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李白、杨贵妃的逸闻轶事;既有璀璨的科学技术,也有发达的物质文明。有巍峨壮观的宫殿苑囿,有各色各样的隋唐百姓,有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还有各种各样的衣帽服饰。
马兆锋编著的《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精)》撷取浩瀚历史的精彩华章,通俗易懂地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发展的盛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精)/华夏文明史话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马兆锋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世民、武则天的雄才大略,李白、杨贵妃的逸闻轶事;既有璀璨的科学技术,也有发达的物质文明。有巍峨壮观的宫殿苑囿,有各色各样的隋唐百姓,有流芳千古的诗词歌赋,还有各种各样的衣帽服饰。 马兆锋编著的《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精)》撷取浩瀚历史的精彩华章,通俗易懂地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发展的盛况。 内容推荐 从公元581年隋朝建立至公元960年后周灭亡,这380年间,中国涌现出了许多历史人物,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诗人,有魏征、房玄龄、狄仁杰等名臣,有秦琼、尉迟敬德、李靖、刘弘基、薛仁贵等名将。马兆锋编著的《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精)》对他们做了全新的解读。 这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牡阔的大运河、宏伟的大明寓、雄伟的乐山大佛、奢侈的法门寺金器、神秘的乾陵等遗迹,蕴藏着湮没已久的秘密;宣华夫人、武则天、杨贵妃、李白等历史人物,积淀了太多的谜。让我们一起来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再现当年的辉煌。 《盛世长歌--走向巅峰的隋唐五代(精)》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隋唐五代的历史做了粗略勾勒,全面展示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及社会生活呈现给读者一段全景式的隋唐五代历史,是大众读者了解隋唐五代历史的上佳读物。 目录 第一章 杨坚建隋 第一节 皇亲国戚杨坚 第二节 扫除夺权障碍 第三节 “禅让”的喜剧 第四节 统一全国 第二章 隋朝的功绩 第一节 畅通国家命脉 第二节 开疆拓土 第三节 隋代的全面改革 第四节 隋朝的对外关系 第五节 隋朝的对外战争 第三章 隋帝轶闻趣事 第一节 隋文帝妙计反贪 第二节 隋文帝奇怪的杀人理由 第三节 隋文帝的统一思想运动 第四节 隋文帝怒斥倭国大王 第五节 隋文帝离家出走事件 第六节 隋炀帝争皇位的手段 第七节 杨广破灭的政治理想 第四章 大隋之谜 第一节 隋文帝到底有多丑 第二节 杨坚死亡之谜 第三节 隋炀帝迷楼之谜 第四节 宣华夫人同侍父子帝王之谜 第五节 开凿大运河原因之谜 第六节 隋朝速亡之谜 第七节 隋炀帝陵被盗疑案 第八节 奢华石棺之谜 第五章 隋代社会风貌 第一节 隋代惊人的社会财富 第二节 隋代的服饰 第三节 隋代的元宵灯节 第四节 隋代的饮食习俗 第五节 隋代的造船业和航海 第六章 隋代的科学家 第一节 建筑大师宇文恺 第二节 桥梁专家李春 第三节 天文学家刘焯 第七章 盛世大唐 第一节 李渊创立唐朝 第二节 李世民登基 第三节 贞观之治 第四节 贞观遗风 第五节 开元盛世 第八章 唐太宗轶事 第一节 唐太宗制造的“冤案” 第二节 唐太宗的屈辱史 第三节 唐太宗起绰号真相 第四节 唐太宗被掐的花心 第五节 唐太宗推崇汉文帝 第六节 唐太宗钟爱的女人 第九章 绝版女皇 第一节 揭秘武则天的人生 第二节 武则天的血腥宫斗 第三节 武则天杀长子之谜 第四节 武则天杀次子之谜 第五节 武则天杀孙女之谜 第六节 武则天迁都之谜 第七节 武则天与宰相的暗战 第八节 武则天对待外戚的手段 第九节 武则天的真实名字 第十节 武则天与大写数字 第十一节 武则天“禁屠”趣事 第十二节 武则天的长寿秘方 第十章 唐玄宗外传 第一节 唐玄宗最悔恨的事 第二节 唐玄宗与胡旋女 第三节 唐玄宗的“金钱会” 第四节 