒式的《不朽》

冬天的故事

蒙迪安诺

试读章节

野外室内

春寒料峭,是北欧的春天。

曾在某年的四月,十分勇敢(只因十分无知)地跑往荷兰的阿姆斯特丹露营。抵达的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十六摄氏度,我们正庆幸天气不算太冷,谁知从那一夜开始,气温像和我们开玩笑似的直往下泻,此后的四五天里,最暖和的时候才不过是六摄氏度,加上没有一天不下雨,有一个晚上,甚至降下冰雹来。我们躺在帐幕里,蜷在睡袋中,听着风、雨和雹的各种刺耳的声响,昏昏地倒也睡着了。

那时节我们仍是穷学生,住不起旅店,却很爱旅行。四月去阿姆斯特丹,只因为我傻傻地说要看郁金香和水仙花田,想着春天是花开的季节,便完全忘记了那是一处比巴黎还更北上的地方。露营,其实是不可以的。结果我们冒着风雨看了花田,穿着厚厚的、垫了棉的大衣,全身包扎得像一只粽子。郁金香和洋水仙是美丽的,但荷兰的春天,实在是很冷的。这样子的露营经验,一生难忘。现在回想起来,还是高兴到底在仍属年轻的时候做了这样的傻事,在给风、雨和冰雹鞭挞的旷地上住宿了五天,虽然觉冷,二人竟然可以连喷嚏也不打一个,这不是奇迹,只是年轻。

春暖花开,是南欧的春天。

车子走在西班牙的公路上。越往南行,天气越温和,阳光普照的五月天,公路两旁的斜坡上,野花绽放,待等我们走进西班牙中部的托利多省时,原野上便是一片鲜红的丽春花了,我们忍不住,把车子停下来,走进花丛中。这是印象派画家笔下的春境吗?身旁闪耀的是光彩,晃动的是红影。我望向远方的古城,塞凡蒂斯曾在很久很久以前,描述了一个骑驴的武士,他有着一副“忧伤的脸孔”,一颗坚持要维护“真理”和“正义”的心,却有着一个完全不能明白和接受“现实”的脑袋,他向风车宣战,向农妇下跪,他的历险多是惨淡收场,但他仍旧大无畏地继续往前行,他曾经走过这儿,我像听到“嘚嘚”的蹄声,武士走进城门,消失了。我呆呆地遥望,同伴催我:“上车了,还得赶路呢。”

另一次的春暖花开是土耳其。漫山遍野,红色、黄色、白色……说不出名字来的花朵,重重叠叠,缠缠绵绵,就像土耳其的手织挂毯,除了“锦绣”一词外,我想不出更贴切的形容词。更令我们目瞪口呆的是无意来到一个古坟场,开满了紫蓝色的鸢尾花,花梗高与人齐,我踏步进去,便消失在淡紫中了。未来土耳其之前,无法想象竟有如此绮丽的风景,真正的无限的春光,我算是看到了。

只是,足不出户,是否也可以见到春天?有不少人如我,执意要见到大自然,像非如此不算见到季节的移迁,但诗人波特莱尔(Baudelajre,1821—1867)自有他的看法,在他的诗集《恶之华》中,有一首题名为“风景”的诗,描写一个居住在顶楼房间里的人,从他的小窗,不仅看到巴黎的城市风景,更看到季节的风景。诗的后半段是这样的:

骚乱,徒然风暴似的敲打我的窗,

不会使我从书桌上抬头,

只因我浸濡在极乐中

专诚地要使春天展现。

从心中发出一个太阳,

温暖了气氛,以我烫热的思想。

巴黎的简陋的顶楼房,我认识,我住过,且有多年之久。一床一桌一椅的方块地,炎夏时是焗炉,冬天则是冰箱。在波特莱尔的诗中,住在小房间里的人,对生活上的一切物质缺乏,不仅不以为苦,还能稳坐在小小的桌子旁,面对一书一纸一笔,进入了一个神奇的、美丽的国度。窗外是严寒漫长的冬天,室内的人却有一个属于他的太阳。思想是马儿,带着主人,奔驰在繁花似锦的草原上,触目便是春光。