唐玄宗作《霓裳羽衣曲》之谜 第五节 唐玄宗戒酒背后的隐情 第六节 唐玄宗“传位”之谜 第十一章 大唐杨贵妃 第一节 杨贵妃芳名的秘密 第二节 杨贵妃对大唐经济的贡献 第三节 杨贵妃与情敌梅妃 第四节 杨贵妃给安禄山洗澡真相 第五节 杨贵妃的游戏 第六节 杨玉环为何没成皇后 第七节 杨贵妃之死 第八节 诗人眼中的贵妃之死 第九节 探秘杨贵妃墓 第十二章 解读李白 第一节 李白身世之谜 第二节 传奇而坎坷的人生 第三节 李白的婚姻生活 第四节 李白暗恋杨贵妃之谜 第五节 李白为何终生未参加科举考试 第六节 李白“受骗”趣事 第七节 李白死亡疑案 第八节 李白后代的下落 第十三章 诗人轶闻趣事 第一节 “史圣”杜甫 第二节 温庭筠与鱼玄机 第三节 白居易逼死人事件 第四节 王维与斐迪之谊 第五节 “诗杰”王勃 第六节 骆宾王下落之谜 第七节 “诗鬼”李贺 第八节 “相才”杜牧 第九节 “玲珑”的元稹 第十节 孟浩然“醉吟”丢官 第十一节 落魄诗人的生存之道 第十四章 名辅良相 第一节 首功之臣:长孙无忌 第二节 两代宰相萧瑀 第三节 纵横家魏征 第四节 贤相房玄龄 第五节 善断宰相杜如晦 第六节 实干家姚崇 第七节 中兴重臣宋璟 第八节 “清贞宰相”张九龄 第九节 兴复李唐狄仁杰 第十五章 大唐英雄 第一节 传奇英雄秦琼 第二节 门神尉迟敬德 第三节 军事家李靖 第四节 勇将屈突通 第五节 功臣反将侯君集 第六节 福将程咬金 第七节 攻克长安之名将刘弘基 第八节 驸马柴绍 第九节 太子太师李绩 第十节 一代猛将薛仁贵 第十一节 功高盖世郭子仪 第十二节 书法忠将颜真卿 第十六章 唐宫秘档 第一节 李渊的结发妻子 第二节 唐中宗死亡之谜 第三节 唐肃宗坎坷的人生 第四节 开导宰相受贿的唐德宗 第五节 被歌妓推上皇位的唐武宗 第六节 才女上官婉儿轶事 第七节 低调做事的高力士 第八节 唐朝皇帝的业余爱好 第九节 不受欢迎的公主 第十节 唐皇不立后之祸 第十一节 唐代后宫的侍寝制度 第十二节 唐代宫女的生活 第十三节 唐代宫廷的过年习俗 第十七章 天之娇女 第一节 巾帼英雄平阳公主 第二节 淫乱的高阳公主 第三节 女强人太平公主 第四节 沦为乞丐的东阳公主 第五节 捍卫爱情的宜城公主 第六节 不孝的安乐公主 第七节 独身的玉真公主 第八节 贤淑的升平公主 第十八章 唐代的和亲 第一节 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 第二节 弘化公主远嫁吐谷浑 第三节 金城公主再嫁吐蕃 第四节 和亲回纥的宁国和太和公主 第五节 鲜为人知的和亲公主 第六节 和亲公主的最终结局 第十九章 大唐帝国之谜 第一节 李渊误中“美人计”之谜 第二节 玄武门政变之谜 第三节 “贞观之治”过早落幕之谜 第四节 安禄山被刺之谜 第五节 “马嵬驿兵变”主谋之谜 第六节 龙门石窟“武则天像”之谜 第七节 黄巢最终结局之谜 第八节 杜甫死因之谜 第九节 高力士《墓志铭》之谜 第二十章 大唐帝国往事 第一节 李密失败始末 第二节 十三棍僧救唐王的起因 第三节 “杨文干事件”内幕 第四节 长孙无忌之死 第五节 奸相李林甫之死 第六节 唐太宗儿子们的悲惨结局 第七节 李成器让储位内幕 第八节 真实的“唐僧取经” 第九节 唐玄宗宠妃墓被盗事件 第十节 李陵子孙认亲事件 第十一节 宰相许敬宗的敛财之道 第十二节 鉴真东渡日本 第十三节 唐朝使者访日趣事 第十四节 唐朝写作致富的作家 第十五节 黄巢爱黄色的玄机 第十六节 大唐神策军的兴衰 第二十一章 形形色色的唐朝人 第一节 安禄山的语言艺术 第二节 唐朝的惧内之风 第三节 不愿当驸马的唐朝人 第四节 奸相李林甫的升官术 第五节 唐代吃货的悲喜剧 第六节 骂皇帝的唐朝人 第七节 唐朝巨贪的奇特爱好 第八节 唐朝的斗鸡趣事 第二十二章 唐代的对外战争 第一节 唐与突厥的战争 第二节 唐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 第三节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 第四节 唐与百济的战争 第五节 唐与吐蕃的战争 第二十三章 巍巍大明宫 第一节 大明宫的布局 第二节 唐太宗未遂的孝心 第三节 武则天瑰丽的梦 第四节 唐玄宗的艺术殿堂 第五节 大唐衰败的见证 第二十四章 隋唐时期的建筑 第一节 盛唐的时代精神 第二节 大明宫修建之谜 第三节 大唐帝王思想的寄托 第四节 设计独特的建筑 第五节 隋唐的正宫 第二十五章 歌舞华清宫 第一节 杨贵妃与华清宫 第二节 重现华清宫 第三节 华清宫的宫墙 第二十六章 探秘唐帝陵 第一节 唐十八陵 第二节 唐高祖献陵 第三节 唐中宗定陵 第四节 唐睿宗桥陵 第五节 唐玄宗泰陵 第六节 唐肃宗建陵 第七节 唐代宗元陵 第八节 唐德宗崇陵与唐顺宗丰陵 第九节 唐宪宗景陵与唐穆宗光陵 第十节 唐敬宗庄陵与唐文宗章陵 第十一节 唐武宗端陵与唐宣宗贞陵 第十二节 唐懿宗简陵与唐僖宗靖陵 第二十七章 昭陵千古谜案 第一节 昭陵修建之谜 第二节 昭陵的陪葬墓 第三节 “昭陵六骏”命名与摆放之谜 第四节 温韬盗昭陵始末 第二十八章 乾陵的秘密 第一节 幸免于难的乾陵 第二节 无头石像之谜 第三节 无字碑之谜 第四节 乾陵怪圈之谜 第二十九章 唐王墓悬疑 第一节 独特的懿德太子墓壁画 第二节 违制的李泰家族墓 第三节 秦王及夫人墓 第三十章 乐山大佛之谜 第一节 乐山大佛的传说 第二节 乐山大佛名号之谜 第三节 藏宝洞之谜 第四节 乐山大佛保存之谜 第五节 乐山大佛的“孪生兄弟” 第六节 乐山睡隐巨佛之谜 第三十一章 唐朝宗教建筑 第一节 埋藏千年的邛崃石窟 第二节 精美的“大、小雁塔” 第三节 苍洱“大理三塔” 第四节 唐代的四大寺观 第三十二章 法门寺与佛骨舍利 第一节 大唐帝国的皇家寺院 第二节 法门寺与舍利的传说 第三节 法门寺塔的修复 第四节 神秘的法门寺地宫 第五节 谁请回了佛骨舍利 第三十三章 盛唐瑰宝 第一节 失落的“敦煌遗书” 第二节 唐三彩之谜 第三节 “何家村遗宝”之谜 第四节 东方维纳斯 第五节 一代名楼滕王阁 第三十四章 唐代的科学家 第一节 天文学家李淳风 第二节 科学巨匠一行 第三节 “荣神”陆羽 第四节 医学家孙思邈 第五节 地理学家贾耽 第三十五章 唐代社会风貌 第一节 唐代的服饰 第二节 唐代的饮食习俗 第三节 唐朝的户籍制度 第四节 唐代的住宅 第五节 唐代市民的娱乐活动 第六节 唐代的马球运动 第七节 唐代的女子体育 第八节 唐代的节假日 第九节 唐代文人的环保意识 第十节 唐代的神灵崇拜风俗 第十一节 唐代女子的爱情观 第十二节 唐代的婚礼习俗 第十三节 唐代的“放妻协议” 第十四节 唐代的生育风俗 第十五节 唐代的孝文化 第十六节 唐代的政治环境 第十七节 唐代的审美观 第十八节 唐代的茶文化 第三十六章 后梁王朝 第一节 朱温代唐 第二节 后梁潞州之败 第三节 后梁的灭亡 第四节 朱温的婚姻 第五节 朱温登基被痛骂 第三十七章 后唐王朝 第一节 独眼英雄李克用 第二节 李存勗建后唐 第三节 李存勗失去人心 第四节 李存勗之死 第五节 李存勗的皇后 第六节 开明之主李嗣源 第七节 两川之战 第八节 末帝李从珂 第三十八章 后晋王朝 第一节 石敬瑭勾结契丹 第二节 石敬瑭的苦肉计 第三节 石敬瑭其人 第四节 出帝石重贵 第三十九章 后汉王朝 第一节 开国皇帝刘知远 第二节 隐帝刘承祐之死 第三节 刘知远的皇后 第四十章 后周王朝 第一节 勤政之君郭威 第二节 乱世圣主柴荣 第三节 柴荣出身之谜 第四节 后周的灭亡 第五节 后周皇族的结局 第四十一章 五代社会风貌 第一节 五代的教育和科举 第二节 五代时期的水运 第三节 五代权贵们的“夜生活” 第四节 五代时期的服饰 第五节 五代的多神崇拜风俗 第六节 五代的丧葬习俗 第七节 五代帝王的陵寝 试读章节 第二章隋朝的功绩 第一节 畅通国家命脉 公元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恺率众开凿广通渠。从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150多千米。公元604年,隋文帝将广通渠改名为永通渠。 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当时社会经济交流迫切需要沟通南北的水道。 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又征发河北百万民工开凿永济渠以供辽东之需、公元610年,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一共用了六年时间。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今北京市)到达南方的余杭(今浙江杭州),长达2500多千米。大运河以余杭、洛阳、涿郡为三点,江南河、邗沟、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接了起来,成为当时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隋炀帝杨广在修京杭大运河的同时,在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了40多处离宫,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京杭大运河不但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也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京杭大运河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京杭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 在大业元年(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还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200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洛阳城终于修建完成。