诗人是有道理的,春天不仅是枝头鸟唱,陌上花开,春天更是心境,是诗情,只要心间有太阳,又在乎什么窗外的寒风冷雪,人世的骚扰动乱,更不会在乎是一年中的哪一个季节了。

于是,我把书本打开,走进春天的诗里。

P1-2

序言

看见的和看不见的(代序)

“看你笔下的巴黎,和某某描写的巴黎,教人以为是截然不同的两个城市呢。”香港的一位朋友曾经这样子笑着和我说。

我一想,也笑了,某某,或所有富裕游客认识的巴黎,是富丽堂皇、金粉繁华的一面。夜总会,时装展览会,美食餐馆,香榭丽舍大道上的咖啡室,名牌商品的店铺……这些既是他们涉足的地方,顺理成章,便成了他们描写或报道的内容,在这方面来说,他们的态度倒是忠实的——只要不武断下结论,认为所有巴黎人,甚至所有法国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如此便可以了。事实是,绝大部分的巴黎人,既出入不起夜总会,也无能力购买名牌商品,更无资格被邀参加国际性的时装展览会。他们像世上绝大部分的人一样,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主妇们则每天带着袋子,或拖着购物小车到超级市场,选购一家人要吃的瓜果菜肉,心中埋怨着:“怎么东西越来越贵了!”

就像我出生和长大的城市——香港,也常给人误会了。偶然我读到一些旅居香港的作家和记者所写的文章,教我无法相信,香港和香港人竟是这个样子。这些作家着意刻画上流社会的明争暗斗,商场政界的猥琐龌龊,事实上,大部分的香港小市民,是不会有资格走进这些人的行列中。如果有作家在笔下断言:香港就是这个样子,那不仅是不公平,说这句话的人,也实在是太肤浅、太幼稚了。

认识一个城市,不仅需要一段悠长的时间、客观的判断力,更需要的是一份人文性的了解和爱心。构成一个城市的,是千千万万源自各阶层的人。只能活在一个小圈子中的我们,如不放眼观看小圈子以外的大世界,那又怎么能够明白:这个城市,有的可能是另一种人情和面貌,而不是自己轻率相信的那一套?

于是闲来我最爱做的,便是在城中漫步。走过两条街,拐了一个弯,赫然发觉来到一处完全陌生的地方,心中除了感到诧异,还有意外的高兴了。我想:即使在这个我居住了多年的城市,我也只不过是一个永远的“旅客”罢了。我不认识的事物已有这许多,我不认识的却又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城中的人,即使他们不在街道上,但日间从烟囱冒出的炊烟,夜来从窗户流出的灯火,全在向我肯定:他们默然地、坚毅地活着。今天,可能不是一个轻松愉快的日子,但人们已学会接受,并且愿意鼓起勇气去活过。

关于城市的书籍,我读过的最美丽的一本,便是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Italo calvino,1923一1985)所写的《看不见的城市》了。看不见的,怎可能是城市呢?卡尔维诺要告诉我们的正是:我们如不用心去体会,使想象力超逾身处的四堵墙壁,单凭我们肉眼看到的是这么少,这么不完全,那又怎能说认识一个城市呢!要看自己看不到的事物,要感觉别人的气息;生活在一个城市,应抱着探索者的态度;如动身前往一个陌生的城市,那更要记着:在那儿,正如卡尔维诺所言,你将“发现你不曾有过,也将不会为你所有的一切”。如此说来,对于一个城市,不管是自己身处的还是路过的,我总应该怀着一份谦卑的及永远是求知的心情吧?

在《看不见的城市》中,作者描写史美哈汀城时(当然,这个城,在地图上是不存在的,尽管我们对它有似曾相识的感觉),便这样子说了:“在史美哈汀,最按照常规的、最风平浪静的生命,度过岁月,没有重复。”小小的人儿,给高大楼房的阴影压逼得无气也无声,我们过着表面看来是乏善可陈的生活,但在每一个早上醒来,知道要面对的是新的一天,和昨日的总不会完全一样,如此一想,自觉或不自觉地便成了一个勇士,钢筋水泥砌成的丛林,也可以是策马驰驱的场所了。

活在城中的你,可看见这许多无名的但勇敢的战士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7: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