新的洛阳城由宫城、皇城和外郭城三部分组成。外郭城周长有35千米,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之处。再往里就是宫城了,周长有15千米。隋炀帝还在洛阳西郊建造了一座西苑,占地200多亩,苑内有海,海中有三个仙岛,高三四十米,岛上建有亭台楼阁,十分壮观。海的北面有龙鳞渠,渠水曲折流人海中,沿渠修建了16个别院。 隋炀帝杨广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的洛阳有皇宫,具备了首都功能。大业二年(公元606年)四月,隋炀帝率领百官迁都洛阳。隋炀帝迁都洛阳后,于大业五年(公元609年)正月改洛阳为东都,改洛州为豫州,后又改为河南郡,辖河南、洛阳2县,县治在京城内。 在隋文帝和隋炀帝的统治下,中国又迎来了第二个辉煌的时期。大一统的政权在中国重新建立起来,开凿了大运河,建造了宏伟的宫殿,中华帝国终于得以重振雄风。 第二节 开疆拓土 大业五年(公元609年),隋炀帝杨广亲征吐谷浑,吐谷浑故地皆空,大隋拓地数千千米。 吐谷浑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东西长2000千米,南北宽1000千米。隋炀帝在吐谷浑故地设置西海(今青海湖西)、河源(今青海兴海东南)、鄯善(今新疆若羌)、且末(今新疆且末南)四郡,西海郡就设置在吐谷浑故都伏俟城。隋炀帝杨广命令把隋朝所有犯轻罪的人移居到吐谷浑故地居住戍边拼发西方诸郡运粮供给他们。隋炀帝命刘权率军镇守河源郡积石镇,大开屯田。大隋在吐谷浑故地置州、县、镇、戍,实行郡县制度管理,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隋炀帝杨广还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在古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如此远的地方,只有隋炀帝一人。 隋炀帝杨广到达张掖之后,西域27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 隋炀帝之前,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只有南北两道。隋炀帝时期不仅以前的道路更加畅通,而且新增一道,即新北道。这样,隋通西域的道路共有三条:北道(又叫新北道),出自敦煌至伊吾,经蒲类、铁勒部,度今楚河、锡尔河而达西海;中道(汉代的北道),出敦煌至高昌,经焉耆、龟兹、疏勒,越葱岭,再经费尔干纳、乌拉提尤别等地而至波斯;南道,出敦煌自鄯善,经于阗、朱俱波、蝎盘陀,越葱岭,再经阿富汗、巴基斯坦而至印度各地。 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方的各个方面的联系与交往。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 隋炀帝杨广派遣薛世雄在西域伊吾国内修建了一座“新伊吾城”,废州置郡,敦煌又为敦煌郡。隋代在莫高窟开凿了大批石窟,敦煌地区甚至还出土了一些隋皇室成员的写经,可见隋王朝对西域的重视。 隋炀帝杨广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他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 大业六年(公元610年),隋政府又置伊吾(哈密)郡等五郡。隋炀帝杨广除了西北开拓疆土之外,隋朝大军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这些战争的胜利使隋王朝东南的领土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省等地。隋炀帝在海南岛上分置儋耳、珠崖、临振三郡。隋王朝北边还设置有五原郡(内蒙古后套一带)。此外、,隋文帝时期已经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了胜利。 隋朝周边各国尊服于大隋王朝。这些国家包括突厥、新罗、□□、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他们每年都会遣使向隋王朝朝贡。P7-9 序言 公元581年至公元960年,这380年是中国封建制度继续发展并达到繁荣昌盛的隋唐五代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二个鼎盛期。隋唐社会宏大的格局、开放的气势、壮阔的场面,为历朝历代所无法比拟。在当时的世界上,中国处在发展的前列,是最文明先进、最繁荣发达、最富庶强大的国家。 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会时,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了一千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自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隋重新统一以后,隋唐时期的中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长期保持统一的大国。分裂割据只占短暂的时间。唐朝版图超过秦汉,加之统一和集权,给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加深了中国文化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隋唐时期采取开放政策,不仅大量吸收外域的有用文化,而且将中国繁荣发达的传统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传统的儒学文化得到了整理,道教文化在政府扶植下有了发展,从印度传人的佛教,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礼俗的巨大影响而中国化了。在隋唐时期佛教发展达到兴盛的顶峰,佛学水平超过了印度,并使中国取代了印度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文化政策相对开明,文禁较少,又使这时的科学技术、天文历算进步突出,文学艺术百花齐放、绚丽多彩,诗、词、散文、传奇小说、变文、音乐、舞蹈、书法、绘画、雕塑,都有巨大成就。唐代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文学家,例如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韩愈、柳宗元,他们影响着后世及世界各国。 文明先进而富庶强大的中国是当时世界,特别是亚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隋唐时期的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进一步加强,长安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在长安有各国使臣、商人,有胡人所开的店铺。汉唐都有中西交流的丝绸之路,而汉代中外直接交往还只限于中亚、印度,最远的是班超副使甘英到达波斯湾。隋唐时,尤其唐朝,中国与中近东、印度、日本、南洋群岛的联系大大加强。商人、使臣来往不绝。满载货物的商船在南中国海和印度洋上扬帆航驶,大队的骆驼、马匹奔驰在丝绸古道之上,中国的丝绸、瓷器、造纸术西传,印度、中亚文化也给中国文化发展以深远的影响,如服饰、习俗、饮食、语言、艺术、历法、数学、医药以及各种宗教、物产纷纷传人中国,勇于并善于接受有益新鲜事物的隋唐王朝和中国人民,通过吸收外域文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化。 隋唐五代时期,亚洲各国人民都企羡中国,对中国文化无限向往,殷切希望政治上要有像中国那样统一的国家组织,经济上要过像中国人那样灿烂的文化生活。气势宏大壮阔的隋唐五代时期,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在世界特别是亚洲发展史上的特殊、辉煌的地位,是值得我们自豪的。 这是一个辉煌灿烂的时代。壮阔的大运河、宏伟的大明宫、谜一样的乐山大佛、奢侈的法门寺金器、神秘的乾陵等遗迹,蕴藏着湮没已久的秘密;宣华夫人、武则天、杨贵妃、李白等历史人物,积淀了太多的谜。 为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历史知识,本书用通俗的行文方式和独特的写作思路与选材视角,对隋唐五代历史作了粗略勾勒。本书撷取浩瀚历史的精彩华章,通俗易懂地讲述了隋唐五代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对外交流、民族交融等方面发展的盛况。与广大读者一起来触摸历史,探知历史,拨开重重迷雾,还原历史真相,再现当年的盛世辉煌。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